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瑞祥实验学校 五(2)班 叶至程 </h5><h5>指导师:吴澄淼</h5> 每天早餐吃鸡蛋的时候我都很好奇,鸡蛋怎么会孵出小鸡呢?然而,今天妈妈去菜市场还买来了鹌鹑蛋给我吃,妈妈说鹌鹑蛋也可以孵出鹌鹑的。我就更好奇,鹌鹑长什么样子呢?我决定从两个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一个是不同种蛋在相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孵化情况;另一个是相同种蛋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孵化情况。于是妈妈给我在淘宝上买了鸡蛋、鹌鹑蛋、鹦鹉蛋和3台孵化器,卖家说都是种蛋,种蛋就是有受精过的蛋(但是后期还得观察受精情况)。在东西还没有寄到之前,我先收集了一些关于这3种蛋孵化的小知识,了解到它们的孵化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等了几天,种蛋和孵化器都寄到了,我的研究也就开始了。<br> <br><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7月15日 孵化的第一天---准备工作</font></b></h1><h3> 今天收到包裹了,卖家告诉我刚收到的蛋要静置几小时再开始孵化。为了观察蛋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我将三种蛋分别标上了3种不同的序号。每次握着种蛋标记的时候发现它们三种蛋有明显的区别,于是我就分别从蛋的大小、颜色、形状、粗糙程度、有无花纹、重量、透明度进行了观察和对比。</h3> 接着,我给3种孵化器分别命名为:鸡蛋孵化器(1号孵化机)、鹌鹑蛋孵化器(2号孵化机)、鹦鹉蛋孵化器(3号孵化机),每一种孵化器都以名字上孵化的蛋为主(以名字这个蛋的孵化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当然另外两种蛋也放进去作为对照组来进行观察。这样我就可以观察不同种蛋在相同温度和湿度的情况下的孵化情况了。接下来我将三个孵化器调好各自对应的种蛋孵化温度和湿度,每一个孵化器都有鸡蛋、鹌鹑蛋和鹦鹉蛋,我又可以观察同一种蛋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孵化情况。这样的对比观察,让我真是一举两得呀! <h1>(1)将鸡蛋孵化器的温度调至37.8摄氏度(属于37.8-38摄氏度恒温范围),湿度为65.(属于60左右)。<br>(2)将鹌鹑孵化器的温度调至38摄氏度(属于开始38摄氏度范围),湿度为47(属于50左右)。<br>(3)将鹦鹉孵化器的温度调至37.8摄氏度(属于开始37.7-37.9摄氏度范围),湿度为46(属于开始40-50范围)。<br><font color="#ed2308"><b>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鹦鹉蛋前面5天不需要翻蛋,所以第3个孵化器我把翻蛋的管子拿掉了。</b></font></h1> 这些孵化的温度和湿度都是我经过询问爸爸妈妈、资料查找、孵化说明书等上面搜集和查找的,是孵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第一天将这些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了,孵化工作正式开始啦!接下来我只需要等蛋宝宝们静静孵化,然后进行观察记录。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7月16日 孵化的第2天---观察翻蛋</b></div></h1><h3> 第2天,我便迫不及待的去看孵化情况。第一个发现就是1号机和2号机里面的蛋的摆放位置跟昨天有些不一样,那是因为每隔3小时要进行一次翻蛋。我还发现早上起来湿度会变低,而且低于要求范围。于是,我便赶紧加水增加湿度。因为孵化器温度有些高,水分会蒸发,从而湿度下降。温度是机器自动控温,但是湿度得需要我手动调节。</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两天种蛋位置变化对比图</b></font></p>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7月20日 孵化的第6天---初次照蛋</b></div></h1><h3> 今天是种蛋们孵化的第6天。按照孵化须知上看说鸡蛋6-8天就可以照蛋,所以我就迫不及待的给1号机的蛋进行照蛋。照蛋可以检查胚胎发育是否正常,是否可以进行顺利孵化。由于我的孵化机上自带照蛋功能,所以我就直接放在上面进行照蛋。但是结果不容乐观,我把鸡蛋放在上面发现都是一半透明一半阴影,完全没有血丝、黑点等出现(所以我只是各都照了3个蛋实验了一下,以免把其他蛋照坏掉);接着我把鹌鹑蛋和鹦鹉蛋放进去照也不太合适,因为它们太小了。我是第一次照蛋,经验不足,所以我就查找百度,询问淘宝卖家,才知道最好用手机上手电筒或照蛋器等进行照蛋,时间最好是8天左右。于是,我决定再等两天,重新再进行照蛋。</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7月22日 孵化的第8天---正式第1次照蛋</font></b></h1> 有了前几天的经验,这次我准备的比较充分,将房间的灯全部关闭,还特意选择了晚上进行照蛋。我还邀请了妈妈来帮忙拍照,这次我有了惊奇的发现。 <h1>观察发现:<br></h1><h3> (1)3个孵化机的鸡蛋:<font color="#ed2308"><b>基本都能成功照到里面的血丝和黑点。即使7号蛋比较难照出来,但发现头大的那部分的分明现象。</b></font></h3> 这个空的叫做“气室”,它的作用是当蛋被孵化的时候,还没有出壳的小鸡要呼吸空气,而小鸡呼吸的就是气室里的空气。通过查资料,我们才知道有了这个气室,蛋液的体积增大时,蛋壳就不会被胀破了。<br> (2)3个孵化机的鹌鹑蛋:<font color="#ed2308"><b>都很难照到里面的血丝和黑点,只有2号、4号、6号、15号能略微看到里面的血丝,但是也没有看到黑点。</b></font>其余蛋有些要么透明,或者气室跟蛋分离等现象。可能因为鹌鹑蛋外表皮本身有黑色斑点,所以照起来很难看出里面的情况。<br> (3)3个孵化机的鹦鹉蛋:鹦鹉蛋是白色的,而且又小,所以最容易照蛋。但是我的<font color="#ed2308"><b>8个鹦鹉蛋,只有2号和7号能照出有两个黑色部分,其余6个蛋都是透明液体状,而且没有气室。</b></font><br> 通过观察,初步断定有血丝和黑点的种蛋正在发育中,但是没有照出来,也不一定说没有受精发育,还是要等后期继续孵化观察。因为没有照出来的原因很多,比如用手机照蛋还是有点的不明显,所以建议用专业照蛋器;也可能有些蛋还没发育起来,比别的蛋晚一些;当然也有可能就是一个没有受精的蛋。<br><font color="#ed2308"><b> 建议:整个发育阶段,最多2-3次照蛋。照蛋太多次容易闪蛋,影响发育。</b></font>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7月23日 ---7月29日 孵化的第9-15天---控制温度和湿度</font></b></h3> 每天早上一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温度是机器控制的,这几天基本都在标准温度范围内。湿度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加水,因为经过了一夜的机器保温,机器里面的水分蒸发了一些。比如7月26日这天早上起来发现3个孵化机的湿度分别下降成45%、49%、56%,而这个时间标准的湿度分别应该是60%左右、60%左右、50%-70%。因此,我就快速的加水,以免对孵化结果造成影响。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7月30日 孵化的第16天---鹌鹑出壳啦!</b></div></h1><h3> 今天早上醒来,发现好几只鹌鹑已经出壳了,还有几只正在啄壳。我好激动呀!今天总共有6只鹌鹑出壳(2、4、6、12、15、19号),它们出生的时都是每挣脱一下,中间要休息1分钟左右再来。刚出生的小鹌鹑无法行走,从这一头滚到那一头,这个是它在学习站起来;全身湿哒哒的很瘦小。收获可真大呀!</h3> 15号鹌鹑正在啄壳,想出来啦! 15号鹌鹑终于出来啦,没有力气,正在休息中!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7月31日 孵化的第17天---又有鹌鹑出壳啦!</b></div></h1><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昨天出来了这么多的鹌鹑,心想着:今天会不会更多呢?于是,一大早,迫不及待跑去观察。果然有效鹌鹑出壳,可是没有很多,等一天了也只有17号一只鹌鹑。我统计了一下,这7只鹌鹑都是哪些机子孵化的呢!</span></h3> 小鹌鹑很可爱,它们很怕冷,我将这7只鹌鹑集中到一起时,它们都蜷缩在一起,所以我就放孵化保温箱进行保温,先用了小米进行喂养,育雏饲料还在邮寄的路上。 这两天鹌鹑一直都有出壳,查了一下百度,知道鹌鹑孵化期一般为16~17天。正好属于正常范围,那些剩下没有孵化的我需要再继续观察几天。还发现鸡蛋和鹦鹉蛋也丝毫没有动静,虽然它们的孵化期分别为21天和19天,但是好奇的我想着给它们照蛋看一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了。 发现鸡蛋不怎么透光了,里面整个黑色块带有血丝,偶尔里面还会有点动静,大头气室空的,初步估计应该发育良好,即将要出壳了。鹌鹑蛋和鹦鹉蛋恰好相反,鹌鹑蛋都不透光,鹦鹉蛋跟第一次照蛋一样都是透光,但是两种都有气室。我还要继续观察,生命真的太神奇了!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8月2日 孵化的第19天----小鸡出生啦!</b></div></h1><h3> 今天刚好是小鸡孵化的第19天,早上起床看了下鸡蛋,发现有6个鸡蛋有一点点啄壳了,小小的裂缝,这些裂缝尖尖的而且都是在大头这个部位,我想应该是小鸡用嘴巴先啄一个小洞,为了容易破壳,大部分小鸡们会本能地选择蛋壳最薄弱的地方来“出击”——气室。气室所在的地方啄起来容易破,掀开蛋壳时又不用小鸡再费力气去顶。好神奇啊!</h3> 一直到晚上11点睡觉前,有4只个小鸡都纷纷出壳啦。破壳而出的小鸡好虚弱,刚出生的小鸡毛湿哒哒的,两只脚没有力气站稳,总是想站有颤抖地站立不起来。(由于出壳时间较长,我分成了4个视频小片段进行了记录) 第一步:这是刚开始啄壳状态,小鸡用嘴巴慢慢啄开这么大的口子。<div>第二步:在大头气室这个方向,小鸡慢慢的沿着一圈啄过来,形成一个小圆圈,方便用身体蹭开。</div> 第三步:用自己的身体和头部慢慢将壳蹭开,但是蹭一会需要休息好一会才能再继续。<div>第四步:小鸡出来啦!但是站不稳,需要几个小时慢慢用自己的最大的力气站起来。<br></div> 小鸡出生完之后,我仔细观察了它们出生后的留下的蛋壳,里面还有一些红色血丝和一些黄色粘稠物质,经资料查询可能是未吸收完的蛋黄或蛋白。 同时,另外3个鸡蛋也开始有啄壳现象,所以我给其余三个鸡蛋喷了温水,让蛋壳湿润,容易破壳而出。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8月3日 孵化的第20天----小鸡全部出壳啦!</b></div></h1><h3> 我总共买了9个鸡蛋,今天剩下的5个小鸡也都孵出来了,它们太厉害了,孵化率100%。昨天孵化的小鸡们都生龙活虎,湿哒哒的鸡毛已经干了,金黄金黄的非常可爱。我还跟小鹌鹑做了对比,大概是小鸡的1/3那么大。</h3> <b><font color="#ed2308">发现(1):今天出来的小鸡中有2只颜色很特别,跟别的小鸡都不一样,掺杂着很多黑色和棕色。</font></b>原来刚出生小鸡的毛一般都是黄色的,包括深黄和浅黄色,也又白色的,也有黑色的,还有褐色的!这和小鸡的父母毛色有关系,可见我这里的小鸡可能来自不同的父母。 <b><font color="#ed2308">发现(2):今天有一只小鸡我发现一直站不起来,两只脚一直趴在地上,头往后仰,站不直。</font></b>别的小鸡1小时左右就能站起来,这只小黄鸡只能趴着,查了百度说可能小鸡缺钙,可能是外力帮助孵化等多种情况。这个过程可能比别的鸡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站起来。 <b><font color="#ed2308">发现(3):到今天为止鸡蛋已经全部孵化,鹌鹑蛋除了前几天的7只外,其余13只就一直没有动静了,更让人伤心的是鹦鹉蛋一个都没有孵化出来。</font></b>虽然孵化时间略有不同,但是基本已经到了孵化时间了,却丝毫没有动静,所以我准备再等两天看看。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8月4日 孵化的第21天----小鸡站起来了!</b></div></h1><h3> 昨天那只站不直的小鸡经过一天的保温和育雏,今天比昨天好多了,可以稍微站起来,但还是一瘸一拐,偶尔还是会摔倒。比起别的行动自如、活蹦乱跳的小鸡来说,它还要继续加油,我相信它会和正常的小鸡一样的。</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8月5日 孵化的第22天----解剖未孵化的蛋</font></b></h1> 未孵化成功的13鹌鹑蛋和8个鹦鹉蛋,我决定探个究竟。 <font color="#ed2308"><b>13个鹌鹑蛋破壳情况说明:通过以上图表发现,有3个鹌鹑蛋开始就没有进入孵化过程,打开属于完整普通的鹌鹑蛋。有8个鹌鹑蛋的蛋清浑浊,可能开始前几天有进入孵化状态,后来就停止了。有2个鹌鹑蛋里面有看到部位形成的样子,可能在中期孵化过程受某些因素原因停止了孵化。</b></font>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以上这3种情况出现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3个打开是正常鹌鹑蛋可能是运输中种蛋受到剧烈震动,致使系膜松弛、断裂、气室流动,造成胚胎死亡,或者是种蛋保存期过长。(2)8个鹌鹑蛋未完全孵化的第2种情况可能是胚胎缺乏必需的营养成分导致死亡,或者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等原因。(3)2个一点点成形的蛋的情况可能是孵化温度和湿度没有把握的很到位。<br><font color="#ed2308"><b> 8个鹦鹉蛋破壳情况说明:通过以上图表发现,有4个鹦鹉蛋开始就没有进入孵化过程,打开属于完整普通的鹦鹉蛋。有2个鹦鹉蛋的蛋清浑浊,可能开始前几天有进入孵化状态,后来就停止了。有1个鹦鹉蛋里面有看到部位形成的样子,可能在中期孵化过程受某些因素原因停止了孵化。还有1个鹦鹉蛋像是煮熟了的鸡蛋一样,估计前期温度过高造成的。</b></font>同样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以上这3种情况出现可能有以下原因:鹦鹉蛋孵化最忌讳温度太低,所以鸡蛋孵化机和鹌鹑孵化机是以它们温度为准,对于鹦鹉蛋来说温度太低,所以鹦鹉可能会出现无法孵化的现象。因此有4个蛋完全未进入孵化,也有可能是运输中种蛋受到剧烈震动,致使系膜松弛、断裂、气室流动,造成胚胎死亡,或者是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等原因造成鹦鹉蛋像是煮熟的蛋一样。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鹦鹉蛋对于孵化的条件比起鸡蛋和鹌鹑蛋会更加严格、更加严谨,所以才会出现全军覆末的现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font color="#167efb"><b>8月6日 第23天----小鸡会跳啦!</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今天,惊奇的发现那只没有力气站起来的小鸡已经跟其他鸡一样活动正常自如啦!看来鸡的自愈能力真的很强。而且小鸡们每天吃的饱饱的,还会学从窝里跳进跳出,一天一个大变样!</span></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8月7日 第24天----长羽毛啦!</font></b></div></h1><h3> 今天仔细观察了下小鸡和鹌鹑,发现它们的翅膀处都长羽毛啦!羽毛一根根的跟身上的毛完全不一样。</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8月9日 第26天----小鹌鹑冻死啦!</font></b></div></h1><h3> 小鹌鹑出生已经有10天了,原先一直都在保温箱养着,看看都生龙活虎的今天把它们移到普通箱子饲养。今天给它们喂水的时候,有一只小鹌鹑全身被水给弄湿了,瑟瑟发抖。忽然好几只鹌鹑往它身上踩,等我把它救出来的时候,它躺着地上已经没有气了。忽然发现还有一只也全身湿哒哒,瑟瑟发抖。想着:是不是还要继续保暖?于是又把剩下的全部转移到保温箱。</h3> <b><font color="#ed2308">查找死亡原因:</font></b><br>(1)刚出壳的雏鹌鹑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要注意保温。出壳1~2天,笼舍温度要保持在35~38℃,以加速腹内吸收蛋黄,收脐良好。以后每天降温0.5℃,一直降至25℃左右时即保持恒温。<br>(2)在观察鹌鹑平时活动来看,鹌鹑喜欢扎堆挤在一起生活,然后会经常在同伴身踩来踩去,所以极有可能在身子冷虚弱的时候,被同伴踩死。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8月11日 第28天----小鸡和鹌鹑被送走了!</b></div></h1><h3> 小鸡和鹌鹑的屁股上都开始长羽毛啦,翅膀上的羽毛越来越多,估计是想要学“飞”了吧!它们应该需要更大空间和地方给它们晒太阳,出去跑动跑动,然后学会“飞”。而我家住套房的场地不适合它们成长,所以决定将它们先暂时送给专业养殖的人员帮忙照顾了,希望以后还能再次见到它们。</h3> <h3><font color="#ed2308"><b>【研究发现】</b></font><br> 通过此次种蛋的孵化观察和研究,我学会了很多。知道了鸡蛋、鹌鹑蛋和鹦鹉蛋的孵化条件,学会如何每天精心去调节和设置,懂得了怎样去照顾刚出生的小动物。还了解了不同种蛋在相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孵化情况,以及相同种蛋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孵化情况。<br></h3><h5>【不同种蛋在相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孵化情况】</h5> 【相同种蛋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孵化情况】 通过这次科学观察日志,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不仅知道了不同种蛋在相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孵化情况;以及相同种蛋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孵化情况。我还知道了温度、湿度对种蛋孵化的重要性,并如何去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种蛋孵化。更加了解了鸡蛋、鹌鹑蛋和鹦鹉蛋的孵化期时间,学会了如何通过照蛋知道蛋内小生命体的孵化过程。“新手”养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养鸡和养鹌鹑的知识,如何喂养,如何在幼小的时候就需要保温等知识。<br> 在收获的同时,我也有失败,因为我的鹦鹉蛋没有孵出来。所以又引发了我新一轮的思考,接下来我会继续观察研究,研究鹦鹉蛋的孵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