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坛……

LGQ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登的专用祭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存建筑虽大部分为清代所建,但其部局仍为明嘉靖设置后所遗,坛域面积273万平方米,设内外两道防墙,南为方型,北为圆型,两道防墙将坛域分为内坛和外坛,内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圆丘,皇穹宇,及皇帝祭天前进行斋戒等的古建筑,另外还有丹陛桥,长廊,七星石,九龙柏等景观,外坛现存的古建筑有神乐署,是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天坛是中国古代王朝现存等级最高,最完整,最有建筑特色的坛庙建筑群之一。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旅游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沿着天坛线路的中轴线,由南向北行进,首先看到的是圆丘坛,圆丘坛是皇帝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坛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天❤️🪨,是皇帝恭读祝文站立的地方。天坛圆丘坛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每层周围都有汉白玉栏杆,这座建筑物在造型上为几何图型,整个结构上是对数字的巧妙运用,坛面,台阶,栏杆所用石块全是九倍数,九九归一,象征九重天的意思,九重天为天帝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为古代祭坛专用门式,圆丘坛的棂星门形似牌坊,以汉白玉石雕刻,天坛圆丘内共设棂星门8组24座,称“云门玉立”。</p> <p class="ql-block">皇穹宇位于圆丘坛以北,是供奉圆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是昔日的皇家禁地。皇穹宇左右有偏殿两座,正殿外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对话石。饱含着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皇穹宇,巧妙的利用了力学原理,殿内没有横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众多的斗拱承托屋顶。皇穹宇很古朴,只有面向南面部分的用了红色木质门窗,后面都是用本色砖砌,没有任何装饰,很古朴,古朴得恰到好处!极具特色的皇穹宇,为古建筑中少有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作为天坛主题建筑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是皇帝春季向天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祈年殿总高38米。大殿中央有四根“🐲井柱”寓意一年四季,中层12根金柱,象征12个月,外圈12根檐柱,寓意12个时辰,内外檐柱24根,分别代表24个节气,三组柱子数相加为28,象征周天星宿,殿周长30丈,象征一个月30天,宝顶中心的雷公柱,则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这种蕴含天象寓意的设计,神奇有趣!</p> <p class="ql-block">连接圆丘坛,皇穹宇,祈年坛这三座主建筑是一长长的贯通南北的台基,叫丹陛桥,长360米,宽29·4米,丹陛桥北高南低,南高一米,由南向北升逐渐升高3米,北行有步步登高如临天庭之意!丹陛桥中间是神道,左边是御道,右边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走神道,如此等级森严的区分走道,于昔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封建皇朝而言,不足为奇。</p> <p class="ql-block">陪着天坛走过600年风雨历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见证着历史巨变,訴说着岁月沧桑,当数园内的苍松古柏,眼前的这棵九龙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形象奇特,树干表面布满纵向沟壑,状如九条活灵活现的蟠龙盘旋腾飞,</span>挺拔粗壮的树干直指苍穹,这棵<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树龄达500余年的九龙柏,</span>不愧是天坛的一道风光;天坛公园现有各种树木六万余株,其中古树3500余株,树龄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柏1500余株,这些古树被人们冠为活着的珍贵文物,真正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天坛,集中国哲学思想、礼仪规制,建筑艺术之大成,以它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和文化内涵,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天坛,于我眼里,</p><p class="ql-block">总是那么神秘,那么神圣!</p><p class="ql-block">天坛,于我心里,</p><p class="ql-block">总有一种由来已久的神往……</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我会感觉,天坛宫殿之美不只是用恢弘气势、雄伟壮观、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就能够形容的,天坛的美让人百看不厌,魂牵梦绕。</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我会为中华民族自豪,凝聚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智慧与生命恢弘的坛庙建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之一,无论从架构、力学还是美学,以及声学的角度来看,天坛都是出类拔萃、举世无双的古建筑杰作。</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我会被天坛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震撼和折服!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现存最精致最美丽的坛庙建筑群,是中国古建筑的明珠,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是中国🇨🇳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领略华夏文明的魅力,我会被天坛文物展上,一件件价值连城、琳琅满目的皇家祭祀器皿所惊艳!流连忘返在这一件件凝聚着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皇家祭祀器皿,精湛的工艺,精美绝伦的造型,让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我彷佛投入了绿色的怀抱,苍松翠柏,绿草如茵,皇家园林之气派,天坛宫殿之庄严,祭祀场所之礼仪,让人过目不忘,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斋宫是皇帝进行斋戒的宫殿,斋宫虽不及紫禁城的宫殿金碧辉煌,但也幽雅清静,庄严肃穆,斋宫正殿红墙绿瓦,分外壮观。走进天坛,只有走进斋宫,才能收获那种天人合一,身心澄净的精神享受,才能虔诚的感受到人与自然融合的那份神圣,那份悠远!</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站在肃穆庄严的祈年殿面前,我的耳旁依稀迴荡着韩磊演唱的那首<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向天再借五百年》</span>大气磅礴的歌声,我的眼神彷佛穿越时空隧道,似乎看到了亲政六十余年的康熙大帝,祭天大典上供奉神、灵,日、月,虔诚的祈祷🙏!从古自今,顺应天时,崇尚自然,敬畏生命,追求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是炎黄子孙亘古不变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充分的感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天坛文化内核,天人谐和,敬天尊祖,重农,崇尚自然的自然观和哲学观,追求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夙愿。走进天坛,聆听历史的回声,我如同走进了学习明清两朝历史的课堂,认真的补习着我缺乏的历史知识。</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得以轻轻触摸天坛建筑群所承载的历史,虽然只是轻微一触,不足挂齿,而中国古建筑艺术精美的璀璨闪亮于眼前的光芒,足以让我没齿难忘!</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情不自禁的站在圆丘坛的天心石,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天空无比的深远辽阔,心情无比的轻松自在,站在圆丘坛昔日皇帝祭天恭读祝文的天心石上,虔诚的感受人与自然融合的那份神圣,那份悠远,感觉竟然如此的神奇美妙,此刻,我自然的双手合十,向天虔诚祈祷:祈祷世界和平,人间无恙!祈祷我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祈祷我的亲朋好友,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走过了600年历史风雨的天坛公园,如今作为百姓休闲的地方,它花繁叶茂,古树参天,游人无论游弋到公园任何一个角落,它显尽的是皇家园林的血统和气派非凡!</p> <p class="ql-block">漫步皇家园林,抬头仰望那一棵棵百年古树,风烛年残的古树,岁月的苍穹虽然在你的树干上刻画出一道道的伤痕,你依然苍劲的见证着天坛历史的风霜雨雪,那一枝枝焕发生机的老树新枝,迎风摇曳,向游人娓娓訴说着春夏秋冬的轮回;飒飒间,秋风拂面,凉意袭来,无论风霜雨雪,无论春夏秋冬轮回,棵棵古树,依然深情的守望着天坛600年的红尘阡陌。</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p><p class="ql-block">天坛的静美,让我惊艳!</p><p class="ql-block">天坛的清幽,让我心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坛,</p><p class="ql-block">每一次的探访都不会厌倦,</p><p class="ql-block">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p><p class="ql-block">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天坛,你是古建筑,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你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精华,也记录了一个朝代的兴盛衰亡,你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天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你,建成延绵600年,</span></p><p class="ql-block">你,是东方古老文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你,是中华民族的瑰宝,</p><p class="ql-block">你,永远璀璨于星空,</p><p class="ql-block">你,永远辉煌于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5日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