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卢中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书协理事、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部秘书长,曾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匾额书法的学习体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中南匾额书法,说俗点叫“题匾”。“匾”,也作“扁”,《说文解字》说:“匾,署也。”会意,从“户”,从“册”,本义是在门户上题字。“额”,一个义项指的是店铺或厅堂正面或顶部挂的有字的板。有种说法是横为匾,竖为额。匾额,题字的长方形牌子。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p><p class="ql-block"><b>匾额书法是挂在高处让人看的字,为要醒目,非大字莫属。</b></p> <p class="ql-block">卢中南题“徽字号”既然题写大字,不能不牵涉与之相关的诸如榜书、署书、擘窠大字、大书等书法称谓。</p><p class="ql-block">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署”的一个基本字义是签名,题字。如署额,题字于碑额。署榜,开列姓名,张榜示人。“榜”作名词时有“匾额”之意,如“榜题”(匾额题字)、“榜字”(写在匾额上的大字),作动词时有“题匾”之意。</p><p class="ql-block">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载:“检者,书署也,凡一切封检题字,皆曰署,题榜曰署。”因此,署书亦称“榜书”,指古代题写匾额用的字体,后指书写于匾额上的大字,也称“榜署”。随着历史的发展,泛化为像匾额一样的字,称为“擘窠大书”。清朱履贞《书学捷要》称:“书有擘窠书者,大书也。特未详擘窠之义,意者,擘,巨擘也;窠,穴也,即大指中之窠穴也,把握大笔在大指中之窠,即虎口中也。小字、中字用拨镫,大笔大书用擘窠。”擘窠,最初是篆刻印章用语,指写字、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擘,划分;窠,框格。“擘窠”也是大字的别称,后用以泛指大字。由此看来,东汉至今两千多年来,“擘窠”一开始叫“署书”“榜署”,唐代颜真卿称为“擘窠大书”,宋至明代称为“擘窠大字”,又简称其为“大书”,清王澍、包世臣在书论中以“榜书”阐述书法,成为比较流行的称谓。从最初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到后来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习惯上把字径大于半尺的字叫做榜书。中国书协举办的大字书法展评委会也是把字径15cm以上作为衡量大字的标准。</b></p> <p class="ql-block">卢中南2019年为广西中医药大学题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建筑的眼睛”。</b>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明费瀛《大书长语·堂匾》说:“堂不设匾,犹人无面目然,故题署匾榜曰‘颜其堂’云。”匾额书法是大字书法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其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展示了各个时代的文化、风尚、政治、地理、历史、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变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笔财富。匾额依附建筑和文字而产生和发展,<b>有一种说法认为: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b>这种题名的功用,在制式、内容、书体、色彩上各呈其美,集思想、文学、书法、装潢等功用为一体,字虽不多却令人瞩目,既有可识性,强调标示性,大而明显,又言简意赅,志趣高远,使人目击而道存,“登其堂,观其匾,整饬工致,名雅而字佳,虽未见其主人,而风度家规可明征矣”。</p> <p class="ql-block">卢中南2018年为湖南吉首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写匾额的用途很广,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各种公开场合、各个层面和场所——殿堂、庙宇、园林、广场、学校、机关、商店、礼堂、纪念碑、博物馆、关隘、要塞、庭院等,特别是一些建筑物的匾额、标牌书写的正书,端庄、醒目、遒劲、易识,众目睽睽之下一览无余,既有庄重性,强调公众性,又成为文化品位、审美取向、风气时尚的一种表征。匾额书法体量大,不限字体,篆、隶、楷、行、草皆可书之。书者以精力法度结构之,于得心应手之妙,貌无遮掩,功力自见,其独有的形式魅力融于周边环境营造气氛,</p><p class="ql-block"><b>“匾额题字,非大字不能善其事,非大字不能壮其势”。</b></p> <p class="ql-block">卢中南2019年为河南省济源市题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匾额书法不是小字放大版。把一种字体写小、写大所呈现出来的实际效果、风格、个性、气质都不一样。</b>现在利用计算机或复印机把小字放大轻而易举,数字制作工艺可以使书家墨迹任意放大而保持原貌基本不变,但是放大后的效果与原大书写的效果相比,差别还是显而易见,<b>尤其是放大十几倍后得形遗神,筋骨存而风采失,此举可能是放大了缺点而不是放大了优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0多年前,我曾经看过刘炳森先生写匾额字小样,约拳头大小。他还对我说,因为要按这个小样放大制作很大,所以笔画要加粗,空隙要尽量小,不然放大后的笔画就显得纤细孱弱,没法看了。现在回想起来的确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b>如果条件允许又不是书写超大的巨字,建议尽可能书写原大。惟此,题匾大字方圆肥瘦、缓急从意、骨脉格调,我自能主,方可得到最佳效果。写大字要用大笔,最好不要用小笔写大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羊毫笔因其毫长质软,弹性差,但蓄墨多,适宜书写丰腴饱满的大字,兼毫大笔更合适。由于大号毛笔的弹性不如小号毛笔,笔锋弹性小,不好借力调笔出锋,因此对用腕的要求很高,更多使用的是臂力,甚至使尽全身力气。用笔限度可以接近笔根部位,甚至可以全部按下去用笔肚子书写(也就是用到偏锋)。但收笔不能散锋,要通过转腕或捻管在运笔的末端来聚拢笔锋,过多的散锋容易造成笔怯无力、满纸浮躁的感觉。从这个角度说,<b>写大字楷书几乎可以将毛笔的所有性能表现无遗。</b></p> <p class="ql-block">卢中南2020年为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中题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匾额大字楷书运笔讲究重、缓、稳,不可轻、快、滑,也不建议做作地颤抖顿挫。</b>起笔、行笔、收笔力度要送到位,就像扫地一样,按住扫帚缓送而不能轻飘甩扬,也不能像用湿墩布拖地那样,仅靠笔毫在纸上拖滑。尽量一气呵成,保持一以贯之的坚定沉实,给人以一种巨大的张力,要写出入木三分的立体感和弹性,即古人所说的“印泥画沙”之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匾额大字楷书的创作,谋篇布局很重要。首先,突出节奏感和强调协调感。</b>尽可能在楷书固有的整齐匀称中凸显大小、长短、宽窄、参差、错落、疏密等特点,写成一样大小而毫无变化就死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其次,楷书难点在于结构紧密,虚实结合。</b>结构一定不能松散,应该以茂密为主。收紧结构关键在“黑多白少”,即笔画是实,是黑,要粗壮;虚是空隙,是白,留白要少。同时也要防止过于紧密而墨气太重,笔画之间几乎没有空隙,发生粘连,都是黑没有白,就“糊了”,成了一团“墨疙瘩”,那就是败笔。一定要写出“透气”的感觉,离远看还能看得出笔画之间的空隙,留白即使很小也必须有。墨气完足,大而不散,密可透风,方显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是方中见圆,圆中见方。</b>有圆必有方,有方必有圆。一个字里不可能都用方笔或都用圆笔。一味单纯地追求方笔或圆笔,笔画或偏枯薄弱,或圭角怒张,或胡涂臃肿。取势要就方宜圆。字形见方者,四边棱角需微圆而不宜太方,提按顿转处少出圭角、少露尖锋,否则易犯方板之病。反之,只有圆钝而无方角,则是只见赘肉不见筋骨,是谓“墨猪”。</p> <p class="ql-block">卢中南2010年为深圳宝安区实验学校题写<b>匾额书法在章法上要注意相互照应及气势的连贯。</b>竖式书写,字形适宜趋于方正稍扁,以示稳重,便于取势,把握住中轴线不要左右偏离,有一种顺势而下、流动自如之感。横式书写,字形可以稍长,以显挺拔,注意字形的长短搭配、相同笔画的揖让变换,避免雷同。字的重心偏右,形成左顾右盼、互相照应之势,给人左紧右松、昂首阔步、势不可挡的动感,看上去行气连贯、通畅舒展。<b>无论横式竖式,都要做到“龙头凤尾豹子腰”,首字领衔字和尾字压轴字,可以稍大一些,中间的字可以收得稍小一些。</b>中间的字如果大于首尾字,会产生“抢风头”不舒服的突兀之感。把住两头,统领中间,既防止了大小雷同、“虎头蛇尾”,又能寻求变化,把控自如。 以上谈及的都是我平时书写大字楷书时的点滴体会,陋于孔见,多有不妥,还乞方家指正。</p><p class="ql-block">供稿:2020《书法报》第32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书法学府”图文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