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知青回忆录《岳阳乡村农民喂猪的趣闻……》 </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当地每户农民都有上交派购生猪的任务。而且,上交的派购生猪,每头生猪必须喂到120斤,才能抵一个生猪的上交任务;如果当年你家生猪派购任务没有完成,那么到过年的时候,你家就别指望杀猪过年了。因为,当时国家有规定:没有完成生猪派购任务的农家是不准杀猪的。</p><p class="ql-block"> 而生猪是按重量来分等级的,生猪越重价格也越高。所以,社员都是尽可能的喂大猪,以获取更多的利润。</p><p class="ql-block"> 每年,卖猪的钱就是农家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因此,农民喂生猪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但是,因为即要完成国家派购猪的任务,到过年时家里又要杀猪过年。所以,社员猪栏里常年存栏至少有两头生猪,而人口多的家庭,存栏可达四~五头,甚至更多。猪喂的多,吃的也多,猪饲料就成了问题。</p><p class="ql-block"> 春、夏、秋三季,是万物生长的旺季,田野里有各种野生植物,饲料来源比较丰富。当地劳力多的人家,平常就派小孩到田间地头去扯野菜。大人则到生产队田畈前的小港捞水草;还有的农户则在自留地里种上红薯、甜菜、大白菜……等速生的叶子菜。</p><p class="ql-block"> 到了冬天,平时打稻谷留下的碎米和细糠,以及秋天晾在门前屋檐下的红薯藤和自留地剝来甜菜、白菜、萝卜就成为猪的饲料了。</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烟,许多往事在时空中消逝……</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青年时插队,在农村看当地农家扯猪草的往事,仍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猪可不像今天的猪这么“幸福”,有吃不完的饲料。当年,喂猪全都是靠农民自己采野菜回家喂养,而扯猪草的任务,则大多由各家的小孩子在晨读前或放学后完成。</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的农村,小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大多有放学后扯一篮猪草回家,再做作业、吃晚饭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当时,小伙伴放学回家后,马上就背上竹筐,像孙猴子似的吆喝着,集合后一同出发。然后,分开行动各显神通,眼明手快运气好的孩子,自然是最早回家的。他的头总是仰的最高,脸上目光最得意,不时间向其他伙伴大喊:“回家啰,回家啰……”</p><p class="ql-block"> 当地农家煮饭都要“寥”或“泌”米汤(“寥”或“泌”都是当地土话的谐音)其意思是将即将煮好的米饭放竹篾箕上沥干米汤,那“泌”出来的米汤就拌上米糠喂猪了。</p><p class="ql-block"> 而这“泌”出来的米汤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还是要掌握一定技巧的:因为煮饭开锅后即要煮烂,又不能开花煮成稀饭,也不能煮的太稠(原因是水放的太少)。否则,你是“泌”不出米汤来的。因而,掌握火候是很重要的,要经常用饭勺舀起来看。不过“泌”米汤最大的危险,还是怕烫伤。因为,那个煮饭的铁鼎锅又重又烫人。因此,需先将烧火用的铁夹横架在接米汤的盆上,然后,你就要小心翼翼地用抹布包好后再提下来,将鼎锅搁在铁夹上去“泌”米汤,这时,你要一只手扶住鼎锅把,一只手按住鼎锅盖,将端下的鼎锅盖稍稍露出一点缝,再将鼎锅偏向“潲桶”里,那样,米汤才会从鼎锅里慢慢流向“潲桶”里。不然,就会稳不住,米汤泌不干净,那饭会随便你怎么闷也不香,锅底烧糊,上层还是夹生饭。</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用大铁锅煮饭,那就只能用大饭瓢将锅里的饭全部匀到木桶的笠箕上,(又叫篾箕),这样,才能将锅里的米汤泌出来。最后,再将笠箕里的饭倒入大锅里,加把火把饭煮熟。</p><p class="ql-block"> 云鹰</p><p class="ql-block"> 2021.8.28再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