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9b9b9b">▲ 红军足迹与自驾路线图(可点击放大)</font></h5> <h5>出行日期:2017年7月/2019年10月(第35天)<br>自驾路线:求吉—达拉沟—俄界<br>行车里程:约35公里<br></h5> ——————— 从此篇开始,我们追随红军的脚步,开始进入甘南。 甘南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甘肃省南部,涵盖兰州以南的广大地域;二是特指甘南藏族自治州(1955年设),包括夏河、迭部、合作(州府)等七县一市。 <h5>▲ 车行甘南</h5> 红军长征语境中的“甘南”,不限于今甘南州,而是指广义的甘南地区。例如,红军出川后途经的俄界、旺藏、腊子口等,在今甘南州迭部县(1962年设);翻越岷山(大拉梁、铁尺梁)后进入的旋涡、哈达铺一带,则已出今甘南州,分别隶属今定西市岷县和陇南市宕昌县。<div><br></div><h1> <b>达拉沟</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 </b><b style="color: inherit;">一谷通川甘</b></h1> 从巴西、求吉地区进入甘南,捷径是走达拉沟峡谷。<br> 达拉沟,南北穿透岷山,有“一谷通川甘”之称。1253年,忽必烈率领蒙元铁骑过此,远程奔袭云南,次年灭大理国。有专家认为,“达拉”是蒙古军队经过时留下的名字。<br> 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先后通过达拉沟出川,进入甘南。<br> 在长约30公里的达拉沟里,南端有“元帅桥”和“红军桥”,北端有俄界会议会址。峡谷中还有几个村庄,其中一个叫下黄寨,彭德怀的外甥罗永佑(第13团第3营第3连代理连长)负伤后,服从命令留在了这里,被一位好心的僧人用毛驴带进了深山(一说阿西牙相寨)。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写信请外甥上北京,罗永佑谢绝了,他回信说:“我习惯了草地,在哪儿都是干革命。” <h5>▲ 达拉沟南端的苟均寨风雨桥,又称“元帅桥”,建于清代,是当年松甘古道上的必经之桥。据碑文介绍:1935年9月至1936年8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主力先后走过这座桥,其中包括共和国的7位元帅,所以又称“元帅桥”。</h5> <h5>▲ 达拉沟南端的牙沟寨风雨桥,又称“红军桥”,也是伸臂式木质廊桥。距“元帅桥”不到10分钟车程。</h5> <p class="ql-block"> 秋天的达拉沟,风景卓异,有高耸的绝壁,有醉人的彩林,一条新修的公路(迭求路)在山谷中盘旋。车行如滑,又美又爽。</p><p class="ql-block"> 但是红军不这么认为!当时没有公路,他们冒着雨,小心翼翼地走过残破的临崖栈道。</p> <h5>▲ 2017年7月的达拉沟公路</h5> <h5>▲ 2019年10月的达拉沟公路</h5> 峡谷中段路边竖一块牌子,上书“甘沟村”。从导航的提示中得知,这里就是四川与甘肃的分界点。 终于出川了!我们从渡过金沙江开始,历时11天,纵贯了整个四川——走彝区穿藏乡,爬雪山过草地,想想这一路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无限感慨。 <h5>▲ 甘沟,四川与甘肃的分界点。</h5> 过了甘沟,就进入甘肃省迭部县。<div> 80多年前,三大主力红军饥肠辘辘先后走出川北高原,在迭部得到了尽管很少但极其宝贵的粮食。那时候,藏民用一个三四斤的锅盔(大饼),就可以换一支枪。红军走后,流落了五六百名伤病员、妇女及小战士,他们有的被当地藏民收养,有的联姻,成为藏乡新的居民。</div> <h5>▲ 途经恰日寺</h5> 在达拉沟公路的北端,恰日寺是个节点,也是个三岔路口。向东北走,行约26公里是345国道,上大路后,往左通迭部县城,往右通腊子口;向西走,行约5公里,是达拉乡高吉村,即俄界会议会址。道路均临河,在峡谷间穿行。<div><br></div><h1> <b>高吉村</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 </b><b style="color: inherit;">俄界会议会址</b></h1> 俄界,真名叫高吉。当年红军从川北过来,随行的通司(翻译兼向导)将“高吉”叫做“俄界”,红军就这样记下了,在这儿开了个著名的会议,通称“俄界会议”。以致在迭部县城,最著名的宾馆也叫“俄界大酒店”。 长征中,因为穿越了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民族地区,因此红军文献中记载的很多地名是由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转译的,讹误甚至矛盾之处颇多,前述的“沙窝会议”旧址也是这样。 <h5>▲ 通往俄界的河谷公路</h5> <h5>▲ 沿途的村庄。可能是整体搬迁后被废弃的,已没有人烟。</h5> 俄界是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后,进入甘南的第一站。今隶属迭部县(1962年1月设)达拉乡,背靠岷山,前临达拉河,处地虽偏,却幽静美丽。 <h3> 1935 年9月5日,林彪、聂荣臻率领红 1 军先期到达俄界。由于密码已经更换,又找不到向导,红1军与总部失去联络,陷入困境。后来,彭德怀派武亭<font color="#9b9b9b">(朝鲜籍,后成为朝鲜人民军的重要将领)</font>携带电台和新编密码本,凭借指南针找到他们,解了燃眉之急。</h3><h3> 9月10日,电台接通。红3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李富春立即发出电报:“林、聂:(一)张国焘违背战略方针,令右路军南退,中央已去申斥。(二)中央今日率三军全部及军委纵队开抵拿(拉)界,明日到鹅(俄)界。”</h3> 主力部队前往俄界时,因连日下雨,路上异常难行。走到半途,达拉河水“忽然膨涨起来,不仅将路面淹没,而且路面水深数尺”。指战员们“在危崖上冒险攀登,在草丛中挣扎,披荆斩棘”。有的战士失手坠落,被洪水冲走。时任军委纵队政委邓发(笔名杨定华)回忆说,“先头梯队到达俄界时,已经下午六时了,直到晚上十二时还是五个一群十个一队的陆续向俄界集中”。<div> 中央决定在俄界休整。<br></div> <h5>▲ 今日俄界(高吉村)</h5> <h5>▲ 俄界会议纪念广场。广场位于村口,有一座高9.12米的纪念碑,环绕一圈是新“五人团”成员的塑像。台阶两侧有“坚定信念”“统一思想”八个大字。雨中,烟雾蒸腾,满目苍翠。</h5> <h5>▲“五人团”成员塑像。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h5>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正式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第一次点名批评了张国焘。会上,有人提出开除张国焘党籍,但是毛泽东不同意,他建议从大局着眼,采取“特殊的和忍耐的方针”。<br> 会议还作出两项重要决定:其一,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组成“五人团”,作为全军最高领导核心。其二,将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以李德、叶剑英等组成编制委员会,负责整编工作。<br> <h5>▲ 俄界会议旧址。土房是开会处,小木楼是毛泽东旧居。</h5> <h5>▲ 俄界会议旧址(土房子)内部</h5> 我们是第二次进入达拉沟。第一次是2017年7月初,从迭部县城前往高吉村,印象最深的是遍地油菜花。这次因为天近傍晚,直接去了旺藏镇投宿。 那年到高吉村时,也是下雨,俄界会议纪念馆(纪念广场)和会议旧址都锁着门。我们翻越栅栏到纪念碑前拍了照,又找到会议旧址的房主人家,请他来开了门。他叫年休,有一个3岁的孙子。 <h5>▲ 高吉村口,雨中的油菜花。这里的油菜花,比我们江南一带晚开三个多月。</h5> <h5>▲ 冒雨翻越栅栏,进入俄界会议纪念广场。</h5> <h5>▲ 年轻母亲的笑容——问路时拍摄。</h5> <h5>▲ 在村里好不容易找到房主人年休的家,将他迎到会议旧址——他家的老宅。</h5> <h5>▲ 与房主人年休及其3岁的孙子合影</h5> 俄界会议旧址是一圈土墙围成的院落,里面有一座土房和两层小木楼。土房挺大,是当年开会的地方,毛泽东居住在小木楼二层。这座小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房主人年休说:这是当年寨子里最好的房子。土房完全是原来的,木楼后来失火烧坏了一部分,重新修过。 我们环顾四周一片新式的藏族民居,发现这幢当年“最好的房子”现在算是最差的。幸而作为文物保存了下来,否则后人根本就无法想象,先人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居住和生活。 这种情况并非唯一的。由此想到:文物保护一要早,二要更宽泛一些,否则再想追加保护,它可能就没了。如这座老房子,保护的不仅仅是红军遗址,还保留下来传统的建筑样式,以及更多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h5>▲ 高吉村,达拉河边的篮球场</h5><div><br></div><div>————————</div><div><br></div><h1><b>附记:</b></h1> 俄界所在的迭部县,古称“叠州”,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所以迭部又被称为“山神摁开的地方”。全境重峦迭嶂,山高谷深,风光奇崛。<br> 我们两次到迭部,先后四次住宿。2017年夏第一次来时,除了寻访红军遗址俄界、腊子口外,还游览了扎尕那,走了洮迭古道,看了百年藏寨。大美迭部,难以忘怀! <b>(一)迭部县城</b> 这是一座很精致的小县城,是我们住过的最好的县城之一。晚饭后到中心广场走走,会看到很多藏族同胞在毛主席塑像前跳锅庄舞,场面盛大,歌曲动听,舞姿蹁跹。 <h5>▲ 迭部县城中心广场</h5> <h5>▲ 广场中央的“毛主席在迭部”雕塑</h5><div><br></div><div> <b>(二)扎尕</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gǎ)</span><b>那 </b>位于迭部县益哇乡,是躲在深山中的一处藏寨,以前不为人知,现在已成热门打卡地。从迭部县城到此约30公里。</div><div> 我们曾在这里住了一晚。当时不收费,现在80元/每人。<br></div> <h5>▲ 扎尕那的清晨</h5> 美国著名探险家约瑟夫<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span>洛克来到迭部的扎尕那后,在日记里写道: <font color="#39b54a"> 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font> 洛克是探险界的奇人。他在中国期间,不仅描绘了甘南迭部仙境般的美丽,还成就了云南“香格里拉”的美丽传说。 <h5>▲ 扎尕那的下午。傍晚7点时,巨大的山影正快速地自西向东移动。</h5> <b>(三)洮迭古道 </b>我们在扎尕那时,因听人一句话:百里外有座百年藏寨。于是驾车前往,贸然进入了苍凉荒古、渺无人烟的洮迭古道。回来后查资料,得知当年洛克就是从卓尼县出发,沿着这条道前往扎尕那的。<div> 有网友记录:整个行程共翻越大小垭口或山脊18个,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垭口6个。道路残破,比较难行,但一路风景实在是美,雄奇诡异之美。</div> <h5>▲ 一路上,似雪不是雪的白石山头,被称为“迭山横雪”,是迭部著名一景。</h5> <h5>▲ 不同地段的洮迭古道。这条路又称尼扎段(尼巴镇至扎尕那),大部分路段是砂石路或土路,塌方损毁处较多。从扎尕那至尼巴百年藏寨,中途没有任何村庄。</h5> <h5>▲ 一路上,副驾昏昏欲睡,患高反了。</h5> <h5>▲ 挂在半山上的百年藏寨——尼巴村。距扎尕那88公里,来回6个小时。这里已进入卓尼县,也属于甘南州。</h5><div><br></div><div>————————</div> <font color="#39b54a">《自驾长征路》已发部分篇目:</font>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qdk4ytr?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46)威逼昆明 • 丹桂红军总部 / 木克红军壁画</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qgxvdny?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48)会理古城 • 一场硬仗和一次会议</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0fzxo1?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55)硗碛藏乡 • 红军过雪山前集结地</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68jdkm?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58)二过雪山 • 夜宿卓克基</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dy33e9?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1)秘境毛尔盖 • 过草地前集结地</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ke9tg5?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3)草地尽头 • 班佑河的诉说</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m6ncja?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4)巴西山谷 • 至暗时刻</a></h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