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槐

范丛

<p class="ql-block">四季素淡,唯秋清浅。秋雨绵绵不绝,院落的墙角也逐渐地挂上了一层墨绿的苔藓,墙皮的白也被雨水的连日浸泡,鼓起了包,被风剥落,散落在地面的水潭里。人要常去一个新的地方去走走。面对些新事物,认识些新朋友。那些你吹过的风,看过的景,爬过的山,走过的路,都会成为你在人群中闪耀的光芒,人总会有属于自己的光。</p><p class="ql-block">本人并无烟瘾,可兜里总装着一个打火机。每次别人递过来烟卷,我都能推就推。烟卷也都被我装在兜里,揉得稀碎。好阵子不抽烟,偶尔捏起一根。手上都是一股子烟卷焦油的气息。甭管什么牌子对我而言,抽起来都是一个味。记得,有一个家住在咸阳北槐的朋友。他平日并不善言辞,上台发言也是结结巴巴。他说自己喜欢一个人去出去转转。并不一定是川藏云贵的旅行,就是周边的散心。从他那去河边很近,每次私下讲起他自己的故事,立刻就变得声情并茂,阴阳顿挫,听得我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我与咸阳并无多少交集,更不知道北槐就在咸阳。后来发现咸阳好多学校的校名都是钟明善的题字,才知道,北槐便是大书法家的故乡。咸阳有两条河,沣河和渭河。北槐在沣河下游的东岸。北槐只是个古老的村子。西傍沣河,北眺渭水。它的来历自然与一棵古槐树有关。以这棵槐树为界又分为南槐村、北槐村。以前去咸阳是在城西客运站边上搭乘53路车,辗转几年后,一条横跨西安东西走向的地铁,着实让人方便了不少。我以前对咸阳的印象就是秦镇米皮店里秦镇的老照片,里边便有咸阳古渡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西安城的东西各有一座桥:渭河桥和灞桥。还都是关中八景之一。通陇通蜀,夏秋舟渡。咸阳古渡是渭河的早期渡口。灞河的水流远不及渭河,虽有灞柳飞雪,也见证了无数的别离。但桥的规模却有明显差异。渭河最早有东渭桥、西渭桥、中渭桥这三座桥。</p><p class="ql-block">先前的渡口大多以桥而设,咸阳古渡便是在西渭桥边兴起。汉代的帝王为了修建陵墓,建造了东西渭桥,后来张骞开辟出了丝绸之路。从此不仅是百姓通行的便桥,进城通商的驼队马帮行脚客便络绎不绝。古时从长安城步行到咸阳桥也就是一日的路程。送行至此也就到了分别的时刻。夕阳斜照,沽舟泛泛,白鹭青鸟,柳絮纷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通过渭河的方式就只有两种,要么舟渡,要么桥渡。延续了很久的时间,唐代时,西渭桥更名咸阳桥。到了明代,便用舟船架起了浮桥。冬春有桥,夏春舟渡,岁可畅通,从未间断。现在横在渭河上的古渡廊桥是新建的一座双层人行景观混凝土钢结构,将古代廊亭舫相互结合的桥。并且桥上建有秦风、天籁、润心三个阁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廊桥很是宏伟宽广,站在廊桥中央,站在顶端的栏杆旁,可看见渭河两边的景色。河水平缓,绿中泛起些许黄白。羊肠小道穿在岸边的芦苇荡里,钓鱼的老者,坐着马札凳子,悠闲自得。七月的天气闷热得异常,看不见刺眼的阳光,汗水只是贴着额头。岸边也没有些许微风,反倒是河的中央,徐风渐起,十分凉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桥的廊柱上有不少关于咸阳古渡的诗句,一座桥,一条河,几步间,就横跨了几千年。啼叫哭喊,马帮驼铃,还有浩浩荡荡的出征,都淹没在了这条河里。留在了廊桥上的诗句里。不去了解它的故事,它就只是一座桥,再普通不过。人也一样,都是拥有了不同的故事,人生才变得与众不同。独自坐在桥上好久,风时吹时停,只有水静静地流淌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暮色渐起,岸边的灯点点亮起,连成灯带,勾勒出建筑的模样。可生活哪有什么具体的模样,生活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总之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想得太多了没用。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经得住轰轰烈烈,享得了平平淡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