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诗韵,风情万种:秋天到底有多美?

悦达文斋

“常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因为秋天多带有悲凉肃杀色彩,故有"春女思,秋士悲"和“自古逢秋悲寂寥”之说。从清代诗人陶宗亮的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足可以看出秋的萧索肃杀给人的惆怅哀怨之感。 然而在古人的悲秋诗作中,无论作者是怎样的哀怨丛生,却总也难掩秋的独特魅力。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被贬朗州后所作《秋词》诗中,一反常调,另辟蹊径,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另一种美好,表达出诗人难能可贵的豁达乐观之情,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是的,在诗人眼中,秋天不光是寂寥萧索的,更是绚丽多彩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秋的美就在那里,只不过诗人眼中的秋完全取决于主观的情感倾向罢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br>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作中纵览人生经历,感慨自己从少年涉世未深故作深沉,到老之将至怀才不遇以致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把沉郁心中的个中况味借一句“天凉好个秋”寄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无限遐思。 我们且不提词人如何识尽愁滋味,但就词作最后一句“天凉好个秋”来说,我们不得不赞叹,秋天的确好得美不胜收,绚烂多彩,真的是无法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能够形容和概括。 岁月更替,四季轮回。这其间经历春的苏醒与焕发、夏的蓬勃与焦躁、秋的绚丽与寂寥、冬的祥瑞与冷峻…… 每一个秋天到来,生命在经历了漫长的成长与积淀后,已然到了展示成熟与收获的时候,此时的大自然最是风情万种,难怪惹得文人骚客多愁善感,留下无数醉美诗韵。 那么秋天到底有多美?下面我们不妨伴着诗词佳句,悠然走进这个秋天,慢慢欣赏秋的绚丽多姿,细细领略秋的万种风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人在旅途</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text-align: left; color: inherit;">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span><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br>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r></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登高望远</b></h3>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唐·高适《宋中十首》<br>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div>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r>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唐·崔国辅《九日》<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邀月思亲</b></h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br>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div>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br>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观叶知秋</b></h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br>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div>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br>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明·戚继光《望阙台》<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闲看云天</b></h3>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br>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div>秋山苍苍秋云黄,鸦浴咸池忽扶桑。——宋·白玉蟾《将进酒》<br>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夜听秋雨</b></h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李商隐《夜雨寄北》<br>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div>雨打芭蕉闲听雨,道是有愁又无愁。——宋·苏轼《点绛唇》<br>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望穿秋水</b></h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br>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div>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br>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 ——宋·谢逸《渔家傲 》<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寄情鸿雁</b></h3>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br>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div>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br>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临水垂钓</b></h3>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唐·张志和《渔父》<br>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宋·吴文英《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div>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宋·范成大《鄂州南楼》<br>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荡舟采莲</b></h3>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br>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南北朝·佚名《西洲曲》<div>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唐·李白《采莲曲》<br>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一、赏菊品桂</b></h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br>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div>桂树何苍苍,秋来花更芳。——唐·王绩《古意六首》<br>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br>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清·慧霖《闰中秋玩月》<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二、把酒秋香</b></h3>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唐·李白《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br>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div>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br>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宋·韩琦《九日水阁》<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三、畅享秋果</b></h3> 折松扫藜床,秋果颜色鲜。——唐·于鹄《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br>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div>秋果垂垂压树低,一枝斜出覆荒溪。——元·徐贲《题山果幽禽》<br>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清·沈兆褆《吉林纪事诗》<br>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近代·施景琛《中秋词》<br></div> 如果喜欢,记得点赞。小编不易,欢迎鼓励!<div>感谢亲转发分享!</div> <p class="ql-block">原文阅读:</p><p class="ql-block">百度账号:悦达文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