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冰岛海滨

Lei

<h1>冰岛的海滨,和它的瀑布一样让我们意外。原本以为以“冰与火”闻名的冰岛,并没有什么比肩夏威夷、弗罗里达、地中海诸岛、我们的北戴河和三亚那样世界知名的阳光海滩。纬度那样高,靠着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岛国,即使海岸线有4970公里,想来也不会有那种让人享受阳光浴海水浴的浪漫海滩吧。</h1> <h1>没想到我们在冰岛海滨看的景点比瀑布还多,林林总总差不多有20处。虽说冰岛海滩主要是火山喷发后熔岩冷却形成的黑沙滩,但是不同地段的海滨风光千姿百态,各有其独特的美,令我们吃惊,也令我们回味。</h1> <h1>我们的冰岛海滨游,应该是从首都雷克雅未克(Reykjavik)开始的。位于北纬64度08分,在冰岛西南部的雷克雅未克是世界最北的国家首都。据说雷克雅未克在冰岛语中,意思就是“冒烟的城”,是指这里有很多地热资源。它紧靠着一个海湾,就是法可萨湾(Faxafloi)。</h1> <h1>在雷克雅未克市中心滨海大道的中部,法克萨湾水边,立着一个闪闪发光的钢铸船龙骨,这就是雕塑“太阳航海者”(Sun Voyager),1986年为庆祝雷克雅未克建市200周年,冰岛雕塑家琼•根纳•阿尔纳森(Jon Gunnar Arnason, 1931-1989)创作的这幅作品中选。阿尔纳森的本意是创作一艘梦之船,寓意是发现未知的领土,实现追求希望、进取和自由的梦想,以及歌颂太阳。但是因为这艘船形似维京海盗船,加上冰岛人的祖先与维京海盗颇有渊源,所以“太阳航海者”常常被解释为是纪念作为冰岛最早定居者的维京人,还说那些海盗就是从这里登上冰岛的。</h1> <h1>无论如何,“太阳航海者”以其别具一格的优美造型,和与周边环境的完美契合,成为雷克雅未克的一张名片和打卡地。</h1> <h1>出雷克雅未克沿着冰岛西海岸往北走,在斯奈山半岛的南岸,有一个伊特里通加海滩(Ytri Tunga),意思是“外舌”,是冰岛观看海豹的最佳地点之一。斯奈山半岛(Snaesfellness Peninsula)有一个说法是“坚果壳中的冰岛”之意,但是斯奈山在冰岛语中刚确切的意思雪山冰川。这个半岛景点很多。</h1> <h1>“外舌”或者伊特里通加不好听也不好记,所以我们直接称这个地方为海豹海滩。这个海滩看到的海豹主要有两种:普通海豹(common seal)和灰海豹(grey seal)。据说这是冰岛唯一的白沙滩,但是我忙于看海豹,没有注意沙滩的颜色。而且背光,也看不出沙滩有多白。</h1>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海豹倒是很容易看到,只见两只海豹时而把头露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煞是可爱。可我也看不懂那是普通海豹还是灰海豹,而且只能远看,不能走近。我们也就是看看热闹而已。</span><br></h1> <h1>也是在斯奈山半岛的南岸,在海边一片火山熔岩原的尽头,有一个孤零零立在海边的小小黑教堂,那就是小有名气的网红布迪尔教堂(Budarkirkja),通常以布迪尔的黑教堂闻名。布迪尔是教堂所在的小村庄的名字,现在这个村庄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教堂的黑墙看上去很像是火山岩垒成,但是它是木头的。</h1> <h1>布迪尔教堂最早建于1703年,但是因为这里人烟稀少,1816年这个教区被撤销,教堂也毁坏了。当地居民要求在这里重新设立教堂,教会一直不同意,直到1849年才答应说,只要当地居民承担全部建设和维修费用,教堂才可以重建。教堂这才重新建立,没有用教会的前。所以这是没有得到神父们支持而建的教堂。(<i>此图为驴友大徐拍摄</i>)</h1><h1>一位名叫斯泰南(Steinunn)的妇女细心地把老教堂的物件保留了下来,现在教堂的门栓等都是1703年那座老教堂的原件。现在这个教堂是1987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的。</h1> <h1>再向半岛的西北走,在斯奈山冰川的脚下,火山熔岩造就的阿尔纳斯塔皮(Arnarstapi)海滩上,耸立着一个巨大的半人半神像,这就是雪山冰川守护神巴杜尔(Bardur Snaefellas)。这是1976年出生的冰岛艺术家拉格纳•基亚尔坦松(Ragnar Kjartansson)的作品,所用的材料就是当地的石块。据说巴杜尔确有其人,是10世纪最早来到斯奈山半岛的定居者。半岛的名字斯奈山也是他命名的。据说他父亲就是个半人半神的巨人。这种被称为萨迦(saga)的传奇故事在冰岛很流行,有些像我们藏区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但是好像远不及格萨尔王成体系,而是很多零散传奇。</h1> <h1>阿尔纳斯塔皮是这里一个小村的名字。从阿尔纳斯塔皮海滩到以另一个小村海勒纳尔(Hellnar)命名的海滩之间,有着黑色玄武岩构成的绝壁海岸和因大自然的造化形成的各种玄武石造型,这一段海岸也成为斯奈山半岛最美的景观之一。</h1> <h1>据说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1905)就是在这里获得了灵感,创作了科幻小说《地心游记》(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让他的主人公在这里找到了通往地心之路。</h1> <h1>天然鳄鱼池。</h1> <h1>欣赏海边怪石。</h1> <h1>盖特克莱图尔(Gatklettur)也就是海蚀洞,是这一带海滨比较突出的海蚀奇观。典型的是这块巨大的玄武岩,大自然将其侵蚀中空,形成一个天然拱洞。两边岩石搭在一起,有如二人接吻,所以又有“接吻石”之称。其正式的名称是海勒纳尔拱门(Hellar Arch)。这里已经是斯奈山半岛的最西端。</h1> <h1>另一处景点龙德兰加玄武岩绝壁(Londrangar Basalt Cliffs),或者说怪巨人绝壁,是两个天然巨石柱,一个75米高,一个61米高,俯瞰着大海。大的那一个,看上去很像碉堡。有冰岛人说,我们冰岛没有城堡,所以大自然送给我们一个。至于龙德兰加,那也是一个半人半神的巨人的名字。(<i>此图为驴友红枫拍摄</i>)</h1> <h1>斯奈山半岛令我们陶醉的另一段海滨是杜巴鲁桑迪尔(Djupalonssandur)黑海滩,它在斯奈山半岛的西南头,也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海滩。这个海滩既有各种天然熔岩造型,也有延伸到海中的平整沙滩,还有1948年沉在这里的英国商船的残骸。杜巴鲁桑迪尔的意思好像是深泻湖,因为这里有两个泻湖。</h1> <h1>黑珍珠海滩的一个泻湖。(<i>此图为驴友红枫拍摄</i>)</h1> <h1>有资料介绍说,杜巴鲁桑迪尔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黑熔岩珍珠海滩。这个说法也能成立,因为这个海滩不仅有黑砂砾,还有很多光滑的黑色鹅卵石,也是天然形成的,大概是千百年海水冲刷的结果吧,称其为黑珍珠也不为过。</h1><h1>黑珍珠海滩曾经是非常热闹的渔港,经常有60多艘渔船停靠在这里。如今都没有了,只是旅游景点。</h1> <h1>从停车场往海滩走,经过几块大鹅卵石,据说是当地人比力气要举起来的,最轻的一块石头也有54公斤,谁举不起来,就没有资格去打鱼。</h1> <h1>我们驴友更感兴趣的是路边一个天然的空心熔岩,好像一道门。</h1> <h1>海边有一块巨大的火山熔岩,一整块岩石有如一座小山,颜色发红,自成一景。那是这个海滩的一个天然地标,叫唱歌岩(Songklettur),据说这块岩石的形状像精灵教堂,所以也有人称它为精灵的教堂。</h1> <h1>登上唱歌岩旁边的熔岩山,会看到一个曲线很美的小海湾,叫做德利特维克湾(Dritvik Cove)。在这里,我们体验到冰岛海滨的独特魅力。那些天然形成的火山熔岩绝壁,那些千奇百怪的造型,那黑色的海滩,的确是很冰岛!(<i>上图为驴友红枫拍摄</i>)</h1> <h1>斯奈山半岛最北端的教堂山(Kirkjufell),当然也是冰岛海滨的一个亮点。</h1> <h1>离开了斯奈山半岛,在路过一个顶上立着十字架的小山脚,我们要求司机停车。一是想看看这十字架是怎么回事,再一个就是想看看冰岛的羊。</h1> <h1>原来这座小山叫石头十字架堡(Krossholaborg),十字架是1965年立的,纪念一位叫奥杜尔(Audur,834-900)的来自挪威的移民。奥杜尔是最早在这个叫达里尔(Dalir)的地方定居的人,她是个基督徒,经常举着十字架到这个山顶上来祈祷。所以人们称她为“深情的奥杜尔”(Audur djupudga)。她家族的后裔也把这个小山视为圣地。在这里立这个石头的十字架,是纪念她,也纪念那些信仰基督教的早期冰岛移民。</h1> <h1>小山旁边就是牧场,散养着一些羊只。据导游介绍,冰岛的羊都是这样散养的,不过这些草场都有围栏围着。通常是几家的羊混养在一个草场,没有羊圈。</h1> <h1>冰岛的羊毛厚长,显得身子肥壮而腿细短,似乎撑不住的样子。9月宰杀羊时,一般只杀公羊,把一块草场的羊按各家羊的性状(如耳朵的不同或其他记号)把羊分开。</h1> <h1>从山上往下看,牧场就在海边。大海,草地,雪山,草场上怡然自得零零落落的羊,真是田园诗一般的画面。</h1> <h1>转到冰岛北部瓦斯半岛(Vatnsnes Peninsula)的东岸,就看到了海边水中那个著名的犀牛石(Hvitserkur),冰岛语的意思是“白衬衫”,但是自然风化形成的空洞把这块15米高的玄武岩雕凿成一头正在饮水的犀牛的形象,真是鬼斧神工。</h1> <h1>名为“白衬衫”,是因为犀牛石有很多海鸟,鸟粪把岩石涂成了白色。但是我只在山上看,离得远,没有看到多少海鸟。(<i>此图为驴友大徐拍摄</i>)</h1> <h1>很多驴友们不顾岸边山崖的小路陡峭,下去和犀牛石亲近了一把。(<i>此图由驴友红枫提供</i>)</h1> <h1>犀牛石所在的胡纳湾(Hunafloi),也是一处曲线优美的海湾。这里已经是北冰洋的外海格陵兰海和挪威海。</h1> <h1>那天晚上我们住在号称“冰岛北都”的冰岛北部第一大城市阿库雷里(Akureyri)。这个“大都市”在北纬65度40分49秒,还没有进入北极圈,人口只有两万,却是一个繁忙的港口和渔业城市。(<i>此图为驴友红枫拍摄</i>)</h1> <h1>阿库雷里的地标教堂。</h1> <h1>更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冰岛北海岸边的小镇胡萨维克(Husavik),那是“房屋海湾”的意思,因为冰岛的第一座房屋就建在这里,那是公元860年。不过胡萨维克所在的海湾另名颤抖湾(Skjalfandi)。大概是指这个海湾不那么平静吧。</h1> <h1>小镇只有2500人,位于北纬66度2分45秒,比阿库雷里更北,但是还是没有进入北极圈。事实上整个冰岛都还在北极圈外,尽管有些地方已经相当接近。我们到的那天傍晚,天还很不错。我们还有时间在港口散散步。</h1> <h1>这个木结构的教堂是胡萨维克的地标性建筑,建于1907年。</h1> <h1>我们到胡萨维克的目的是出海看鲸,因为这个小镇号称冰岛的“观鲸之都”,在这里看到鲸的概率是98%。可是一向运气不错的我们这次就偏偏赶上了那2%,第二天又是下雨,海上又有浪,胡萨维克的观鲸船全部歇菜。我们事先交的观鲸费也全额退还。我们在冰岛唯一安排的一次观鲸就打了水漂,这也算留点遗憾在冰岛吧。</h1> <h1>离开胡萨维克不远,就到了冰岛北部一个短粗的半岛毛瑙(Tjornes)的顶端,毛瑙有“妈”的意思。我们的日程并没有安排在这里停留,但是大家都要求在这里和北冰洋亲密接触一把。也算补偿我们没能观鲸的遗憾吧,导游答应了。</h1> <h1>为此我们走了一遭泥泞的土路来到海边。</h1> <h1>大家兴奋地呼喊“北冰洋,我们来啦!”后来才知道这一段海岸的地质构成有化石和褐煤,跟之前看到的火山熔岩和玄武岩的海滩还是不大一样的。</h1> <h1>红枫不顾湿了鞋子去触摸北冰洋的水温,说是冰凉。其实这里还是北冰洋的外缘挪威海,不过也属于北冰洋了。</h1> <h1>和北冰洋的亲密接触让大家都很开心。尽管全团33人有22人过了规定集合时间而每人被罚十欧,大家还是很高兴。</h1> <h1>继续一路向东,来到了冰岛东海岸博尔加峡湾(Borgarfjordur)的观鸟站,我们又回到了大西洋。</h1> <h1>这里是冰岛最方便最安全的观看海鸟之处。据说5月到8月这里的海鹦鹉很多,但现在不是季节。天又下着雨,我们只能冒雨上到观测台看看风景。</h1> <h1>博尔加峡湾是以附近一个叫博尔格(Borg)的小村命名的,小村只有100人,他们在1940年以后自己修建了这个码头。</h1> <h1>观鸟站在峡湾里一个叫哈夫纳胡米(Hafnarholmi)的小岛上。小岛已经有路桥连着大陆。</h1> <h1>峡湾附近一个叫做巴卡吉尔(Bakkagerdi)的小村外类似图腾的草人立柱吸引了我们。这是这一带冰岛人传统信仰的小精灵,其作用可能有点类似过去我们农村的土地爷。</h1> <h1>村中一个漆成红色的草皮屋特别吸引眼球。这种被称为林达巴基(Lindarbakki)的草木屋,用草皮、石头、木头加水泥建成。这是过去博尔加峡湾海滨流行的民房样式,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为大多数居民抛弃。目前村里仅剩的一个林达巴基屋是1899年建的,现在为一对夫妇买下做度夏别墅,成为私产。</h1> <h1>沿着冰岛东海岸往南走,我们在一个叫做布雷达尔斯维克(Breiddalsvikur)的小渔村稍事停留。小村的布拉菲尔旅馆(Hotel Blafell)把不同国家的国旗缝在一起做成一面大旗竖在门口,我们感觉很新鲜。</h1> <h1>小村的地上漆着一面巨型彩虹旗。</h1> <h1>小村靠海,风景不错。</h1> <h1>在冰岛东海岸的南部,贝鲁峡湾(Berufjordur)的峡口,我们来到一个叫杜皮沃古尔(Djupivogur)的小镇。这个镇名的意思是“深深的小海湾”,16世纪时是接待来自汉堡的商船的一个货运码头。如今它以岸边一溜34枚大理石雕的巨型鸟蛋吸引着游客,被称为“快活蛋海湾”(Eggin I Gledivik)。34枚巨蛋各代表一种当地的鸟。鸟蛋的制作者据说是厦门的一家石材厂。</h1> <h1>人口只有500人的杜皮沃古尔,还被命名为国际慢城(Cittaslow),向国际游客展示了冰岛的慢节奏。</h1> <h1>霍芬镇(Hofn)人口不过两千,却是冰岛南海岸为数不多的一个天然海港,霍芬这个词在冰岛语中的意思就是港口。在这里隔着峡湾就能看到欧洲最大的冰川瓦特纳冰原的南缘,小镇的风景自不待言。由于它附近有好几个著名景点,霍芬小镇也是旅游者必选的住宿地。</h1> <h1>大冷的天,我们都穿了毛衣和薄羽绒服,小镇晨跑的居民还穿着短裤。</h1> <h1>冰岛南海岸的钻石海滩(Breidamerkusandur)令我们印象非常深刻。大西洋边又细又软的黑沙滩上,搁浅着一颗颗闪烁着钻石般光芒的冰块,非常神奇。(<i>此图为驴友吴大师拍摄</i>)</h1> <h1>这里海浪汹涌,有些巨大的冰石块在海里有如礁石,但立足未稳,便被海浪冲得东倒西歪。(<i>此图为驴友吴大师拍摄</i>)</h1> <h1>这些冰块都来自附近瓦特纳冰原的杰古沙龙冰川泻湖(Jokulsarlon Lagoon)。</h1> <h1>钻石海滩杰古沙河(Jokulsa a Breidamerkusandi)把这些冰块带进大海,然后海潮又把它们送回到沙滩上,形成绵延18公里的钻石冰沙滩奇观。这样的海滩,在别处还真没见过。</h1> <h1>把冰块冲进大西洋的钻石海滩杰古沙河,道道河湾在沙滩上流下美丽的印记。</h1> <h1>一些不怕冷的游客站在海水里,与钻石冰亲密接触,胆子不要太大。(<i>此图由驴友吴大师拍摄</i>)</h1> <h1>接近冰岛最南端的维克小镇(Vik Myrdal),常驻人口只有300人,却和霍芬镇一样,是冰岛南部沿海接待游客最多的海滨小镇。不仅因为维克小镇附近有好几个必游景点,也因为小镇的宁静和景致,吸引很多人来这里休假。</h1> <h1>半山腰的维克教堂是欣赏小镇风光的好地方。我们在这里可以远眺海中那几个形状奇特的礁石。</h1> <h1>离维克小镇不远的雷尼斯黑沙滩(Reynisfjara),可以说是冰岛名气最大的一个海滩,1991年《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曾经把它列为世界最非同寻常也是最美的十大非热带海滩之一。也有人认为它是冰岛最美的黑海滩。如果在冰岛只能游览一处海滩,雷尼斯海滩应该是不二的选择。</h1> <h1>雷尼斯黑沙滩海边一座350米高的小山也叫雷尼斯山(Reynisfjall)。这座山是冰期的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而雷尼斯山也好,雷尼斯黑沙滩也罢,都是以一位挪威富豪的名字命名的,这位富豪名叫雷尼拉(Reynira),他是最早在这个地区定居的人。</h1> <h1>海边耸立的几个玄武岩石柱好像是从大西洋中冒出来的一样,远看有如一艘三桅船,被称为雷尼斯岩柱群(Reynisdrangar),是雷尼斯海滩的地标景观。其实它们在冰期时代是和雷尼斯山连在一起的,只是千万年的自然风蚀将它们同山体分开了,形成这样的自然奇观。这种自然风蚀仍然在继续,所以这些岩柱群的样貌依然在缓慢地变化。</h1> <h1>雷尼斯山壁是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柱状玄武岩,高高低低构成了一种管风琴似的岩壁。与我们之前在横基瀑布和黑瀑布看到的那些玄武岩柱相比,那边的岩柱可望而不可即,而这边的却可以让游人攀爬,很是亲民。</h1> <h1>在岩壁间,有一个巨大的天然岩洞,叫哈尔萨内福舍里尔(Halsanefshellir)。</h1> <h1>里面也是悬着的玄武岩柱,很有艺术性。(<i>此图为驴友大徐拍摄</i>)</h1> <h1>雷尼斯海滩的黑沙很细软,与同样是火山岩浆构成的西海岸的黑沙滩不一样。那边的黑沙要粗粝得多。</h1> <h1>黑沙滩延伸到远处的迪霍里角(Dyrholaey),意思是“门山岛”,因为伸入海中的山梁也是由于自然风蚀的作用,形成一个巨大的拱洞,可以过船,甚至还有小飞机穿越过。</h1> <h1>门山岛是冰岛大陆真正的最南端。这里是观鸟胜地,也是自然保护区。鸟类集中的季节,也就是5月初到6月中,这里甚至封闭,不对游人开放。</h1> <h1>至此,我们的冰岛海滨游拉上了帷幕。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冰岛的海滨,不断刷新我们对这个岛国的认识,时时给我们惊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