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于家咀 红军回师陕北黄河渡口</p> <p class="ql-block"> 于候祥,农民,年龄50开外,共产党员,山西省永和县乾坤湾乡(原阁底乡)于家咀村人。黝黑的皮肤、敦实憨厚的性格和那诚实守信的一副脸庞,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新型农家乐“黄河人家”</p> <p class="ql-block"> “……候祥家把房子都盖起来了,听说是要当宾馆用,一个农家娃,能办成这事,有本事啊……”于候祥的“农家乐”经过近三年的艰难拼搏落成了,村里人都在议论着。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于候祥,听惯了黄河的涛声,熟悉了黄河的性格,知晓黄河的春夏秋冬……所以,他看好黄河湾这个独特的旅游环境资源,办起了自己的“农家乐”,并将“农家乐”定名为“黄河人家”。</p><p class="ql-block">——于候祥所在的于家咀村现有300多口人,在永和县也属不大也不小的一个村子。从爷爷辈算起,于候祥属于家第三代人。于候祥说,他的爷爷当年曾是于家咀村子里数一数二的水手,那个时候,爷爷作为沉重挑起全家老小生活重担的人,经常渡河到对岸的陕西延川县去赶集买卖山货。当年毛主席率领红军从于家咀西渡黄河时,就把爷爷和村子里水性比较好的人都抽去在渡口帮助红军渡河。</p> <p class="ql-block">于家咀村全貌</p> <p class="ql-block"> 1936年5月1日傍晚,夜幕降临。行军走了一天的毛泽东带着疲惫的口气问身边的警卫人员“晚上我们住哪里?”,警卫员告诉他“据前卫团侦查报告,今晚就住在距前面还有不到5里路的一个地方,叫阁底村。”毛主席就问警卫人员“阁底是哪两个字?”警卫人员在手上比划后,毛主席说“不住这里!我们的革命还没有到底!继续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 于是继续行军走了2.3公里,已是夜里十一点多,又到了一个叫“上退干”的村子。毛主席风趣地说“好,就住这里吧。退干,退干,我们虽然是退,但退是为了进,要继续干!”这天晚上就路居在“上退干”村的一个关帝庙里。</p> <p class="ql-block">上退干村全貌(今东征村)</p> <p class="ql-block">上退干村关帝庙全景</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夫人贺子珍(1936年)</p> <p class="ql-block">上退干村关帝庙一角,毛泽东与夫人贺子珍的住处。</p> <p class="ql-block"> 1971年2月,毛泽东当年的警卫员贺清华、白海山来到上退干村的关帝庙,清晰地记着毛主席东征时住过的房子门前是一口旱井,即“出门三步一口井”,以此认定关帝庙西侧两面有炕的枕头窑,就是毛主席与贺子珍东征时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贺子珍住过的枕头窑</p> <p class="ql-block">红军回师西渡黄河</p> <p class="ql-block"> 5月2日凌晨,毛泽东给担任掩护任务的红四师十一团政委李志民布置了西渡有关善后事宜,便和有关随行人员赶往于家咀渡口上船,在对面的陕西清水关安全靠岸。</p> <p class="ql-block"> 自1936年2月20日,毛泽东下令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至5月5日西渡黄河回师陕北,在山西境内转战75天,消灭国民党军七个团,俘敌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4000余支,炮20余门。筹款30余万元,红军扩大新兵8000余人,在山西20个县开展了群众工作,先后组织了地方游击队30余支,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为以后在山西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 八十五载星斗移,沧桑大地换人间。当年红军东征的足迹距今虽然已过85年,但红军播撒的“种子”却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石楼、永和两县自然环境艰苦,但革命老区的民风淳朴,农民厚道。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曾在石楼住过57天,石楼的父老乡亲对红军以极大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永和县的父老乡亲亦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山西,古称 “三晋”,即晋北、晋中和晋南。从自然环境资源来说,晋中和晋南,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便于作物生长;而晋西北(包括吕梁地区在内),均因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经济发展受限,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得不到较快的提高和改善,长期处于国家级贫困县状态。永和县虽然隶属临汾地区,但和吕梁地区的石楼县接壤,其自然资源并无多少优势。当地老百姓说“黄河有水地干旱,天不下雨直瞪眼。”意思是,这些地方虽然都靠近黄河,但由于山高坡陡,无法利用黄河的水资源来灌溉农作物。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民因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而种不成粮食,则将衣食难保!</p> <p class="ql-block">枣</p> <p class="ql-block">谷子</p> <p class="ql-block">高粱</p> <p class="ql-block"> “穷则思变,关键要干”,这是永和县乾坤湾乡于家咀村农民于候祥,立足家乡现状,努力摆脱贫困的切身感受。</p> <p class="ql-block"> 于候祥在黄河边自家的两亩多地里种上了玉米,用小型抽水机把黄河水抽到地里浇灌玉米</p> <p class="ql-block"> 于候祥,是70年代生人,20岁那年,因家境贫寒及生活所迫,就外出务工,曾在一家焦化厂一干就是好几年。于候祥说,“在外务工也能挣几个钱,能解决家里一些燃眉之急,但要从长远看,只靠一人外出打工,很难解决根本问题。 在农村有这样一句话“好出门不如赖在穷家里”,但于候祥却不这么认为。“……待在穷家里,如果不去动脑子想办法,做点什么,那肯定将一事无成。”于候祥说。</p> <p class="ql-block"> “胆子是炼出来的,思路是逼出来的”。于候祥在外务工有十多年的时间,除了能挣一些钱,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有年春节,他回来和家人团聚,过年的饭桌上很丰富,有肉有鱼有菜还有酒,全家老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于候祥却思考着另一个问题,就是把家里的宅基地老院拆除建成“农家乐”。年迈的父亲问他“农家乐”是干啥的?于候祥回答说,“就是能住宿也能吃饭的地方,现在这里都是旅游之地,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不少,我们村周围还没有一个既能吃饭又能住宿的地方”。这时,父亲有点明白,可平时守家并操持家务的妻子,最担心的是,建“农家乐”盖房子需要一大笔钱,钱从哪里来?</p> <p class="ql-block">于候祥和妻子二琳</p> <p class="ql-block"> 钱从哪里来?也正是于候祥心里所盘算最多、面临困难最大的一个问题。虽说这些年外出务工积攒了一些,但要用在建房工程上,恐怕缺口还不小。春节过后没几天,于候祥就直奔永和县和临汾等地,寻求朋友帮他出主意,找行家共同商定“农家乐”的设计方案。</p> <p class="ql-block"> 朋友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于候祥的“农家乐”工程,就是在真心朋友的帮助下,找到工程建筑设计方面的行家,共同商定完成了总体建筑设计方案。即:总建筑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窑洞式标准客房35间,一次性可容纳七十多人的住宿;餐厅面积300多平方米,可一次性接待二三百人的用餐,工程总造价450多万元。</p> <p class="ql-block">黄河人家</p> <p class="ql-block"> 有了可行的建筑设计方案,“农家乐”就正式定名为 “黄河人家”。工程从2010年2月中旬开始动工到2014年5月竣工,7月开始营业并接待游客。工期为何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其原因不难理解,主要是资金短缺,边施工边筹措经费。于候祥说,。</p> <p class="ql-block">餐厅包间</p> <p class="ql-block"> “黄河人家”从2014年下半年开业以来,生意一直比较红火,经济收入也很客观。据粗略估计,这几年先后接待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大概有5000到6000人左右。</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黄河人家”接待了山西昔阳黄河漂流协会在黄河探拭水情的组织者成员,图为他们在乾坤湾合影。)</p> <p class="ql-block">(9月2日,山西昔阳黄河漂流探险协会的60多名游泳队员及部分安全保障人员全部集中在于候祥的“黄河人家”,并于9月4日开始在黄河进行漂流探险活动。于候祥和他的所有服务人员全力以赴投了到这项活动的服务保障中。)</p> <p class="ql-block">餐厅近3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于候祥从筹建“黄河人家”的那一刻起,在思想上就确立了怎样去经营的理念。“来我这里食宿的除了外地客人,还有不少都是周围邻村的、本村的,他们都是因家里有事来人、结婚嫁娶、小孩过百天等等这些,到“黄河人家”来安排一两桌甚至几桌饭,价格便宜,他们都很满意。有人说,这样你不就亏了吗,我说不亏,为什么说不亏呢,因为我赚的是声誉和人气。”于候祥说。</p> <p class="ql-block"> “就地就近取材,减少经营成本”。“黄河人家”怎样才能经营出新型“农家乐”的特点和特色,作为经营着需要转动脑子。于候祥说“住宿方便,农家饭菜,质量上乘,卫生干净,价格便宜,薄利多收,就是农家乐的特点,也是客人所希望和要求的”。早在四年前,他就在自家的三分地里全部种上黄瓜、茄子、辣椒、豆角、西红柿以及葱蒜韭菜和各种青菜。同时还饲养几头猪、七八只羊和二十多只鸡,基本上满足了“农家乐”正常情况下所消耗食材的需要。“自己种菜没有太大成本,无非就是多辛苦一点,农民人吃点苦,流点汗,可以不计本钱,总比拿钱买要划算多了。”</p> <p class="ql-block">自己种的辣椒</p> <p class="ql-block">自己种的西红柿</p> <p class="ql-block">自己种的茄子</p> <p class="ql-block">自己种的韭菜</p> <p class="ql-block"> “黄河人家”餐厅聘请的两位厨师都是本村的年轻人。于候祥说,本村人离家近,工作比较安心。一是学点手艺,把他们聘来又送他们到临汾等地的酒店培训,熟练掌握烹饪技术,现在他俩的烹饪技术已经到了等级厨师标准。二是就地可以挣点钱,聘来的厨师每个月都有可观固定的经济收入,比在外边务工要实惠很多。</p> <p class="ql-block">黄河一号公路</p> <p class="ql-block"> 八月的一天,我们坐着于老板的一辆皮卡车到一个叫奇奇里村的地方去拍摄,那里是另一个黄河奇湾。当我们路过一个村庄时,于候祥看见他们永和县宋副县长和乡村的干部们在那里检查指导工作,于是停车上前搭话。宋副县长看到我们很客气,就给我递了个烟,我们便就聊了起来……当说到农村脱贫的话题时,宋副县长笑着说,老于(指于候祥)就是我们永和县乾坤湾乡于家咀村的脱贫代表,不但自己脱贫,他还负有帮助村里其他人脱贫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他是一个党员。他投资的农家乐——“黄河人家”,虽然开业时间不长,但发展前景很好。现在山西省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投资规模和力度,如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从永和县至乾坤湾景区)的建成通车,为黄河沿线的旅游插上了臂膀,直接受益的是沿线的农民群众。要想富,先修路就是这个道理,交通便捷,一定会给老百姓带来福音。</p> <p class="ql-block">“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长长45公里,从永和县直通黄河乾坤湾景区。</p> <p class="ql-block">黄河乾坤湾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奇奇里村黄河湾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在于家咀的村子里,挂着一条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于家咀村党支部用总书记的话来激励全村人在脱贫的路上不断拼搏前行。“总书记的这句话说的实在太好了,人在这个社会要生存生活,如果你不去努力,不去奋斗,天上难道能够掉下馅饼吗?那肯定是没有的事!我是懂得这个道理,没有努力,没有奋斗就没有今天的“黄河人家”。现在我仍然还在负债经营,还欠着银行的贷款,但只要我用心去经营,我就有决心有办法还了欠账和贷款。说实话,现在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太好了,能想到的都为我们做了。就拿这个“黄河一号公路”来说吧,就在几年前我筹办“农家乐”的时候,政府就开始修建这条旅游公路了,游客从永和县下了高速公路,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附近的黄河边和乾坤湾等景区。方便了旅游也方便了沿途群众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老于有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冯二琳娘家是乾坤湾乡(原阁底乡)东征村(原上退干村)人,嫁到于家咀,在家既贤惠又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于候祥风风雨雨地拼搏,使他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道理。老于说,幸福的标准也不一样,曾有人对他说,“你现在也是个小“老板”了,还开个“皮卡”车来回跑,不怕有人说你太土气!”老于笑了笑说,“农家乐”本来就是“土味”特色,我坐上好轿车能说明啥问题。我经常要下地去干农活,“皮卡”车油门一踩就走,很方便。农家人就要说农家话,办农家事,只要生活宽裕不受困,这就是农家人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在山西永和县乾坤湾乡于家咀村老于的“黄河人家”住了整整十天,我们朝夕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农村出身,都是农民的儿子,所以这个农民兄弟的奋斗经历,不时地被感动着我留下了这些记述,在此衷心祝愿于候祥和他的“黄河人家”,在“黄河一号”旅游道路上奔驰向前。</p> <p class="ql-block">注:笔者原为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高级记者,2019年5月曾赴山西采访拍摄抗战纪录片《在太行山上》,对山西情深如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