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伟大哲学家可能完成的事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也都是入世。我们普通人大多也都是入世不深,出世不纯,很多人一生都在纠结。在纠结中了却此生!)</span></p><p class="ql-block">克尔凯郭尔是撕开口子的人,他把具体的生存处境带到了哲学问题的前台,陀思妥耶夫斯基更进一步,在《地下室手记》里揭示出了现代人生存处境中的一个难题,那就是虚无主义的危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还问出了一个经典的虚无主义问题:“如果上帝不存在,人是不是可以做任何事情。”尼采就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假设的那个“如果”变成了坚定的断言:上帝确实不存在了,而且是被杀死了!这样,尼采就把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描绘的虚无主义,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把个人的生存问题更加赤裸裸地暴露在了虚无的深渊面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尼采是个绝顶聪明和敏锐的天才,24岁就当上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学教授,但是因为身体欠佳,34岁就退休了。他到处旅行寻找适合自己居住的地方,但还是在44岁的时候精神崩溃,彻底丧失了工作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短短20年的学术生涯里,他写出了十几部哲学名作,像《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等,还把格言体写作运用到了极致,甚至把德语散文的写作水平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尼采的作品《偶像的黄昏》,副标题叫作“如何用锤子从事哲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比喻再恰当不过地描绘了他一生的工作。尼采的思想所到之处,传统哲学的宏大体系、传统宗教的至尊地位、传统道德的金科玉律,都被他统统砸碎,也为即将到来的存在主义运动扫清了障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宣告“上帝之死”就是尼采对西方思想挥出的一记重锤。在《快乐的科学》这本书里,尼采借一个疯子之口,用非常戏剧化的方式宣告了“上帝之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疯子大白天打着灯笼,跑到市场上,吵吵攘攘地说他要找上帝。周围的人逗他,问他上帝去哪儿了?是迷路了吗?是躲起来了吗?这个疯子一脸严肃地告诉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把上帝杀死了……咱们大家全是凶手!……上帝死了!永远死了!……”之后这个疯子又突然停下来,把灯笼摔在地上,悻悻地说:“我来的太早了,这件惊人的大事还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尼采看来,西方人长久地生活在上帝的权威之下,上帝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意义的源泉。但是现代的科学革命和世俗化进程,把这个为人们提供意义的上帝杀死了,而且这个“祛魅”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上帝永远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对于19世纪80年代的人们来讲,“上帝之死”的消息还宣布得太早,他们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人们迟早会认识到上帝已经被人们杀死了,迟早要面对“上帝之死”后价值的虚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通常都会说,“上帝之死”代表了虚无主义的极端形式。这么说不能算错,但是还没有达到尼采对虚无主义洞察的最深处。在尼采看来,否定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并不是伴随着“上帝之死”才来的;相反,它是伴随着上帝而来的。这个曾经给人提供生命意义的上帝本身就是否定生命意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知道,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悖谬。给人提供生命意义的东西怎么会同时否定生命的意义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尼采怎么看待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尼采认为,生命的本质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四个字:“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一切生命体活着都是为了克服阻碍,增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超越,从植物到人类概莫能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人类世界,这种权力意志在希腊、罗马、日耳曼,那些古代民族的尚武精神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民族崇尚的是强者,是现世的胜利和荣耀,他们要成为主人。而基督教代表的是弱者和奴隶,他们强调谦卑、忍让,不关心现世,而是把眼睛盯着来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基督教获得了胜利,主人和奴隶的角色颠倒了。自我否定、自我牺牲被当作善的、道德的,而自我中心、争强好胜就成了恶的、不道德的。这样,基督教就用一种反对生命的方式,压制了人的权力意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督教的教士们还发明出了很多手段,防止人们对压抑生命的本能产生不满。尼采提到了教士们发明的五种麻醉人们的手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种是催眠,教士们用教义的灌输,用冥想、苦修之类的训练,降低人们对生命意志的要求,让人们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状态,追求一种无我的精神解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种手段是机械性的活动,什么时间做礼拜,什么时间忏悔,什么时间劳动,都是规定好的。这些按照明确的指示进行的活动,可以分散人们的注意力,甚至填满人们有限的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种是给人微小的快乐,基督教里有各种慈善和表彰,这些都能给人带来微小的快乐,减轻人们的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种手段,是群体认同,就是让人结成一些小的团体,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这样人们就能把不满的情绪释放在小团体之中,而不会对整体造成威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种,是让人的某些感情得到过度的发展,从而压制其他的情感。教士们特别注重培养信徒们在上帝面前的罪责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信徒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苦修和责罚,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意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基督教就用上帝和一系列手段,压抑了人们追求生命价值的权力意志,给人们提供了虚假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在尼采看来,上帝是虚无主义的源头,那“上帝之死”不是能够帮助人们克服虚无主义吗?别急,事情还没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帝之死”确实打消了基督教本身带来的虚无主义,但是又带来了新的虚无主义,因为上帝没死的时候,人们好歹还有上帝这个意义的来源,可以安顿内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上帝死了”,人们又要面对新的意义真空。但是人们又惧怕直面虚无,所以还会再去寻找其他的意义之源。尼采认为,现代科学在杀死了上帝之后,就会成为新的上帝,成为人们新的意义源泉,从而带来新的对生命的否定,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人”看到的那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道我在前面讲教士们发明的五种操纵手段时,你有没有觉得有点似曾相识?在今天由科学主导的世俗生活中,那些手段只是稍微改头换面,其实还在继续操纵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一一对应着看一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起催眠手段,如今有人用游戏催眠自己,有人用刷短视频催眠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起机械性的活动,如今有朝九晚五或者九九六的工作状态,有各种工作指南,满满的日程表,都让我们深陷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起微小的快乐,如今我们可以在点赞、转发,这些小的善行和小的赞美中体会到很小的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起群体的认同,如今我们也可以加入各种微信群、网络社区来获得这种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起片面发展某一方面的关注和情感,如今经过算法筛选的“信息茧房”给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看,我们现在过着以科学为指导的生活,但其实和宗教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压根就是一种新的宗教。那依然是一种自我否定的生活,依然是在压制我们生命的根本冲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面讲的内容可能有点稍微复杂,我来给你总结一下。在尼采的著作里面,可以看到三个层面的虚无主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个层面是宗教本身带来的虚无主义,尼采认为,不光是基督教,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像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都带有强烈的虚无主义色彩,它们都关注来世,否定现世生命本身的价值,并且发明了一系列的手段,去压抑人们的权力意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层面的虚无主义,是传统宗教信仰崩溃导致的虚无主义,人们原有的意义根基被推翻了,标志就是尼采最著名的宣言“上帝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个层面的虚无主义,是“上帝死了”之后,人们又把科学当成了新的宗教,制造了新的虚无主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虚无主义”不是尼采发明的概念,但是尼采肯定是对虚无主义认识最深的人。他像先知一样看透了宗教和世俗社会共同的虚无主义本质。但是尼采绝不是虚无主义者,他最深刻地揭示虚无主义,是为了用他的方式去克服虚无主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就意味着回归生命本质的“权力意志”,不断超越自己,扩大自己的权力意志,成为尼采所说的“超人”(Übermensch),也就是超越常人陷入虚无的生活状态。这种超越不是一劳永逸的成就,而是一个时刻都在进行、贯穿一生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尼采所说的“积极的虚无主义”,就是在洞悉了虚无的深度和广度之后,依然肯定生命的价值,并且用“超人”的意志去“重估一切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尼采对传统价值的颠覆和对虚无主义的诊断,对存在主义运动影响巨大。他用锤子敲碎了宗教和科学这两个人类的靠山,让人们赤裸裸的面对虚无的生存处境。之后的存在主义者都会从这一点出发,给出不同于“超人”的应对办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一讲的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尼采非常著名的话作为结束,他说:“与怪兽搏斗的人要注意,不要让自己也变成怪兽。当你长久凝望深渊,深渊也会回望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虚无主义就是这样一只怪兽,一道深渊,要活出自己的生命意义,我们就需要与这只怪兽搏斗,就需要凝望虚无的深渊。同时我们也要随时提防自己被虚无吞没,丧失对生命真正意义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