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仕诚公,讳仕诚,号朴菴(生卒不详,据推算,大约生于元至治年间,即公元1321年—1323年),诰封奉政大夫。公系江西瑞金始迁始祖先钗公之曾孙(先钗一一兴泰一一孝纯(祖恭)一一仕城)。</p> <p class="ql-block"> 仕诚公是长厚君子,秉性退让,不事竞繁。公因上祖宗孟为宋大司寇、刑部尚书得荫奉政大夫,虽荣袭光荫而欣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仕诚公青壮年时,适逢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陈友谅两枭雄在赣南争夺地盘而激战。为避战乱,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仕诚公携妻挈子跟着兄长仕珊、带着弟弟仕孟奉母刘氏太婆离开瑞金,逆湘水(江西会昌县流向瑞金的河流)而行,由瑞金经会昌而入武平,一路跋涉山水,最后在永平鹭下落居。</p><p class="ql-block"> 在永平鹭下居住时间不长,为寻求发展,仕诚公携家人来到武平县城北门,成了城北李氏的开基始祖。现已传三十代,分布在武平平川、城厢、万安、东留、中山、民主、十方、武东、永平、大禾等十个乡镇(街道)的70多个村落,人口逾二万余人。在各个历史时期,仕诚公裔往外迁徏到闽粤赣、云贵川等地和台港澳及欧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真是枝繁叶茂,兴旺发达,人文蔚起,书香绵绵。</p><p class="ql-block"> 仕诚公长兄仕珊公当年立基永平鹭下,后传至五世时部分后裔迁徏至本县中赤黄心畲,今传至二十八、九代,人口愈三千余人。 </p><p class="ql-block"> 仕诚公弟仕孟,迁徏至广东梅州梅县定居。</p> <p class="ql-block"> 仕诚公自避乱离梓,越国宁处,落居武平城北后,筚路蓝缕,艰辛创业,锲而不舍,既知雄而守雌,亦和光而同尘。常诵东平为善之言,日服司马积德之训。可谓为忠厚开基者欤。</p><p class="ql-block"> 仕诚公生子二:长子永清,次子永春。 </p><p class="ql-block"> 永清公,生元至正二年(壬午)(公元1342年—卒年不详),诰封奉政大夫,湖广湘州州判。生子七:庆安、隆应、观受、留稳、懋崇、隆兴、瑛。</p><p class="ql-block"> 永春公(生卒不详,据推测应生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4—1350年))貤封文林郎,晋赠奉直大夫。生子一:璘。</p> <p class="ql-block"> 仕诚公的后裔们秉承客家人朔本追源的传统,待家族在一地安居乐业,稍有发展后便建祠修谱。在明嘉靖年间,在仕诚公五世孙东坡公(讳琳,字献甫,号东坡,公元1513年一一1591年)首倡修谱建祠。</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四十五(丙寅)(公元1566)年,开始首次修谱,由族中珀、容、佩、琛、琳、科、瑶、金等诸公主修。此时仕诚已传至七世,人口数百人。</p><p class="ql-block"> 自此开始,先后在清康熙十一(壬子)(公元1672)年进行第二次修谱,此时仕诚公已传至十三世,人口千余人;在清乾隆四(己未)(公元1739)年进行第三次修谱;清乾隆三十(乙酉)(公元1765)年进行第四次修谱;清乾隆五十三(戊申)(公元1788)年进行第五次修谱。</p><p class="ql-block"> 原来在清道光末年至咸丰初年年间进行第六次修谱的,谱本已告修成,但在咸丰七年洪杨浩刼时资料废损无法付印而告终止。 </p><p class="ql-block">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正值城北李氏宗祠大修告成,全族父老以祠既重新,已足格嗣裔追远报本之诚,而族谱未修,无以昭子孙率仁率亲之义,遂继议第六次修谱。不料新谱初具雏形,军阀肆祸华南,因而中辍。</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族中长老又决定修谱,因仍处战乱之时,又无功而止。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春分日,经全族父老会议决定六修族谱。由于五修谱为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失修已近150年。自始祖起已传二十二代,中间祸乱不迭,族属分崩离析,修谱工程浩大。通过修谱人员的努力,于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十二月完成,编成37册,特邀上杭印务局运铅印机二台来我县城开办印务局(在此之前武平仅有石印印务部门)。谱本共印制50部,黄丹红纸封面,线装。统一制造存放族谱的橱柜,分九大房珍藏。在那非常历史时期,除个别人偷偷的藏有单本外,大都被"破四旧"而付之一炬。所幸当年兴东瓜丁上懋崇公房的梓叔桂康,冒险藏起一部,殊为珍贵。“著其源,宗其近”,是盛世修谱不可忽视的两大主要任务:首先是查实先祖世系源流;其次是将后续繁衍情况与之相衔接。这保存完好的族谱使我族在恢复宗祠活动后,能明昭穆,敬祖宗,世系分明,宗派不乱。</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宗祠活动逐渐恢复。1988年,热心的族中梓叔以得存的六修谱为依据,按房分别修房谱,手工刻写油印装订成册。由于各房分散进行,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完善族谱,2002年5月,族中热心人士组织专班,进行第七次修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谱于2003年告成。2004年印刷成册。</p> <p class="ql-block"> 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我族始建宗祠,当时为当地普通的厅堂民居样式。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重建。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再重建。这次重建便建成现保存的祠堂样式。清雍正三年(1730年)、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多次重修。宗祠活动恢复后,1993年、2008年、2018年又多次重修。(宗祠的详情见笔者2018年8月在美篇发布的拙作《武平城北李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 仕诚公生二子,分为永清公房系与永春公房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蕃衍赿来越多,房派也随之扩大。在康熙年间重建祠堂时,因耗资巨大,为便于平摊担负派款,便以人数相当、房系清晰为原则分为九大房。在第六次修族谱时,为使谱本分卷序次明白易晓,援引九大房的分配。九大房的次序为:永清公派之庆安公为第一房;懋崇公为第二房;宝通公为第三房;宝传公为第四房;宝员公为第五房;祯海公为第六房;北崖公为第七房;云崖公为第八房;永春公派称永春公为第九房。</p><p class="ql-block"> 庆安公房。</p><p class="ql-block"> 庆安公,永清公长子。号俭斋,赠承德郎(生卒不详)。</p><p class="ql-block"> 庆安公后裔主要分布在:北门坊、屯里、东留石下坝、中山新城、大禾帽布等地。</p><p class="ql-block"> 懋崇公房。</p><p class="ql-block"> 懋崇公,永清五子。貤赠文林郎(生卒不详)。懋崇公后裔主要分布在:北门坊、城厢礤文、城厢下东瓜丁上、十方等地。</p><p class="ql-block"> 宝通公房。</p><p class="ql-block"> 宝通公,永清曾孙(永清一隆兴一祯广),祯广长子。号三善,诰赠奉政大夫。生于明成化四年(戊子),殁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公元1468年一一1542年)。宝通公后裔主要分布在:北门坊寨背窝、万安五里塅、万安当风岭等地。</p><p class="ql-block"> 宝传公房。</p><p class="ql-block"> 宝传公,永清曾孙,祯广三子。字天赐,号古菴,诰赠奉直大夫。生于明成化十四年(戊戌),殁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公元1478年一一1559年)。宝传公后裔主要分布在:北门坊、城厢下东、万安螃蟹垅、中山大河背、武东湖光寨等地。</p><p class="ql-block"> 宝员公房,(因宝润公裔孙人数较少,便将后裔归附于宝员公房)。</p><p class="ql-block"> 宝员公,永清曾孙,祯广六子。字从矩,号竹轩,邑庠生,诰封奉政大夫,广东德庆州(今广东肇庆市德庆县)知州(相当于现市级长官)。宝员公后裔主要分布在:北门坊、城南村、西厢金寨岭、城厢垇坑、礤文、万安五里塅、官兴上、上圳城子里、贤溪、营子上、捷文下寨寮、东留土壁、中山三联官财石、民主圩、民主林荣均营、永平龙归礤等地。</p><p class="ql-block"> 宝润公,永清曾孙,祯广五子。貤赌文林郎,乡饮大宾。生于明成化十八年(壬寅)(公元1482年)。(卒年不详)。宝润公后裔主要分布在七坊羊古坝里。</p><p class="ql-block"> 祯海公房。</p><p class="ql-block"> 祯海公,永清孙(永清一隆兴一 祯海)。号北峰,貤赠修职郎。生于明正统 十二年(丁卯),殁于明正德九年(甲戌)(公元1447年一一1514年)。祯海公后裔主要分布在:北门坊古楼脚下、七坊甘塘里。</p><p class="ql-block"> 北崖公房。</p><p class="ql-block"> 北崖公,永清玄孙(永清一隆兴一祯端一宝城),宝成次子。公讳玫,字真夫,号北崖。岁贡。特授广东连山县教谕,署理连山县知县。生于明弘治三年(庚戌),殁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公元1490年一一1559年)。北崖公后裔主要分布在:北门坊、屯里、永平梁山。</p><p class="ql-block"> 云崖公房(因宝盂公裔孙人数较少,便将后裔归附于云崖公房)。</p><p class="ql-block"> 云崖公,永清玄孙,宝成公三子。公讳谷,号云崖。恩贡生。生于明弘治五年(壬子),殁于嘉靖二年(癸未)(公元1492年一一1523年)。云崖公后裔主要分布在:北门坊、城厢礤文、垇坑、万安陈屋堂、贤溪、东留大明、桂坑、永平梁山、瑶下、大禾洞里等地。</p><p class="ql-block"> 宝盂公,永清曾孙、祯端三子。公武艺超群,奉上领兵进剿辽寇,以身殉难。生卒不详。据推算生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一一1487年)。宝盂公后裔主要分布在万安五里塅。</p><p class="ql-block"> 永春公房。</p><p class="ql-block"> 永春公,仕诚次子,貤封文林郎,晋赠奉直大夫(生卒不详,据推测应生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4—1350年))。永春公后裔主要分布在:县图书馆后坎头上、城厢园丁鱼子坎下、东留背寨、江西会昌长岭、筠门岭、寻乌县等地。</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编写至此,说李寻根便告结束,从远祖颛顼到血缘祖皋陶,再到李耳、隆西始祖崇公(昙公次子)、丹阳房始祖伦公(雍公子)、西平房始祖晟公、西平房岭南始祖宪公、游公、瑞金始迁始祖先钗公、城北李氏开基始祖仕城公。一脉相传,告诉我们从那里来,要求我们要懂源明本,告诫我们要敬祖睦宗,不忘初心,牢记祖训,一代代发扬光大,使我族枝繁叶茂,万世其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