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忆江南(其一)》赏析

兵王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为唐朝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唐代早期写词较多较出色的词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的词作语言通俗平易,风格清新隽丽,具有民间文学特色,对文人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的《忆江南》共三首,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是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的词作。第一首是追忆、赞颂江南春日美景的。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怎不忆江南?</p> <p class="ql-block">  意思是:江南美呀!美江南,江南美景不虚传。虽然美景现在未在我的眼前,可我曾经感受和体验,脑海里镌刻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你看,那遥远的东方,冉冉升起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一片朝霞倒映江面,上下辉映,熠熠闪光;春来江南,披着晨露的岸边鲜花本已又红又艳,而今又涂上了一抹朝阳的光辉,更加红得妖冶,红得耀眼。你瞧,春江水已绿,碧波也荡漾,加上红日的普照,阳光明媚,光辉遍洒,江水更为碧绿,有如蓼蓝;江波更为鲜活,绿波粼粼,亮光闪灼,令人目眩神迷。自己身处洛阳,久居北方,春来得又迟又晚,水也微微泛黄。触景生情,让人怎能不追忆绿水丽天春来早的江南?</p> <p class="ql-block">  词的前两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是对江南的总体印象。“江南好”总领了全词,是对江南美景的直接赞颂。紧接着说明这种印象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并非道听途说,这样就增加了赞美的可信度。其实,作者在少年时期,就随家迁居江南,14岁时常常旅居苏杭一带,达六年之久。登进士第后,又一度再游江南。五十多岁时,作者再赴苏、杭二州任刺史。他前后留居江南达十年之久。“旧时谙”包含着这段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对江南风景的具体描绘。在众多的江南风景中,作者抓住“日出”和“春来”这两种印象最深的景物加以描绘。“火”、“蓝”二字,浓淡相映,使得江花更红,江水更蓝。这时,阳光、江花、江水、火焰、蓝叶,交织成一幅美丽而又壮观的图画,色彩绚丽,炫人眼目,清新迷人。</p> <p class="ql-block">  到最后,一句反诘之语“能不忆江南”,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由衷的喜爱之情,而同时也点明了全词的主旨。</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一词虽然短小,但意蕴深厚,堪称这类词的精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说明:本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由衷的感谢网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