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须弥山文物管理所联合编著的《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于2021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报告是第一部系统呈现石窟寺数字化的考古成果,是探索数字化技术介入条件下石窟寺考古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方法论的范例,也是石窟寺考古届的一件盛事。更要感谢为此付出辛勤劳苦的这个团队的每一位队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本报告的整理出版,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佛教考古和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宿白先生的长久心愿。本报告在编写过程中,始终遵循宿先生对测绘、尺寸登记表、照相草图和登记、墨拓、文字和卡片记录与简单小结卡片的六项工序要求,把“原真呈现”遗迹本身确定为报告的目标,并以此为准安排章节,尽量做到文字、测图、图版均成系统,彼此相辅相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把数字化技术引入石窟寺的初衷,是为解决复杂的洞窟测绘问题。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测量,首先是采用激光扫描或多图像拍摄技术对洞窟进行全方位信息采集,通过算法获得精确三维建模,把石窟寺“搬进”电脑,转化成数字形态;然后根据三维模型,获得传统石窟寺考古要求的包括洞窟平面、剖面、立面、各壁面测图的数字测图——正射影像图,用作传统石窟测绘线图的底图;最后再清绘形成考古线图,完成复杂洞窟内外遗迹测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石窟寺数字化,已经不仅仅是考古测量的一个环节,而成为石窟寺保护、研究、出版各项工作的基础。石窟寺考古作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组成部分,需要更多的石窟寺考古工作者坚守考古工作原则,同时开放包容,学习和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拓展新的考古工作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对《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的正式发表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考古报告坚持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是数字技术、测量技术、测绘技术和考古学整体应用的重要尝试。报告认真记录了整个过程,对文物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应有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采自《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