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中的周恩来》拍摄秘闻

王雨华

<b>《<摄影趣话>中的红色记忆》第33篇</b> 《沉思中的周恩来》焦尔乔•洛蒂 摄(1973.1.9) 这幅经典照片所刻画的晚年周恩来形象令人神往。沉浸在暗色调背景里的周恩来总理穿着深灰色的中山装,侧身背倚着暗红色的沙发,左臂扶在沙发上,右臂微微撑在胸前,形象显得格外瞩目。他双目深邃地注视着前方,面部的表情冷峻而又坚毅,削瘦的面颊在点点老年斑的映衬下,似乎更增添了几分苍劲而超脱尘世的英气;他剑眉紧锁、唇角紧闭,透射出一股砥柱中流般的气概。紧靠沙发右侧的茶儿上,摆放着一个有盖、带花的白色瓷茶杯,即显得生活化,又对画面构图起到了稳定的作用。整幅照片画面上,周恩来的面部、双手是突出于冷色调的三个暖色调亮点。这三个亮点,构成了一个极具稳定的直角三角形,给人以稳如泰山的印象。前伸的左手,象征着周恩来凡事均以文儒之风开路;后屈的右手,则象征着他毕生所坚持的革命立场。这幅照片的作者真不愧是位摄影大师,紧紧捕捉住了周恩来总理身上最赋表现力的地方,瞬间展现出周恩来总理综其一生的魅力。<br> 这幅极为准确地展现了周恩来总理在那个时期精神风貌和晚年形象的照片由意大利著名摄影记者焦尔乔•洛蒂于1973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拍摄,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且一度风靡世界。<br> 拍摄这张照片时,周恩来总理已被查出患有膀胱癌,并出现血尿,病情开始加重。此时,也正是他积极推动邓小平复出工作的重要历史时刻。照片展示了他过人的风采和沉稳的身姿,在他那深邃的目光中,饱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和对未来的坚强信念。<br> 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曾这样评价:“这幅照片把总理的精神拍出来了,把总理的气质拍出来了,是总理一生中拍得最好的几张照片之一。”<br> 1973年1月6日,焦尔乔•洛蒂先生作为意大利《时代》周刊的记者,随同意大利外长朱塞佩•梅迪奇为团长的政府代表团访华。<br> 长期以来,周恩来总理伟大的人格和豁达的风度给洛蒂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早就产生了要为周恩来总理拍摄一幅单人像的强烈愿望。<br> 在意大利驻华使馆,大使告诉洛蒂先生周恩来总理1月9日下午要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意大利政府代表团,并且通知他说:“中方规定,所有代表团的记者都不允许为周恩来照相。你去可以,但不能拍照。你答应我的这个要求,才能让你去。”<br> 然而洛蒂先生想:“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拍摄周恩来总理的机会啊,一定不能错过。”于是他一面答应了意大利驻华大使的要求,一面又偷偷地准备了一台装了ASA200度柯达彩色负片的德国徕卡M4小型照相机,并且把机身和镜头拆下来分别装在左右两个口袋里。<br> 在人民大会堂等待周总理接见的人很多,其中有30几个国家的大使和代表团,意大利代表团排在队伍中间。队伍排到一半时,洛蒂意识到,即使向周总理只要求一分钟的时间,可能也不能得到满足,因为身后还有三四十人在排队。为了能给周总理拍照,洛蒂从队伍里走了出来,故意排到了整个队伍的最后面。<br> 洛蒂事先打听到周总理曾在法国学习、工作过,会讲法语。轮到他最后一个走到周总理面前时,他突然用法语说:“总理阁下,我是一个说谎的人。”<br> 洛蒂先生是位“少白头”,年方中年已经满头银发。周总理看了看洛蒂,诙谐地对他说:“满头白发的人也会说谎吗?”<br> 洛蒂从口袋里掏出照相机,对总理说:“是的。我本来答应不照相的,但是见到您我还是忍不住想为您拍一张照片。”<br> 周总理笑了笑说:“面对一个满头白发的人,我是不会拒绝的。”接着又说:“好,只拍一张。”<br> 洛蒂高兴极了。他请周总理坐到旁边一张暗红色的沙发上,然后退到离周总理2.5米的地方,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没用闪光灯,也没用测光表,利用当时现场的自然光,用随身携带的安装了90毫米中焦镜头的徕卡相机,把光圈调整到F/2.8,快门速度调整到1/8秒,迅速按下了快门。<br> 洛蒂后来回忆说:“他的姿态是那样高贵,他的手和胳膊肘那样自然、完美地放在扶手上,根本不需要任何提示。”<br> 然而,洛蒂觉得没有拍好,因为当时周总理的视线有些偏向下方。于是他走近总理,抱歉地说:“我不是一个很好的摄影师,请允许我再为您拍一张照片。”<br> 周总理点头同意,洛蒂重新回到原来的摄影位置。<br> 正当洛蒂拿着照相机认真对焦时,周总理的秘书在大厅门口叫了他一声,似乎要对总理说些什么。周总理上身微微向左转动,双眼向外望去。洛蒂迅速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第二次按下了快门,拍下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br> 洛蒂给周总理拍照引起了大厅门口几位工作人员的注意。于是,他立即在口袋里卸下胶卷,偷偷递给了旁边一位意大利记者,然后又迅速地装上了另一个新的胶卷,並按了兩下快門。<br> 洛蒂后来回忆说:“果然不出所料,一个工作人员走到我面前,让我交出胶卷。我装作极不情愿的样子从相机里取出胶卷,并在他面前将胶卷全部拉出来曝了光。” <br> 就这样,洛蒂带着给周总理拍摄了两张照片的胶卷在12天后回到意大利,赶紧到暗房亲自把胶卷冲洗出来,一幅珍贵的经典力作终于问世。<br> 洛蒂后来说:“能为周恩来总理拍下这张照片是我的运气。在我刚见到他时,他的微笑、他的面部轮廓,还有他的眼睛是那样的非同一般。他的高雅气质、他的沉着稳重深深打动了我。给周总理拍下这张照片不是因为我能干,而是因为他的高贵气质和高大形象震撼人心。如果说拍下这张照片有什么功绩的话,也应该归功于周总理。”<br> 这张题名为《沉思中的周恩来》照片第一次发表在意大利的《时代》周刊上,占了中心页整整两个篇幅。照片的艺术感染力和政治效果很快为人们所关注,以后世界各国的报刊陆续大量地刊登。1974年,《沉思中的周恩来》荣获美国最有名的新闻照片奖———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认识世界奖”。这幅照片的授奖原因是:照片逼真地刻画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形象,用光、构图都有独到之处,巧妙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性格。 《意大利著名摄影师焦尔乔•洛蒂先生在展览会上观看自己给周恩来总理拍摄的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 摄(1997) 后来,洛蒂先生亲自放大了一张长69厘米、宽53厘米的原版照片并签了名,由意大利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现珍藏于国际友谊博物馆。<br>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以后,这张照片迅速在中国流传开来,先后印刷发行了9000多万张,由此可以想见全国人民是多么怀念和敬重周总理。<br> 邓颖超生前也非常喜爱这张照片。当洛蒂先生再次来到中国见到邓颖超时,她紧紧握住洛蒂先生的双手对他说:“你拍了一张很好的照片,这是周总理生前拍的姿势和神情最好的照片之一。”洛蒂先生感动不已,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才喃喃说道:“不,这要感谢周总理。”<br> 我们也应该感谢意大利摄影记者焦尔乔•洛蒂,是他为我们拍摄了这张极其珍贵的照片。<br> 焦尔乔•洛蒂,1937年生于米兰,1964年起担任意大利《时代》周刊的摄影记者,在1973年华访问期间,他还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照片,配合《与周恩来交谈》、《北京的古迹》、《中国行程两千里》、《在中国的心脏》等专题采访文章,发表在《时代》周刊上。此后,洛蒂先生又多次访问中国,用照相机镜头一次次地记录着中国。他拍的许多图片对增进意大利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对加强中意两国人民的友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br> 1997年7月,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摄制大型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应摄制组的约请,洛蒂先生专程从意大利米兰飞到法国巴黎接受采访,动情地谈了《沉思中的周恩来》拍摄经过,并把原版照片签名后赠送给摄制组制片人、周总理的侄儿、原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少将和他的夫人、摄制组总导演、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女士,他还在照片上题字:“百年恩来———一位世纪伟人”。<br><br> 王雨华 编撰<br> 2014年1月19日初稿<br> 2021年8月31日修改<div><br><div> 附:洛蒂先生赠送给周尔均少将和邓在军女士《沉思中的周恩来》原版照片。</div></div><div> 声明:本专栏暂告一段落。</div> 《沉思中的周恩来》原版照片 1997年7月,由焦尔乔•洛蒂先生签名题词后赠送给周尔均少将和邓在军女士。 在展览会上展出的由意大利著名摄影家焦尔乔·洛迪拍摄并签名题词后赠送给周恩来亲属的《沉思中的周恩来》原版照片。 周尔均、邓在军夫妇与意大利著名摄影家焦尔乔•洛蒂先生合影。新华社记者 摄(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