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u>品茶 聊茶 悟茶</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u>作者:天 牛</u></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u>五 绝 • 毛 峰 茶(新韵)</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山光照适,云雾气温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叶翠银毫露,毛峰上品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注: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咱们徽州,所以又称徽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题记</b></p> <p class="ql-block"> “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出现了茶圣陆羽。他总结了历代制茶和饮茶的经验,写出了《茶经》。陆羽在书中对茶的起源、种类、特征、制法、烹蒸、茶具、水的品第、饮茶风俗等作了全面论述。</p><p class="ql-block"> 唐朝当时注重对外交往,经济开放,因而从各种层面上对茶文化的兴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茶到了宋代,饮茶习俗达到更高地步,茶已经成为“家不可一日无也"的日常饮品之一。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都有关于茶饮的专著。</p><p class="ql-block"> 这时民间还出现了茶户、茶市、茶坊等交易、制作场所。在饮茶习俗中,其最有特色的是斗茶。</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一只宋代景德镇湘湖窑烧的影青内刻花的斗笠碗,是在青瓷基础上创烧的一种全新瓷品。</p><p class="ql-block"> 这斗笠小碗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吃饭?喝酒?喝茶?都不是,它是用来“斗茶”的,宋代盛兴斗茶,它不仅是一种喝茶的方法,更是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一种雅戏形式,是一种赛事,它始于唐,盛于宋。</p> <p class="ql-block">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p><p class="ql-block"> 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多人共斗或两人“厮杀”,三斗二胜。</p> <p class="ql-block"> 茶道中还有“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p><p class="ql-block"> 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p> <p class="ql-block"> 茶的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p><p class="ql-block"> 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p> <p class="ql-block"> 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p><p class="ql-block"> 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晚者为好。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痕出现的早晚,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p> <p class="ql-block"> 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有言:“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p><p class="ql-block">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亦载:“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犹盛。”</p><p class="ql-block"> 宋代茶文化之繁荣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茶叶的加工制作和饮用习俗有了很大改进。尤其进入清代以后,茶叶出口已经成为了正式的贸易途径,在各国间的销售数量开始增加。</p><p class="ql-block"> 此时,炒青制茶法得到普遍推广,于是“冲饮法”代替了以往的“煎饮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饮茶方法。</p> <p class="ql-block"> 在明朝时涌现出大量关于茶的诗画、文艺作品和专著,茶与戏剧、曲艺、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茶文化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发展至近代,茶已成为风行全世界的健康饮品之一,各种以茶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茶及茶文化的重要性也因此日趋显著。</p> <p class="ql-block"> 茶为国饮,数千年来,无论时代如何更迭、社会怎样变迁,它始终伴随并滋养着人们,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p><p class="ql-block"> 茶是至清至洁之物,它雅俗共赏,可饮可食、可浓可淡,亦可入药,又是绝佳的保健饮料。</p><p class="ql-block"> 一间雅室,几位好友,在茶香袅袅中,在唇齿回甘中谈天说地,确是一件人间乐事。</p> <p class="ql-block"> 茶可以风雅到极致,也可以简单通俗。一杯清茶,淡而不寡,滋味万千,杂合他味又能不改自身的本味。</p><p class="ql-block"> 茶品有浩瀚的格局,又有无微不至的细腻。它不拘泥于王侯的荣华富贵,不拘泥于文士的清高傲骨,亦不拘泥于平民的生活哀愁,正是入得了人世又出得了人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