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传说成就了美味,美味成就了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三鲜过桥、百鸟朝凤、黄鱼面、笋干菜扣肉、生爆鳝背、榨菜甲鱼、青鱼划水、鸡羹糊、火腿鱼圆、傍林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余姚十大碗菜的传说》</span>连环画</p><p class="ql-block">出品单位:</p><p class="ql-block">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p><p class="ql-block">文稿:唐建中</p><p class="ql-block">改编:芦伟芳 </p><p class="ql-block"> 绘画:芦伟芳</p><p class="ql-block"> 创作于2021年8月于宁波。</p><p class="ql-block"><br></p> <h3>1、也许是上苍的偏爱与独钟,抑或是姚江的灌溉和哺育,古往今来,余姚,就是一块人杰地灵之处。</h3> <h3>2、在这片具有7000多年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既有着秀丽的四明山,又有着丰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还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余姚十大碗的传奇故事。</h3> <h3>3、千年文化风尘的起承转合,千载文化思潮的此起彼伏,余姚十大碗,始终以一种静水流深的姿态静立于历史未曾遗望的角落,散发着淡稚而明亮的光芒。</h3> <h3>4、相传远古时代,上苍有“福”“禄”“寿”三位神仙,不仅掌握着人间的荣华富贵与生死,还喜欢品尝美味佳肴。</h3> <h3>5、平日里,三位仙人各忙天庭要事基本不常往来。有一日,三仙在天庭大会上相遇后,打趣地说,要去凡间寻觅最美的味道,不品尝到心满意足的美食暂不回天庭,于是,三仙一拍即合。</h3> <h3>6、于是,他们腾云驾雾,款款而行,好不自在。一日来到一处云雾弥漫的四明山巅。这里就是被誉为毛竹之乡的余姚。</h3> <h3>7、三仙驻留少许,但见皆目绿茵,那有美食踪影?欲离之,岂料,一股淡淡的似乎从来没有闻到过的菜肴的香味竟肆无忌惮地飘进了他们鼻孔。三仙呆滞片刻,即呼“妙哉”,便变身为普通游人,循着香味齐嗖嗖驾云而下。</h3> <h3>8、但见这里山青水碧,一片祥和,家家户户的门口晒满了笋干。“福”指着满地的笋干,不无自豪地对“禄”“寿”说:你们知道吗?这些笋干都是四明山的嫩鲜笋。由于笋多且笋一经挖掘离开山土就会变老,所以,人们为了一年四季能吃到美味的笋,特意把笋晒干。</h3> <p class="ql-block">9、“禄”抢答道:还可以把山中鲜而嫩的竹笋加入河姆渡稻谷文化,糯米饭加上姚江中的虾仁或咸肉及调味品等,放入已挖空心的鲜嫩笋肉,用笋壳封囗后一起烹烧熟,而成一道菜,你们认为取什么名称最佳?</p> <h3>10、“寿”笑着悠悠道来:你们看看,这里依山傍水,可以称为“傍林鲜”!两位听听如何?“福”“禄”两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一乐“妙哉!”。</h3> <h3>11、“傍林鲜”外脆里糯,鲜嫩可口,是余姚围千宴中的时令佳肴,成为余姚经典名菜,在《魅力中国城》中被评为年度魅力特色美食。</h3> <h3>12、行不多远,三仙看到另类笋干,这些笋干比起刚才的笋干似乎逊色了许多,还带有杂色。“禄”不解地问“福”:一个地方怎么会有二种笋干?“福”笑道:这是两种作物拼晒而成,一是竹笋,二是雪里蕻菜,这样就成了笋干菜,味道相当鲜美,不信你去抓一把吃吃。“禄”“寿”赶紧抓了一把,塞进口中细细嚼起来。不错不错!鲜!鲜!“禄”“寿”两仙异口同声道。</h3> <h3>13、“福”道:当然鲜美,这是用余姚冯村和杭州湾的雪里蕻菜腌制晒干而成,如果再用四明山猪肉,就是一道极具姚江特色的家常菜。</h3> <h3>14、“福”摸模下巴的胡子作首诗道:“雪菜佳之晒满帘,门前更买半担盐,为郎客处思乡味,分作泥头邮鬓腌。”事至今日,笋干菜加上乌黑发亮猪肉成为当地的名特产,不肥不腻,入口即化。</h3> <h3>15、这时,“寿”在旁边埋怨道:我们快办办正事,快走快走!三仙赶紧嗅着香味扑鼻的方向,过了老江桥,即刻来到了不远处的“三阳酒家”。</h3> <p class="ql-block">16、但见不大的酒店里早已座无虚席,三仙刚坐定,“寿”急不可耐地急呼:店家,赶紧把店内最好吃最香的菜端上来一尝。少顷,一大碗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上了桌。</p> <p class="ql-block">17、三仙也不答话,只是大快朵颐。食毕,三仙心满意足地对酒店老板道:凡间竟有如此美味,真是白做了神仙。说罢,付好钱便腾云而起,只留下一串爽朗快乐的笑声回荡在人间。</p> <h3>18、“三阳酒家”老板呆若木鸡,楞楞地望着天空,直到客人喊他时才晃过神来。啊,是三位仙人。老板激动不己地向众食客道:三仙来过了,三仙来过了。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老板郑重地宣布,即刻起把三仙品尝过的那道起名为“三仙过桥”。</h3> <h3>19、所谓过桥是指一菜分开吃,至于“三仙”则是“三鲜”的谐音。余姚的三鲜用料精细,除肉丸外加豆腐皮饺子,鱼饼,并用鸡汤烩烧,桥板用带皮的五花肉经,走油再红烧而成。该菜肉皮柔软,桥板肥厚,饺子清香,鱼饼鲜嫩,加河虾、笋片烧制而成,一看就不止三鲜口味。</h3> <h3>20、说来也巧,三仙在返回天庭的途中,刚好路过凤凰仙子的庭院,恰好看到凤凰仙子正在院内蹁蹁跹舞。三仙嘻嘻哈哈、描声绘色告诉她,在四明山下的余姚有一个小酒店里有一道菜比仙界好吃多了。</h3> <p class="ql-block">21、凤凰仙子赶紧问是什么菜品?三仙却故作神秘地说,您去了就知道了。凤凰仙子嗔怪着,自己去就自己去。说着就挥动两只美丽的翅膀直飞目的地而去。</p> <h3>22、有道是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凤凰仙子到达“目的地”时,但见这里的上空大雨磅礴,地上一片汪洋,村民哀声遍野。凤凰仙子不由怜从心来。</h3> <h3>23、她放开动听的嗓门大啸一声。霎间,无数的鸟儿听从百鸟之王的号令从四面八方飞来。鸟儿们围绕在凤凰仙子周边纷纷张开翅膀,霎时间,一个巨大无比的屏障堵住了暴雨的侵袭。</h3> <h3>24、过不多久,天空尽现万道霞光,凤凰仙子出现在天空中。人们欢声雀跃,纷纷下拜,感谢仙子为百姓避免了-场更大的洪水之灾。</h3> <h3>25、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凤凰仙子给人间带来祥瑞之福,特意制作了“百鸟朝凤”菜肴。此菜由童子鸡、配合饺子或大馄饨烩烧而成。童子鸡比作凤凰,饺子和大馄饨比作百鸟。此菜汤清油黄,红火腿葱绿四色相印,汤中生炖. 保持原汁原味。</h3> <p class="ql-block">26、尽管凤凰仙子率鸟儿为村民挡风遮雨,解除了村民的暂时危难,但善良的凤凰仙子想到村民日后的生活,于是,仙子便拔下几根羽毛,轻轻一吹,让羽毛飘落到地上变化为无数只鸡来,让鸡生蛋,蛋孵鸡,使得村民生活有着落。</p> <h3>27、说来也奇怪,凤凰仙子孵化的鸡,肉特别肥嫩、汤特别鲜。因此,鸡成为村民招待宾客的上好佳肴。</h3> <h3>28、为勤俭节约不浪费原料,人们把多余汁汤、鸡肠,鸡血、鸡肫、鸡肝等原料特意配制黄芽菜和鸡蛋进行烩烧,使得这道菜色泽分明,油肥汁鲜,清口不腻且营养丰富。久而久之,鸡羹糊就形成了家喻户晓的家常菜,更成为民间喜宴的必备菜肴。</h3> <h3>29、但当凤凰仙子返回天庭时,却发现自己喜爱的二只宠物不见了,东唤西寻不见踪影。她赶紧拿出天庭搜索镜,一经搜索,立马发现了二只宠物的踪影。</h3> <h3>30、原来二只宠物趁着仙子外出,耐不住寂寞,也偷偷溜下凡来。一只宠物变身黄蟮,一只宠物变身甲鱼,藏身于田头和水间,凡有村民来田头耕作,就探岀身冒出头来吓唬村民,好多村民因此惊吓过渡而生病。</h3> <h3>31、凤凰仙子一怒之下,命其二只宠物以其变形的黄鳝和甲鱼待在凡间,不得回仙天,何时返回仙界要听凤凰仙子的命令,但前提必须要给村民食用,要给村民带来身体健康、生活快乐,而且断绝其变身的本领,使得黄鳝、甲鱼成为呆板和怕人的野生物。由此,余姚诞生了二款美味,生爆鳝背和榨菜甲鱼。</h3> <h3>32、黄鳝成了水田里的野生物,由于其高蛋白成分极高,成为人们摄取营养的主要原料。余姚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有食五黄的习惯,黄鳝就是其中之一,食后可增强体质,有辟邪的彩头。</h3> <h3>33、甲鱼自从得到凤凰仙子指令后,便成为人们身体所需的滋补食品。尽管余姚甲鱼资源丰盛,但烹饪方法众多。作为榨菜之乡的余姚,用榨菜加甲鱼烹制成为当地别具一格的美味佳肴,这道菜既突出了甲鱼的浓厚美味,又突出了榨菜鲜咸清香,真正做到了咸鲜合一,肥而不腻。</h3> <h3>34、却说余姚紧傍姚江,每当黄鱼的鱼汛期,舟山渔船经甬江转入姚江停留进行买卖,此时江面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渔老大们也把这里当作了“驿站”,必定要上岸填补一下肚子。</h3> <h3>35、自从“福”“禄”“寿”三仙品尝“三仙过桥”菜肴后,一直念念在心,每年总有几次下凡到余姚。这时,三仙看到此情此景,觉得应该为这里的人们做点什么。</h3> <h3>36、三仙嘀咕了一下,随即化身渔老大来到姚江旁临近鱼市的余姚大观园饭店。“渔老大”对店里厨师说,可以把如此新鲜的黄鱼做成早点,既营养丰富,又价格低廉,一定能受到人们的青睐。</h3> <h3>37、大观园厨师一听,不禁连连说好。但由于早上鱼汛交易时间很短,仅仅2个小时。要保持黄鱼的新鲜度,制作时间不宜过长。</h3> <h3>38、厨师灵机一动,先把黄鱼去骨切成鱼片加鸡蛋上浆滑油后,再用笋片黑木耳爆炒做成浇头浇在上面,使得该道菜闻起来鲜香,吃起来可口。而且产自东海的黄鱼则为同类中之上品,其肉质口味都优于其他海产的黄鱼。使得渔老大们吃后赞不绝口,由此诞生了黄鱼面。</h3> <h3>39、美味的黄鱼面口口相传,名声越来越大,成了余姚的特色早点。但随着历史变迁,又因黄鱼原料的缺乏及价格昂贵,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厨师“改良创新”,如今黄鱼改成无出骨,直接红烧,成为现代般的黄鱼面,被誉为浙江特色早点。</h3> <p class="ql-block">40、但是,黄鱼季节短暂,且原料缺乏,怎样让更多的人们吃到美味的鱼食?三仙稍作思忖,对着姚江轻念咒语,又挥动手中的掸子,顷刻,江里水滚鱼翻,一条条青背白肚的鱼儿游动起来。</p> <h3>41、因而青鱼成了姚江中最多也最负盛名的鱼类,而且,它是吃姚江中的螺蛳而成长,使得肉质更加味美。</h3> <h3>42、每年来往姚江中的船只不计其数,且都是人工摇船,为讨吉利,这里的人们生动形象地创造出“青鱼划水”菜肴。意即把舵如鱼尾划水一帆风顺,船儿前行如鱼儿游动稳如磐石,“青鱼划水”也成为渔民出船捕捞的吉祥菜。</h3> <h3>43、俗话说的好,实验出真珠。余姚一带的人们借助“神仙”的力量,把江里的鱼和农田里作物有机地搭配起来,创造出“火腿鱼圆”菜肴。</h3> <h3>44、“火腿”代表身强力壮,“鱼”代表年年有余,“圆”代表团团圆圆,意即身体健康,生活美满。此菜鱼丸洁白细嫩,汤清味纯,衬以火腿,菜心香菇色彩鲜艳,又形如汤圆。</h3> <h3>45、传说成就了美味,美味成就了传说,难以分辨,只有付诸筷箸,用舌尖细细品味,方不负这余姚十大碗佳肴。</h3> <h3>46、菜品需要“传统”,也需要“现代”。只有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饮食文化才能进步。只要不忘初心,坚持匠心、专心,才能传承文化。(全篇完)</h3> <h3>本文绘者:芦伟芳 在泰山留影</h3> <p class="ql-block">以下为社会各界的一些名家名师对我作品的点评,在此,我表示衷心地感谢他(她)们,并将继续努力,争取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报社会。🌹❤️🙏</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点评如下</b>:</p><p class="ql-block">1.宁波市文联原党组书记、副主席,宁波市政协常委、政协文史协会副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广播影视系统书法协会副会长、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甬上文化名家邹大鸣先生专门为这篇连环画题写了书法:“<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用笔尖形象讲好余姚舌尖上的故事。</b>”并将图一并转发在他的朋友圈上进行推广与宣传。</p> <p class="ql-block">2.宁波市文联原副主席,宁波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宁波市旅游局原副局长、党委委员,宁波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宁波智深文旅专家、发言人陈民宪先生对我画作的点评:</p> <p class="ql-block">3.我的恩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协第八届副主席、浙江省中国画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宁波画院长、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宁波日报社高级美编、著名画家,“江南虎王”何业琦先生的点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几天看了芦伟芳先生所发出的几组连环画作品我首先点个赞👍!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从事业余美术创作活动,坚持以宁波乡土文化、风俗题材为切入口,坚持以连环画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了一系列精彩作品,连环画不好画,要有熟练的造型能力,要有熟练而耐看的线描组功夫,要有对丰富复杂的环境、背景、道具中积累灵活的构图变化的经验。芦伟芳很刻苦,认真汲取老一辈连环画家的艺术精华和创作经验,着重刻画各等人物之形象,他发表的作品实力被人肯定,特别是有几幅长景的画面非常丰富耐看,透视也过得去,他本人在创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表扬之后再提个要求:现在是如何在艺术创作和品位上再更上一层楼,还要不懈努力!与伟芳共勉!——何业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4.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协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宁波海曙区文联副主席、海曙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宁波日报社高级美编林绍林先生的点评:</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年火红的连环画,在当今快被人们淡忘之际,芦伟芳兄经过多年的静心修练与继承吸收,现异军突起,创作出精彩的连环画,故事场情安排生动真切,人像神情栩栩如生,真是难得,衷心祝贺!”</b></p> <p class="ql-block">5.《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副总编陈剑虹先生的点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浓浓浙东民俗,美美的神仙人物。芦画家技艺日臻成熟。”</b></p> <p class="ql-block">6.国际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考古学会、摄影家协会会员,宁波文艺家协会、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会理事,宁波海曙区文联主席、大作家、诗人谢国旗先生给我作品的诗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触景生情十碗菜,相传延续至今传。细笔画来功底深,历朝历代细分明。”</b>并赠送即兴诗:<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芦苇芳香十大碗,菜肴味道入大户。要问特产哪里来?明朝传承至余姚。”</b></p> <p class="ql-block">7.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艺术研究院签约书画家、甬上文化名家联盟秘书长、祥意山水代表人物、国家一级美术师,多才多艺的陈德荣先生为我点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每幅画笔触细腻,造型精准;情景相融,气象万千,堪称上品,大家之风!!甬上美术界一道亮丽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8..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白石研究会会员、中原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沙石先生的点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伟芳小弟,连环画传统画种业将失传,小弟你承前启后,小小图画敝人自幼酷爱,今阅你画稿惊喜若狂,画的如此醉人,各种人物微妙微稍。后生可威,前途无量也,不久将来乃是一代高手。”</b></p> <p class="ql-block">9.余姚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著名节目主持人副局长,也是本题材连环画出品单位负责人周凌宏女士点评,并选图转发在她的微信朋友圈上:</p> <p class="ql-block">10.宁波著名作家、甬上文化名家、宁波市总工会的缪金星先生的点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小伴着连环画长大,以至今天的我依然守着几千本的小人书视作珍宝。自那天酒中邂逅,结识芦老师,却原来画画的大师就在我的隔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读芦老师《余姚十大碗》,味蕾的感觉早已被眼前线条的美感所替代。而画面的布局,虚实远近的对比,人物造型,细节处理,无不栩栩如生,堪称大家手笔。或说宁波连环画有过北仑新碶的贺友直,而今,在这方寸一纸上做如此细耕深作的当属芦伟芳老师了,只不知此中才艺,守朴存真,以后更有来者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并将部分图转发其微信朋友圈上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11.宁波老字号协会会长、宁波东福园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空先生的点评与转发微信朋友圈上:<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舌尖上的宁波——芦伟芳画师精心创作的连环画,笔尖功力深厚,人物刻划栩栩如生,可谓用心用情。祝贺芦大师!👍👍👍”</b></p> <p class="ql-block">12.宁波智深媒体人,原宁波电视台宁波老话“来发讲啥西”栏目创始人,主任记者钱志强先生的点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芦老师,你太牛币啦!真让人佩服!”</b></p> <p class="ql-block">13.宁波文旅界著名的“发哥”,旅游界智深行家,宁波海海丝国际旅游交流中心主任叶兴发先生的点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百县千碗,甬菜百碗。”</b></p> <p class="ql-block">14.宁波收藏界名家冯伟均先生的点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伟芳兄的《余姚十大碗》连环画大作完成,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绘画功底,从人物的造型和场景的布置,没有一定的学术涵养是不能构成充实的画面,事实证明伟芳兄能够在学识上博古通今,才能画出如此精妙的作品。”</b></p> <p class="ql-block">15.书画界前辈、著名兰花养殖专家张德海先生的点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十余年如一日,连环画面献功底,老小人物活神仙,当年故事在人间。”“明朝故事有不少,代代都有大好佬,糧米鱼虾满桌上,衣着整齐街热闹。”“看此画,忆童年,又生动,又情趣。”</b></p> <p class="ql-block">16.甬上画坛老将冯大放先生点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细品画家伟芳老弟的连环画大作,给我感觉是形准且线条流畅生动!当今搞传统的连环画作者甚少。伟芳老弟能几十年矢志不渝的执着与坚守…….。点赞!期盼伟芳老弟再创新作。”</b></p> <p class="ql-block">17.宁波鄞州区美容美发协会秘书长郑亚丽女士的点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好精致,活龙活现,赞足类,技能高超。”</b></p> <p class="ql-block">18.宁波艺海堂艺术公司、宁波艺鸣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珏先生的点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芦大师画的精工,高手在民间……”</b></p> <p class="ql-block">19.部分读者分别点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赞!把我们余姚的古代人物、美食故事,描绘得有声有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精准细腻的画风了,太有幸了,谢谢芦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好亲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