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北京秋高气爽,踏秋游历北海公园。北海公园是京城著名的皇家园林,历史悠久,景色优美, 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近几年,公园内整理修缮完了一批园中之园,陆续对外开放。这些园中之园不仅美丽小巧别致,为北海公园锦上添花,而且很有文化底蕴,看了令人大长知识,陶冶情操。</p> <p class="ql-block"> 2020年,经过修缮整理后的阅古楼重新对外开放。阅古楼建造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阁楼大门上方的"阅古楼"三个大字为乾隆手书。建成后的阅古楼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简称琼岛)西北角,南邻琳光殿,北依亩鉴室,依山而建,呈D形,两层均有内围廊,共25间,左右围抱相合,占地面积620平方米,建筑面积685.33平方米,全部书法石刻共计495方。每方石刻的规格相同,长0.95米,宽0.30米,厚0.10米。</p> <p class="ql-block"> 阅古楼是一座收藏我国历代著名法帖石刻的杰出古建筑,现在并称为“三希堂法帖石刻展览室”,展览的文物,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楼内存放自魏晋至明代的135位著名书法家的楷书、行书、草书法帖刻石495方,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摹刻的故宫藏品《三希堂法帖》。</p> <p class="ql-block"> 乾隆十一年(1746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将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收藏在紫禁城养心殿西室(暖阁)中,并取三部法帖为稀世之宝意,将西室命名为"三希堂”。次年,乾降皇帝为编刻《三希堂法帖》,令户部尚书梁诗正、军机大臣汪由敦、史部侍郎蒋溥等,从《石渠宝笈》所收魏晋以来名人书法墨迹中,“择其优着,编次抚勒”,共收集魏、晋至明末的135位书法家的楷、行、草书作品340,另有新题跋200多件、印章1600多方,共9万多字,编成三十二册。</p> <p class="ql-block"> 为了能让这批书法作品更好地流传于世,乾隆皇帝令和硕和亲王弘昼、和硕果亲王弘瞻、多罗慎郡王允禧总理刻石事务,将这批书法作品慕刻在石片上,在北海公园修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建筑——“阅古楼”,用以收藏这批珍贵的书法石刻。并令内阁学士董邦达、户部郎中戴临担任写签校对,镌刻上石工作由内府高手宋璋、扣住、二格、焦林担任。</p> <p class="ql-block"> 阅古楼似D形两层小楼,楼的建筑格局为封闭式的中式院落,院内一层的周围墙上镶嵌着110块石刻拓片,拓片用玻璃橱窗保护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除了周一关闭外其余时间,游客可以免费来这里参观,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墨笔宝迹。</p> <p class="ql-block"> 二楼橱壁中,收藏着我国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等石刻495方,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书法集成石刻,全名为《三希堂石渠宝笈法贴》,共收集了我国从魏晋至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340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总计约九万多字。书法、刻法均极其精美,被称为"双绝"。要想目睹到这些书法稀世珍品,只有在每周二,上午十点到11点,下午两点到三点的对外开放的时间内。</p><p class="ql-block"> 二楼展品禁止拍照,书法石刻真品只有到现场目睹了。</p> <p class="ql-block"> 图为院中一楼展示的部分书法石刻拓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