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是什么疾病?

平安吉祥

<p class="ql-block"><b>颈动脉斑块是什么疾病?</b></p><p class="ql-block">动脉粥样硬化其实从我们出生就已开始,是非常缓慢又复杂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简单讲就是<b>脂质在血管壁沉积造成斑块,也是血管壁的一种病理性老化过程</b>。打个比方说,就像水管内壁生锈、管壁增厚一样。</p> <p class="ql-block"><b>哪些人更早更易出现颈动脉斑块?</b></p><p class="ql-block">2017年研究数据显示,中国近1/3的成年人可能存在颈动脉斑块,老年人群中比例更高。</p><p class="ql-block">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外,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可控性五大元凶:<b>糖尿病、</b></p><p class="ql-block"><b>高血压、</b></p><p class="ql-block"><b>血脂异常、</b></p><p class="ql-block"><b>超重肥胖、</b></p><p class="ql-block"><b>吸烟</b>。</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人拥有上面说的因素越多,越容易发生颈动脉斑块。</p> <p class="ql-block"><b>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其中颈动脉-颅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占比最高。</p><p class="ql-block">颈动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左右两支分别供应左右大脑半球大部分(前部2/3)。</p> <p class="ql-block"><b>斑块越多、体积越大,脑卒中风险就越高吗?</b></p><p class="ql-block"><b>不一定,根据斑块的具体情况决定</b>。颈动脉斑块的危害主要在于:</p><p class="ql-block"><b>(1)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b></p><p class="ql-block">如果颈动脉斑块体积大,导致管腔狭窄程度大于50%,就可能出现大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症状,便会有头晕、肢体麻木甚至晕厥等卒中症状。</p> <p class="ql-block"><b>(2)斑块本身的易损性(不稳定性)</b></p><p class="ql-block">主要由斑块的负荷(大小)、成分(质地构成)、表面状态等综合决定。<b>当斑块内存在易损特征时,即使较小的斑块也可能发生破裂。</b>一旦破溃,易在破溃处形成血栓堵塞颈动脉,或者斑块和血栓脱落,漂进脑部堵塞大脑血管,引起脑梗死(中风)等严重后果。</p> <p class="ql-block"><b>什么检查可以精准评估斑块的稳定性?</b></p><p class="ql-block"><b>(1)超声</b>:最大优势是操作简便、价格便宜,但无法全程显示颈动脉,无法检查颅骨段的斑块。</p><p class="ql-block"><b>(2)CTA</b>:需注射碘造影剂,有电离辐射和造影剂过敏的风险,不适合孕妇等。</p><p class="ql-block"><b>(3)MRA</b>:依赖亮血技术成像,只能评估管腔,无法评估管壁,成像效果易受血流状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4)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MR-VWI)</b>:黑血成像技术已成为脑血管病筛查和诊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直接观测颈动脉管腔与管壁的双重信息,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给斑块做出精准的分型,确定是否是易损斑块,从而辅助提供个性化的治疗。</p> <p class="ql-block"><b>如何看颈动脉管壁报告?</b></p><p class="ql-block">颈动脉管壁报告一般包含如下信息:斑块的部位、数目、狭窄率、最大厚度、主要成分、表面状态、强化程度和病变分型等多重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非医学背景的人而言,最需要关注的是<b>管腔狭窄率与斑块易损性,当出现管腔狭窄率超过50%以上或者有斑块被评定为易损(不稳定)斑块,就需要及时到神经内/外科就诊</b>,积极干预,防止中风的发生。</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发现颈动脉斑块不必惶惶不安,进一步分析斑块的稳定性,找到相应的治疗方案,是可以降低中风几率的。</p><p class="ql-block">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戒烟少酒,定期锻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斑块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作者:上海仁济医院放射科 张进 赵辉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