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高考在昨天终于落下了帷幕。在今年的高考中,我的身份是一名考生的妈妈。高考的三天,每天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目送他进考场,迎接他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住处离考场很近,他每天乘坐学校接送的专车往返。孩子的爷爷奶奶念及我的身体未痊愈,劝我不要去。只是考试前几天,他总是感觉到莫名地紧张,一会闹着要吃安定片,一会吵着要喝咖啡,不知道他究竟是想睡还是想清醒。看到他的状况,身体本来还很羸弱的我,决定为他打打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场语文考试前,站在考场外的我也跟着紧张起来。手心竟沁出了汗,于我,这是很少有的事情。我自己参加考试或者讲课,都不曾如此。大概是我知道他们语文单元卷和模拟考的难度。他曾好多次把语文考卷带回家和我一起讨论,我看得出来,他是信任我的。而实际上,那试卷对于我,真的不是一般的难,有的语段几乎让我无从下笔。开篇的三大段材料就足以让人脑瓜子嗡嗡的。不由得感叹,现在的学生,真心不容易!再想责备孩子不努力的时候,总想那自己都难以下手的试卷,也便有了内省与自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着他下车后,疾步走向考场,我站在离通道不远处向他挥手,他走过来羞涩一笑,拉了拉身后的背包,在我面前停驻了几秒便走向安检通道。走过通道后的他,再没有回头看我。他们学校对学生着装作了要求,背影几乎都是一个样,一片耀眼的中国红,我痴痴地立在栅栏外,眨眼间,我再分不清哪一个是他,只能傻傻地站在送考的人群里,细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既期待考试铃声快些响起好让他奋笔疾书,却又无比害怕铃声过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里他的心会揪得更紧。因为我不确定我的孩子是会抓耳搔腮的冥思苦想还是偶有得心应手的快意。我就在那等着,直至开考的号角像海浪剧烈拍打礁石一样一波一波地冲击着我的耳膜和每一根神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知道,我的存在,我的等待,对于他的考试起不到任何作用,也毫无意义。可是我偏偏想离他最近的地方双手合十,向上苍祈祷他心静细敏,发挥正常。这大概是天下所有考生父母的拳拳之心。是的,我们明明不信有佛祖,有神明,可是“孩子”这根软肋偏偏让所有的父母都确信这人间有神助佛佑这回事。而当我不由自主地抬起双手时,却发现周围的人很是淡定,不像我如此神经和慌张。我终究还是怕旁人笑话,放下双手来,只能在心里默念、祈祷。片刻,我转身离开,发现通道外的送考人,目之所向,皆是考场,无一例外。突然间,感觉鼻子有点酸。真可谓是“殚精竭虑皆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啊,谁知道曾多少次吹响了父母生命的号角?多少父母在婚姻至暗时刻能选择隐忍的缘由是“忍忍吧,孩子还没高考”,多少父母在病魔肆虐时选择坚持的理由是“我不能有事,孩子还没高考。”……这样的理由既有飞蛾扑火的壮烈,又有蜡烛自焚的无悔,大概也还有破茧成蝶的期许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转身后的我走进对面的图书室,有空调,环境也相对安静。只是藏书很少,一半是塑封好的新书,只卖;一半是破旧的言情武侠小说一类,鲜有名著和知名作家之书。随手抓起一本,不知是内容无趣还是内心焦虑不安,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我呆呆地坐在那儿,再抬眼看看那些伫立在栅栏外的家长们,还是没有离开。孩子在里面考,他们在外面“烤”。孩子难,家长们也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终于语文考试结束,当铃声响起,考场外的家长在特警的调控下排成了几个夹道,有的家长手捧着向日葵(寓意一举夺魁),有的家长拿着红牛(寓意牛气冲天),有的家长拎着几大袋水果,在太阳底下满脸憋得通红……。铃响21分钟后,孩子们如海潮涌了出来:有的昂首阔步,有的如小鹿奔跑,有的慢悠悠两三同学边走边笑……。我撑着伞眼巴巴地盯着出口,也最大限度地睁大眼睛在人群里辨别哪一个是我的孩子。却发现自己又是那么的无助,在一片绚丽的“中国红”里始终没有找到他的身影。直至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才知道,这个少年,是我的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真想给他一个拥抱,却又怕他在同学面前尴尬;真想拉起他的手一起走,又怕他难为情;真想挽着他的胳膊,支撑一下我已酸痛的身子,而他的个头实在高出我太多;我想问他关于对“体育之效”理解和感悟,又怕戳到他的痛点……,否定一切后,只轻轻说了声“辛苦了”,他只是笑。和他走到客车停放的地方,也不过几百米的距离,而我似乎走了一个世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分钟后,他坐车离去,而我要等好久的的士回去。到家后瘫坐在椅子上,人软如泥,只知道大口大口地喘气。大概是病后元气大失,本来惯常的行动都觉得力不所及,真如废人一般,我这样怪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天高考结束,回想这几天的送考,接考,与孩子并肩前行短短几分钟,和孩子隔空交汇匆匆数秒,哪怕只是眼神示意,哪怕只是浅浅宛然一笑,但我相信,孩子的内心会有一种丰盈:当孩子走进考场时,他的心中有了一份目光的承载;孩子走出考场后,眼底有了一份被寻找的期待。而对于父母,被孩子需要,一切都是值得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此,“我在”,也有了动人的内核和意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