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论语》学而篇</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子贡说:贫穷但不自卑,富有但不傲慢无礼,怎么样?孔子说:还算凑合吧,但不如贫穷却内心安乐,富有但能够待人以礼。子贡说,《<span style="color: rgb(14, 64, 140);">诗经</span>》里面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span style="color: rgb(14, 64, 140);">端木赐</span>(子贡的名字),现在咱们可以一起谈论《诗经》了,你现在告诉结果就能知道起因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孔子和子贡的这段对话,是用贫和富两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君子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修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孔子 3 岁没了爹,17 岁没了妈,生活质量堪忧,只能去打零工为生。他当过仓库管理员,还放过牛。走过疾风暴雨,看尽人间疾苦,成年后的孔子,俨然一个有抱负的好青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夫子曾屡次当着诸多同门的面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个是说颜回品德高尚,不受物欲左右,使得很多落魄人士受到鼓舞。在儒学的价值体系中,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贫而不谄,富而不骄是最理想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人的修养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论语》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儒家经典,蕴含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在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阅读论语,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本书以《论语》章句为根基主干,参考史料文献,以孔子、其弟子及相关人物为故事主角,作者下村湖人用平实的语言和情景剧般的故事形式,生动有趣的阐述了《论语》中许多经久不衰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所选故事力求从不同角度,深入浅出、鲜明准确地反映了《论语》的思想理念,给人以启迪、教育,非常适合国学入门读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作者下村湖人日本佐贺县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哲学家。少年时即被目为天才诗人,个性刚强、谨慎,信力甚强,是兼具武士道及<span style="color: rgb(14, 64, 140);">儒道</span>思想,重视规律与秩序的教育家与作家。</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子语鲁大师乐</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此之前,我的一位球友说:她发球时一旦看到我的眼睛,就慌了招法,今天我总算找到答案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子语鲁大师乐:乐长在弹奏中,似乎看到了孔子的眼睛所闪动的光,那像湖面一样平静且还含着轻轻微笑的孔子的眼神。他忽然莫名其妙地口干舌燥,手指僵硬,演奏时手法失去控制,“正是我的目光和孔子的目光相遇以后才出现情况的,难道他的眼睛竟能左右我奏乐的情绪?”他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子曰:音乐的境地是如一的世界。在那里,没有丝毫的对立意识。开始演奏前,乐队里每一位演奏者的手、心和乐器合而为一,准备奏出音乐,如同一个蓄势待发的统一的有机体,这时,乐队和听众又结合为一,到达翕如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种气氛形成之后,乐器奏出和谐纯如的音乐,此时五音六律齐合,交汇、流动,在和谐的乐声中,金音石音等五音虽然合一,但清浊高下,如五味之相济而后和,<span style="color: rgb(14, 64, 140);">六律</span>亦高的调和,而且,五音六律各自保持各自的金音石音等音色,音质不相混乱,音节分明,绝不相互冲销诋毁,这时就是音律和合而不乱的谐如的完美境界。</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孔子曰:三十而立。</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三十而立,</span>立什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三十岁的人, 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三十岁的人应该用立身、立业、立家三个方面概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即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也是对个人立足于社会最起码的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同样,立业,就是有一份稳定的事业;立家,结婚成家。同时,做事的风格、性格的养成、价值观念确定,基本到了三十岁就形成了。</span></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四十不惑</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四十不惑。<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人到四十岁,生活已经不再惑于外物,而是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个人的使命感在哪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孔子在瑚琏一篇中阐述: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忘记自我,要思考如何摆脱自我的贪念。只想着一己之私而受拘于自我观念的人,不能称之为关君子。君子之所以能够活用别人的才识,以成就自己的美德,也不过是他能够忘却自我的缘故。聪明人一味夸耀自己的才识,只想靠自己的才能谋生,这对社会当然也是有所贡献的,但这一类的人到底只是能使自己有用,而不能使别人有用。所以这种人充其量就是件器物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孔子曰:“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是默默无闻,在德行方面没有什么特殊表现的人,这个人前途总是有限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子贡听了这番话像掉了魂似的,无精打采地用手蒙着脸,呜咽起来。那是发自内心肺腑的愧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孔子从不如此谆谆教诲弟子,他总是温良恭俭让。相反,孔子常常在轻描淡写中的提醒,胜过于大声呵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这是孔子获取正见的过程和心得体会,以及对世界的正确认知。从学习,实践,寻找看待自己内心位置与角度,形成自己独特的视野;然后将这些美德传递给后人。几千年来,</span>孔子正是使别人有用的那个人。</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己所不欲勿施于人!</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做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是做人的最高智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说最有魅力的人,也就是我们最喜欢的人。而不是对我们最好的人,是不要求我们像他们一样好的人,甚至连这个念头都没有的人。而孔子就是有这种思想的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若我们有这样的心胸,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人,不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不要求别人理解自己,也是一种善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时常期待,如果和我相处的人都能够喜欢我,欣赏我,那将会是多么美好与幸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我们是否静下心来,观察自己,观察我们周遭所相处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是否,每一位亲朋好友,我们都欣赏?而我们更多的是评判,把观点落在善恶美丑的区别中,喜爱着自己的喜爱,却期待人人都欣赏与关爱我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可以去观察圣人:孔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人喜欢他,也有人视而不见,但在圣人眼中这或许是平常,是世间的常态,我们无法让所有人喜欢,就像我们不曾爱过所有生命一般。但我们可以在日常练习这颗心,去体会如何养成平常与平等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先去觉察那颗看一切不平等的心,细细体会他是如何而来,慢慢的看见生命的苦难,怀以慈悲、报以理解,尝试从是与非、善与恶、好与坏中出来,去看见每一个生命的不容易,回归爱的维度,涵养大地的德行。涵养水的性情。愿我们都能:利益万物而不争,涵养生命利益苍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4, 64, 140);">孔夫子</span><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所处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各种列强争雄,他颠沛流离去过很多国家,他看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怀揣政治理想和抱负。他倡导一个</span>理想主义社会,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克制私欲,倡导恢复礼制社会,人们皆向圣人学习,做谦谦君子。他无愧于圣贤,自己做表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赞叹于他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它象征着灯塔,让我们有幸看到人类思想到达的一种境界和高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果我们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宽厚,尽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已经是接近儒家思想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论语》不仅为我们指引了精神的方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同时也为我们设立了最底的底线,也是智慧的善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什么要读《论语》?</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论语》是<span style="color: rgb(14, 64, 140);">儒家学派</span>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论语》的价值何在?</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论语》中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读《论语》,让自己心智成熟,做到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论语》是人生的依据</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论语》在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是给我们一生的依据。《论语》关乎理想、关乎价值判断,不理解这一点,永远不会明白文化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论语》还教会了孩子们很多的良好的习惯。比如说:食不言、寝不语,行不履阈,立不中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等等。这些习惯,孩子们从小学习,从小养成的话,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很大的益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尤其要指出的是,《论语》让孩子们懂得了要时常自我反思反省,反省自己哪些做得好,有哪些做得不够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这些都是强调我们要时常反省,去找自己的不足,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看到那些比较优秀的,我要向他学习,那些不优秀的,我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儒家思想是我国思想文化体系中的璀璨明珠,它接受了历史长河的考验与洗礼,依旧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无论学什么,学做人是头等大事。要我说如果要给孩子做一个传统国学知识的普及的话,《论语》是首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