<p class="ql-block"> 土楼的历史悠久、结构精巧,是古代中原移民也即“客家人”在我国南疆包括闽粤赣交界地区扎根定居过程中,所发明的拥有防卫、居住、集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集合体,可称得上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神奇建筑。其中尤以福建永定的土楼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 </p><p class="ql-block"> 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内,距龙岩市区80公里,距厦门市区3小时。</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圆楼王子”振成楼等其他特征土楼40多座。它们沿溪而上,气势恢宏,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翠竹、水车、农田和谐相处,组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 洪坑村乃至整个永定县里名气最大的土楼非振成楼莫属了,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这位“士楼王子“生于民国元年1912年,爸爸是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林鸿超是位清末秀才,潜心研究《易经》而从中得到启发设计出八卦布局的振成楼。土楼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分为八卦,每卦六间一个单元,卦与卦之间筑有青砖防火墙,隔墙中间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一旦盗贼入屋,拱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极大增加了防御的整体性。而且,振成楼的外环楼是架梁式土木结构,而内环楼为砖木结构并运用了仿西洋式的装修,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非常罕见。全楼的结构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大厅,两口水井,三道大门,四部楼梯,五个小厅,八个卦,九个天井,二十个澡堂,三十六道拱门,大大小小的房间222间”。振成楼左右两侧分别建有半圆形的厢房,从高空俯瞰,振成楼整体就像顶古代官员的乌纱帽。2010年的大年三十,胡锦涛同志来振成楼视察时称之为“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p> 内环楼共2层,砖木结构,以前是专门给客人睡的厢房。当站在天井的时候,抬头看看内圈二楼廊道那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建楼的时候从上海水运到厦门,再用人工挑到这里的。每组栏杆图案中,有4朵百合花,3朵朝上象征“百年好合,蒸蒸日上”,1朵朝下象征“叶落归根”反映了人生要有圆满归宿的观念。百合花图案旁边分别嵌着梅、兰、菊、竹,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楼内有二口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按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布局开了三道门。平时楼内居民都从左右两边的侧门出入,天门则长年关闭,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等重大节庆才开启。 内环楼的中堂大厅又叫祖堂,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4根大石柱挺立,三角形屋顶,有没觉得跟希腊神庙有点相似呢?这个祖堂也称多功能大厅,它既是婚丧喜庆的宴会厅,又是族人议事的地方,同时还是演戏的场所。它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厅的建筑高度是比它周围的建筑要高的,以突出它的重要性。 踏入楼内,马上会感受到楼内温度与楼外温度明显不同了,这是因为土楼墙体厚实,有隔热保温作用,所以土楼是冬暖夏凉。外环是土木结构,高6米,分4层,有4道楼梯从一楼通往四层。以前一楼是厨房膳厅,二楼是储藏食物的仓库。一、二层的房间都没有窗户,只要关上一楼的大门,外人是难以进入楼内的;反过来,一旦发现进了盗贼,关上卦门就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偷盗者也是插翼难飞了。三、四层是楼内居民的卧室,现在还有15户人家居住在楼内,全是林氏后代。 振成楼右边的厢房则是楼主人当时为后代接受教育而建的醒庐私塾。重视教育是客家人的优良传统,也是客家人的共性。振成楼人才辈出,在90多年间,培养了有高尚品德明达事理富有能力的大学生人才达42位,大部分是专家教授。例如楼主人及设计者林鸿超,他是清末秀才,后来民国的时候成为中央众议参议员,还有他的兄弟林鸿辉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士,近代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尚安等专家教授。现在他们家族后人分布在美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香港、台湾、澳门等地。 振成楼左边的厢房是加工“烟刀”的作坊。永定的烤烟品质优良,在清朝乾隆年间还成为朝廷贡品,获得乾隆皇帝御赐烟魁”金匾,更在南洋劝业会和巴拿马国际烟草赛会上获奖,弛名中外。烟草业的发展,给永定人带来了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大开眼界的机会,很多永定人都因经营烟草生意发了财。而振成楼的主人林鸿超的祖父辈也靠生产切烟叶的工具烟刀,赚取了第一桶金,使其家族成为永定首富。 <p class="ql-block"> 庆云楼是长方形土楼,建于1736年,占地4500平米。土楼座西朝东,高四层进深13间,内通廊式平面,一个大门,一道楼梯,一层后厅是祖堂,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质朴唯美的永定土楼在我们面前凝固了它的沧桑与古老,凝固了客家先人的智慧与勤劳,凝固了岁月的芬芳与朴素,也凝固了太多太久的动人往事,那沉默的断壁残恒也在初秋的艳阳之下向世人述说着久远的历史变迁。</p> 玉成楼建于1860年,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2008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看到了商机,很多人回乡办起农家乐,这座土楼前堆满了一排排的酒坛子,门上“客栈饭店四个字比“玉成楼还要显眼,如今的玉成楼已是酒坊和民宿。<br> 客家糯米酒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旧时的客家人家家户户都会做糯米酒,即使不喝酒的人家也要酿上一缸,因为有客人来访的时候,没有米酒的话即使再丰盛的菜肴也总缺了点气氛。在玉成楼的酒坊,可以现场了解到客家酿酒的工序,从浸米、蒸米到酿酒、煨酒等工艺都得到展示。<br> <p class="ql-block"> 庆福楼,方形土楼,林氏民居,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坐西北朝东南,占地约2300平方米、高三层,面阔9间,进深9间,中为天井,内通廊式平面,全楼设一个大门,4道楼梯,内有一口水井,祖堂设于内院中间,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p> 通常南方地区的农村都会有一棵像守护神一样的百年老榕树,洪坑村自然也不例外。村里这棵大榕树已经六百多岁了,榕树下的这片广场名字很好听,叫“榕荫消夏”,茶余饭后,老大爷们就扛个烟杆或卷个“喇叭筒“在这里边下棋边抽烟,老奶奶们就在这里缝缝补补。榕树下供奉的神位是公王神位,设神位于此,是希望公王保合境和睦与安宁。每逢周末,会有民间艺人在这表演打十番。十番是什么呢?是闽西客家人的传统音乐,至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在2006年的时候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您碰上表演时间就千万别错过喽! 当您看到门前立有多根功名柱的祠堂建筑,就来到了林氏家庙。功名柱是客家人独有的一种文化、精神的产物,也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只有参加科举并取得贡生以上功名者才能立功名柱。客家人崇尚功名道德,讲究激励后人,立功名柱一是光耀门庭,二是对功名获得者的表彰,三是对后人的激励。祖祠前原来立有功名柱十来支后来在文革的时候被毁,如今家庙前复原耸立的20多根功名柱,列举的就是该村从清嘉庆至民国期间培养出的众多人才。这座林氏宗祠至今还保留有民国总统黎元洪所书的“林氏家庙“四个字并且在祠堂内还留存有清朝末位皇帝宣统的老师陈宝琛为祖祠题写的书联一副:“忠孝能存天地纪,山川长毓子孙贤”。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田园风光,秀美的景色,不禁令人陶醉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