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中支“我心永向党”主题征文(四)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编者按:</b><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为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中支开展了主题征文活动,现将获奖文章进行展示,供学习参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条</b><b>道路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成都分行三等奖、中支三等奖 李祥冬)</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美国记者不友好的问周总理:“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道路,为什么称为马路”。周总理睿智的回答:“因为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总理用幽默风趣回答了尖酸刻薄,赢得掌声,传为佳话。文章讲述了一家爷孙三代人经历的交通道路的变化,带来发展的故事,三代人走过了三条不同的道路,但不变的只有一条路——跟着党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爷爷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很喜欢听爷爷讲故事,听爷爷讲他生活的点点滴滴,爷爷清晰的记得当时家乡没有公路,要走出大山,只有一条1.5米宽,20公里长,凹凸不平,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当时是多么的辛苦。吃饭需要背着自己种植的玉米或大豆,通过这条全村唯一的通道,到集镇区换取稻谷。听着轻松,其实不然,凌晨出发,傍晚才归,现在的人们旅游是爬山,而那个年代爬山是为了生存,爬坡上坎,栉风沐雨,几十个春秋,多少日夜,爷爷打着手电,带着全家的收获去集镇,背着全家的希望回来,爷爷现在75岁,他的脊梁已经直不起了,他匍匐的背影,是他那个年代走过的道路的真实写照,像我们展示着当年没有道路的痛楚。</p><p class="ql-block"> 出行困难,求学之路更是难于上青天,闭塞的山村世世代代以种植业为主,没有读书学习的观念。当时更是流行读书无用功,在这种愚昧思想的盛传下,几乎没人去读书,爷爷算是幸福的,由于家里人的大力支持,爷爷读完了中学。</p><p class="ql-block"> 出行困难,发展经济更是不容易,外面的先进技术进不来,生产的优良绿色农产品卖不出去,眼看成熟的水果坏掉也没有办法,这样的循环,导致大家都种植能长期保存的农作物,以生存为主要目的。出行困难,求医看病几乎就是奢侈,所以爷爷辈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都说他只有一个哥哥,大家总是叫他老三、甚至老四,因为前面的兄弟姐妹不幸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爸爸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 40多岁的爸爸,讲的故事就画风突变,由于政府的规划,在他的年代,已经修通了一条通往附近集镇的道路,在汽车发明几百年后,我们的小山村首次步入汽车时代,听父亲讲刚通车的那天,第一辆中巴车开进家乡的时候,万人空巷,刚修好的公路,在汽车经过时,漫天尘土,但依然阻挡不了,落后山村对于乡村公路,对于汽车的渴望,他们已经厌倦了肩挑背扛,用脚步丈量大地的日子,大家夹道欢迎汽车步入村口,当第一个走下汽车的领导说:“各位父老乡亲,我们经过政府的规划和大家的全力配合,我们村结束不通公路的历史,我们上街可以坐汽车时。”大家鼓掌欢迎,甚至有喜极而泣。便随着公路的修通,机器设备能运到山村,于是在是河边建起了小电站,暗黄的灯光在今天看起来就像黑夜,但是比起以前蜡烛,煤油的年代,已经前进了一大步。</p><p class="ql-block"> 公路通了,出行方便了。有一天有个勘测队来到家乡勘测,他们发现家乡有一座大山,居然是上好的花岗岩石,随着很多老板来到家乡谈论开发花岗岩的生意,生意谈成,整齐漂亮的花岗岩,通过道路不断运往外界,为家乡解决了很多就业岗位。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路通了,出行方便了。卖米的商家来到了村上,吃了几辈子的土豆、玉米、大豆。终于可以吃上米饭啦,我爸爸回忆起他当年吃面和饭,那个难以下咽的感觉,我还能从他的表情看出来,现在偶尔去吃一次,我们感觉还不错,但那个时候,他们只有过年才吃的上白米饭。公路通了,出行方便了。学生上学开始乘坐汽车,开始接触外界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设备。我爸爸的年代普遍都是中学毕业,读大学的比例也大大增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 90后的我是多么的幸福,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通往集镇的道路全部修成水泥路面,伴随着区间车的开通,出行可以随心所欲,我爷爷的时代去县城需要走一天的路,现在去一趟县城就只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道路质量的改变拉近了空间距离,我们去县城在不是遥不可及。村级图书馆的建立,带着我们去知识的海洋遨游。村级运动场的竣工,带着我们去感受运动的快乐。村级公路的硬化,外面的美好世界在等着我们。 </p><p class="ql-block"> 道路的改变,乡村生产的优质绿色农产品能够顺利的卖到集市,在政府的规划和帮助下。按照制定的“一村一特色,全镇不重样”的种植和养殖政策,我们村结合自身情况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产业,政府发放树苗,请种植专家指导种植技术,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我们村的花椒种植已达到3000余亩,已经成为家乡脱贫奔小康的主导产业。道路的改变,外面的人能够来到乡村,家乡优美的风景,挺拔俊秀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溪流,深邃的峡谷吸引着大城市的人们,来到农家吃农家饭,感受田园生活,体验清闲慢节奏的生活。游客高兴了,我们家乡也挣到了钱,旅游业的发展又更加促进了村民保护环境。</p><p class="ql-block"> 在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我所在的村庄作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过国务脱贫攻坚办公室委派第三方的检查,我所在的县成为全州第一个成功脱贫摘帽的县。摆脱了千百年来的贫困,成功实现脱贫。</p><p class="ql-block"> 三代人的道路,走过了几十年,从走路,到修公路,再到修建水泥路,见证了一个西部偏远山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奋起发展的历程,过程艰辛,付出巨大,但前景广阔。随着脱贫攻坚的收尾,乡村振兴的启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205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可期。三代人的道路必将沿着国家的发展道路前进,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向康庄大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