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环线----敦煌篇

贝运浩

敦煌位于甘肃西北部,与青海、新疆交汇。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驰怀神往,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div> 按照大西北环线的行程,2021年7月8日,我们上海摄友团一行到了敦煌进行采风活动。<br></div> ▲在景区门口的巨石标志前,一对机灵鬼敏捷地席地而坐,还未等家人拍摄,我趁势抓拍了一幅。 ▲月牙泉风景名胜区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 ▲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 ▲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入虬龙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涛涌来荡去,甚为壮观。 ▲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 ▲沙粉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故“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骑驼客一字排开,驼群绕着山脚来回穿行。 ▲徒步客则脚穿防沙鞋,沿着山坡上的简易木条,一步一步费劲地往上爬,登高到半山腰玩滑沙。更有甚着体力好,爬到山顶,一览众山小,鸣沙山月牙泉的晚霞风光尽收眼底。 ▲“谁知滑沙板,块块皆辛苦!”虽说玩滑沙很刺激,但滑沙板全靠打工者从山脚下背到半山腰供游客滑沙用。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 ▲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 ▲地处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数罕见。 ▲面积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质甘冽,清澈如镜。 ▲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风光十分优美。 ▲几位大妈竟在沙漠里做健身操。远处,还有不少游客在爬山和玩滑沙。 ▲蹭拍“飞天”模特。 ▲“飞天”模特拗造型。 ▲晚霞下,景区入口匾额上的“山奇水秀”四个大字,清晰可见。 ▲敦煌民俗博物馆外景。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其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莫高窟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br> ▲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br> ▲进入大门右侧,便是著名的藏经洞。<br><br> ▲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里面众多的历史文物是考古专家们的研究对象,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只能匆匆一眼而过。 ▲游客们参观完莫高窟后,陆续走向景区出口。 ▲在采风结束之际,我们摄友团一行在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前集体摄影留念(领队兼摄影指导王志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