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归陇南的碧玉翡翠

易水

<h3>  “我从垄上走过,心中装满秋色,若是有你同行,你会陪伴我,重温往日的欢乐。”多少年,香港爱国歌手张明敏演唱的那首《陇上行》一直在心中萦绕,歌词里映射的高原风光美丽诱人,红色旅游遗存资源殷实,藏传佛教文化旷达浑厚,山风吹过,白云悠悠,草甸鲜美,落英缤纷,形形色色镶嵌陇南的碧玉翡翠成为埋在心底幽幽的期待。总有一天,你会为她而来。</h3> <h3>在人们惯性的思维里,黄沙飞滚、衰草寒烟属于形容甘肃的专用词,当你把情系陇南列入行程,碧塔林海,宁静悠远;草甸牛羊,物竞天择;峻峰险峡,清丽隽秀;人文情怀,和谐安然,就会完全颠覆对甘肃的不恰当评价,那是人们向往的理想家园和归宿,是寄情山水荡漾激情的最佳圣境。“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七月流火,一路向西,做个快乐过客,那是一次完美的远行。<br> <br> 心灵追逐的地方<br> <br>有关甘南的印象和记忆一直成为驴友交集的热点话题,夏河的拉卜楞寺、迭部的扎尕那、甘川交界的郎木寺、临近甘肃的若尔盖、唐克的九曲黄河,安多的米拉日巴佛阁,几乎到过甘南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萌生久远的甘南情结,游记散文,诗词美图,把甘南妆点的美轮美奂,传颂的无比神奇,在我的心中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甘南印象。</h3> <h3>(拉卜楞寺)</h3> <h3>(扎尕那)</h3> <h3>(若尔盖)</h3> <h3>(郎木寺)</h3> <h3>(九曲黄河第一弯)</h3> <h3>(米拉日把佛阁)<br><br>甘南是距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光,鲜明的民族文化,深入人心的精神信仰,成为旅行者魂牵梦绕的向往。驱车的首站是甘南州夏河县,因为拥有藏学府之称、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而声望在外。穿越碧草如茵的草原进入山区,壁立千仞的石崖恰似横亘天宇的屏风,依山而建的拉卜楞寺粗犷弘大古朴典雅,鎏金法轮栩栩生辉,佛殿僧房鳞次栉比,香烟袅袅梵音阵阵,迎合了人们对藏传佛教的全部想象。</h3> <h3>真正了解藏传佛教的风貌,就从她的清晨开始。朝佛叩拜、转经转寺是藏族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拉卜楞寺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1700多个转经桶,3.5公里的转经长廊环绕整个寺院,一日之晨最先吱吱呀呀地滚动起来,长廊人流不断,吟诵着六字真言,不知疲倦地驱动硕大的经筒,转经的僧侣给我解释说,“转经是诸佛菩萨身、口、意加持的聚合,转经迸发的光芒融入人心,可以净除一切业障。”</h3> <h3>尽管不大理解其中的微妙,但我明白,藏传佛教的信众风雨无阻的转经转寺,煨桑朝佛,撒龙达,磕长头,以极大的信心皈依顶礼,把成全和尊崇当作一种习惯,是在完成心中执着的祈愿,信仰支承着她们的生活乃至生命。“那一天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不为来世,只为你的温柔。”转经路上的生命简单崇高,焕发着生命本源纯洁的光辉。听听梵音,闻闻香火,放下心中的烦恼,你会心安释然了许多。</h3> <h3>(甘南的天边云卷云舒,使岁月变得惬意和温暖起来。)<br><br>闻思大殿青烟缭绕,溢满清幽的檀香,忽明忽暗的酥油灯,金碧辉煌的佛像雕塑,凝重的经堂氛围显得格外凄清。伴随柔柔的馨声,诵经的喇嘛目不窥园,手不释卷,让人们虔诚感受着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摒弃世事红尘的圣洁。走出大殿,阳光下的金顶显得格外绚丽,五彩经幡在长空飞舞,一团团的白云触手可得,我把留恋的目光嵌入心底,在梵天净土下领悟了那份虔诚。</h3> <h3>磕长头是藏传佛徒最为虔诚的祈祷仪式,朝圣的人们每走三步就要俯下身子完成一次等身的叩首,一次次扑向大地,用身躯丈量通往自由摆脱痛苦的道路,动作无休止的重复,让心灵变得谦卑柔韧而充满力量,藏族僧众信奉“励力断恶修善,则能获得善趣妙位”的真谛,他们是在用整个身躯完成一次次生命的轮回。<br>没有哪一个民族,对生命的热爱与敬仰,是以匍匐的身躯去缩短自己与神圣之间的距离。心里有什么放不下,来拉卜楞寺涅磐重生,什么都可以翻篇。信仰或许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一定会给予你解决问题的勇气。</h3> <h3>有幸在拉卜楞寺偶遇十一世班禅确吉杰布来甘南礼佛,数以千计的僧侣和佛学院师生手捧哈达列队迎候,所到之处,僧侣庄严吹响法号,笙箫、鼓钹奏鸣法音,高僧毕恭毕敬向班禅念诵祈祷词,献哈达行大礼,信众用最为隆重的藏传佛教仪式迎接大师到来。僧人们说,班禅大师要在寺院叩拜释迦牟尼和格鲁派始祖宗喀巴佛像,还要为僧众赐赠护身结。在甘南旅行,偶遇班禅不胜欣喜。</h3> <h3>(五彩的风马旗印满六字真言或鸟龙狮虎图案,在劲风中每一次展动,都是连地接天的心灵祈祷。)<br><br>还是头一回见识高原神秘的酥油花,工艺甚是精巧,形象极为逼真。酥油花是以酥油为原料制作的佛像人物、山水花卉,酥油熔点低,25度即融化,一般多在寒冷季节制作。喇嘛给我们介绍说,为了防止手指温度对制作的影响,艺僧们用冰块降温,冻伤手指的事时有发生,很多艺僧倾尽一生心血只为制作完成一尊酥油花。作为宗教艺术的皇冠明珠,或许只有一年的生命,如昙花般盛开,又在最美的刹那间凋谢,从艺僧人寒冷的指尖汩汩流淌着祈福和梦想。</h3> <h3>每天下午举行的辩经法会惹人瞩目,身着藏红僧袍的喇嘛个个像百战的勇士,两两相对,互相诘难,你击掌提问我欣然回答,并且不需反问,若能引经据典讲出个所以然,解答问题的喇嘛又成了提问者。站着的喇嘛手舞足蹈,席地而坐的沉着应对,平等考验参赛者的悟性,成为干净利落的一种壮美。艰难的辩经挑战风生水起,我们这些外来户当个吃瓜听众,享受喇嘛辩经的氛围乃是很好的选择。拉卜楞寺作为大活佛的府邸,已成为甘川地区藏传佛教和民族文化的中心。<br> <br>  重走红军长征路<br> <br>甘南恢弘的草原始终保持着淡然而沉默的姿态,背后却隐藏着波澜磅礴的故事,拥有亘古恒久的生命力。在甘川交界,四川境内阿坝州的若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若尔盖的草甸和沼泽水流域带,盘根错节,水草繁茂,迂回曲折,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这里本是欣赏草原风光的佳境,当驱车进入若尔盖的时候,我的心总是沉甸甸的。</h3> <h3>(长征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什么是忠诚、勇敢、牺牲、崇高,沉淀于岁月深处的精神宝藏,让新时代的人们壮怀激烈,世代敬仰。)<br>打开历史的长卷,若尔盖与中国革命有着极为非凡的联系,最为悲壮的红军过草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红军长征在四川滞留的时间最长,行军途中面临的环境最为凶险,过草地付出的牺牲也最大。穷苦而坚定的中华优秀儿女,怀着生存的渴望与解放的畅想,肩负血洗耻辱的民族使命,在亘古荒原用血肉和牺牲奏响了人定胜天的凯歌,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书写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不朽篇章。</h3> <h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盘古开天地,三皇到如今,世上哪有像红军这样一支敢于血战的军队,哪有这样一支以信仰聚合起来的钢铁洪流,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武装力量。转载油画)<br></h3> <h3>草地本没有路,是红军将士用身躯蹚出了一条通向胜利之路,遥想红军过草地是何等的艰难困苦,600里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一万六千多精疲力尽的红军将士长眠于此,永远与草地为伴,至今还有许多没有留下姓名的死难烈士,那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壮举,是沉淀于岁月深处的精神宝藏。尽管过草地的历史随着时光流逝已渐渐远去,长征精神就像始终熊熊燃烧的火焰,流金铄石,绚烂夺目。</h3> <h3>我在若尔盖边际伫立了许久,无尽的情思在心中激荡,遥望烟波浩渺的草地,对当年红军的壮举奉若神明,肃然起敬,长征路上毛泽东与红小鬼戴天福的故事历历在目。<br>红军攻打漳州时,戴天福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毛主席问戴天福为什么当红军,戴天福憋了半天说,为了吃饱饭,随后又补充了一句,为了穷人吃饱饭。<br>毛主席十分喜欢这个孩子,便把他留在身边。长征路上,小戴精心照料着病中的毛主席。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一路风雪冰雹交加,小戴身患疟疾倒在雪地上,主席拉着小戴的手说,“你不能倒下,倒下就起不来了,我来背你走。”警卫员吴吉清赶过来背起小戴,主席索性扔掉手中的木棍在后边搀扶着,就这样艰难地翻过了夹金山。<br>极其艰难残酷的考验还在后边,一望无际的若尔盖草地海拔高,低温缺氧,路途泥泞,没有粮食吃,没有御寒的衣物,对红军来说无疑都是无形的杀手,战士明知面临的是牺牲,依然毫不犹豫踏上这条凶险悲壮的“死亡之路”。为了让红军能走出草地,毛主席下令杀几匹马,分发给伤病员作口粮,战士送给毛主席一块,主席连看也没看地说,我不是伤病员,赶快给戴天福送去。没多一会,警卫员吴吉清却拿着两块马肉回来,面部表情十分沉重,“小戴说他舍不得吃,要把分给他的这块马肉留给主席。” <br>毛主席提出要去休养连看望小戴,吴吉清含着眼泪讲出了实情,“戴天福牺牲了,临终前要我们照顾好主席,跟着主席给穷苦人打天下。”毛主席手里拿着那块马肉,愣愣地站在那儿,好大一阵子说不出话,流着眼泪脱下八角帽,与身边的战士面向南方默默肃立,向牺牲的小战士戴天福致哀。<br>戴天福跟随红军血战湘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却没能走出若尔盖草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的吗?”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忠诚勇敢,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正是红军用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军队,创造了伟大的奇迹。</h3> <h3>(若尔盖的唐克黄河九曲第一湾,玉带环绕,水草丰沛,自然天成的秀美既有塞外浑厚粗犷的特征,又有江南水乡的妩媚。)<br></h3> <h3>(战争硝烟远去,草原一片祥和,在当年红军经过的地方,格桑花在阳光下格外娇艳,长天记录着红军彪炳历史的壮举。)<br>若尔盖草地显得异常宁静而祥和,美丽的格桑花在夕阳的映照下更加娇艳。高原的格桑花不畏狂风骤雨,不惧烈日严寒,狂风不折腰,严寒不息颜,炽热不灭润,坚守自己绽放的尊严,格桑花的秉格正是我们红军战士和长征精神的最好注脚。万里长征凯歌奏,雪山草地写风流。红军长征锻造的悲壮美、崇高美,共和国的人民会永远铭记红军,永远铭记长征。<br> <br>                        传承历史的符号         <br> <br>离开玛曲行车70公里,从草原进入山区,被誉为东方小瑞士的郎木寺凸显着梵天净土的禅意,上世纪,西方传教士埃克瓦尔著书称赞郎木寺是神创造的天堂。其实,郎木寺是一个地名,横跨甘川两省下辖的小镇,一个山峦重叠、翠柏长青、人文环境十分优美的风情小镇。清澈见底的白龙江把小镇一分为二,江北岸是甘肃碌曲县的赛赤寺,南岸是四川若尔盖县的格尔底寺,两座寺院隔江相望,各自用相同的方式诠释着对信仰的执着追求,人们习惯把两座寺院统称作郎木寺。</h3> <h3>(郎木寺有闻思、续部、时轮、藏医等四大学院,是四川阿坝地区格鲁派规模最大寺院,寺内供奉有300年历史的五世格尔登活佛肉身灵塔。)<br><br>郎木寺的多吉喇嘛听说我们是贡曲上师的朋友,主动为我们作向导,讲郎木寺的过去和现在,讲寺院文化和僧众的生活,一边走一边聊,不由自主的谈起人生为何如此艰难,又如何遵从自然规律的命题,多吉喇嘛告诉我,“纵观世间凡夫俗子,身与心的痛苦无处不在,不论谁都无法躲避这种痛苦,它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自己内心的执著,我们修行的人面对挫折和变故都会欣然理解并坦然接受。”</h3> <h3>(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开满格桑花的草甸,流光溢彩的庙宇,多了几许禅意和空灵,一幅微缩版香格里拉的画卷。)<br><br>我细细琢磨简洁而深刻的道理,人生缘起缘落,强求不得,“欲为大树,莫与草争,欲为苍鹰,莫与鸟争”一切随心。如果遇到困难波折便感觉天昏地暗,万念俱灰,整日活在抱怨之中,就好像把别人扔掉的东西,自己又捡起来当作宝贝一样的愚笨。知足知福,远离贪欲才是最大的富翁。</h3> <h3>(郎木寺小镇透出几分神秘,不负东方小瑞士的美名,宁静、祥和、闲适,游人享受着田园牧歌式的旅行氛围。)<br><br>多吉带领我们走进大经堂,开始处于新奇想悉心听一听喇嘛念经的声韵,其实一句也听不懂,居然静静的待了半个多小时,扪心自问是不是被藏传佛教洗脑了,诵读的经文中一定有灵魂的因素,让人好大一阵扭不过神来,走出经堂满脑子依然是诵读经文的回响声。要是爬格子写散文,一定把这段经历与感觉记录下来。<br>多吉还高兴地对我讲,“这些年优越的修行环境,让我们僧侣感到十分安心温暖,享受着国家发展的成果,没有了后顾之忧。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我们可以更好的为信众服务,为社会服务。”好好生活,好好修行,让全世界羡慕,成为甘南僧侣最朴素的愿望。</h3> <h3>(第五世格尔底仁波切肉身法体供奉于郎木寺殿中,历经两百多年沧桑,依然容貌如昔。)<br><br>与多吉喇嘛素不相识,却诚心诚意地为我们提供帮助,或许对他来说既简单又平常,对我这个外来者内心的触动却刻骨铭心。至今想起多吉,依然清晰的留在记忆,举止谦和,话语温润,学佛人总有一种大海无量的平静。<br></h3> <h3>(郎木寺大峡谷奇峰嶙峋,怪石林立,古木苍翠,烟云浩淼,景观奇幻秀美。郎木洞俗称仙女洞,是藏传佛教护法神吉祥天母的修行圣地,虔诚朝拜的僧众络绎不绝,峡谷深处汩汩流出的泉水汇聚成白龙江,成为嘉陵江的主源头。)<br></h3> <h3>(走过红墙,耳边传来诵读经书的声音,喇嘛自小远离世俗入院苦读经书,一待就是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感受万物育生具来的灵性,没有比他们更虔诚的人。)<br><br>佛教文化其教义道德包含了许多崇尚健康文明的涵义,净化人们的心灵和智慧,以天下苍生福祉为价值取向,是华夏乃至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宗教与社会相适应,既是宗教本身的运作规律,也是时代赋予宗教界的光荣使命。<br> <br>                           最后的秘境<br><br>人们谈起甘肃最美的地方,都会不约而同的指向敦煌月牙泉,其实甘南还有一处隐藏深闺人未知的地方,被美籍探险家洛克《苦行孤旅》一书中描写为东方伊甸园的扎尕那。从郎木寺到迭部的扎尕那百公里路程却行车三个小时,用缓慢的行进方式走近她,就像激情而又克制地走进心中仰慕的女神。行车路上给时光生命,时光让生命变得丰富而多彩,那一刻,一路风尘显得十分值得。</h3> <h3>驱车一路几乎是在草原和群山之间穿行,高原的气候就像个娃娃脸,一会阳光高照,瞬间雨雹相夹,十里不同天。甘南草原充满生机与活力,白云在蓝色透明的空中飘逸,五彩经幡和风马旗迎风招展,碧色的山脉怀抱着新绿的草场,散落草甸的湖泊演绎着光影变幻,拂面的格桑花带着轻柔与湿润,牦牛羊群也被映衬的五彩斑斓,那个时候,我只想默默地感受大自然赋予的恩惠。<br>进入迭部,重峦迭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势险峻,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是大山人们的希望,连接着历史与现在,连接着今天与未来。穿越三道石门,开阔的空间刹间映入眼帘,由生措手不及的感觉,奇峰、森林、草原、村庄、峡谷、湖泊,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那是远离喧嚣的世外净土。</h3> <h3>(扎尕那的天蓝的极致,让人无所求、无所思。)<br><br>扎尕那不是地名,是藏族兄弟崇拜的涅甘达瓦神山的名字,四周群峰环抱,裸露的山体奇丽峻峭,东洼村、业日村,达日村,东巴村四个藏寨阶梯型地镶嵌在谷底,是上苍留给人们最后的秘境。世代繁衍生息的藏族同袍平素热忱,生来旷达,活得纯粹,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和语言服饰,他们用醇厚的善意,敞开胸怀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路途偶遇北京的一对情侣,同行来到扎尕那,他们告我说,甘心情愿在这童话世界做一辈子亚当和夏娃。</h3> <h3>(大自然用神的魅力塑造了瑰丽神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扎尕那默默安放在神灵庇佑的地方,成为甘南最富有欣赏价值的秘境之地。)<br><br>清晨,几声鸡鸣,几声布谷,薄雾尚未褪去,浓墨重彩的藏饰小木屋简单而安详,一抹阳光把小屋照得透亮,就像扎尕那的笑脸,写满得意和憨厚的热忱,清清悠悠,碧碧绿绿,把人心融化得鲜丽快活。当橘黄的色彩泼洒扎尕那的村寨,一切显得那样自然辽阔,你怀揣着一种深深叹服的心情,静下心细致感受它的不同凡响,竟然忘却了任何心中的牵挂。</h3> <h3>(在扎尕那沐浴晨光,用不着向往瑞士的阿尔卑斯,中国的伊甸园足以让人们倾心与痴迷。)</h3> <h3>扎尕那离不开魂牵梦绕的古村寨,那些散落在崇山峻岭中,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藏族民居是涅甘达瓦神山的瑰宝,自山底层层向上攀缘,一直延伸到神山群峰脚下,寨房高高低低星罗棋布,炊烟袅袅,烟云缭绕,悠久深远的民俗风情无不吸引着每一个寻梦的游人,田园牧歌的画卷将人们带入童话般的古代王国。<br>总会给人们留下极为新奇的感觉,走进她就是走进一段安静的时光,走进一段镌刻在岁月里的厚重历史。当年,如果洛克不去用脚步丈量扎尕那,并悉心记录公布于世,人们或许不会经意她的存在,不会知晓洛克的心灵之路。世间没有绝对的纯粹,也没有绝对的反复,明代徐霞客深谙其道,喜爱旅行的人也慧知其中。这时,脑海里惠存铭刻这样一个信念,十分必要做好扎尕那最具价值的采风记录。</h3> <h3>(扎尕那是甘南高原风光的真实写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br><br>“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千年来,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不知羡煞古今多少旁人。丽与雅、情与意相融合的扎尕那,置身于物我一体,深深凝聚着人们对这片土地的信赖和爱戴。远离尘世,尽情拨动胸中那根前世的心弦,你也可以来扎尕那做一次隐士,扎尕那不会让人失望。<br></h3> <h3>(扎尕那的夜晚美妙而神秘,更富有人间烟火的气息,一个美丽的名字像一曲悠扬的曲牌,无论走过多少时光,只需用心体会这里的安和与平静。)<br>当返回故地的时候,总会以欣赏屏幕的方式回顾扎尕那的高山深谷、山寨寺院和森林峰丛,始终激荡着重返扎尕那的冲动。<br> <br>甘南恰似一位风姿绰约的美人,带着丝丝缕缕的牵绊从古走到今。甘南行并非一般单纯的赏景之旅,而是一段扣人肺腑的心路历程,一路历史,一路故事,一路感悟,在行走中看改变,在行走中得收获,也许是寻找心中的自由,也许为了重新探索生命的意义,与山水风物和历史惊魂对话,寻觅生命阶段的追求,成就那份精彩生活的部分,让人甘心情愿在那里留下足迹,这就是走进甘南收获的真切感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