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家乡的那条小河</p><p class="ql-block">作者/冯春华</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小河位于山村的南山脚下,距山村300多米,河水清澈见底,静静的向东流着,弹奏出动听的音符,像在唱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小河属山泉之水,由上游多条山谷流下的小溪汇聚而成。如同一条银蛇的小河,水面上在微风的吹拂下,起着旖旎水绉,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缓缓流向诺敏河。</p><p class="ql-block">夏日里小河一边流动一边嬉闹,勾引着孩子们跳进河里玩耍,诱惑孩子们忘记了上学,忘记了吃饭。山村的女人们也都喜欢三三两两在河边洗晾衣服,也不时的扯扯东家,唠唠西家,唠到兴致便发出爽朗的笑声,这笑声在山野中回荡,笑声随着河水顺流而下飘向远方,显露出山区女性那种淳朴开朗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小河虽然没有那么气势磅礴,但到了雨季,只要连降几天的大雨,山上的牤牛水下来,河水迅猛上涨,翻滚洪水显得凶猛强悍。洪水撞击着巨石,好像无端发怒的野兽,河两岸的柳树被洪水冲击着,时而昂首时而弯腰。从上游冲下的杂草、树枝、木棒渐渐的堆挂在低矮河柳和稠李树上,在凶猛洪水的冲压下,河柳渐渐地弯下了腰,俯首帖耳,任洪水肆意践踏,抬不起头,真的显露出了残枝败柳之像。有时会看到河面上翻滚着一些粗大的倒木、树座被湍急的洪水肆虐,向下游飘去。</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雨季,连降两天大雨,河水迅猛上涨,河边的农田一夜间被淹没,洪水逐渐向山村逼近,山村领导派人昼夜巡逻,观察水情,同时用多块厚木板做成木排,做好了转移的准备工作,通知各家各户要时刻提高警惕,告知避难所的位置。小山村的避难所定在村西侧的石头山,那里地势较高,是避难的好处所。老天还算照顾,当职工群众要转移时,大雨渐渐停了,阳光从云缝间时隐时现,太阳渐渐漏出笑脸。人们高兴的到公路上观察洪水的动向。水流很急,水位只差一米多就越过公路,多亏这条较高的路基,将洪水隔置村外,有惊无险。水面上漂浮许多木柈、原木向东滚动着,人们看到此景也无济于事,只好眼巴巴看着劳动果实被洪水无情的掠走。水回落得很快,两三天的时间洪水撤离,高岗处露出水面,有的农田地变成了沙滩,还有的农田地被洪水冲涮出深深的沟。一周的时间小河恢复了往日的快乐,继续弹奏起悦耳的旋律,回应山林之间。</p> <p class="ql-block">燃热的夏天,小河沙滩上的鹅卵石被灼热的阳光晒得烫手。一天,吃完中午饭,读小学的十几个小伙伴奔向小河,伙伴们见到了水,欢呼雀跃,有两个小伙伴在前面跑的过快了些,稳不住身体,竟直接跳进了河里,惹得大家一阵哄笑。有趣的是大家都喜欢身上一丝不挂,将脱掉的衣服放到岸边,有的小伙伴在下水前要尿点尿,洗洗肚脐,防止进水后引起腹痛。狗刨、潜水、摔水黄瓜、仰泳等等,各自玩着花样,把河水含着蓝天、白云、山岭倒映的异彩在水中摇晃着。这无忧无虑的嬉闹玩耍,任何事情都抛掷九霄云外,肆无忌惮的尽情玩着,不远处上课的钟声也没有唤醒大家。不知过了多久,有人喊道:“不好了,上课时间过了,快上岸!”这时大家恍然大悟,不顾一切地向岸上跑。有一名同学从学校跑过来气喘吁吁地喊道:“你们,你们的衣服被杨老师给偷走了!”大家七手八脚翻找着各自的衣服。还好,老师还给留点面子,没有连窝端。十几个小伙伴商量着,串换着穿,最终没有让我们丢丑。原来,上课的钟声响后,其他班级的同学都陆续走进教室,担任五年级班主任杨老师走进教室,发现班级的男同学都没有到,心里想到这些淘小子肯定去小河洗澡了,于是,就偷偷来到河边,悄悄拿走了同学们的衣服,这才引起前面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大家常去小河洗澡的地方叫“杨老道”(是一个铁路工区姓杨的遛道工,居住离河不远的地方,人们起名“杨遛道”,时间长了,都喜欢叫“杨老道”)。从那次洗澡引起的故事,大家把“杨老道”改名为“杨老偷”。从那以后,小伙伴们每次到小河洗澡都要把脱下的衣服放到对岸,防止再次发生那样不可露脸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