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冰冻虽好,但并不完美

驻马店市中医院病理科 潘登宇

术中冰冻,全称为手术中病理诊断,是外科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疾病诊断问题与病理医师快速进行的紧急会诊,自接收手术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病理诊断。<div>手术过程中手术医师依据病理诊断,适当可以调整手术进退、范围,避免过度切除导致患者不必要的损伤,也减少因切除不够而不得不“二进宫”。<div><br></div></div> 以新晋冠军(全球发病率最高)乳腺癌为例。<br><br> 虽然乳腺只是体表的一个无关生死存亡的器官,但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长了个肿瘤,你会毫不犹豫地把她以及表面的皮肤、深层的肌肉一锅端吗?你敢仅仅抠出来肿瘤万事大吉吗?如果不会、也不敢,那么怎么确定最佳切除范围呢? <font color="#ed2308">术中病理!</font><br>手术大夫选取肿瘤上、下、左、右、前、后、距离肿瘤约1cm的组织切下来送给病理科,病理科在30分钟内反馈:阴性(无肿瘤)或阳性(有肿瘤)。如果阴性,很好,肿瘤切除范围理想;如果阳性,抱歉,接着扩大切除,直到阴性或者切无可切。肿瘤范围确定了,再来看看腋窝淋巴结有没有转移。先找4、5个前哨淋巴结(好比前哨站岗的士兵)。如果阴性,很好,可以收工了;如果阳性,抱歉,需要清扫腋窝。<br><font color="#ed2308">术中病理听着不错哟,又快又好。<br></font><br> 是的,她有她的优势,但是、但是、但是——她是不完美的!<br>那么短的时间,不可能应检尽检,只顾得上肉眼最可疑的。可万一老大是掩护,老二是真凶呢? 冰冻不完美的地方在于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的医疗技术还无法完全突破。 术中冰冻诊断的局限性在于:<br>(1) 取材局限性:术中取材完全不同于术后诊断的常规病理工作。术中通常只能选取1~2块肉眼判断有疑问的组织进行切片观察,由于不能充分反应病变全貌和本质而有可能造成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br><br> (2) 技术局限性:冰冻制片是将新鲜组织快速低温速冻,目的是使冰冻组织的硬度可以切割成薄片(厚度是常规组织学病理检查所需切片厚度的1~2倍),经简易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要求制片全过程约20分钟内(常规切片需要3个工作日内完成),省却了大量组织处理和制片程序。所以细胞形态会有肿胀、变形为诊断增加难度。而有可能造成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br> (3) 诊断的局限性:冰冻切片诊断受时间限制,判断某些病变的良恶性质、组织来源,甚至是否为浸润性病变,都需要通过后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病理等检测手段进行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这些工作在术中是不可能进行的。术后需要经过一系列鉴别诊断工作,补充术中冰冻诊断的缺陷或更正术中冰冻诊断的错误。 慢工出细活。术中病理之所以能“快”,是因为采取了异于常规的速冻。您想想,速冻饺子的滋味儿完美吗?更何况显微镜下的差异。术中病理的误诊是不可避免的。<div><font color="#ed2308"><b>冰冻很好,但别迷信。享受她的便捷,包容她的缺点。</b></font></div> 编辑:驻马店市中医院病理科 潘登宇<br>审核:驻马店市中医院病理科 王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