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个人档案】</b></p><p><b> 沈艳丽:80年代老师</b></p><p> <b>推荐理由</b>:沈老师现任南浔镇马腰小学语文教师,从教16年,在工作岗位上专注于教育教学,受到学校师生好评,家长信任。同时也专注于教科研课题研究,助力教育教学发展。在德育方面,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内驱力发展,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p> <p><b>一、甘做螺丝钉,哪里需要到哪里</b></p><p> 她服从领导安排,在一个学年内,先后任教两个年级,第一学期任教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任教六年级语文。不管接手哪个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教的时间长短,她都提醒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一切从头开始,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就问心无愧。在疫情防控时期,她和一二年级的老师一起被分配到了教学点,除了教学工作之外,也承担起了疫情防控的相关事宜,不敢有一丝懈怠。只要学校需要,学生需要,她甘做一枚螺丝钉,哪里需要到哪里。</p> <p><b>二、愿做红烛,以微光照亮一方</b></p><p>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在平时的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保持一名党员的先进性,工作中默默耕耘,以勤干、实干、巧干为目标,带领年级组语文老师们踏实完成教学任务和教研等各项工作,在三年级语文教学这一年中,尝试了梯度作业设计,以达到固本强基,逐步提升的目标。尝试活动作文探索、渐进式作文研究,以实现三年级作文顺利起步的目标。她愿做一支红烛,以微弱的光,照亮一方世界,为身边的老师、为她的学生。</p> <p><b>三、只做护花者,一个也不能少</b></p><p>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工作以来,她一直将心比心,怀揣一颗赤诚的心教书育人。对学困生有耐心,对特殊孩子有关心,始终抱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心理,站在三尺讲台上;始终认为教育需要家校通力合作的。她虽然不是班主任,但仍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她不仅了解班中每个孩子的情况,连同孩子的家长情况也基本能分析透彻。所以,孩子们愿意听沈老师的话,家长也愿意听沈老师的意见。因为,她总是以孩子为中心来看问题。</p> <p><b> 愿与君同行,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朴素的诗与远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