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b06fbb">铁的骑兵团 油画 70×90cm 作者 温雄飞</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追歼敌坦克 油画</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333333"><b> 【第24集】 永载史册的辉煌</b></font></h1> 孟秀玲<div><br></div> <h1> 新四军4师骑兵团,是新四军惟一的建制骑兵团,也是后来华中野战军乃至华东野战军惟一的建制骑兵团。它作为新四军的一支快速主力部队永载铁军的光辉史册。</h1> <h1><font color="#167efb"><b> 一、老百姓口中的“神马天兵”</b></font></h1> <h1> 在抗日战争中,骑兵团大小数百仗,以迅捷快速、骑术精湛、勇猛顽强而威名远扬,尤擅长伏击战、追歼战和奔袭战。在游击战争中游刃有余、屡建奇功、威震敌胆,成为淮北平原一支铁骑劲旅,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h1> <h1> 淮北人民群众亲眼看到了骑兵团的风采,一传十,十传百,把骑兵团神化了。有的说:“新四军骑兵来时从天降,去时一阵风!只要看到天边扬起一阵黄沙,一眨眼骑兵就到了眼前。”</h1><h1> 有的说:“骑兵团行动起来像条长龙,遇到敌人只要把龙尾巴一卷,敌人就没个跑!”</h1><h1> 有的说得更离奇:“骑兵团的马都是神马,逢山越山,遇水过水,跑起来4个蹄子不沾地,可以在荷叶上走,马蹄一踮就过去了……” </h1> <h1> 还有的说,新四军骑兵团有白马团、红马团、黑马团……更令敌人胆颤心惊。</h1><h1> 其实是在1942年底,为了便于管理,骑兵团以大队为单位按马匹的毛色进行了一次统一调整。调整后,1大队的马匹为白马,3大队的马匹为红马,5大队的马匹为黑马。后来成立的7大队为黄马,以后还有花马大队等。</h1><h1> 调整后,是哪个大队的马匹,是哪个大队的骑兵非常容易辨认。另外,在队列行进中,也更加整齐划一,更加威武。</h1> <h1> 这些神话,反映了淮北根据地老百姓对铁骑队的爱戴和颂扬。使骑兵团威名远扬,也加大了对敌的威慑力,敌人都怕骑兵团,白天不敢露头,小股敌人更不敢轻易出来。</h1><h1> 国民党顽军的士兵说:“跟共产党的步兵打,打不赢还能跑,跟骑兵团打,你就等死吧!”</h1><h1> 伪军赌咒发誓时都说:“谁没良心,就让他出门碰上新四军骑兵团。”</h1><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二、将军们手中的刀锋利剑</b></font></h1> <h1> 新四军4师彭雪枫师长说:<font color="#ed2308">“如果让我选择,我宁肯去当骑兵团长”!</font></h1><h1> 骑兵团的诞生和成长凝聚了彭师长的心血。他是彭师长3件宝之一:《拂晓报》拂晓剧团和骑兵团。</h1><h1> 骑兵团是彭师长手中的“王牌”,再强硬的对手,再难啃的仗,只要“王牌”一出,必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h1> <h1><font color="#b06fbb">新四军4师彭雪枫师长</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解放战争期间,骑兵团又成为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惟一的建制骑兵团。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说:<font color="#ed2308">“骑兵团是华东的一支快速机动部队,是我们手中的一把利剑,不到关键时刻我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font></h1> <h1> 1946年10月,我地方武装被8倍于己的敌人围困于灌云、滨海县。粟裕急令骑兵团前去解救。骑兵团兵如天降,全歼顽敌;<br> 1947年1月,淮北根据地沦为敌手,为解救被困的地方武装,牵制敌人,粟裕批准将骑兵团1、3大队编入淮北挺进支队。骑兵团在敌后坚持1年零2个月,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有力地配合了我军正面作战;<br></h1><h1> 1948年10月,粟裕亲自向骑兵团下达追歼国民党地方武装郭馨波部的任务。使豫东地区的反动政权土崩瓦解……</h1> <h1><font color="#b06fbb">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右)与副司令员粟裕</font></h1> <h1> 新四军军长陈毅说:<font color="#ed2308">“我们有了自己的骑兵团,在平原游击战中,就能起更大的作用了。”</font></h1><h1> 抗战时期,陈军长多次询问骑兵团的情况,还观看了马术表演,对骑兵们精湛的骑术大加赞扬。<div><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 三、现代骄子装甲劲旅</b></font></h1> <h1> 在淮海战役后,骑兵团参加了渡江战役、京沪杭战役。1949年9月1日,骑兵团进驻安徽省亳县,奉命参加大别山剿匪和皖北5县(商丘、永城、亳县、涡阳、蒙城)剿匪的任务,同时,划归皖北军区建制,更名为骑兵第25团。</h1> <h1><font color="#b06fbb">1949年7月7日,骑兵团参加庆祝上海解放阅兵式,经过上海外白渡桥</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949年7月7日,骑兵团参加庆祝上海解放阅兵式</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949年9月1日,骑兵25团进驻安徽亳县</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949年10月1日,骑兵25团参加安徽亳县庆祝新中国成立大会</font></h1> <h1><span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1949年10月剿匪检阅暨庆功大会。左起:团长程朝先、政治处主任王开一、副团长朱传贤、政委郭萍、参谋长孟昭贤</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建团十周年纪念。</b><br> 1951年8月1日是骑兵团建团10周年纪念日,10年前诞生的骑兵团,经过风风雨雨的磨练,已兵强马壮,享誉整个华东野战军和华东军区。<br></h1> <h1> 在亳县骑兵团大操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h1><h1> 在庆祝大会上,程朝先团长讲了话,他追忆了10年来骑兵团的诞生、发展与壮大,表彰了骑兵团的战斗英雄,尤其表彰了从1941年8月1日建团时首批参加并一直战斗在骑兵团的6名老骑兵:<font color="#b06fbb">王俭元、苗福昌、戴学勤、刘书芳、沈智明、程朝先,</font>他们为骑兵团的发展壮大立下了卓越功勋。<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1> <h1> 接着,苗福昌代表6位老骑兵上台发言,会场气氛热烈,群情激奋。追忆骑兵团的征战历程,缅怀英勇牺牲的战友,怀念共同战斗过的老领导,尤其是当大家追念起骑兵团的创建者彭雪枫师长时,全团上下无不感慨万分!</h1> <h1> 会后,进行了马术表演,精湛的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团政治处安排6位老骑兵照相留影。另外,还给经10年革命斗争的10匹战马照了合影,其中,1942年簸箕窑战斗中那匹有“义马救主”经历的“麻窝子”更备受大家的尊重。</h1> <h1><font color="#b06fbb">大会搭建的功臣门</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战斗在骑兵团10年的6名老骑兵:王俭元、苗福昌、戴学勤、刘书芳、沈智明、程朝先</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战斗在骑兵团10年的老骑兵:左起:王俭元、苗福昌、沈智明、刘书芳</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经10年革命斗争的10匹战马合影</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b>参加拍摄电影。</b></h1><h1> 1950年至1952年期间,骑兵第25团参加拍摄了《淮海大战》《百万雄师过大江》,由苏联专家协助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战争片《南征北战》4部电影。</h1> <h1> 上海电影制片厂汤晓丹、成荫导演的《南征北战》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常映不衰,自1952年8月1日公映,已放映了70多年,赢得了“史诗式战争片”的盛誉。<br> 为拍摄影片《南征北战》,骑兵第25团派出2营4连(原1大队)参加拍摄一年多。</h1> <div><br></div> <h1> 笔者清楚地记得,每次放映电影《南征北战》,父亲孟昭贤都十分兴奋,而且百看不厌,一边看一边喊着:“这是咱骑兵团参加拍摄的,这些骑兵都是咱1大队的人”,一边数落着那些战友和战马的名字,像孩子一样陶醉在对战争年代往事的追忆之中。</h1><div><br></div> <h1><b> 陈毅亲切接见。</b><br> 1952年初,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在南京的一个运动场上,亲切地接见了有关单位和骑兵25团的部分同志。会上,陈司令员做了长篇讲话。<br></h1> <h1><font color="#b06fbb">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font></h1> <h1> 他对骑兵团25团的骑兵们说;“你们都是老兵了。老战士们在战争时期是出了大力气的,有很大功劳,对战争有功嘛!我同你们在一起行动不知多少次。你们多次护送过我,每次通过封锁线时,你们都很机警灵活,我还是记得的。你们在淮北津浦路东和路西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打了许多胜仗。”</h1><h1> “现在情况变了,我们胜利了,但还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如果说过去的任务是光荣的话,今后的任务更加光荣。”</h1> <h1> “过去你们骑兵在马上,冲呀、杀呀,说老实话,今后这一套就不够了。老战士要学习新东西,学政治,学文化,还要学技术,在新中国成立后,还要学会怎么建设。你们要考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你们老战士的作用。”</h1> <h1> 陈司令员一口气讲了3个多小时,既有深情地往事追忆,又有热情洋溢地鼓励,还意味深长地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h1><h1> 骑兵们望着老首长熟悉的面容,细细地体会着他的指示,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一幕幕关心骑兵团建设的往事浮现在眼前……</h1><div><br></div> <h1><b> 转隶装甲部队。</b><br> 军事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现代战争的样式,坦克及装甲部队的出现很快替代了骑兵部队的许多作用,而且以火力凶猛和防护性能强而称霸于陆军武器,使战场上的骑兵部队越来越少。</h1><h1>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展开,一个十分严肃的重大问题摆在了骑兵团的面前。骑兵们热切地盼望能够有一个好的契机和归宿。<br></h1> <h1> 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的高层领导对骑兵团这支英雄部队充满感情,对它的发展极为关心。</h1><h1> 在华东军区的一次会议上,大家对骑兵部队的未来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一致希望保留这支英雄的部队。</h1><h1> 最后主持会议的陈毅司令员说:“<font color="#ed2308">美国有个骑兵第1师,虽然他们早就没骑兵了,但番号还保留着,现在已是一支机械化的机动部队了。我们这支骑兵,也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特色”。</font></h1><h1> 说到这里,他看了大家一眼,掷地有声地说:<font color="#ed2308">“我主张编成装甲部队!”</font></h1> <h1> 于是,华东军区决定把骑兵第25团转隶为华东军区装甲兵建制。<br> 1952年5月10日,皖北军区骑兵第25团奉命正式撤销,团机关率大部分部队与原坦克独立第6团一起改编为新的坦克独立6团,跨入了装甲兵行列,成为一支机械化的快速部队。<br></h1> <h1> 独立6团机关全部由骑兵25团机关组成,领导班子以骑兵25团的领导干部为主,原独立6团团领导仅留政治处主任一人。</h1><h1> 骑兵25团其它连队及个人分别调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部机关和坦克2师坦克独立第5、8团,有2个连队组建华东军区司令部直属骑兵连。</h1><h1> 所以,虽然骑兵第25团番号撤销,但主体仍然保留,只不过换了个番号而已,变成了坦克独立6团。</h1> <h1> 就这样,这支由彭雪枫、邓子恢、张震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英雄部队,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融入了我军装甲部队的洪流之中,战马变铁甲,马刀换大炮,发展成为机械化装甲劲旅,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再立新功!<br></h1><h1> 1954年5月4日,坦克独立6团入朝参战,在三八线前沿伊川郡、平康郡一带,配属23军67师199团和200团作战,1956年担任志愿军战略总预备队,1958年7月凯旋归国。</h1> <h1><font color="#b06fbb">坦克独立6团入朝参战</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坦克独立6团入朝参战</font></h1> <h1> 经历了抗美援朝的洗礼和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坦克独立6团后改编为38集团军装甲6师装甲21团,又经过2017年的军队改革,以崭新的面目亮相,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军一流的数字化装甲劲旅,并将在打赢未来战争中担当重要角色。</h1> <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四、历史长河中永久的红色记忆</b></font></h1> <h1> 从1941年8月成立到1952年5月改编为装甲部队,骑兵团存在了近11年,<br> 骑兵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杀出了骑兵团的辉煌战绩,打出了骑兵团的凛凛威风,成为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的一支响当当的快速主力部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br></h1> <h1> 骑兵团的辉煌战绩载入我军史册,永记在人们心中,人们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骑兵团的怀念之情和热爱之意。</h1><div><br></div> <h1><b> 现场拍摄。</b><br> “骑兵打坦克”是我军战史上颇为传奇的一个战例,被永远载入了人民解放军的史册,在解放战争时期被传为佳话。<br> 战后,苏联军事代表团的顾问在淮海战役现场考察,对骑兵打坦克感到疑惑,开始不相信,说从来没有听说过骑兵能够打坦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h1><h1> 后来又很感兴趣,派人专门来调查,还用摄影机拍摄了打坦克现场,对此战例惊叹不已。</h1><h1> 但遗憾的是,电影拷贝在一次大火中连同开国大典的拷贝一起不幸烧毁了。<br></h1><div><br></div> <h1><b> 著书立传。</b><br> 新中国成立前后,骑兵团人员的名字和战斗事迹不断出现在各种报刊和书籍上。</h1><h1> 仅拂晓剧团出身的作家白艾(原名蒋志侠)从1944年开始发表的有关骑兵团的作品就有《真情实录》(记述骑兵团保安山300里追击战)《江淮骑士》《我们的铁骑队》《草上飞》等。</h1><h1> 其中,1955年10月发表的小说《草上飞》,以“骑兵打坦克”英雄们为原型,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受到普遍好评。<br></h1> <h1> 20世纪80年代,安徽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连环画(小人书)《跃马扬刀》,描写彭雪枫将军组建骑兵团的故事,骑兵团周团长用了谐音“邹团长”。 </h1><h1> 1983年12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连环画《草上飞》。</h1> <h1><br></h1> <div><br></div> <h1> <font color="#b06fbb"> </font><font color="#333333">1984年3月,</font>《金戈铁马》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原骑兵团团长周纯麟和政治处主任程坤源编著,24万字,用浓彩重笔讴歌了这支英雄的骑兵部队。</h1> <div><br></div> <h1><font color="#333333"> 1998年5月,《血火年华》由黄河出版社出版,由原骑兵团1大队教导员徐春阳回顾了新四军骑兵团的征战历程</font></h1> <div><br></div><div><br></div> <h1> 2005年1月,《周纯麟回忆录》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原周纯麟团长回顾了新四军骑兵团的征战历程。</h1> <div><br></div> <h1> 2008年,《淮北铁骑——新四军四师骑兵团老战士文集》由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编写,29.9万字,老骑兵们用亲身经历回忆骑兵团曾经的辉煌。</h1> <div><br></div> <h1> 2008年,《淮海大战亲历记》由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编著,凤凰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原骑兵团参谋长孟昭贤的回忆文章《骑兵追歼坦克》。</h1> <div><br></div> <h1> 2009年,《新四军骑兵团征战发展纪实》由骑兵团的后代曹鸿茂、孟秀玲、周善平撰写,由军事科学院出版社出版。61万字、300余张珍贵照片、150余位老骑兵简介。</h1> <div><br></div> <h1> 2010年,《军中老照片》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孟昭贤回忆淮海战役骑兵打坦克的文章及《骑兵追坦克》《敌坦克被歼现场》的老照片。</h1> <div><br></div> <h1> 2013年,《淮海战役史料汇编——追忆卷》,由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编著,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孟昭贤的回忆文章《刘集遭遇战─48名骑兵智逼敌降》。</h1> <div><br></div> <h1> 2015年下旬,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原骑兵团政治处副主任李宣化的回忆文章《铁骑颂》印刷成册。</h1> <div><br></div><div><br></div> <h1> 为骑兵团著书立传,扩大了骑兵团及新四军的影响,使人们知道了新四军唯一的一个骑兵团是新四军4师骑兵团,还知道了新四军骑兵团是新四军4师彭雪枫的建军“三件宝”之一,使新四军4师骑兵团及彭雪枫的建军“三件宝”由鲜为人知到广为人知。</h1><div><br></div> <h1><b> 影视宣传。</b><br> 1992年,济南军区文工团拍摄了6集抗战电视剧《马鸣风萧萧》,牵头人邓力、导演尹大为,演员来自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描写了新四军4师骑兵团的诞生、发展和壮大。1993年在广东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播出,反响不错,受到好评。<br></h1><div><br></div> <h1> 1997年5月,南京军区文工团创作的话剧《虎踞钟山》,以当年一批解放军将领为原型,展示了他们在南京军事学院努力学习军事理论,掌握现代化装备的百折不挠的精神风采。</h1><h1> 剧中的身为骑兵部队指挥员的学员与讲授坦克课程的教官之间发生的冲突,其素材就取自在淮海战役中华野特纵骑兵团追歼敌6辆坦克的真实故事。</h1> <h1> 当时,被骑兵团1大队一等功臣王广华一枪打中嘴巴负伤被俘的敌驾驶员刘汉荣,曾在德国学习过装甲专业,新中国成立后成了南京军事学院的装甲系教员。</h1><h1> 而率骑兵追歼敌坦克的1大队长孟昭贤,1954年恰巧到南京军事学院装甲基本系学习时,碰巧由刘汉荣上课,闹出了一场小风波。</h1> <h1> 话剧《虎踞钟山》获得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一名,并于1998年1月6日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1997年又被改拍成同名电影,1999年3月又被拍成同名电视剧,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广受好评。</h1> <div><br></div> <h1> 2007年9月6日,中央电视台首播的18集电视剧《彭雪枫将军》,讲述了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彭雪枫将军真实悲壮的一生,其中描写了新四军4师骑兵团的组建和发展壮大。</h1> <div><br></div> <h1> 2019年8月19、20日,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频道首播的《军魂永驻——骑兵(下集)》,讲述了新四军4师骑兵团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历程。</h1> <h1><font color="#b06fbb">彭雪枫之子彭小枫接受采访,讲述新四军四师骑兵团的创建历史及淮海战役骑兵追歼敌坦克的传奇战例</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军魂永驻——骑兵(下集)》</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军魂永驻——骑兵(下集)》</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2019年10月5—9日,江苏电视台播放的5集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第4集中也描述了特纵骑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追歼敌坦克的传奇战例。 </h1> <h1><font color="#b06fbb">原1大队长孟昭贤之女孟秀玲接受采访,讲述父亲对骑兵追歼敌坦克的回忆</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淮海战役启示录》展示战后的立功奖状</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 颂歌传扬。</b><br> 对叱咤风云的骑兵团的自豪、挚爱、缅怀之情,激发了新四军文化工作者及新四军后代们的创作激情,先后有4首歌颂骑兵团的歌曲问世。<br></h1> <h1><b> <font color="#167efb">《骑士》1941年6月。</font></b><br> 1941年,专门为即将诞生的新四军4师骑兵团创作的战歌,由田莽作词、林琳作曲。《骑士》和着战马的嘶鸣响彻淮北大地。<br></h1><h1> 1999年9月,《骑士》这首歌编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编撰的《新四军歌曲》,名誉主编何士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h1> <h1><font color="#b06fbb">《新四军歌曲》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编撰的,名誉主编何士德,1999年9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田莽作词、林琳作曲的《骑士》收入《新四军歌曲》</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词作者李政刚烈士(1917—1945),笔名田莽,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钟桥乡李家村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郎溪县城关党组织的早期负责人。1937年被党组织派往重庆中央大学搞学生运动。1939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任新四军6支队、新四军4师《拂晓报》记者。1942年冬任新四军4师兼淮北军区泗(县)五(河)灵(璧)凤(阳)独立团2营副营长。1945年农历除夕在五河县伏击日军时,中弹牺牲。</h1> <h1> 曲作者林琳(1918.5.8—1999.12.17),广东省蕉岭县人。1939年6月在抗大1分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部宣传大队长,1941年8月后历任新四军4师政治部文艺干事、4师拂晓剧团艺术指导员、宣传干事。曾任华东军区后勤前方卫生部政治部宣传科长。后任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兼书记。在此期间作过100多首歌,大多失传,其中,有7首被收入《新四军歌曲》一书。</h1> <h1><font color="#b06fbb">林琳(左)和韩兰芝夫妇,1945年摄于皖北夏园子</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 <font color="#167efb">《骑兵团之歌》2015年。</font></b><br> 2015年,由新四军后代詹奕安词曲,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拂晓剧团演唱。<br></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之歌》詹奕安词曲</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之歌》词曲作者新四军后代詹奕安</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之歌》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拂晓剧团演唱</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 <font color="#167efb">《骑兵团之歌》2017年7月。</font></b><br> 2017年7月,由新四军后代周善平、程南征词,程南征曲。</h1><h1> 程南征为4师骑兵团政治处主任程坤源的长女,周善平为骑兵团团长周纯麟长子。<br></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之歌》周善平、程南征词,程南征曲</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骑兵团政治处主任程坤源长女程南征介绍创作体会</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 <font color="#167efb">《淮北铁骑兵》2020年6月。</font></b><br></h1><h1> 2020年6月,由刘茜词、刘燕平曲。</h1><h1> 刘茜为新四军4师后代,是著名电影摄影师薛伯青的外孙女。薛伯青曾为4师拍摄了《彭雪枫师长追悼会》《新四军的部队生活》和《新四军骑兵团》等新闻纪录片。作曲刘燕平是国家一级音乐指挥家。</h1><div><br></div> <h1><font color="#b06fbb">《淮北铁骑兵》刘茜词、刘燕平曲</font><br></h1> <h1><font color="#b06fbb">《淮北铁骑兵》词作者刘茜为新四军4师后代</font></h1> <h1></h1><h1><font color="#b06fbb">曲作家刘燕平国家一级音乐指挥家</font></h1><div><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五、后代心目中高耸的丰碑 </font></b></h1> <h1> 2004年那年,装甲6师在筹办师史馆时,追朔到该师21团前身──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h1> <h1> 作为骑兵团的后代,我应邀提供父辈的回忆录、老照片、历史文物,以及骑兵团老战士的信息。起初,能联系到的父辈战友寥寥无几,于是我从各个渠道打听和寻找,提供线索,协助筹备办最终找到了六七十位老骑兵或他们的后代。</h1> <h1> 2005年10月,当骑兵团作为重要陈列内容的师史馆开馆时,看到一件件饱含历史沧桑的珍贵革命文物,看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已经耄耋之年的老骑兵,听到大家对这支英雄部队赞美之词,一种难以按捺的冲动撞击着我们的心扉!</h1><h1> 同时,一种难以言状的羞愧充溢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作为这支英雄部队的后代,竟然对这支英雄部队一无所知,对父辈和这些传奇的老骑兵一知半解。 </h1><div><br></div> <h1><font color="#b06fbb">2005年10月22日,装甲6师师史馆开馆典礼上,部分老骑兵合影。左起:王焕光、冯秀芝、何国才、苗福昌、周帅文、段如良、谢广忠、谢文斌</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装甲6师师史馆开馆典礼上,部分老骑兵及后代合影</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于是,我们踏上了“追寻”之路,努力寻找父辈所在部队——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的足迹,寻找这支雄部队的诞生、壮大和发展历程,寻找这支具有传奇色彩的神奇部队的真实故事,寻找这支英雄部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寻找这支部队的灵魂——铁骑精神!</h1> <h1> 首先就要找到老骑兵及后代,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故事。</h1><h1> 于是,我从各个渠道打听和寻找,发了上百封信,打了无数个电话,用了10多年的时间,找到了230余位老骑兵或他们的后代。由于多年没有联系,在电话中,老骑兵们和他们的后代们几乎人人激动异常。</h1><h1> 我又到北京、南京、合肥、上海等地拜访这些老骑兵们,见面时,仿佛见到了自己已去世多年的父亲,那种亲情、那种温暖融化了我的心!</h1> <h1> 在我们撰写《新四军骑兵团征战发展纪实》的过程中,拉近了骑兵团后代们的心,使更多的后代加入到“追寻”的队伍,使更多的后代加入到“宣传铁骑”的行列。</h1><div><br></div> <h1> 说到骑兵团的后代,由于实际上对“二八、五、团”干部结婚条件的放宽和女兵的大量增加,一个个家庭组建,骑兵团的后代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h1> <h1> 算起来,骑兵团后代年龄最大的是参谋长孟昭贤的儿子孟路东(1945年元旦出生)。他出生时,正值骑兵团西征胜利,返回津浦铁路东,故起名孟路东。提起小路东,老骑兵无人不晓,给全团都带来了乐趣。</h1> <h1><font color="#b06fbb">老骑兵王凤坤与孟路东(1945年元旦出生),1949年底摄于安徽亳州</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老骑兵杨允贞(左,程朝先团长夫人)抱长子程苏闽(1945年11月生)</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团长周纯麟、军医邓文秀夫妇抱9个月的长子周善平(1946年3月出生),摄于1946年底于泗阳县大江庄</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作战参谋彭修强的爱人黄辉生下了长女彭华(1947年1月23日出生)</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的后代们,前排左起:郭新华、朱安军、席渤立,后排左起:程苏建、程苏闽、孟秀玲</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951年6月1日庆祝国际儿童节。左1:王凤坤和长女孟秀玲;左2:唐霞(副团长朱传贤夫人)和儿子朱安军;左4:玲淑毅(席华庭副政委)和儿子席渤立;左5:管守贤(郭萍政委夫人)和女儿郭新华;左6:庄慧卿(作训股长王勤元)和女儿王玉梅;右1、2是程朝先团长的长子程苏闽,二子程苏建</font><div><font color="#b06fbb"> </font></div></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当骑兵团的后代们“追寻”到这支英雄部队的足迹、故事和“灵魂”后,骑兵团及老骑兵成为了后代们心目中高耸的丰碑!</h1> <h1> 随着老骑兵的渐行渐远,随着现代信息化手段的便捷,骑兵团后代们聚在了一起,建立了微信群,共同宣传新四军铁骑!共同学习铁骑精神!共同传承红色基因!</h1><div><br></div> <h1><font color="#b06fbb">2007年,老骑兵段如良和骑兵团后代在南京相聚。前左起:展皖生、汪海静、周善乐、段如良老前辈、周善军、王晓萍、展皖遇,2排左起:王海滨、张金陵、周善伟、马新民、姚安海、段建国,3排左起:姚崇明、盛承江、姚崇国、姚林海</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2008年10月21曰,骑兵团部分骑兵及后代参加装甲6师建师40周年纪念活动。前排左起:王林、宋华(程坤源夫人)、姜锁卿(冯福林夫人)、孟秀玲、刘少新、冯鲁生,2排左起:姚崇民、姜良宽、冯鲁宁、刘新力、常贞德、汪海静、冯晓武,3排左起:姚安海、王强、李中卫、曹鸿茂</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5年5月27曰,《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北京)。骑兵团团长周纯麟之子周善平与彭雪枫之子彭小枫(右)</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5年5月27曰,《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北京)。老骑兵彭修强之女彭华(右)与周善平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5年5月27曰,《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北京)。北京拂晓剧团为展览宣传。</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5年9月15曰,《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南京)。左起:老骑兵喻芝兰(3大队长展广蕴夫人)与邓文秀(团长周纯麟夫人)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5年9月15曰,《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南京)。前坐者为老骑兵喻芝兰与部分骑兵团后代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5年9月15曰,《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南京),部分骑兵团后代合影。左起:章亚平、章亚虹、周善新、姚安海、盛承江、周善平、周善伟、段建国、李航</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5年9月15曰,《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南京)。3大队教导员王孟凡之女王京、李春来夫妇</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2017年5月25日,骑兵团后代在泗洪县原新四军4师师部旧址参加联谊活动,左起:章亚平、章亚虹、吴泓、吴沪玲、程卫国、展皖遇、周善平(老照片是他们的父辈)</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7年5月25日,骑兵团后代73人在泗洪县原新四军4师师部旧址参加联谊活动时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7年8月25日,骑兵团后代25人及4师后代在北京相聚。周善平、李中梨、李中铮、程南征、程宪生、孟秀玲、曹鸿茂、黄英、黄爱武、黄豫鹏、李航、刘新力、徐晓宁、吴淼、蒋进、胡秀山、王京、王伟、张社宏、王长胜、樊联峰、许军、吴延宏、燕玲玲、马东方及盛承江、冯伟、刘茜</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2017年2月3日,骑兵团后代在南京给邓文秀妈妈拜年。骑兵团后代周善平(左1)、彭群(左4,老骑兵彭修强之女)、李海建(左6,老骑兵李峨卿之子)</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8年1月4日,骑兵团后代在南京看望邓文秀妈</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9年1月27日,骑兵团后代在北京为宋华妈妈90诞辰祝寿。左起:孟秀玲、李杭(骑兵团供应处主任李学廉之子)、黄英和黄豫鹏(老骑兵黄鑫之子)</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9年1月27日,骑兵团后代在北京为宋华妈妈90诞辰祝寿。站者左起:周善平、程南征、李中梨(骑兵团政治处副主任李宣化之女)</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2019年3月27日,骑兵团后代参加宿迁市泗洪县大王庄原新四军四师师部旧址红色教育基地落成仪式。前排左起:程苏建、王东涛、宋燕秋</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9年3月27日,骑兵团后代参加宿迁市泗洪县大王庄原新四军四师师部旧址红色教育基地落成仪式</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2019年8月4日,姚安海到北京与骑兵团后代12人相聚。左起:程宪生、许军,曹鸿茂、李杭,王伟、饶江辉、周善平、姚安海、孟秀玲、汪海静、黄爱武、刘新力</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2020年6月10日,盛承江、沈帅、宋燕秋、陶大久、张璋、赵平华等4师后代,寻访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骑兵团成立地</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21年9月24日下午,盛承东同志在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东泗河边向当地老人调查新四军四师骑兵团打捞钢材打马刀的史实。</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21年7月25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4师分会召开纪念新四军四师骑兵团组建80周年大会</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大会向健在的新四军4师骑兵团9位老骑兵致敬。他们是:苗福昌、周景杭、许海浪、时用海、葛肄正、朱俊章、斐文、宋华、吴淑坤</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纪念新四军四师骑兵团组建80周年。部分参会的30位在京的骑兵团后代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彭雪枫之子彭小枫(中)与孟秀玲、曹鸿茂夫妇</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彭雪枫之子彭小枫(右)与骑兵团政治处副主任胡广明之子胡秀山</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孟秀玲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党委副书记高晓梅(左)、社会事业局长吴宝来(右)</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左起:章晟(第三代)、黄豫力(老骑兵黄鑫之女)、孟秀玲、程南征、王唯(第三代)、展晛(第三代)、姚强(第三代)</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左起:王长胜(3大队长王俭元之子)、孟路东、孟秀玲</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樊联峰(骑兵团卫生队长樊朝中之子)、赵苏玲夫妇</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左起:刘幼樵(1大队教导员刘传新长女)与廖沪兰(电台台长廖金贵之女)</font></h1> <h1></h1><h1><font color="#b06fbb">孟秀玲与燕玲玲(老骑兵燕永年之女)</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及新四军骑兵团创建80周年,骑兵团后代们拟于2021年10月7—11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举办“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经典”活动。 </h1> <h1> 活动得到了洪泽区及岔河镇领导的欢迎和支持,岔河镇作为新四军骑兵团的诞生地,非常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早已积极做好准备。<br> 2021年7月,他们就拍摄了首部历史文献纪录片《骑兵团在岔河》,新四军骑兵团广场已落成,建立了《骑兵团将士名录墙》,《新四军四师骑兵团纪念馆》也正筹建中,届时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h1> <h1><font color="#b06fbb">新四军骑兵团广场</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将士名录墙》</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最后,美篇用新四军后代高云虎词、王海滨曲的《再唱父亲的歌》做为背景音乐。</h1> <h1><font color="#b06fbb">《再唱父亲的歌》高云虎词、王海滨曲</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再唱父亲的歌》曲作者王海滨(骑兵团政治处主任王开一之子)</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再唱父亲的歌》词作者高云虎</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21年5月,新四军四师江淮声乐组合演唱《再唱父亲的歌》。杜丽峰(骑兵团机炮大队长杜国军之女)、刘晓勤、许平平(骑兵团军医许海浪之女)、肖红、王晓梅、张宏侨、夏洛宁(骑兵团军需股长之女)</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b><font color="#ed2308">结 束 语</font></b></h1> <h1> 2021年8月1日,是新四军骑兵团创建80周年纪念日,也是我们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大喜日子。</h1><h1> 回顾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的创建、壮大和发展,是新四军的英烈们带领新四军惟一的建制骑兵团纵横驰骋、威震敌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h1><h1> 我们重温老骑兵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旨在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铁骑精神,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h1> <h1> 我制作的24集美篇《新四军铁骑》已全部发布,得到了新四军后代及广大热爱新四军的粉丝们的积极关注、热情支持和不吝鼓励,谢谢大家!</h1><h1> 因骑兵团的红色资源浩瀚无垠,而美篇毕竟容量有限,许多老骑兵的精彩故事无法一一呈现。敬请原谅!</h1><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作 者:</b></font><br> 孟秀玲,原新四军四师骑兵团大队长孟昭贤之女,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副秘书长。</h1><div><br></div> <h1> <font color="#ed2308"><b>《新 四 军 铁 骑》</b></font></h1> <h1><font color="#333333" style=""> 若要看《新四 铁骑》全集,可点击任一集中的作者头像。同时,还可观看《新四军第四师群英谱》41集(未完待续)。</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b>目 录</b></font></h1> 【第1集】 创建红色“哥萨克”<br>【第2集】 万事开头难<br>【第3集】 界头集整训 <br>【第4集】 打造雪枫刀、精选战马 <br>【第5集】 骑兵、战马和“避马瘟”<br>【第6集】 初露锋芒 <br>【第7集】 打响反“扫荡”第一仗 <br>【第8集】 聆听首长教诲<br>【第9集】 驰骋淮北—扩大路东根据地<br>【第10集】 威震虎胆—对日春季攻势<br>【第11集】 生产自救渡难关<br>【第12集】 挥师西征——收复豫皖苏<br>【第13集】 骑兵团大败马家军<br>【第14集】 对日全面反攻 拍摄骑兵电影<br>【第15集】 兵强马壮<br>【第16集】 领军人物 <br>【第17集】 滨海、灌云剿顽敌<br>【第18集】 重返淮北开展游击战 <br>【第19集】 豫东战役攻城阻援<br>【第20集】 围剿豫东顽敌<br>【第21集】 刘集智逼敌降(淮海大战)<br>【第22集】 骑兵追歼敌坦克(淮海大战) <br>【第23集】 烈士们永垂不朽<br>【第24集】 永载史册的辉煌<br> <h1> <b><font color="#ed2308">《新四 第四师群英谱》</font></b></h1> <h1> <font color="#167efb"><b>目 录</b></font></h1> 【第1集】 概述、前言<br>【第2集】 柯愈强烈士团长<br>【第3集】 彭雪枫烈士故师长 <br>【第4集】 吴芝圃四师政治部主任 <br>【第5集】 刘须芝烈士、刘须明<br>【第6集】 吴守训神枪手 <br>【第7集】 鲁雨亭烈士总队长 <br>【第8集】 寿松涛分区副政委、夫人边之先<br>【第9集】 李浩然分区政治部主任<br>【第10集】 糜云辉烈士团政治处主任<br>【第11集】 李品立营长<br>【第12集】 张永远烈士团长、夫人顾学毅<br>【第13集】 张问智营教导员<br>【第14集】 王玉坤烈士排长<br>【第15集】 胡克明副团长<br>【第16集】 蒯氏革命家庭 <br>【第17集】 徐风笑行署高等法院院长、夫人邵崇真<br>【第18集】 任化芝烈士团侦察参谋 <br>【第19集】 刘宝亮区委书记<br>【第20集】 郭体祥专署贸易局副局长<br>【第21集】 张震四师参谋长、夫人马龄松<br>【第22集】 王广文分区副司令员兼团长 <br>【第23集】 蒋汉卿县总队副总队长<br>【第24集】 单斐拂晓报主编、李欣拂晓剧团演员<br>【第25集】 程朝先骑兵团参谋长<br>【第26集】 苗福昌骑兵团区队长 <br>【第27集】 王广华烈士骑兵团一等功臣<br>【第28集】 丁林民主政权镇长<br>【第29集】 丁香甫区情报站长<br>【第30集】 李西峰革命大家庭<br>【第31集】 蒋光炘营副教导员 <br>【第32集】 杨德隆团长<br>【第33集】 刘晓华县委组织部长<br>【第34集】 袁广智团参谋长、祝捷烈士<br>【第35集】 王焕章作战参谋<br>【第36集】 梁汉印和战友刘保山烈士<br>【第37集】 刘学勤区委组织部部长<br>【第38集】 滕海清11、9旅旅长<br>【第39集】 窦凤亭团供应处会计 <br>【第40集】 高峰团特派员<br>【第41集】 李为政烈士<br><br> 【本美篇的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首发的知识产权,请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和美篇标题,联系方式1381003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