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使用手机 何去何从(原创)

韦迪广告邓乐平

<font color="#167efb"> 手机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信息便捷是前所未有的,也使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毋容置疑手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br>手机发展至今已远不只是当初的通话信息功能,而是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信息传播首当其冲甚至不可替代的媒介工具,握着一个手机就如同握着一个世界,令人爱不释手,备受青睐。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见到偏头歪脖或弯腰蜷缩不约而同瞪着手机屏,聚精会神,进入忘我境界的手机迷,直让人惊叹!</font><br> <b> 在这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魔力四射,让人欲罢不能。但手机这个手中的心爱之物如同一把双刃剑,是有利有弊的。<br>据交警部门的统计证实,驾驶车辆浏览手机发生车祸潜在的隐患远高于酒驾;长期看手机对眼睛的伤害也十分惊人,对成人而言可能患上干眼症等眼科疾病,对青少年儿童会造成视力下降,诱发青光眼,甚至造成血管痉挛。手机给人带来的福音在此无需赘言,但手机的弊端却发人深省。<br>如今的手机不再是八十年代有钱人的奢侈品,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近年来已悄然进入了校园,为大多数学生所拥有,根据调查未成年网民中独自拥有上网设备的比例达到77.6%,其中拥有手机的比例为69.7%。<br> </b><div><b> 手机是与网络世界相互依存的整体,是连接网络世界的窗口。网络世界充满着真善美,但不乏丑陋和邪恶、暴力、黄色、赌毒网页无处不在。未成年人陷入进去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不法商家的恶意游戏软件就像美丽的罂粟花勾引未成年人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一旦上网成瘾,孩子们的心身健康病态扭曲,也使老师与家长陷入无可奈何的绝望境地,无计可施的家长除了打骂别无选择,由此亲子关系日益恶化,家庭教育脱节。逃课叛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原本听话懂事的学生沦为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甚至学业过早荒废,因网瘾导致的精神病、退学、自杀、犯罪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案例屡见不鲜,而手机为网瘾孩子创造了条件是不可推卸的。</b><br></div> <font color="#b06fbb"> 当前学生使用手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是用来学习,但真正用于学习的比例并不高,调查显示上网听音乐和玩游戏作为主要休闲娱乐类活动的占70%以上。手机进入校园已备受关注和争议,教育界的学者和专家也都十分重视学生普遍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现象,呼吁制定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对网络侵害未成年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诚然外在环境固然重要,但如何监管和引导学生使用手机也最为关键,这也将成为老师、家长、孩子们自身所面临和挑战的艰巨任务,三者必须齐头并进,不能出现短板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br> </font><div><font color="#b06fbb"> 如何监管学生,在全国乃至发达国家也都有过经验,可以用来借鉴:学生带手机必须有家长签名并让老师确认,证实是为家长和孩子间联系沟通配备;上课时,学生手机必须关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培养学生对网络世界的认知能力;告诫学生手机作为沟通学习工具不是用来炫耀,借此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国部分地区学校做法也有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对于带手机进入考场的,该科考试成绩视为无效,在芬兰、德国等国家禁止手机进入校园,美国早在十年前完全取缔在学校使用传呼机和手机,并特为校园手机立法。<br> </font><div><font color="#b06fbb"> 在社会发展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并不因为问题的存在就否定和扼杀新生事物的涌现,极大的利益背后往往潜在更大的不利风险,就如同飞机,车辆,驾驶不慎机毁人亡。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接受新生事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去除弊端是一种学问和能力,只有直面问题才能有机会更好的创造和发展,所以完全禁锢青少年使用手机是行不通也是不科学的。</font><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