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长期以来,我们对职业的认识,是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社会分工不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新中国倡导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宪法中也有明文规定,目的为的是实现人民民主和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当家做主人的理念和社会风尚。<br><br> 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美好愿望,也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是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践行和奋斗。<br><br>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使得职业在不少人心中还是有差异的。该文很接地气,用简明的道理讲明了决定一个人选择和从事什么职业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br><br> 该文作者的这番讲述,让一个沉溺于看球赛、追球星的少年幡然醒悟,转变了学习态度,这一点很值得每一个学生家长借鉴。<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要当建筑工人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应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6-12-09)</div><br><br> 收到一位陌生父亲的邮件,想起3年多前的一件事。<br><br> 当日,我去参观一所创意学校的开放日,严厉批评了他们的教学质量。离开前被一对父子拦住了。父亲告诉我,和儿子来参观,本意是想替他报读,但听到我的一番批评,父子俩回心转意,希望我能给孩子一些升学意见。<br><br> 我知道初中男生在父母身旁都不愿讲真话,于是示意父亲先离开。<br><br> 这位初中快毕业的奥数代表,对其他科目,尤其是英语,没有丝毫兴趣,于是放弃了附近一所一级高中的面试机会,转到这所标榜轻松愉快学习的三级创意学校参观,准备报读。<br><br> “为何不去一级名校?”我问。<br><br> “没信心。特别是要应付繁重的功课。”<br><br> “为何不多花点心思和时间温习?”<br><br> 原来,这孩子是超级球迷,把本该拿来温习的时间都花在看球赛上。<br><br> 我大概掌握了他的情况,问他:“你再深入地想一想,你每次看球赛时,到底看到了什么?”<br><br> “当然是他们进球及胜利的风采!”<br><br> “对!”我收起笑容,“为什么要花时间及生命去观看别人成功,而不是用于追求自己的成功?”<br><br> 我指着远处一个正在施工的楼盘问他:“如果可以选择,你会像他们一样,做建筑工人吗?”<br><br> 孩子摇头:“当然不会,太辛苦!”<br><br> “为什么他们愿意干呢?”<br><br> 我不让这孩子有时间思考,追问道:“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去决定一个人是当工人、管理者还是工程师?——是他们自己!”<br><br> 他满脸疑惑。我解释:“一个人选择工作的能力与他的学历成正比,只有工程师资历的人有权在这3种工作中选择。而学历的种类及高低,又与他求学时的兴趣、专业选择及努力有关。<br><br> 我童年时有一位像你一样只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考大学时才明白,大学是以整体而非单一成绩去录取学生的,人生不可以重来,经过两年报考的失败,他只好放弃。”<br><br> 我装作没有注意到他惊恐的表情,接着告诉他:“今天,我这位老同学是计程车司机,他满脑子的微积分,只能用来计算每公升汽油可以跑几公里!”<br><br> 话没说完,孩子转身便跑。<br><br> 我问:“孩子,你急什么?”“去面试!”<br><br> 今天,孩子的父亲在邮件中告诉我,儿子果真考入那所一级中学,放弃了追看球赛的他,现已被大学录取。 读后:<br><br> 《你要当建筑工人吗》一文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们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观和教育观?<br><br> 一、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社会分工不同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不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民主平等理念,也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自古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说,不论是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做,都可以做出成绩,取得成功。有句老话:“地没赖地、戏没赖戏,地在人种、戏在人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br><br> 二、人们通过学习提高,选择从事复杂性劳动职业的观点是正确的。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劳动都是光荣的。尽管两者之间存在门槛高低、产出大小、收入多少等方面的差异。一个人有能力通过学习提高,选择做复杂性劳动职业,以求得自己人生的价值最大化,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理应给予鼓励和肯定。<br><br> 三、教育“成人”,比教育“成才”重要的观点是正确的。要把“成人”教育放在第一位,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品行培养。教育他们成为一个爱祖国、爱人民,懂礼貌、有爱心,明事理、有担当的人。有了这样一个前提,不论他们以后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都会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br><br> 与之相对立的,是不少国人在子女教育上根深蒂固的出人头地,做“人上人”的观念。他们片面地认为做不了“人上人”,就是人生失败。而从不考虑社会主要还是有平凡的人生组成的,天才、精英、学霸毕竟是少数。<br><br> 鲁迅一生都十分关注中国的子女教育问题,他看到太多的是父母粗暴强制干涉子女,使其成为他们期许的傀儡,对此他十分痛心。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就完全是按照他在1919年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的,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由成长。文中曾说: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又说: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br><br> 做为一代文学巨匠,他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过高期待,长大后可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有一门可以傍身的技能即可,从不一味要求孩子子承父业。鲁迅临终留给孩子的遗嘱,是叮嘱他长大后莫做空头文学家,即使没有才能,也要做一些小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