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美篇十一,上海各区博物馆盘点(青浦区6家)。

大国

<p class="ql-block">青浦区6家</p><p class="ql-block">1、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8月16日参观)</p><p class="ql-block">地址,青浦区沪青平公路3993号,门票免费。</p><p class="ql-block">崧泽遗址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总用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是上海市“十二五”重点文化项目之一。</p><p class="ql-block">崧泽遗址地处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通过墓葬考古发现,这里是上海先民最初的家园。2014年5月18日,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上海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1961年崧泽遗址的考古发掘改写了上海历史,大量珍稀文物将上海古代史前推至6000年前,再现了上海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悠久的文脉与传承,表明了6000年前的上海与当下现代大都市的上海同样辉煌。上海崧泽遗址既埋藏着6000年前最早的上海,又堆积有5000年前中国文明起源的证据,被评为“20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崧泽文化也成为第一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p> <p class="ql-block">上海之源”揭开面纱</p><p class="ql-block">在位于上海青浦区崧泽村的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内,人们可以看到120余件首次亮相的远古文物,包括“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等等。众多的第一,佐证了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因此被誉为“上海之源”。</p> <p class="ql-block">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上海第一人”的相貌被复原。这是一位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面部略显低矮,鼻根低平,跟东亚蒙古人相似。至于他为何俯身而葬?考古学家尚未找到合理解释。</p> <p class="ql-block">此外,2004年发现的“上海第一房”是一座地面式建筑,平面圆形,类似于后代的谷仓尖锥顶,墙体以竹、木为立柱,立柱外再糊上泥巴,屋顶用茅草覆盖如斗笠状向周围披下。</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p><p class="ql-block">崧泽遗址博物馆由“发现崧泽遗址”、“走进崧泽社会”、“传承崧泽遗产”三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p><p class="ql-block">揭秘“上海第一人”:脸宽、鼻矮、俯身葬</p><p class="ql-block">伴随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开馆,长达半个世纪的考古成果首次公布,其中包括“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和“上海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崧泽文化在距今5900年至5200年之间,存在的时间较长,这是第一个以上海地名来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崧泽文化是怎么被发现和命名的?据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崧泽遗址一座假山墩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期的墓地,其中有百余座墓葬。墓葬中的器物迥异于已知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由此被命名为“崧泽文化”。</p> <p class="ql-block">最受关注的是首次被复原的“上海第一人”。2004年春天,考古学家在对崧泽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时,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7座墓葬,其中一座俯身墓葬中的头骨保存较为完好,尽管他的躯体已经腐烂。</p> <p class="ql-block">崧泽”的意思是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大约从距今7000年起,上海地区海岸东扩,陆地抬升,开始适合人居。6000年前,属于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他们就是上海的先民,崧泽则是他们最初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2、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9月7日参观)</p><p class="ql-block">地址,位于青浦区汇金路899号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内,门票免费。</p><p class="ql-block">馆内一共分为7个板块,一是序厅,二是发展历程馆,三是企业文化馆,四是技术质量馆,五是生产设备馆,六是印刷知识普及馆,七是尚映书房。是一个反映中国印刷技术与近现代印刷企业发展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印刷术历经千年发展,从雕版到活字,从泥活字到铅活字,从激光照排到数字印刷,它们的发明、发展及应用,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为了文化流传而倾注的智慧和汗水。</p> <p class="ql-block">这一块“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的封面”石模,为石印术中的石模,是一件很珍贵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3、陈云纪念馆(9月15日参观)</p><p class="ql-block">地址,上海青浦区练塘镇朱枫公路3516号,门票免费。</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陈云纪念馆由主馆、陈云故居、手迹碑廊及附属设施组成。主馆内《陈云生平业绩展》、陈云文物展示室、《永恒的怀念》展览,生动反映了陈云伟大、光辉的一生。陈云手迹碑廊,由方亭、碑廊、园景三部分构成,兼具参观、游览、休憩功能。陈云故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老式江南民居,陈设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 整个馆区幽雅恬静,放眼望去,亭角交错,绿影婆娑,人工河蜿蜒流淌。既有古朴典雅的园林风格,又有雄伟壮观的现代气派。</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碑廊,陈云书法不错。</p> <p class="ql-block">主馆一层序厅中矗立着高3.6米的陈云汉白玉雕像。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陈云作为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的光辉形象。雕像的背景是雨后春笋,这寓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正蓬勃发展。雕像前种植了竹子,竹是虚心、正直、廉洁与坚韧等美好品质的象征,也是陈云生前最喜爱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主馆共分三个展厅。</p><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诞生建立不朽功勋。</p><p class="ql-block">展出五部分内容:一、投身革命;二、进入中共中央领导层;三、遵义会议前后;四、抗战时期组织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者;五、参加领导东北解放。</p> <p class="ql-block">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14岁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做学徒。</p><p class="ql-block">1925年,参加领导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人罢工斗争,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展出四部分内容:一、领导经济战线的“淮海战役”;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三、谋划克服国民经济困难;四、在“文革”逆境中。</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分A、B厅,在二楼。</p> <p class="ql-block">陈云故居</p><p class="ql-block">陈云故居紧靠市河边的下塘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老式江南民居,总建筑面积95.88平方米。陈云两岁丧父,四岁丧母,被舅父母收养,并随舅父廖文光的姓改名廖陈云。现在的陈云故居是其舅父母家。1911年至1919年陈云与舅父母生活在一起。现今故里的陈设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4、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9月15日参观)</p><p class="ql-block">地址,青浦区外青松公路7270弄600号,门票免费。</p><p class="ql-block">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是由福寿园国际集团筹建,中国首家在人文纪念领域集收藏、展览、研究、交流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非国有博物馆,其地处青浦,毗邻松江,主体建筑由中国著名建筑大师邢同和设计,国学大师南怀瑾亲笔题写馆名。在2000平方米的室内展陈中,以入住福寿园的上海近现代历史中百位名士贤达为纪念内容,现收藏各类名人遗物及文史资料近3000件。</p> <p class="ql-block">基本陈列</p><p class="ql-block">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展示陈列总体分为三层布局,设有《生命的礼赞》主题馆、《生命的故事》主题馆、《生命的留言——墓志铭特色展》三个基本陈列。</p><p class="ql-block">《生命的礼赞》主题馆 位于纪念馆一层。馆内展出的是入住福寿园之近现代八百余位名士贤达里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12位杰出人物:汪道涵、闻一多、陈望道、向哲濬、阮玲玉、谢希德、陈歌辛、张邦纶、吴昌硕、贺绿汀、谢晋。(排名不分先后)</p><p class="ql-block">李斌,是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的总工艺师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技能大师,数控机床加工的杰出人才,是我们同辈同行业的学习楷模。</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1902/21/243624.html?sdkver=2c9d920d" target="_blank">李斌讣告</a></p> <p class="ql-block">5、上海青浦区任屯血防陈列馆(目前因在装修,暂不可参观)</p><p class="ql-block">地址,金泽镇任屯村111号,门票免费。</p><p class="ql-block">青浦任屯血防陈列馆始建于1973年,改建于1978年,扩建于1985年,大修于2001年,现总占地近2000平方米,展厅800平方米,并设有会议室和接待室。馆内陈列着上海青浦人民坚持奋战33年,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消灭钉螺,治疗病人,送走瘟神,造福人民,以及巩固监测的成果。是全国唯一保存的血吸虫病防治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午餐就选择这家在青浦宝龙广场内的“新白鹿”餐厅,环境好,人气旺,菜肴品种多。</p> <p class="ql-block">6、青浦博物馆(9月15日参观)</p><p class="ql-block">地址,上海青浦区华春南路1000号,门票免费。</p><p class="ql-block">青浦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10月,原址在青浦城隍庙内。藏品近万件。新馆坐落在青浦区崧泽广场,建筑面积约8800平方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邢同和设计,</span>其外形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整座大楼因五个椭圆而分为五个主要区域。中间部分为大堂,以8米高的大型石材浅浮雕《青龙赋》为主题背景,庄重而典雅,<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采用了先进的建筑装饰材料,玲珑剔透,熠熠生辉。</span>是为观众提供服务和休息的公共场地。</p> <p class="ql-block">“上海古文明之源”是南翼展示主题。这里从上海成陆开始,通过介绍青浦崧泽和福泉山等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讲述了古代上海从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到春秋两汉那悠远而多彩的历史,告诉观众青浦是上海古文明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下属遗址</p><p class="ql-block">一、崧泽文化遗址,位于赵巷镇崧泽村北侧(沪青平公路南侧、油墩港两岸),1957年发现。遗址以原有假山墩为中心,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61年、1974年-1976年、1987年和1994年-1995年、又2004年2-4月进行过五次发掘,共揭露面积1,266.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发掘探明:遗址内有三层古文化堆积,上层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戚家墩类型文化,出土了硬陶豆、硬陶罐、原始瓷盒与瓷豆以及拍印回字纹、曲折纹、斜方格纹、米筛纹等印纹硬陶片;中层为崧泽文化氏族墓地,发现148座墓葬,人体平地掩埋,仰身直肢,出土了大量典型的陶鼎、豆、罐、壶、杯和石斧、锛、凿以及玉璜、琀、镯等随葬品,并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红烧土祭坛和建筑房址;下层是马家浜文化的村落遗址,出土了夹砂红陶釜、炉箅、泥质红陶盆和豆以及石斧、玉玦等器物,发现了人工培植的稻谷和两口全国发现最早的圆筒形土井。</p><p class="ql-block">崧泽文化遗址,2004年的一次发掘,首次发现了7座马家浜文化墓葬,填补了上海地区以往未有该文化时期墓葬出土的空白。出土的磨制石斧为双面管钻穿孔,这一发现将时期管钻穿孔技术提前了一千多年。崧泽文化前承嘉兴马家浜文化,后接余杭良渚文化,具有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典型性代表的文化,1982年被全国考古界命名为"崧泽文化"。1961年5月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10月公布为上海市保护地点。</p><p class="ql-block">二、福泉山古文化遗址,位于重固镇西市(钱家泾北50米),1957年发现。遗址范围大体以福泉山为中心,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而山体是由良渚文化时期古人在崧泽文化遗址上作为墓地堆筑的一座大土墩,东西向长约94米,南北宽约84米、高7.5米。1979年试掘探明在福泉山周围农田下,西部有马家浜文化层,北部有崧泽和良渚文化层,东部有良渚文化层,南部有马桥和吴越文化层,吴越文化及汉代墓葬。1982年、1983-1984年、1986-1988年进行三次发掘,发掘面积共2,235平方米,清理出崧泽文化居住遗迹1处和墓葬19座,良渚文化墓葬30座和祭坛、大灰坑各1处,还有吴越文化墓2座,楚墓4座,西汉墓96座,唐墓1座,宋墓2座。出土了石、玉、陶、骨等质料的遗物2,800余件,其中良渚文化大墓、祭坛和大量玉礼器的发现是最为突出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申城水文化之魅”为东翼的展示主题。观众通过“沧海桑田”来了解历史上青浦的水系变迁、建置沿革。青龙镇港湾实景复原区气势恢弘,再现了宋代海外贸易港口青龙镇的市井风情和繁华景象。“桥文化”、“水乡风情”等板块则通过介绍明清时期青浦的民风、民俗,展示了水乡动人的风情、旖旎的风光。“人杰地灵”让观众领略到青浦自古钟灵毓秀,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榷”读成“que”,旧指某些商品的专营专卖。</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若有兴趣,请继续关注博物馆美篇十二,上海各区博物馆盘点(松江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