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母亲

富华

<p class="ql-block">  作为子女,最想写的,莫过于自己的父亲母亲。可是要想写好谈何容易。一是自己的父亲母亲尤其父亲确实可歌可泣,穷其一生诠释了“中共党员”的意义,用其思想的光芒照耀了我们的一生。二是对父母的了解还不够深和细。记得再读大学时(87年),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父亲,女儿心中的松》,得到时任中文系写作课教授全国散文协会理事夏老师的好评并鼓励我投稿,哪好意思啊!赞美自己的父亲,在那个年代,又是深受父亲低调做人思想影响至深的我,连校报都没好意思投,以至于后来连原稿都丢失了。三是总觉得自己笔力不够加上各种理由。这成了我心中的结……这个美篇照片是母亲去世三周年时拉好的,想作为礼物献给我思念的母亲,可又觉不能表达深深的思念就搁浅了。马上母亲离开我们就要五周年了,无论如何完成它,作为思念追忆的一朵浪花献给我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郭士德,(1920.9.10——1994.2.21农历)中共党员。去世时任长垣县孟岗乡郭寨村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一生大部分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爷爷早逝,留下了奶奶和7个孩子,饥寒交迫。兄弟4人,大哥二哥和四弟,大姐二姐和三妹,大哥实在受不了饥寒交迫的折磨跑了出去,到开封打工近一年转去武汉,不久就遇到地下党带他参加了革命,那时的他也只有十五六岁。过了几年,二哥又被国民党抓兵走了,至今杳无音信。1948年四弟跟着大哥参加了解放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爸爸一直在家乡守着母亲,因大哥参加了红军,他两次被抓入狱。一次是日伪时期,敌人严刑拷打说他是共匪亲属,后经多方保释才得以幸免,后一次是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又以共匪家属抓进牢房,打的遍体鳞伤,多方求情才保住了性命。1948年之后,中国革命发生了逆转,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军全中国,父亲带头组织穷苦乡亲参加土改运动,农民分了田都跟着共产党走,他一直担任村长支书等职务,成为了村里的中坚力量。1956年应大哥的要求,去了北京参加组织冶金工业部畜牧场的建设工作,1961年带头响应党的干部下乡号召返回家乡。他谢绝县领导为他在县乡安排工作,直接到郭寨村任了支部书记,他说,我要改变家乡面貌,让村里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他的行动受到了组织和大哥的赞赏。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34年,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家乡面貌。至今,家乡父老及同时代的各级领导说起他没有不怀念赞扬赞叹赞美他的。</p><p class="ql-block">大伯郭世俊1928年参加革命,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和耿彪张才千一个团且是亲密战友。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随四野解放了全中国。1950年转业时为中南空军卫生部部长,1960年病休时为冶金工业部行政司司长,1971年去世,副部级干部。</p> <p class="ql-block">  母亲李秀花(1926.12.10——2016.09.14农历)。母亲一生目不识丁,不善言谈,但她凭着勤劳善良节俭坚忍忠厚孝敬等农村妇女所具有的品德,用无声的语言影响教育着我们姊妹七人,让我们在这个大家庭成长成才。大哥自幼留京读书工作成家立业,在正处级岗位退休,二哥在平煤集团九矿中层干部退休,三弟继承父亲遗志,下岗后在农村村长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至今依然志在千里,四弟郑大在职教授,大姐郑大退休,我在高校工作几十年副厅级退休,三妹小学高级教师退休。我们的身上流淌着父母的血液,也继承了父母一生优秀的品质。母亲去世就要五周年了,我们从没停止对她的思念和祈祷:愿我们的父亲母亲在天堂安好!🙏🙏🙏</p><p class="ql-block"> 父母的墓碑上,我们用“慈母品行千人道,严父功业万世德”来概括父母亲平凡伟大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父母亲为数不多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故乡旧屋里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  姊妹七人在故乡的老屋前(院内当时的西屋)。这张照片应该是八十年代初的。</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姊妹七人在老家黄河边。岁月不堪回首啊!</p> <p class="ql-block">  爸爸属于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老堂屋前开心的父母亲。</p> <p class="ql-block">  2007年,姊妹四人陪妈妈去西安看三姨、舅母及表姊妹们。</p> <p class="ql-block">看这一大家子。于郑州黄河迎宾馆。</p> <p class="ql-block">  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郑州黄河迎宾馆。</p> <p class="ql-block">  最喜欢这张照片。母女深情灿烂如花。</p> <p class="ql-block">  背背我。“欺负”妈妈呢,开心极了!😃😃😄</p> <p class="ql-block">  2007年在北京的大哥嫂回家看望妈妈。</p> <p class="ql-block">  飒爽英姿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  妈妈,您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p> <p class="ql-block">  79年的小姊妹5人。</p> <p class="ql-block">  这张全家福应该是66年文革刚开始。我们全手拿红宝书。中间是我们的奶奶——一个坚强聪慧卓越不凡的老人,解放前爷爷因饥饿上树摘榆钱不幸摔死,最小的四叔还未出生,她用超凡的毅力将七个孩子培养成人成才。照片中的四叔婶从广州军区来老家看望奶奶,留在北京大伯家读书的大哥也回来省亲。</p> <p class="ql-block">  妈妈和孙辈们在一起。红亮,郭亮,郭娜。</p> <p class="ql-block">  妈妈和大妈。大妈是中共党员,国家干部,伯父的秘书。</p> <p class="ql-block">  妈妈和同龄的三姑在一起。妈妈去世15天,三姑也随她而去。妈妈和三个姑姑情同亲姐妹,三姑是个勤快心细善于关心他人的人,和妈妈关系最好。</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二哥和四弟陪妈妈去北京。参观毛主席遗体时,看到安详如睡的毛泽东主席,妈妈激动的抹着眼泪喊:毛主席还活着,毛主席还活着……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深情厚意比天高,比海深,感人肺腑。</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访亲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  爸爸在郑州黄河的游船上。</p> <p class="ql-block">  次孙郭亮和爷爷奶奶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前的留影。大嫂,二哥嫂,四弟夫妇陪着妈妈。</p> <p class="ql-block">  二哥嫂陪妈妈赏花。</p> <p class="ql-block">  包饺子的妈妈。郑州工学院大姐家。</p> <p class="ql-block">  一生伟岸、智慧、创新、快乐、节俭、勤奋、潇洒、为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是拼搏奋斗的一生,亲民为民的一生,清正廉洁的一生,功绩卓越的一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晚年,父亲患有严重的气管炎病。94年他的去世就源于此病。</p><p class="ql-block"> 父亲影响了我们一生。我常常含泪把京剧《红灯记》里铁梅的一段唱默默奉献给我们九泉下的父亲:</p><p class="ql-block">爹爹给我无价宝,</p><p class="ql-block">光辉照儿永向前;</p><p class="ql-block">爹爹的品德传给我,</p><p class="ql-block">儿脚跟站稳如磐石坚;</p><p class="ql-block">爹爹的智慧传给我,</p><p class="ql-block">儿心明眼亮永不受欺瞒;</p><p class="ql-block">爹爹的胆量传给我,</p><p class="ql-block">儿敢与豺狼虎豹来周旋;</p><p class="ql-block">家传的红灯有一盏。</p><p class="ql-block">爹爹呀!</p><p class="ql-block">你的财宝车儿载,</p><p class="ql-block">船儿装,</p><p class="ql-block">千车也载不尽,</p><p class="ql-block">万船也载不完,</p><p class="ql-block">铁梅我,</p><p class="ql-block">定要把它好好保留在身边。</p><p class="ql-block"> 父亲,我心中YYDS(永远的神)!🙏🙏🙏🌹🌹🌹</p> <p class="ql-block">  2006年大哥嫂二哥大姐陪妈妈走娘家。五舅妈和表姐小新。</p> <p class="ql-block">  妈妈和三姑的合影。两个老姐妹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p> <p class="ql-block">  2009年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短暂的陪伴,美美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北京,天安门城楼前。</p> <p class="ql-block">  每年冬季妈妈住在工学院大姐家。陪妈妈看工学院的牡丹成了大姐四弟及在郑家人的常态。可惜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p> <p class="ql-block">  樱花树下。</p> <p class="ql-block">  儿子是母亲的拐杖,是母亲的伞,越来越矮小,越来越老的母亲晚年再也离不开儿子的手。</p> <p class="ql-block">  有妈就有家。和妈妈在一起是快乐和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常常听到读到妈妈对我们离去的不舍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  过生日的妈妈。热闹的外表掩盖不了妈妈的孤独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  2007年,陪妈妈在郑州郊区玩。</p> <p class="ql-block">  妈妈唱的最完整最好的一首歌是《东方红》。</p> <p class="ql-block">  妈妈,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我们每年真诚的生日祝福。我们多么希望亲爱的妈妈能在这盛世年华多享几年福!</p> <p class="ql-block">  大姐常常陪在妈妈身边。</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应该是86年的。大姑,二姑,三姑,四叔,四婶,爸爸,妈妈都在。好珍贵的照片呀!</p> <p class="ql-block">  爸爸和家人黄河泛舟。</p> <p class="ql-block">  四弟教妈妈唱歌。</p> <p class="ql-block">  和本家两个大娘在一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桃大娘已经去世近三年。左边的四大娘已经是百岁老人依然健在。</p> <p class="ql-block">  参加孙子红刚的婚礼时,在平顶山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工学院姐姐家的楼下。</p> <p class="ql-block">  子孙满堂,福禄寿喜。</p> <p class="ql-block">  平顶山白龟山水库旁。在二哥家里。</p> <p class="ql-block">  农历二零一六年七月三十日早上,妈妈在老家突发脑血栓,在家陪护的三弟夫妇马上送到长垣市中医院。当晚,我和大姐四弟把妈妈转院郑州河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历时一个月。后又转回长垣中医院康复。其间,我们姊妹七人及家人守护在妈妈身边悉心照料。农历二零一六年九月十四日,妈妈在家中安详的撒手人寰驾鹤西去。时年90周岁。</p><p class="ql-block"> 长歌当哭!</p><p class="ql-block"> 《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p><p class="ql-block"> 人活一世,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叫一声“爸、妈”有人应。</p><p class="ql-block">终此一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只剩遗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p><p class="ql-block">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p><p class="ql-block">父母在身边 ,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今生,我们姊妹七人再也没有了父母!😭😭😭</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美篇作为妈妈去世五周年的一盏心灯!🙏🙏🙏🌹🌹🌹☀🌙🎉⭐</p> <p class="ql-block"> 《奶奶》</p><p class="ql-block"> 小路</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儿时在家门口抬头看到的月亮多数是黄色的;而今,十五的月亮竟是白色的,心中略有疑问。</p><p class="ql-block"> 不变的是,月光,依旧清澈。就如儿时和奶奶在一起的记忆一样,依旧清晰明亮,犹如昨日。</p><p class="ql-block"> 今夜,寂静撩人,院子里飘来的阵阵桂花清香,望着星空,本该是享受宁静和温馨的时光,但脑海里又清晰的浮现出奶奶坐在院子里过道下面和大门口,一会儿又坐在十字路口的身影…白色的帽子,红色的毛衣,蓝色的裤子,小脚布鞋,手上的银镯子,中指上镶着金边的绿戒指,慈祥的面容…突然,奶奶的右手里多了一支拐棍,那是奶奶90多岁的样子,面容依然慈祥,坐在路口,看到我背着书包从远处走来,有时会叫不出我的名字,但激动的朝我挥拐杖,冲我笑,知道是她的孙女回家了……我总是卸下书包,并不急着回家,蹲在奶奶腿旁边和她聊天,说话,有时清楚有时糊涂的她可能并不完全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但我就一字一句的在她耳边大声吆喝,她听懂一句就哈哈大笑,有的没的聊着,然后就搀着她回家。路口到家的距离只有几十米,但我们却能走上5分钟,温暖,浪漫……记忆中,这也是我走过的最幸福,心里最暖的一段通往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 4岁时的我,妈妈是老师兼学校的会计,那时的我不懂什么是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只知道妈妈每天下班回来很晚吃过饭还要熬夜打算盘,记账,后来妈妈成为了校长,依然是老师兼会计,身兼多职的她还经常去开会,回来更晚。记得儿时,总是因为晚上和奶奶吃过饭妈妈下班还没回来哭泣着问奶奶:奶奶,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奶奶,妈妈什么时候回来?趴在奶奶腿上的我,在清澈的月光下,街上只有我和奶奶两人,奶奶一直安慰着,哄骗着我说:别哭了,她一会儿就回来了。那时开始,和奶奶在一起的记忆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年我6岁。</p><p class="ql-block"> 童年时的我有一个玩伴,叫照岩,是我的邻居,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更是上天赐给我的一个天使。童年时的我,除了和照岩在一起,其余的在家的时光大多数和奶奶在一起度过。</p><p class="ql-block"> 奶奶在厨房做饭,我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奶奶不识字,但经常说,你的作业还有多少没写完呢?我说快了,奶奶说:我要是认字,我都帮你写了,我哈哈大笑。后来我教奶奶认识数字,还给她听写,奶奶老忘,也写不出来,被我记得笑出眼泪。</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和奶奶总是一起去散步,有时朝西,有时往南,奶奶一会儿就说,该拐回去了,家里没人。</p><p class="ql-block"> 然后搬出两个小凳子,坐在门口,看月亮,听奶奶说话,小时候的我记忆中爸爸每次从郑州回来都给我剪指甲,剪的很好很舒服,后来我就学会了给奶奶剪指甲,奶奶总夸我剪得不疼剪得好。</p><p class="ql-block"> 奶奶养了几只小鸡,每天给它们找菜剁食,喂它们吃食,然后我就跟着奶奶去收鸡蛋,那一刻最幸福了…后来我也想给小鸡切菜,奶奶就小心翼翼地第一次把菜刀给了我,我欣喜若狂,第一次拿起大人用的刀。</p><p class="ql-block"> 上了初中后的我,就离开了家,两周回家一次,奶奶每次见我回来,都兴奋地把我带到她房间给我拿吃的。可我那时偏偏有个怪癖,一回到家就放下书包开始打扫卫生,奶奶说:“你吃东西吧”,我说:“不着急,我先把房间地扫扫”。然后一打扫就停不下来,角角落落都要擦擦洗洗,奶奶怎么喊我都不出来,她就坐到家门口见到人就说我们家小路可勤快了,总是一回家就打扫卫生。我勤快爱干净的美名就被奶奶宣扬出去了,街坊邻居见我就夸,这么多年,一直没变。一直到现在,一进家就打扫卫生的习惯依然保持着。</p><p class="ql-block"> 上了高中和大学,奶奶年迈,腿脚越来越慢,声音越来越低沉,耳朵越来越聋,脑子越来越糊涂,但不变的是我每次回来她都刚好坐在路口或家门口朝我的方向看过来,好像时刻都期待有一个人回来看她一样,从刚开始看着我说,“你是小路吗?”我说:“奶奶,是。”到后来我走到她跟前她都叫不出我的名字,我说:“奶奶,我是小路呀!”她才紧紧握着我的双手,然后说,“你的手多凉,去穿件衣服吧!”但又紧紧地握着,不松开,我知道,奶奶心里知道是我,也很想我。</p><p class="ql-block"> 回忆越来越近,奶奶在我耳边的话语越来越少,后来只剩下默默地陪伴,她看着我,我也时不时看看她,我会晚上和奶奶睡在一张床上,开着小灯,有的没的说着,这也是我每次回家时最暖的一刻了。躺在奶奶身边,不说话,总是回想往事,那些零碎又温馨的画面,奶奶一辈子只会唱一首歌就是《东方红》唱的特别好,甚至最后到她糊涂了已经不知道歌词大意了,还是会哼哼,调子特别准,全家人都为奶奶鼓掌,她自己也鼓掌开心的哈哈大笑。这些回忆对我来说,就很幸福了。</p><p class="ql-block"> 奶奶,一直很想对你说一声谢谢,谢谢你在妈妈没时间陪我的时候给了我那么多的陪伴,谢谢你一个这么勤俭节约的老人对我那么无私那么疼爱,谢谢你直到躺在病床上叫不出我名字但看到我时眼里已是泪水…奶奶,你对我的疼爱我都知道,都能感觉到。</p><p class="ql-block">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老去。奶奶,你过世三年,却经常出现在我面前,像从来没离开过我一样。</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眼睛里已噙满了泪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侄女小路(现任教郑东新区一小学)这篇感人肺腑的回忆文章做结似乎再完美不过了。感谢小路一路对奶奶的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