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里承载过我们童年的乐趣,少年的梦想,旧影虽已不再,但祖辈的魂萦及我们的心绪似乎依然缠绕在那片天空。</p> <p class="ql-block"> 去年间,有着六十多年情结的发小们要相聚,我走在环城西路那条路上,居然找不到我曾经成长的院子。经发小电话指引才摸到了那居住过的家属院。</p><p class="ql-block"> 看着变化极大的环西路这条街的两边和曾经居住的家属院,心中感慨万分。</p><p class="ql-block"> 五岁那年随着父母从玉祥门自家曾经的一座不算小的四方宅院(是当年我姥姥给妈妈的陪嫁,现在是一所地方医院)搬进了环城西路,父亲单位的家属院楼房,刚解放没有几年的五十年代初,对于有些长辈几辈子住的大都是土胚房的他们来说,是喜悦是开心,且有着时代感的那种幸福的开心。</p><p class="ql-block"> 那时正是中苏友好往来最美好时段,所以家属院建筑是按苏联老大哥住房建筑的基本构造建成的。</p><p class="ql-block"> 院子很大,楼房是建筑在南北两边,南边是三层楼高的单元式的楼房。大都是市工会工作干部家属居住。北边楼房是三层高筒子楼式建筑。基本都是交通系统职工家属居住。西边是三排平房,坐南朝北。进门处门厅是半圆形构造,一个门户里是两户人家。是文化系统家属居住多。后来根据有些家庭的家庭状况,整个大院做了一些调整。</p><p class="ql-block"> 大院坐落形成凹型建筑,院子中间有着很大的空地。栽着不很密集的一排排高高的白杨树和核桃树。那是家属院叔叔阿姨们齐心协力集体栽下的树。显着整齐美观宽阔透彻。</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每年夏日的夜晚,凉风微微,我们家家各自选择一块地方,基本上都很靠拢,为的是便于聊天,打扫的干干净净撒上一盆水,等干了以后就铺张席子,一家人躺在上面,大人们互相聊着天,我们小孩子总是叽叽喳喳嘻嘻哈哈打闹着玩。瞌睡来了,静静听着白杨树叶被夏夜轻轻微风吹出哗啦哗啦的声音,望着夜晚的天空数着那眨眼的繁星,或是猜想着那浩瀚无边的宇宙里到底有多大多深,有多少个星星?有多远?为何不掉下来?总在那些不懂的问号里静静地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后半夜,房屋里凉快了下来,家长们就会叫醒我们进房子去睡了。后半夜阴气太重,所以是不能整夜在外睡的,大人们害怕阴邪气浸入孩子们身体影响健康。</p><p class="ql-block"> 到了春天我们院子很美,周围楼房围绕着中间一排排高高的白杨树,枯枝又是绿叶繁茂。我们经常依靠着树干享受着春阳的温暖,很是舒心。母亲们端着针线筐聚拢一起坐在白杨树下,有人纳着鞋底,有人补着袜子或者缝补衣服。那时我们身上的穿戴全都来自母亲一双巧手。穿烂了再经过她们的精心缝补继续穿。春阳下她们边做着活边笑笑哈哈的拉着家常,心身释放着整整一个冬天的寒冷,享受着暖暖的阳光晒在她们身上,是那样的惬意和开心,丝毫看不出因生活贫穷而愁眉苦脸。家庭之间的生活条件只是因为谁家孩子多少才有着生活上好坏的差异,但社会整体还是比较贫穷。可穷有穷的真心快乐。</p><p class="ql-block"> 到了秋天,更是美的醉人,尤其夕阳余晖的照耀下,使黄黄的树叶呈金色美景在秋风里摇曳着,美轮美奂。弯下身拾起一片落地枯叶放在手心里,却不免心里有些怜惜。也能体会有些文中写的那些落叶秋悲的心情,尽管理解的不是很透彻。</p><p class="ql-block"> 那时冬天的雪会下很大,满院一片落白,西边平房房檐垂挂一条条结着晶莹剔透的冰溜子,很是漂亮。一棵棵枯枝无叶高高的白杨树被白雪映衬的给人有种孤傲冷俊的感受。这时我和小伙伴们也会一起不惧寒冷滚个大雪球,然后再用冻红的小手制造出一个大娃娃模样,插上红萝卜当鼻子。这个雪娃娃会陪伴我们很长时间,随着太阳出来才会慢慢消失。单纯的我们总是很快乐,时光也就这样伴随着我们一起上小学到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虽然十六七岁就离开家走进农村接受再教育,后又走上各自不同工作单位。但家在,父母在,无论外地工作还是近郊工作的发小们,逢年过节依然能相见。在那个院子以父母为中心一住就是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直至改革开放,随着年龄变化及老人们相继下世,我们也都成家立业在不同地方工作居住,忙忙碌碌,来往见面的机会少了。但那段时光里留下我们最开心最快乐的童年,及少年的深刻记忆却不曾忘记。</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最怕大人们讲鬼故事。害怕却又想听,听了以后,连厕所都不敢去。全楼人几乎都在外面夏凉使楼房里寂静的让我更是不敢一人在家里呆。</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属院的孩子基本都是在同一所小学校上学,那时上学为了方便管理,一个居住区的孩子们基本都在一个班级,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放学回来,五人一组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辅导,每天的作业都是在轻松愉快中做完。老师经常家访,了解掌握她的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以便掌握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我们班主任老师很是严格,但又是极负责任的关怀她的学生们,尽职尽责的辅导我们提高学习效率。</p><p class="ql-block"> 小学毕业后,上的也是同一所中学。虽然不在一个班了,但上学依然是走的同样一条路。照样能结伴上学,回来作业完成后,继续还是在院子里共同玩闹。</p><p class="ql-block"> 那时院子里不管哪家发生什么事情,家家都知道。我们给长辈不叫什么阿姨,比自己父母亲小的叫叔叔婶婶,比自己父母亲大的,叫大爷大娘。这种称呼也不知道随了哪乡俗称?只知道老一辈很多都是来自不同省份。好多大娘那个时候我记得都是裹过脚的小脚走路。不管怎样,现在想起来也都显得特别亲。哪家夫妻吵架了,邻居大娘婶婶听见了,就会立即去劝架。哪个小伙伴不听话挨打了,其他大娘婶婶就会跑去护着不让再打。谁家做的饭香了,想吃就可以端个碗去盛着吃。邻里互相照看孩子是件很平常的事情。那时的兄弟姐妹都很多,所以我们的父母也是很辛苦。</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代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可以说很多家都很贫穷,但我们却过的很快乐,功课远没有现在多。做完作业就在宽敞的院子里一起玩,滚铁环,打沙包,跳皮筋。或者一溜烟的跑到离家不远的工人俱乐部玩。那里面有单双杠,篮球场,很高的秋千。有时还可以混在人群里出溜一下钻进电影院看电影。玩的满头大汗的到天黑透了才回家。那时的家庭孩子们多,父母亲对孩子们没有精力管束那么严。但我们的成长却都是本本份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都是来源于父母亲潜移默化的优良品质。他她们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可做人有道德,骨子里透射出的是本分善良,是骨气。孩子再多,没有滋生恶事故或者偷抢摸拿的坏行为。</p><p class="ql-block"> 院子内部邻里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矛盾,但从没有过互相撕打和谩骂。对外也却都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文革时期,贼好像很多,起名叫什么“五湖四海。”经常骚扰我们住的院子,频繁丢东西,不得安宁。提起“五湖四海”人们就会很紧张。后来家属院成立了护院组织,大爷大娘叔叔婶婶们带着红袖章轮流在夜间值班。当一发现有贼人进入,值班的叔叔就会敲起大锣,当当的响声在夜间听起来是震耳欲聋,男女老少即可爬起来一起捉贼。充分体现了团结的力量,使“五湖四海”那些毛贼再也不敢到我们院子。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也总是积极冲锋在先。我天生就特胆小,每当这时我就会哭着抱住父亲的腿不让他离开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想想这些往事不由得想笑,也有些感叹!往事如烟,老一辈基本都离我们去了。如今我们都已踩着父母的脚印走到了老年人的队伍,可我们比逝去的父母幸福的多了。我们现在也成了老一辈人了,但不愁吃穿,鱿鱼海参随便吃,想吃什么买什么,火车飞机随便坐,想到哪里去哪里。我们的父母们从没有过这样的欲望享受这幸福生活。这些在当时来说是奢侈的,没有人会享到这样的福,就连那些公职干部在内。 </p><p class="ql-block"> 望着曾经居住的老院子,旧楼房已变成高楼大厦。中间的空地也早已变成一座楼房。连对面那条我们曾经玩耍的古城河,两边也是绿树成荫,成为一座美丽的环城公园。这一切变化也阻止不住我们怀念脑海里,那已成固定模式的家和曾经的成长历程。</p><p class="ql-block"> 那条路上我们曾经成长的家已深深刻印在我们心里。会如电影样,总是一幕幕晃动眼前......让快乐的童年记忆和成长一直陪伴我们走到人生尽头......。(草写2019.8)</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发小同学们(有的在外地,有几位男女同学已早早离世,每当聚会都会想起他她们)</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小学老师</p> <p class="ql-block"> 我的邻居同班同学。我新疆旅游时他去世。(与他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合影,留下的是怀念)我背着工友们偷偷放声痛哭,算是给他深情的离别送行。</p> <p class="ql-block"> 我只隔一道墙的邻居比我大一岁,当年啊,调皮的没法说呢,哈哈!</p> <p class="ql-block">一起长大的发小姐妹</p> <p class="ql-block"> 一起长大的双胞胎同班同学,虽同龄,却是我同族长辈。叫他们叔叔,呵呵!</p> <p class="ql-block">老乡发小</p> <p class="ql-block"> 快乐的童年与晚年的日子,会常常想起。希望我的发小们永远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 发小们带着童少年回忆漫步在环城西苑。曾经六百多年古老护城河的环道,有着古泥土气息,有着参天古树,河水浑浊,它们伴着古城墙厚重的历史记载,显得是一片古幽沧桑。而那里却也是我们童少年时期经常玩耍快乐成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如今已是柳树成荫,河水清澈,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公园。几多感慨冲心。 </p><p class="ql-block"> 更多的是看到和感受到祖国发展的巨大变化,这个变化过程是越来越好,而我们是越来越老,但我们也是这片土地发展的见证人。</p><p class="ql-block"> (修编于2020..10.5幽兰雅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