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断章第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有人说,夫子最具圣人气象的语论,当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这一句话攮括了天地人叁者刹那永恒的意象,与《易经》简易、变易、不易之旨相映相辉。</span></p> <p class="ql-block"> 试详解之:子,孔子,人也。离开人,天地无意义,所谓人乃万物之尺度。子在川上,用大景深抽离镜头放射出河边站立的人的空间背景。不舍昼夜,步履不停永恒变化之象。昼夜,白天与黑夜。是由太阳地球和月亮运行关系照应出的、在人眼中的觉知或观感变化,意即相互空间交织岀的时间意蕴。逝者如斯乎,那些渐行渐远的,大概都如同这眼前的流水吧。进而由流水升华到人生乃至时光本身,抽象出某种不变的体认,即夫子的世界观。什么是世界观?三十年为一世,指代时间;界,地界、边界,即空间;观,说文解字注,谛视也。《春秋谷梁传》曰: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凡以我谛视物曰观,使人得以谛视我亦曰观,犹之以我见人,使人见我皆曰观。即时间空间与我关系的基本认识,是一种认识天地人关系的视角。亦即孟子所谓"学不究于天人之际不可谓之学"(只有那些研究系挂在天地人参者之上的学问,才是真正的学问)是也,大概也是中学天人合一与西学天人相分的分纽所在吧。其中乎字虽为语气助词,却很关键,直接点出了编撰《论语》者的当人当地当下,亦涵盖了夫子与今人的当下,让当时的人穿越时空来到了阅读者的当下,成为了真正的鲜活的学问。</p> <p class="ql-block">取义第二</p><p class="ql-block"> 逝者如斯,意即河流之象真可谓是渊远流长啊!它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绝决跨过峰山峻岭,又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地回归旧地直到山无棱天地合,点点又滴滴穿贯起、滋润着岁月人生的分分秒秒与春夏秋冬,凝练出一句西哲泰勒斯的名言:水乃生命之源。源用从来归一途,在东方神圣老子那里就化而成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将世界观化入人生观与价值观,也画出了人类精神上出的第一份思维导图,让无数人在这条隽永的时间长河里,奔腾其中,涵泳其中,也追溯其中…</p><p class="ql-block"> 就像如果我们越过孔子远去的身影,可以感味千多年后赤壁苏郎的咏叹,那己经是另一种疏阔丰满的意韵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当然,苏郎这一杯江边共月酒,与这篇断章取义的时空,也已经离你我在千年之后了。而夫子逝者如斯的叹喟,仍然时时在我们耳旁响起:社会潮流,浩浩荡荡;历史车轮,永远向前。2021年9月3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