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计价

山人

<p class="ql-block">  很久没回习水了,作为习水的土著,回来总是很亲切。上午去转了一下新华桥,那可是习水的闹市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反复变脸,今天又是一翻不一样的面目承现在眼前。儿时的新华桥,只是两块又长又宽的大石板铺在两岸。平淡无奇,默默无闻,只是当地人把她作为一个可以走动的地标而已。桥下的河,都没人在意她叫什么名字,我至今都不知道她就究有没有名字,也从来没有研究过。只知道这条河,其实不是河,只是一条无名的小溪,从龙箐经牛老湾流过县城中心的一条无名小溪。</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条陪伴我长大的小溪,在市场无限膨胀的那一天,有人把它用盖板盖上了做成了市场,20年后的今天,突然又把哪些市场撤掉,小溪上的盖板拆掉,两边修起了高高的河堤,一条宽阔的大街经过河边。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而繁华。我好像很久没来了,又好像前不久才来过,但是这样的变化我真的是第一次看见。 心情很复杂,我说不出来这种变化是好还是不好?反正经过翻天覆地的变化,儿时的情景无踪无影。不管好还是不好,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笑纳吧。</p> <p class="ql-block">  在新华桥转了一圈,意犹未尽。不几步就走到了火烧坝菜市场,这可是习水最大菜市场呢。一进入市场,突然发现,买菜和卖菜之间的熙熙攘攘水泄不通的人流中,有好多秤杆在晃动,这可是古老的交易形式呢。干是,我挤在人流中,用手机记录了一些公平交易的场面。一个人买豇豆,一称,小了一两,又加了几根,买菜的人想多加点,卖菜的人说多了,结果又复秤,多了二两,买菜的人说算了,卖菜的人不干,又减,又复称。另一个卖白菜的,秤后说平了点,买菜的人不干了,我也看到秤杆上的花心少了二两,于是买菜的人说没有弄多,说着就走开了,交易没成。这里有很多微信交易的,但也有些人不会用微信支付,"我是弄得来微信C还跟你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