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北帅府胡同没了,记忆还在》</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北京的孩子,大多是在胡同里长大的,对北京的胡同都有着深深的感情和难忘的记忆……</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北京的胡同有两大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二是故事多。就拿我们曾经居住过的北帅府胡同来说,即是如此。相传,大明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常遇春奉命北伐,入燕后,在唐初燕郡王罗艺元帅府的遗址(今协和医院)北侧依次建起了东路元帅府和北路元帅府。几经演变,逐步形成了后来的东帅府胡同和北帅府胡同。</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据胡同里老人们回忆“东路元帅府”的旧址,在如今的协和医院护士楼对面(路北)的位置上。在民国初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中,先后被协和医院锅炉房存放燃煤的炉料库,协和医学院仪器所,东城区牛奶站,协和医院门诊楼占用了。</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而“北路元帅府”的旧址,是在老北帅府胡同一号大院所处的位置上。大体在院西的“小胡同”至院东的“大胡同”,向北至“煤渣胡同”这样的一个范围里。清朝末年被日本人购得后,在此地建起了南北排列的两座西式洋楼。</b> </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协和医院是这一带的地标性建筑(它是民国初美国人用中国的《庚子赔款》在前清豫亲王王府旧址上建起的)。对于这一带的“50后”来说,协和医院和林巧稚大夫是神圣的!因为我们大多是在这里出生的。</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协和医院西门对着的是帅府园胡同和王府井;南门外是东单三条;东面是首都医科大学,东单北大街;北边依次是东帅府,北帅府,煤渣,金鱼等胡同。连接东单三条和金鱼胡同的这条街是校尉胡同,中央美术学院和我们就读的贤良寺小学、帅府园中学就坐落在这条街上。</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北帅府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是由两条胡同合并的。文革前,从我家大院向西至校尉胡同叫北帅府,向东至煤渣胡同叫马家庙。文革初期,协和医院改名为“反帝医院”,帅府园,校尉胡同更名为“反帝前街”,北帅府和马家庙一起更名为“反帝前街北巷”。文革后,又统一为北帅府胡同了!我院围墙西侧有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巷子,叫小胡同;东侧有一条七、八米宽的巷子,叫大胡同。我院对面有一条通往东帅府的巷子也属于北帅府胡同。</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听老人们讲,民国时期这里不仅住过不少达官显贵,文人学者,而且还有很多在王府井,米市大街一带经商的东家也在此安居。胡同里深宅大院比比皆是,毗邻间也不乏洋房小楼。</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胡同里的房产多被政府公管,除大部分分配给了新中国的建设者外,余下的做了公用。瑞士、瑞典公馆就曾在此办公,林巧稚,藤代远,姬鹏飞,赵树里,吴祖光,新凤霞也曾居住于此。</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北帅府胡同的门牌号码是从东向西编排的,北侧是单号,南侧是双号,单号的院落远多于双号的院落。依次住着我的同班同学:周长富,韩越,王雄伟,张敬培,郭京海,苗明珠,岳富钢,韩刚,蔚明新,吕淑君,朱佩云,候珍珠,陶蕙兰,田玉兰,高秀云,宋连生。还有两位女生,一位住在小胡同北头,叫王福花;一位住在姬鹏飞院子对面,叫杨慧萍,加上我一共十九名。</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大家能住在同一条胡同并成为同班同学是一种缘份。1964年前北京东城区入学是不分片的,适龄儿童入学可以自由择校。离我们胡同最近的小学有两所,一所是米市大街小学(为天主教教会创办,与韩越、王雄伟家的院子一墙之隔);另一所是校尉营胡同里的贤良寺小学(为佛教协会创办)。当时大家都倾向去米市大街小学读书,因为那里口碑好,胡同里比我们大的孩子基本都在那上学。1965年政府决定分片定点入学,我们被划入了贤良寺。</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自此,开启了我们长达十年的同学之旅!曾经,我们是那么亲密无间,一起嬉戏,一起玩耍;在同一天入学,同一班读书,同一天入队。不分男生女生!手拉着手,唱着歌,迎着朝阳,伴着晚霞,走在上下学的路上!曾经,我们是那么亲密无间,同吃一块糖,一根冰棍,一瓶酸奶;在同一间教室,同一位老师,同一块黑板前识字算数。不分男生女生!一起做作业,一起复习,一起升学,一起长大!曾经……</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騎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每每读到李白的这首《长干行》,我就会想到那条曾经属于我们的胡同,那里的院落,那里的同学……</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如今,北帅府胡同没了!但是,记忆还在。</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16年3月18日</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凤岗</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65年前作家赵树理住在这座小楼里,二楼有塑钢门的是我家。(原老北帅府1号,文革后是37号)</b></h1><p><br></p> <h1><b><font color="#ff8a00">协和医院旧照</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同学杨卫节,吴国峰,魏奇,周世成等住在它前面胡同(帅府园)的两边!</font></b></h1> <h3>这是原北京空军宿舍</h3> <p>同学王耀和,王曼虹,薄芯原来居住的西夹道胡同。</p> <h3>东单三条也有我很多同学住在这里!</h3> <h3>电影《停战之后》的拍摄地之一!</h3> <p>2020年9月26日和发小故地重游!</p> <h3>我们小时候去王府井,长安街,天安门的必经之路。</h3> <h3>大烟筒底下,原是我们上学和出门儿淘气的集合地点,也是地标之一!</h3> <h3>我的母校贤良寺。</h3> <p>哥们儿们放学常常聚集的地方!</p> <h1><b><font color="#39b54a">协和医院小花园是我们常去淘气的地方!</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原中央美术学院展厅,现是协和医院院史馆!1963年东城区教育局曾经和美院协商,把它作为帅府园中学的校址。</b></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原瑞典使馆,后是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的家!同学杨慧萍住在他家对门,朱佩云,候珍珠,吕淑君,陶蕙兰,田玉兰住在这院子两边!</b></h1><p><br></p> <h1><b><font color="#b04fbb">曾经“同升和”东家的宅院</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这么好的宅子也拆了!</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雨后静谧的胡同!我们常在这里踢球!</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90年后胡同里开始停车了!</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新凤霞,吴祖光旧居(原马家庙21号,后为北帅府21号)这处四合院是吴祖光从林巧稚大夫手中购买的。同学郭京海,苗明珠住在19号;岳富钢住在23号。</b></h1><p><br></p> <h1><b><font color="#167efb">雪后的胡同!小时候打雪仗的地方!</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小”胡同里的四合院!相传是“泰源永,天义顺,长发德,德昌厚”的四位东家合资建造的。</b></h1> <h1><b><font color="#010101">老美院!</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马家庙胡同远端是煤渣胡同人民日报社宿舍楼!胡同右侧是滕代远家!</font></b></h1> <p>怀念那些逝去的胡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