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自传(十五)

剑客

<p class="ql-block">(十六)后记</p><p class="ql-block">发完15篇《父亲的自传》我如释重负。因为我的父亲,一个纯粹的旧知识分子,一个上世纪上半叶的普通理工男。他这一生从不求名和利,只知道埋头苦干。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筑好路造好桥,为国家和民族做了那么多的贡献,也从没见他到处张扬。他是解放后浙江省交通厅的第一任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今天,我终于能在网上为他老人家“吹嘘”一把,也可谓是一个碌碌无为之人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p><p class="ql-block">世上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因为要去哪里大家走的都是同一条道。而从哪里来,就有千万条不同之路。人们通过了解父辈们的足迹,是寻找答案的最佳途径。前些年,我退休以后空闲了许多,就整理起父母的遗物。我发现父亲在解放初为填职员表用铅笔书写的自传草稿,字迹非常工整,洋洋洒洒一大叠。可惜年代久了加上没有保护好,字迹很难看清。我觉得我不该与此擦肩而过,应该化精力把他打印出来,完整地去了解他的人生轨迹。</p><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为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一些当年前辈们的英勇战斗场景被搬上荧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24道拐》就是其中一部,剧中多次出现日机轰炸盘江桥以及抢修大桥的情节,这些都是我们家里人非常熟悉的。我打小就多次听父母同亲戚朋友们,讲当年如何在盘江修桥、建桥的艰难过程。而且我的几个哥哥和姐姐也常回忆小时候,在北盘江边的山洞里躲警报等紧张生活的情形。而如今,却好像与我们家没有一毛钱关系。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寻有关盘江桥的资料,而结果所有的相关资讯都显示,此桥当年被炸后是美军和中国军民抢修的。我觉得这段史实似乎有点模糊而且不太公平,尤其是对我的父亲,一个当年盘江桥桥工处的主管所作出的贡献完全没有一点痕迹。当然我无权责怪任何人,很可能西南公路局的档案资料已经在以后的战争中毁掉,或是其他不知道的原因而缺少这段历史的档案和记载。所以,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声,还有谁能知道当时的历史真相呢。为此,我特地去到贵州省有关机关和晴隆县有关单位。专门送去我父母珍藏的宝贵资料(包括许多老照片),受到他们的欢迎和热情接待。使我深受感动,我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而且,在地无三尺平的崇山峻岭中,可见高速路上多处雄伟壮观的钢索悬桥。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和飞速发展,这对于我父亲的人生情怀也是很好的告慰!</p><p class="ql-block">从我父亲的自述里,可以看到其生活的那个年代轨迹,完全与民族的存亡系在一起。“九一八”以后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随着战事的发展从东北逐步退到大西南,建新路修老桥,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在野外日晒雨淋风餐露宿不停地工作。虽然并没有显现有多么波澜壮阔的场景,但是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我有时候在想,他究竟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能吸引那么多技术人员和工人不计名利地跟着他吃苦受累。其实,这并不是靠个人魅力能做得到的,而是中国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爱国情怀的彰显。</p><p class="ql-block">还有我的母亲,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可她一直跟着我父亲受苦受累拖家带口,默默地在背后支撑着他,而且从无怨言。我还听她说过,在盘江桥时期因为冬天天气冷,她发动所有家属自己掏钱一起给工人们做新棉衣穿。其实,诸如此类之事实在太多也无须细表。</p><p class="ql-block">今天,我把他们走过的路发表出来,就是不想让他们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父亲的名字金承昌,在网上搜索引擎的词条里跳出来的都不是他,有企业家甚至还有老赖。这都无关紧要,关键是在中国大地上留过他太多的足迹和作品。因此,我感谢他自己讲述了那么多他做过的事,可以让我替他充分展示出来。</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沪昆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沪昆高铁北盘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北盘江老桥遗址(由于建水电站将老桥抬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