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怡香的散文(1)

春江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悠悠少儿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我是土生土长的岳阳人。出生在梅溪桥,后来搬了几次家,在翰林街、洞庭路和茶巷子都住过。其中茶巷子住了二十多年,那里留下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尤其是童年往事,常常浮现,总难忘记,令人回味无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茶巷子是一条由青石板铺成的小街,街长大约五百米,我家住茶巷子35号。街两边都是些平房,大多数还是木板房。我家隔街对面有两栋好房子,那里住着银行和统战部的人。在这条小街上很显眼,我们都称其为高屋里。因为房子高大凉快,还有宽敞整洁的厅堂,小朋友都喜欢到那里去乘凉玩耍。高屋里的旁边有个茅屋湾,住的大多是搬运公司的。再过去几家有个私宅陶屋园,平时总是关着大门,偶尔开门望去,里面种满了花草树木,挺雅致的。我家隔壁左右住着几家工人和教师。门前对着一个小花坪,周围种了些兰草什么的,那里是孩子们的乐园,我们经常在那儿跳房子、抓石子和跳皮筋。街上有卖发糕的、卖肉的小店铺,街口还有个酒家,旁边是个照相馆,往东走临近观音阁时,南边的小巷里有一口水井,居民们都在那里打水洗东西。街上最大的建筑就是巴陵剧场,正是这个剧场,使得不大的茶巷子分外繁华热闹,特别是晚上,喝茶的看戏的人络绎不绝,灯火辉煌,锣鼓声不绝于耳。我们一群小孩子喜欢在人群中跑来跑去,开心地笑着、玩着。时间久了,跟看门的阿姨熟了,见面就甜甜地叫声阿姨,有时也帮剧院打扫一下卫生,给阿姨们买个东西递个茶水什么的,这样也能偶尔免费坐在后排看一段大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五十年代城里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洞庭湖去挑。茶巷子离洞庭湖很近,穿过鱼巷子,下到南岳坡就到湖边了,一条直路。平时父母总提醒我们不要到湖边去玩,挑水都是父亲去。但我们心里对那个大湖还是挺向往的。因为父亲多次跟我们讲过一些有关岳阳楼洞庭湖的故事,向往那如金龟浮出水面的君山,似嫩笋插入青天的宝塔。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父亲去挑水,母亲要他带点菜去洗,父亲就对我说:“怡伢崽,跟着我,带你去看洞庭湖。”我屁颠屁颠地提着菜跟着父亲,很开心。走到南岳坡,我愣住了。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洞庭湖。当时正是黄昏时候,在横无际涯的水面上,一轮红日缓缓地落入湖中,霞光万丈,染红了半边天,湖面波光闪闪、白帆点点、静影沉沉。虽然那时还不会有落日熔金的感受,也没有读过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但还是感到很震撼,很陶醉。想不到小小的岳阳城还有如此美景,回家的路上不停地对父亲谈着那天光云影,赞叹不已。从此我就喜欢上了浩瀚的重湖,喜欢那滟潋的波光,喜欢那衔远山呑长江的气势,更喜欢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万千景象。好想每天都去看看她。所以父亲挑水时,我总喜欢跟着去,站在南岳坡上边等他边欣赏周围的一切。或许是这第一印象太深刻了吧,以至于我长大后到过不少地方,也见过一些大湖大海大江,总感觉不如家乡的洞庭湖,真是曾经沧海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然吸引我的还有湖边的人和事。当时大家都是直接从洞庭湖挑水饮用,县政府为了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能喝上干净的水,有关部门在南岳坡的进口处设了个点,给挑水的人桶中加点什么,马上水就变得清清亮亮了,当时不知道加的是净水的含氯制剂,只感觉很稀奇。开始有些人不相信,因药水有点味,怕加了影响健康,就尽量避开工作人员的眼睛,逃避加药。有的还跟工作人员吵起来。我亲眼目睹一个人把放了药的水倒掉,提着空桶跑了。我们不这样,每次父亲都主动走到工作人员身边,放下水桶让他加,他说,国家总是在为老百姓做好事。我很信服地眨吧着眼睛,点点头。就在一旁耐心观察,看到药水在桶里转圈圈,分散开来,慢慢的水就变的清亮了。种种新奇吸引着我,于是,跟着父亲跑了一段时间后,就向父亲提出让我去挑水。父亲开始不同意,经不起我的软磨硬泡,终于同意了。他特意找人做了一副小水桶,并要大妹妹同我一起去。我借着挑水和妹妹在湖边玩耍,别提多高兴了。可惜好景不长,有一次我和妹妹去挑水,我看到湖边停了个竹排,心想到竹排上去离岸远一点,可以挑到干净一些的水,也是新奇贪玩,便冒冒失失地上了排,谁知刚走一半,竹排向两边分开,我扑通一声掉水里了,妹妹吓得直哭,好在我肩上横着一根扁担,加之竹排也没有完全散开,有扁担架在竹排上我才没有沉入水底。我紧紧地抓着扁担,才有机会顺着竹排又爬上岸。回到家父母看到浑身湿透、满脸通红的我,吓得脸都变色了,说什么都不让我再去挑水了,那对小水桶也被父亲扔到了阁楼上。担子又落到了父亲肩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后来街上建起了一个自来水站,说是站其实也就是一间小屋,开了个小窗,屋里坐着个姓易的老婆婆,负责开水龙头。那时挑水要买票,票就是一张印有方格的纸,一般有十个方格,可以挑十担水,每挑一大担水,老人就在方格里按个印,若是小担水,每个方格就可以按两个印。到了这时家里的挑水任务又被我争取过来,我重新找出那担小水桶,从此家里的大水缸就由我承包了。虽然一条街就一个水站,且上下观音阁的人都到这里挑水,人多,还要排长队,而且有时易婆婆不在,感觉挺麻烦的,但比到洞庭湖挑水安全多了,而且这是净化后的水,也干净很多。这样又过了几年,邻居中有人去自来水公司找人,要把水管接到自己家,很快就有几户人家装好了,父亲抽空去人家里看了一下,回来就跟母亲商量,我们也接水管吧,并指着我笑着说,别把我家怡伢崽压矮哒。很快水管接进家里,就在我家大水缸的旁边,这下可真方便,不但不需要排队挑水,就连洗衣洗菜都能在家里解决了。安装的师傅刚走,我和妹妹找出一些可洗可不洗的衣袜放在大木盆里洗起来,一边洗一边开心地逗笑。当然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自来水早已流进千家万户。这是后话。但我小小年纪就为家里挑水这事在茶巷子流传了很久,都夸方家有个懂事的女儿,能为父母分担家务。我也很有成就感,特高兴。其实我也只是挑点水,做点粗线条的事。家里最能干的还是大妹妹。她比我小一岁零八个月。我父母是双职工,白天都上班。她总是特懂事地呆在家里,带弟弟妹妹,煮饭做菜,很细心地帮父母撑起了半个天,也为我这个大姐承担了不少。功劳比我大多了。就因为照顾弟妹,她还推迟一年才上的小学,想起来心里挺难受,也很感激她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 对茶巷子熟悉了后,我的活动范围大了些,发现离家不远的巷子口斜对面有个新华书店。自己跑进去看了几次,被满屋的书迷住了,就经常去翻翻小人书,画册什么的。不久我到吊桥小学上学后,才知道书店离学校也很近,随着认字越来越多,我在新华书店的时间也延长了。经常是我一吃完饭背着书包就走,来到书店,拿起一本书,随便倚着一个书柜或者干脆就坐地上看起书来。一般要等到学校的上课预备铃响了,才抓起书包往学校跑。傍晚放学后,父母还没回家,我也进不了门,干脆又到新华书店看书,一直看到书店的叔叔阿姨们要下班了才回家。就是在这里,利用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我还真学到不少知识。先是看小人书,后来看短文,诗词等。我的书包里总是装着一本《新华字典》,记忆中《一千零一夜》《千家诗》《三字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的许多故事以及高尔基的海燕、童年等书我都是在这里看完的。当时虽然不是很懂,但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其中有些五言七言的绝句,我还能背诵不少呢。常常是白天我在书店看书,晚上回家把我看过的内容讲给弟弟妹妹们听。尤其是夏天的夜晚,那时没有电扇空调,大家都在自家门口放竹床、铺门板乘凉。我们几姐弟围在一起,在湛蓝天空的月色里、在璀璨银河的星光下,有时听父母讲古老的故事,有时由我领着大家背诗,讲我从书本中看来的童话故事,我们都乐此不疲。我的几个小伙伴也经常过来一起听。讲多了我也不怯场了,记得读小学时父亲的单位办了夜校,领导要我去给叔叔阿姨们讲拼音课,尽管年纪小,我还是高高兴兴地答应了,并登台讲了一些老师教给我们的拼音小知识。(也就是站到凳子上,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拼音字母,然后领着大家读。)没想到居然受到大家的好评,掌声经久不息。使得我在父亲的单位也小有名气,大家都叫我小先生。最重要的是喜欢阅读也成了我的习惯,并伴随我一直走到现在,而且必将继续走下去。当然因为看书也惹过一些麻烦。记得有一次我到新华书店看书,好像看的是《五言诗》。不一会我就入迷了,只想多背几首,学校的上课铃声居然没有听到,等到营业员阿姨提醒,我飞快地跑进教室,还是迟到了很多,并且被罚站。尽管没站多久,老师就让我坐下了,但平常总是受表扬的我却饱含泪水,感觉太丢人。下课后老师问明了原因,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nbsp;茶巷子北街的坡下就是汴河园,当时那里是城市的蔬菜基地。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的。我和弟妹们经常站在邻居的后门口看菜农播种、浇水、除草和搭架,有时也下坡去玩,使我们早早地认识了许多蔬菜。六零年粮食紧张时,我和大妹还提着小篮子在菜地周围挖地米菜、马苋菜等等。还能从菜农收获后的残枝老叶中找到一些遗留的小瓜小辣椒和小茄子等,尤其是收割后的红薯地里,还能刨出不少的小红薯,捡回来洗干净都变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这都是大妹的主意,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我们的饥饿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 岁月悠悠。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然而茶巷子呀,却刻在我的脑海里,藏在我心底,且总是温暖着我。这里是我童年的乐园,魂牵梦绕的地方。他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了我儿时太多的酸甜苦辣。时过境迁,现在的茶巷子已经很难找到旧时的模样了,但我隔一段时间还是喜欢到那里去走走看看,寻寻觅觅,回味并捡拾那渐行渐远的陈年往事,刷新且保存那时隐时现的少儿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方移香(笔名方怡香,网名春江水)、女、湖南省岳阳市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岳阳市生态环保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省、市诗词协会、市老年文学协会会员。潇湘散曲社社员。市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市辞赋学会理事。市委机关诗联分会副会长。著有个人诗集《春江浅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