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7日,与夫婿从陕西回山东老家,途径洛阳,本来是慕洛阳牡丹之名而去,不想盛时已过,凋零无几,无意中查到了龙门石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免在遗憾之余弥补了惊喜。</span>知道它是在上中学时的历史书上,感觉中仿佛又遥远,没想到突然的就来到它的跟前,既惊喜又意外,便满怀欣喜地打了导航的去寻它,这是个美丽的偶遇。</p><p class="ql-block">河南龙门石窟,在洛阳城南12.5公里的伊阙峡谷间,具体地址为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龙门大道,伊河东西两岸的东、西龙门山上,经过凿挖雕刻山体而成,两山之间飞桥横架,碧水悠悠。伊河经过两山之间的阙口由北向南流淌,风景十分惬意。远远看去,两山之间的缺口就像一道天然的门阙,隋朝皇帝朱元璋的皇宫的宫城门正对着它,所以当时就被称作龙门伊阙。</p><p class="ql-block">有一个传说,伊河龙门是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时所开凿,那个时候是洪水泛滥的时期,洛河和伊河由于河道受阻肆意横流,形成一片汪洋,大禹率领数众民工开挖河道,使洛河注入黄河;而伊河由于受阻于龙门山无法汇入黄河,经过勘察,龙门山的底部结构十分便于开凿,于是由底部开始往上打通了龙门山,将伊河汇入洛河之后一起汇入黄河。</p><p class="ql-block">传说历史上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这个被称为龙门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另有一说龙门是指山西和陕西相交界处的龙门,后人也无可考究。不过,大禹治理洛伊河确实是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龙门山分东西两部分,隔河相望,西边是龙门石窟的西窟区,东边是龙门东山和东窟区。龙门山不高,海拔303.5米,属于秦岭嵩山余脉熊耳山的分支,属于低山丘陵,东西走向,地势平缓,植被茂盛;中间断开,两山相对,伊河中流。</p><p class="ql-block">龙门风景区由龙门西山石窟,龙门东山石窟,伊河,香山和白园五个景点儿组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香山寺位于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就是公元516年,为了安顿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的遗身,修建的佛寺。唐垂拱三年,也就是公元687年,武则天重修该寺,正式命名为香山寺,东龙门山改称为香山。</span></p><p class="ql-block">香山寺建在东山上,是龙门景区十寺之首。山上植被茂密,风景秀丽,寺庙建半山腰,飞阁凌云,大气挺拔,蔚为壮观,隔着悠悠的河水与承载着历史的西山石窟隔河相望,景色美丽,空气温润宜人。唐朝女皇武则天很喜欢这里,经常带着随从官员巡游香山,于清幽美景中一边御香一边坐朝,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首诗写的非常好,把龙门香山寺写的大气滂沱,从意境到气势无有疏漏,十分贴切。</p><p class="ql-block"> 春题龙门香山寺</p><p class="ql-block"> 唐:武元衡</p><p class="ql-block"> 众香天上梵仙宫,钟磐寥寥半碧空。</p><p class="ql-block"> 清景乍开松岭月,乱流长响石楼风。</p><p class="ql-block"> 山河杳映春云外,城阙参差茂树中。</p><p class="ql-block"> 欲尽出寻那可得,三千世界本无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了适应开发旅游,洛阳市2002年年底到2003年四月又重新修缮和扩建了香山寺,是香山寺历史上的第五次修复,新修缮的香山寺,保留了唐代风格。</p><p class="ql-block">进入香山寺,经过莲花池拾级而上,雄伟的大殿伫立眼前,顺道蜿蜒而行,石级光滑,满目苍翠。一边是河水悠悠,一边是山间古建筑,步级浏览,感觉心情十分畅快。</p><p class="ql-block">看到一座衣钵塔与西龙门石窟相对,它是香山寺中最早的鼻祖级建筑,有一说是瑩公禅师的舍利塔,也有说是衣钵塔的,有兴趣喜欢探索的朋友可以去探讨究竟。</p><p class="ql-block">康熙帝时修缮过一次香山寺,乾隆十五年,乾隆帝到五岳之首的泰山去封禅,途经洛阳时曾游历过香山寺,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感怀赋诗,为香山寺题诗两首,留下“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的名句,后人立碑修亭,刻诗于碑上,称做乾隆御碑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再往前走不久,便可看见寺内有一座特别的两层小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为庆祝蒋介石五十岁寿辰,当地政府专门为他在香山寺南侧建造了这个别墅,寿辰当日张学良、阎锡山都到过现场,对外说是祝寿,实则是研究当时的国内形式,他们在这里住了36天,随后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此后,蒋介石夫妇再也没来过,这个小楼叫蒋宋别墅。</span></p><p class="ql-block">蒋宋别墅,衣钵塔,石楼,御碑亭等作为历史文物,都予以修缮、保护。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行道等,这些都是新建的仿古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香山寺往北下去,紧挨着香山寺的就是洛阳著名景点之一建在香山琵笆峰上的白园,它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墓园。</p><p class="ql-block">话说唐文宗832年,也就是武则天重修香山寺140多年以后,我国著名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已经是一位年逾七十的至耋老人,这一年与他同朝为官的好友唐朝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去世,而他也因为经常谏言惹得皇帝不高兴被罢去了职务,心情郁闷之余,他就带着自家的酒和藏书摇着小船到香山寺去找他的好友如满和尚,与他同吃同住谈书论道。</p><p class="ql-block">此时的香山寺已破败不堪,白居易看到后心里感到十分酸楚,于是就想重新修缮香山寺。可是白居易一向为官清廉,做官40多年手里却没有多少积蓄,正当为之发愁之际,这时早已病故的至交好友元稹的家人送给他几十万贯钱,说是作为他给元稹写墓志铭的答谢,白居易本不想收,考虑到重修香山寺需要用钱就收下了。用了几个月,寺庙修好了,并把自己这一生从各处收集的很多经书名作放置在寺庙里,聚集了一帮识之士共同研读学习。</p><p class="ql-block">香山寺重焕光彩之后,一时间引得文人墨客游人络绎不绝,重现往日繁荣。白居易此后便居住在这里,75岁去世于洛阳家中,死后葬在香山,白园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是世界上石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始凿于北魏孝文帝。</p><p class="ql-block">话说北魏孝文帝为什么喜欢开凿佛像石窟。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鲜卑族人,就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当时鲜卑族势力渐渐强大,进攻中原做了皇帝。为了在中原扎下根来,孝文帝呢就进行了民族大融合,鲜卑人必须学汉语,穿汉衣,与汉族人通婚。</p><p class="ql-block">由于连年战乱,人心不安,孝文帝大力提倡宣传佛教,教人向善。他刚进中原在山西建都时,在大同修建了带有鲜卑人风格的云冈石窟,教化子民。</p><p class="ql-block">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到了洛阳之后,仍是大力推行佛教,伊河两岸山石峭立,质地优良,正是开凿石窟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山石窟全部开凿于唐朝,</span>西山石窟开凿于北魏,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至宋朝等400多年的不断修建,开凿了1300多个洞窟,大的佛像17.14,小的只有2厘米,共近十万余座佛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龙门石窟开凿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工艺之精湛,刻画之细腻,它代表了我国雕刻技术的鼎盛时期,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条不宽的河,两座不高的山,因为有了累累的雕刻和历史的烙印,而有了不同凡响的存在价值和历史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