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河线(皇家御河)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它是京城三条水系中唯一一条印染皇家色彩的河道。慈禧太后每年夏天从紫禁城出发去颐和园避暑所必经之水路。它始于乾隆,盛于光绪。历经六朝是皇宫贵族的专用水道。疫情期间由紫竹院公园的紫御湾码头出发直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航程约9公里。用时约半小时左右。属于京城水系旅游项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京城去颐和园有二种方式:陆路或水路。我们一般都采取陆路而这次我们选择水路。主要考虑是紫竹院公园至今仍保留着唯一的御用码头(紫御湾码头)和河边建有皇室休闲游憩的行宫可参观。清朝的慈禧太后曾从这里乘坐着现代的小火轮去颐和园消夏。我们此行就是想全方位的感受帝后王妃的风貌和触碰一下尘埃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8月20日暑去秋来,为赏秋我们全家人一起赶往紫竹院公园。公园紧邻长河观柳区那里是竹的世界,两岸翠竹环绕,石路曲径通幽,水面千亩荷花绽放,碧波流水环绕而行,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游客不多,我们顺着左侧向北方向前行。想尽快赶到御码头。</p> 行宫 <p class="ql-block"> 紫竹院行宫位于紫竹院公园内西北部。行宫始建于明代,原为明代万寿寺下院,于乾隆年间建成行宫。作为乾隆皇帝陪同母后去万寿寺和游逛苏州街的驻跸之所。走进行宫门前两侧各有古槐树,而内院门前两侧同样也有两棵雌雄古银杏树,已有400年的历史。这百年古树见证了当时六朝皇帝的兴衰史。另外,东侧是紫竹禅院,有大雄宝殿、观音殿等。</p> 紫御湾码头 <p class="ql-block"> 行宫后院右侧有个门直通御码头。这是一条皇室专用水道。被戏称:“慈禧水道”半部清朝历史。从乾隆十六年至光绪三十四年,这157年间,一共有六位皇帝和一位皇太后和一百多位皇后、妃子在这条古河道上乘船游览过。据记载:慈禧太后一生游览颐和园32次,这条水道因她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采用网上预约购票单程80元/人。用身份证领票上船,每隔一小时发一趟。我们这拨人多先后发了三船人走。先上船可以找到比较好的位置,便于观美景。那些“山青水秀”、“水天一色”、“碧波荡漾”……都不足以形容眼前的风景。难怪有人说:“天坛看松,长河观柳。”</p> <p class="ql-block"> 乘坐在游船上可以看到沿岸两边种植的柳树和桃树,享受着微微的清风吹过,正如古诗写到“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对秀美景色的赞美。用平民百姓的视觉观察沿岸的市民的生活的动态更平添了乐趣。那可唯是:站立船首,如驭清风,两岸桃红柳绿,满目湖光山色,云中有水,水中有云,船在云中走,人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 饱览了沿河秀美的城市风景,还能一路聆听专业人士的详尽讲解,了解昔日皇家御河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这条皇家御河游览线正在被重视文化品位的游客青睐。将近半小时终于船驶进颐和园南如意门前,那里是御河尽头,众多的游泳爱好者在那里游泳锻炼。</p> 颐和园 <p class="ql-block"> 晴朗的天空从颐和园东岸向西望去,西堤上的六桥是那么美,常有故人心上过,杜甫的柳桥、范仲淹的景明楼、李白的镜桥、谢眺的练桥诗情画意表不尽。</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的昆明湖,是北京近郊最吸引人的水域。这里景色秀丽,西可望玉峰宝塔,立于青山之上。北可观佛香阁,处于翠柏之间。远山近水,诗情画意。 站在岸边,放眼望去,湖面上龙船、画舫,条条小船,载着游客环湖赏景,亭台楼阁桥岛殿宇,纷纷倒映在水中美不胜收。皇家园林处处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能功巧匠精湛才华。令后人百看不厌永存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