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三七的美篇

藤三七

<p class="ql-block"> 再唱《黄水谣》,缅怀老父亲</p> <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天 ,因孩子们都上学有空了,我那紧锁两个月的歌喉又要唱歌了,学习的是殷秀梅老师的《黄水谣》,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它以今昔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揭露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在华北所犯下的滔天罪行。</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曲优美、苍凉,歌词朴素,平易近人,情绪变化对比强烈,唱的时候情不自禁的置身于歌词的意境中,感人至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被歌曲感动的同时,又想到了父亲,父亲也曾在读书的时候唱过这首歌。</p><p class="ql-block"> 父亲1935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并且还是教育世家,我太爷爷毕业于济南师范,毕业后先在齐河教学,后安排回老家伦镇,创建了伦镇学校,任校长,在这个学校的教师有好几个地下党,太爷爷为人善良,厚德载物,在周边一带声誉很好,他的资料和写的校歌在禹城教育志中有记载。爷爷也是毕业于齐河师范,生前一直在齐河焦庙教书。后来土改,家族里的财产被瓜分,还定为地主成分……,就这一个成分高就使父亲懂得了许多,在学校勤奋学习,低调做人,少言寡语,还继承了太爷爷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就读的师范学校师资力量优厚,听说这是后来德州师专最初成立时的教师资源。学校有一个百人合唱团,排练《黄河大合唱》,这是一个保留节目,父亲说有很多部分,有合唱,领唱,男独唱,女独唱,小组唱等,父亲担任男独唱,唱的是《黄河谣》,我猜想父亲年轻时候不仅声音好听还是高大帅。</p><p class="ql-block"> 父亲说在师范学习三年收获非常大,因家庭成分问题,他低调做人,努力学习,如果老师不安排从不主动参加任何活动,即使安排也是思考再三,有的辞掉。这种低调的做人态度在参加工作以后一直伴随着他,正是</p><p class="ql-block">因为低调少言少事 ,只顾学习和教学,在那个年代保护着自己,保护着家人,才得以平安渡过,但仍然积极乐观。也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引导、教化学生,呕心沥血,桃李满天下,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体育方面也比较突出,每当提到</p><p class="ql-block">师范里教体育的毛长文老师总是淘淘不绝,在临终之前住院的日子再次给我讲毛老师,讲着讲着竟泪流满面,我很受感动,可知毛老师的形象在父亲心里的位置之高。18岁毕业在济阳县教书,正是青春年少,曾连续三年,在县运动会100米短跑第一名,且破记录,都是毛老师教学有方。每年结三五知己畅游黄河,亦是篮球健将。遗憾的是毕业后再没有唱歌,在那种年头,小心谨慎为上策。</p> <p class="ql-block">后来父亲调回老家,在大孙学校任教,刚到大孙学校时,校园破旧,尘土飞扬,师资不多,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不佳,感觉不像学生的样子,辍学严重,迟到旷课频繁,父亲感到很痛心,就开始每天放学前集合讲话,讲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讲如何成为一个好学生……,天天坚持,每天一个内容,通俗易懂,后来又来了一些周围的村民和学生家长,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那些辍学的学生又重新回到校园,还增加了很多,学生们逐渐变得衣帽整洁,背着像样的书包,有礼貌守纪律,爱学习,同时几次三番找周围村里的支书协商赞助的事情,讲教育是利在后人,村村有责。那时经常白天教学,晚上去村里,当看到学校的良好变化时也纷纷出力出钱,修缮校园,也更乐意把孩子送到大孙学校读书。</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已四年了,9月6号是他老人家的祭日,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铭刻于心,教师节又快到了,以《黄水谣》这首歌,缅怀兢兢业业一辈子的教师父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今天唱的《黄水谣》,不知是否与父亲当年的相同,但个人认为这个并不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