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 最 忆 故 乡 在 老 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4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三十年代,陈小云的父亲在阿爹镇东桥后底的泰记米行当伙计时,被阿爹、娘娘选为入赘女婿。</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给家国带来了灾难。阿爹经营的泰记米行受内外重负,资不抵债,不得不将米行倒闭,连置在中心街楼下浜口前店后工场的楼房也卖掉,维持全家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阿爹已无大资本重操,有机会做点小生意,后来还在莘塔米厂工作了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镇上工商联合会曾安排阿爹与别人一起经营商业。不久,阿爹辞掉了,说不想受抑自己。年纪大了,他选择安逸自由的一份工作,在老屋墙门间摆个书堆。</p><p class="ql-block"> 好叔叔(侄子女们对叔父的尊称。古镇民风淳朴,称呼长辈前总带有一个好字,如:好伯伯、好姆嫚、好亲婆、好姆妈等)十五岁时被送到上海学生意,解放前在福州路大众书局工作,每每有新书出版都会寄给阿爹。</p><p class="ql-block"> 古镇市民当时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但有喜读书的风习,以及孩子们都喜看小人书(连环画)。因阿爹的书讯抢新,内容丰富,倒亦吸引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开始在芦墟税务所。因工作很出色,授于奖励,有个机会去上海工作,可带家属。后来没前行,也许全家人已在古镇熟稔的自由生活。</p><p class="ql-block"> 母亲讲究生活的品味,能烧一手好菜,对居家的设置,家里人的服饰也颇有讲究。家里人添置的新衣有时会请九南街天主教堂边的老裁缝做,老裁缝手艺很好,在母亲的眼里,款式不太新颖。</p><p class="ql-block"> 于是,母亲在生小云那年,特发奇想买了台“天桥牌”洋机(缝纫机),并去苏州观前街南,北局的九胜巷缝纽机见习所学习。</p><p class="ql-block"> 要知道,“洋机”当时在闭塞的古镇是件新鲜事。有了缝纫机,小云妈如凤添羽,特别给小云姐妹俩做的童装,或大小一对的长袖深红连衣裙,或一对白绸套衫搭配翠绿的西装短裤,或背带荷叶边的短裙。走在街上,就象妈妈身边的两只蝴蝶,那时穿戴很朴素的古镇上,总会被路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招来熟人的啧啧声。</p><p class="ql-block"> 有个冬天,小云妈别出心裁,做了套蓝底细格、深红色小碎花的西式棉套装,说是小孩成人化打扮,可爱更显精神!小云穿好新棉套装,欣欣然走出墙门找小朋友炫耀炫耀。玩久后尿憋急了,才匆匆回家。</p><p class="ql-block"> 急急赶到楼梯间窗户下,平时放小孩马桶有方架的地方却空空的,也许洗刷后在太阳下晒还没拿进来。于是慌张爬楼。二楼楼梯间也备有马桶,平时白天大人从底楼上来方便,不用进房间。这种马桶呈嗽叭形,是上宽下窄的高脚马桶,小孩用,会两脚悬空,最好有大人扶着。</p><p class="ql-block"> 可今天穿的,不是以前的松紧带裤,方便。这西裤腰上钉扣子,解扣子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件功夫活。尿急、解扣子、高筒……正象有千军万马逼阵。小云好不容易解开了扣子,慌不择法地往马桶边沿跳上去。坐是坐上去了,两脚踩不到地,重心一偏,只觉身体向前扑,“嘣”的一声,接下来的事糟糕透了,桶内污水无可阻挡任其横流。</p><p class="ql-block"> 小云一头雾水不及明白,楼下客堂阿爹的质疑声已传上来,闻声赶来的妈妈赶紧拎着小云去厨房,顾不了寒冷,在高脚盆里清洗,楼上的残局交给帮佣的婆婆收拾。乱哄哄的突发事端,小云是场景中的主角,又惊又怕又冷,处境真尴尬,当时一定很狼狈,“十八个画师也难画像”。</p><p class="ql-block"> 小孩尿尿的事不足为奇,奇的是有各种因素这么凑巧一起了,看来小孩不能穿复杂的衣服;大人的下厕用具设计确实不会去考虑小孩的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