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露天电影”

倚窗听雨

<p class="ql-block">文字/陈惠农</p><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乡村过去的露天电影,承载着几代人心中的回忆。所谓的“露天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在室外放电影。过去乡村没有影院,而且观众较多,所以那时专门成立了放影队,电影在各乡村循环播放。在放影时,先选择一块开阔的露天场地,分别用两根较粗的竹竿相隔竖起,然后拉起一块四方幕布,把布上四个角的系带,分别拉紧系扎在两根竹竿上,这样就成了屏幕了。然后在距离屏幕适当的地方,放映员摆设一张桌子,把放影机及设备摆放在台子上,再把两个磁盘(磁带)架在投影机的俩支撑架上,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启影机,随着音响声,影片也随之投射在银幕之上,这时就开始放映了。当然那时农村不像现在到处通电,放影用的电全靠当时的柴油发电机来发电供应,由于发动机在发电时,会发出“哒哒哒”的噪音,噪音会影响到人们观看,所以当时人们宁愿多用些电线,然后把发电机放置在较远的地方,或放在一间较为密封的屋子里面。</p> <p class="ql-block">记得那时我们在田间劳动时,得知今天晚上某村有电影看,高兴得像吃了兴奋剂一样,顿时浑身来了劲。尤其听说是打仗片,那更加亢奋不已。那时我们最喜欢看的就是战争片,尤其是抗日战争片,这些影片我们百看不厌。例如:像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影片,我们看了多少次了。每当看到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员在战场上痛杀日本鬼子的情景时,心中无比激动,真是大快人心。记得过去只要那亇村子里放电影,附近的十里八乡的人,男女老少,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去观看,近的早已自带凳子坐定,远的唯有尽早赶到。所以那时的生产队里,知道那个村子里晚上有电影看,队长还同意提前收工。当你赶到电影现场时,你会发现,整个场地上早就挤满了人,不但前面坐满了人,而且还有人用长凳子放在后面,长凳子上站满了人。如果你放眼望去,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站着或蹲着的人…,总之把整个场地围得水泄不通,好说是人山人海,喧闹声一片,热闹非凡。如果你抬头观望,就连树上,草堆上,墙头上,甚至连人家的矮房子上,都爬满了许多人。晚来的人挤不进去,那只能在后面听听声音罢了。</p> <p class="ql-block">有时同一部影片,几个村子在同一天晚上同时上映,那就需要派人“跑片”了。所谓跑片,就是这里的影片放完了,就派人送往另外个村子继续上映。有时影片没到,放映员会播放些其它片子,或中途停放片刻,不过这样也好,大家可以休息一会儿,趁机找个地方方便一下。记得那时小孩子们在放影时,格外兴奋,他们会不停地在屏幕前,蹦蹦跳跳,跑来跑去,嬉戏打闹,显得特别开心。有时他们会跑到屏幕前,好奇地望着屏幕,并且举起双手,不停地在屏幕前摇晃着,顿时屏幕上立马显示出他们的头影,以及双手的倒影,有时他们会快速地跑到屏幕的背面去看个究竟,此情此景,看了着实可笑。露天电影假如在大热天放时,还有很多人会把自家田里刚摘下来的新鲜西瓜,甘蔗,水果等,摆放在场地上卖,有时还见到背着箱子卖冰棍的人。总之那时看一场露天电影,仿佛像过节一般。大家待一部电影放完后,随着银幕上出现“剧终”“再见”字样后,人们才一窝蜂地散去。此时只见有的人扛着凳子,有的人手拉着手,携老带小,人人打着手电筒,分散在乡村四面八方的小道上,人们还边走边聊剧中的情节,完全沉浸在影剧之中。而今回想起来,过去的露天电影,那时的激情场面,永远成为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地道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