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冯家村

铃铛

<p class="ql-block">章丘龙山街道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冯家村乡村史话</p> <p class="ql-block">口述:冯兴顺,冯志文,冯志武,冯曰起</p> <p class="ql-block">记录人:冯志武编辑人:党玲</p> <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26日</p> <p class="ql-block">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冯家村的冯氏先祖居住在冀州枣强,于明朝洪武初年人口大迁时,由始祖冯克明迁至章丘城东门里的署前胡同。传至三五世时,人口不断增加,居住拥挤,开始逐渐离开署前胡同。现在的绣惠十四五个村落有始祖后裔居住,其中一支去了周平孙镇冯家。1627年,五世祖冯顺两个儿子冯千,冯万,迁来我们现在居住的冯家村,明清时为历城县,建国后改为章丘县,西邻焦家文化遗址,南15里济青公路。正西偏北30里是大型遥墙国际飞机场。全村1200亩地,700余口人,196户人家,以冯氏为主,少有几户崔姓。</p> <ol class="ql-block"><li><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已消失的和正在消失的事与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沿用了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的事和物突然间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了,不知不觉中渐渐消失。庙–听老人们说我们村庄最古老的建筑就是一座庙,1955年拆除后在上面建了学校后又整改为文化广场了!在老人的记忆里,此庙坐北朝南,三步台阶进大院,两扇红木门,们脸上有壁画,入大门直冲大殿,再三步台阶进大殿,三间大殿砖瓦木结构,房脊上饰有狗子獐兽,房檐砼瓦都有纹饰。殿内大梁有彩绘。西边还有一高60公分,宽一米的小殿,大概是用来放神像的。大殿外东北角有一高台,设有台阶,上有一直径0.35米,高0.4米的大钟,听祖辈说寺庙建于清朝年间。村内还有土地庙在村东北角,关帝庙在村南街东头路北。位于前街路南有一石狮子,怀抱一小狮子,面向南大沟,与寺庙一轴线上,镇妖邪用。七十年代时埋与南沟下面。现在的文化广场就是当时的庙宇所在。</span></li></o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桥——位于村前街西南处,东西大道下,西南至村中大沟上,两孔中间有两块石灰岩做的桥墩,朝南的大块上有箭头做分水,两边桥基石做敞口状,整个桥面长3米.宽2.5米,主要用于村里大雨或山水来的时候泄洪用。</p> <p class="ql-block">树——村内有代表性的树木也在六十年代消失了,冯志汗家南苑靠沟,有一棵榆树高是30米,直径65公分,常年住鸟窝,在村外5里处都能清晰看到,是当时冯家村的标识物,抗日时期也是查看敌人入村动态最好的物件。冯志海家北屋后一国槐,高15米,直径1米,向南大街略斜,树冠罩过大街,是开会议事的好地方,据说是建村的时候种植。当时秋树,刺柏,栾树,香椿,柳树,枣树......很多。南大沟以东有一片杏林。致使整个村子绿树成荫,宛若一个小森林,几乎看不到房屋。</p> <p class="ql-block">水——我们祖祖辈辈种的这块土地肥沃,但属于少雨地区春旱是经常的事,如风调雨顺就是丰收年,有时整个冬天至来年六月少雨,就会是荒年。所以祖辈们就在村周围打水井用轱辘拧水吃,浇菜,五六十年代出现了用牲口拉水车,人摇水车,由于地下水下降,担水困难,很快就淘汰了!1956年五星高级社在兰家村巨野河上修坝引水,村内石碑都拆去修坝,因水位低引水失败。1961年开建杜张水库,同样在巨野河上修一拦沟坝,开闸放水,引水成功,几十个村子受益,其中就有我们冯家村,后经两年建设,村西北土地都成了水浇地。1964年连绵大雨为减坝压力放水,由于水量大,溃坝被淹。直至七十年代有了机井水泵,自此杜张水库引流结束。随着村子的发展,开始通电,开天辟地一回,盖变压器,有了磨坊照明电灯,节能灯,太阳能灯……。</p> <p class="ql-block">全村基本以耕地为主,建筑上就地取材用土木,很难长久,经常维修,很难超过百年,全村只有一户崔姓人家,有一院落做工讲究红砖瓦结构,四合院,清朝中后期出过一太学生文林郎,(吃俸禄的低级官员),他的后人,崔凤禹,崔振元,崔绍曾,三代都是财主。八十年代可惜也拆了主屋。</p> <p class="ql-block">由于村子是迁移到此,对于祖上的文人墨客,历史人物知道的就很少了!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曾经涌现的抗日英雄却很多。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历城县任家村也就是今天的党家乡小学教员王心崇,与我们村冯思政字佑文,冯振海字百川,联络附近青年70余人,组建抗日武装,破坏当时入村的日本鬼子,天天打游击。解放战争冯白川随军南下,后任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局党委总书记。冯兴国就是抗日战争中的烈士,至今在冯兴盛家还保留着光荣证书。后来的抗美援朝中我们村也出现了好多英勇烈士。</p> <p class="ql-block">在日伪时期,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烧杀抢夺村子里地下挖了很多地道,在地下约六米处,高1.3米,宽0.8米,弓顶,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下去躲避,1948年,中秋打济南,我们村也发生过战斗,附近落下了好几枚炮弹,人们躲在地道5天,村里冯秀芳老人就是那时出生,由于炮声震耳欲聋,所以取小名震妮。解放后,用地道改为地窖,储存地瓜,1964年发大水,地道满水,出现大面积坍塌,到1966年用2500块土胚才填满。</p> <p class="ql-block">在街巷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货郎推着一小车,或挑一担,在手里拿一拨浪鼓,不停的左右转动发出声响,口喊到拿破套子换针换线唠,换洋火哦一般用旧骨头,头发,废铜,烂铁交换。街上还有说书人,一般都是一人或者夫妇,冬春闲时节,他们白天到村不谈价格,随口来上两段,周围人听了就会决定是否让他们说下去,有才力的可以自己负担费用,也可几户负担,轮流管饭,每晚自带板凳,一说就是三四小时,内容多为《大八义》,《小八义》,《包公案》等。长的连续说一个多月,当时人民没有娱乐项目,这就是最早懂知识的一种途径。当时的小巷常有打锡壶的,剃头的,掌箩的,璇钉安尖子的,拾掇风迁的,染布的,挂马掌的,织洋袜子的,木匠,买小鸡的,变戏法的,捏面人的……所有这些都是物品交换。这就是最初村里的生活服务方式。</p> 文化生活 <p class="ql-block">文化生活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解放前或者更早看大戏都要出村跑出十多里路。有重要节日就请戏班来村,有过淄博或者章丘五音戏,章丘吕剧团等。最有意义的是五六十年代村里有冯志祯,冯振传主导,冯志福冯振传,冯继兴,冯方玲伴奏,冯志华冯振胜以及崔光元的女儿等人组成小剧团,每逢佳节搭建舞台,买戏服,幕布,像模像样的唱了好多年。附近三五里村都来观看。村里最早的电影是人民公社成后一年放一次,当时常放映《追鱼》,《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霓虹灯下的哨兵》等,最早的广播应属大庙的钟声,高级社时期就是拿铁皮制成的喊话筒放于树叉间喊话。六十年代有了三极管的大喇叭。正月十五放烟花,踩高跷,玩狮子,闹龙灯,唱大戏,清明节打游千,在大街上用两根很长的杆做支柱,高度达10米,支柱顶上一面旗子,横杠上吊两个铁环下面两边依次各5个小的,最下面离地半米穿一踏板。铁环上有铃铛🔔。可以一人荡,也可两人。荡得高的会引来喝彩声。一般三天结束。除了以上活动,还有打王八瓦,捡石子,跳绳,弹溜溜球,踢毽子,弹杏核,过年的时候还可把不玩的杏核薄了杏仁腌菜吃。真是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最壮观的活动当属求雨了!每当大旱,麦收无雨,或者不能秋种,村里的男女老少就会组织求雨活动,首先从大庙请神架,四人抬轿,大八仙桌摆放鸡鱼肉做贡品。上香烧纸,读祷文。承救天下苍生,然后所有人静等有马子出现《求雨重要人物》。听村民说,最后一个马子是前街冯振山,求雨当天,他突然就从自己家飞奔神架处,嘴里不知道叨念的什么,挽着裤腿,光着膀子,磕头不止,不知过了多久突然高呼要跳井死,众人拦着,一会儿他碰墙,一会儿拿刀,抄棍,整个过程3小时左右,力气力大无比,和平日判若两人,直到最终瘫坐地上,一动不动。众人抬其回家,寓意为了求雨献身,用自己的生命换老天下雨,也是震慑妖魔鬼怪不再控制雨水,随之贡品送于他家,据说两天后果真下了一场大雨!</p> <p class="ql-block">历史离我们渐行渐远,国家在进步,冯家村也在发展着,从1980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农民有了第一台电视机,2014年村内在村支书冯兴顺带领下土地流转,400多亩,建幸福院一处,内有图书馆,健身房,文化室。2017年后进行厕所改造,建标准农田路。大力发展草莓🍓种植,草莓棚占地170亩,水肥一体化灌溉。具有旅游观赏等特点。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刚刚种植的草莓绿油油,农民们期待来年又是好收成。</p> <p class="ql-block">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席卷大地,疫情考验了我们村每位村民,全村主动捐款3万元,用于消毒,防护措施,宣传。疫情后,自来水重新换管道,新水泵,污水管道修葺,修建了五个大污水池,户户天然气使用,下半年村内道路硬化投资200万元。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主街沥青铺设。村内环境整治,砌筑花池,种植花树,清理三大堆,投资10万元填埋幸福院后沟,设为乡村振兴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整齐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冯家村委大院</p> <p class="ql-block">铺设的沥青路面</p> <p class="ql-block">几百年的冯家村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一穷二白,到美丽富强,年年都在变化着,从我们村的发展轨迹中看到了祖国母亲矫健步伐,听到了时代进步的足音。祝愿我们冯家村的明天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