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在湖南:雁城悲歌

李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衡阳地处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城内有名胜“回雁峰“,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故又称雁城</span></p><p class="ql-block">1944年6月18日,第四次“长沙会战”失利,为保卫衡阳,国民党统帅部拟在株州渌水至衡山地区采取“中间堵、两面夹”的战略,试图将南下之敌屏障于渌水以北。但未待被打散的国民党军队重新集结,日军第11军三个师团六万多人已迅速通过该地区,兵锋直指衡阳。</p><p class="ql-block">衡阳守军是国民党第十军,军长方先觉。经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后,第十军消耗很大,参加衡阳保卫战时,只有17000多人,敌我力量悬殊。该军具有光荣的传统,在三次长沙会战中,都担任守卫长沙城的任务,三次都在数倍日军的包围中,沉着应战,力挫日军锋芒,为主力集结反攻赢得时间,在战役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一支善打防御战的精锐之师。</p> <p class="ql-block">6月24日,日军强渡湘江,从南面包围衡阳;26日,日军占领衡阳机场;6月28日,日军完成对衡阳城包围,发起第一次总攻击。守军凭借坚固工事,奋力还击,毙敌2000余名。经过短暂休整补充后,日军于7月11日发动第二轮总攻击,出动更多飞机,狂轰滥炸守军阵地和衡阳城,将外围阵地上的据点,工事,战壕几乎摧毁殆尽,部分外围阵地沦陷。城内所有通讯线路被炸毁,守军军部同各师、各团的联系中断,只能靠传达作战命令,局面已非常困难。</p><p class="ql-block">在被日军包围的情况下,弹药、粮食只能靠空投接济,日军掌控了制空权,空投也很困难。由于缺医少药,几千伤员得不到医治,痛苦不堪。许多伤员忍受不了伤病的折磨,拖着残体爬向湘江,投河自尽。</p> <p class="ql-block">战役之初,蒋介石要求第十军坚守十天,届时援军将来解困。现在快一个月了,始终不见援军的影子。实际上,在失去“中间堵、两边夹“的战机后,国民党高层就放弃了衡阳,大部分部队已调往广西,只留少数在周边骚扰敌军,衡阳已成孤城。</p><p class="ql-block">7月30日,日军发起第三轮攻城。双方激战到8月6日,日军从北门炸开缺口,攻进衡阳城。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逐街逐巷的争夺。终因力量悬殊,守军的阵地越来越小。到半夜,战况更加不利,日军控制了城内多数制高点,守军已被分割包围,情况万分危急。</p> <p class="ql-block">8月7日,方先觉军长给重庆发了最后一封电报:敌人今晨已由北门冲进来,城内已无可用之弹药及可增之兵,危急万分。生等只有一死为国,来生再见。</p><p class="ql-block">在守城无望的情况下,为保全最后一些失去抵抗能力的将士免遭涂炭,方先觉将军不得不下令所部停止抵抗,向日军投降。</p><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一次惨烈而悲壮的战役。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守军以死、伤15000余人的代价,歼敌两万多人,坚守衡阳47天,创造了抗日战争中最长的守城纪录。</p> <p class="ql-block">国、共两党和广大民众给予衡阳保卫战高度评价。毛泽东说:“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当时的《大公报》和《救国日报》发表评论说:“拿衡阳做榜样,每一个大城市都打47天,一个个的硬打,一个个地死拼,请问:日寇的命运还有几个47天。”“抗战八年,战死疆场的英雄烈士,至少数十万;而保卫国土,至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数;而其对国家贡献最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推衡阳之守。”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授予衡阳“抗战胜利纪念城“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方先觉将军投降敌军,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英雄观。按照国人的思维,将军不能凯旋而归,就应战死沙场。受这些观念的影响,衡阳保卫战至今仍不能理直气壮地搬上银幕。</p><p class="ql-block">一位衡阳市民曾撰文说:“我不是史学家,也不是编剧。只是时常怀念和感激当年牺牲在衡阳这座城市的守军将士的普通市民。希望早日在银幕上看到《衡阳保卫战》。当然,我希望看到的是史诗般的衡阳保卫战,而不是戏说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衡阳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座谈会。作为会议的工作人员,我知道了电影《衡阳保卫战》之所以没被通过审定,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方先觉不该没有战死沙场,而是选择让国人嗤之以鼻的投降。”“其实不然,一个已经完成自己使命的将军,用比自己生命更可贵的名节,和自己后半生的声誉换来七千伤员的生命。这种牺牲比死更难受。“</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方先觉将军回到重庆。他说:“我是惭愧的,因为我既没有成功,也没有成仁。”</p><p class="ql-block">1983年,方先觉将军逝世,他的墓碑上刻着: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战士方先觉。</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