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疗愈

柯🎀koko的行写生活

<p class="ql-block">六月底,关掉挣扎了三年,一直在逆流而上的教育机构,一句话总结这事儿翻篇:不善经营。转身,发现没有“大事”可做,唯有床头的窗台堆了一摞的书,这都是买了没有看堆到这里的债,看着这一排的债,也有了一个小目标。</p><p class="ql-block">随手拿起一本《成为》,这是当初儿子学校图书馆倡导的阅读书单,看了一半儿,因为疫情的再次出现,线下读书会取消,一点点遗憾一点点轻松,书也就理所当然搁那儿了,此刻,捡起来翻开,继续去跟着米歇尔的成长足迹,看一个自律的人,一个从小有目标的人,一个从小就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每次的选择中,有着怎样的想法,怎样一步一步从贫民窟,从少数族裔走进美国的主流世界,并在更好的平台上,成为更真实的自己,利用平台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转身,从最高处下来,不知道还有多少机遇,会成为什么,但是,肯定是更真实的自己。如书中所说:“成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到达某个位置或者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相反,我认为“成为”应该是一种前进的状态,一种进化的方式,一种不断朝着更完美的自我奋斗的途径,这里面包含着一种理想,并不是所谓的成功学。</p><p class="ql-block">接着就是随便抽签阅读,如同拆盲盒一般,从《终身幼儿园》到《大学之路》,纯粹是随机,但是最后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一条线:我居然从幼儿的心智发育、大脑的科普知识、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学校的教育畅想、家庭教育实践专家教育经验一路走到了《大学之路》,纯属无意却有意义,不经意间,这算不算组成了一个系统工程呢?在这个阅读中,我时常忍不住就跟需要阅读这本书的朋友安利,你一定要看啊!我时常跟着作者的情绪起伏,其中最感动的一段文字特别打动我:“我的目标一直是培养终身阅读者,让孩子爱上读书,爱到如何程度?就是每当读完一本书都会觉得怅然若失,每当读到美好的文字,就会被感动,就会流泪。” 有一天,在旅途中,我读到黄静洁女士讲述非洲援助的时候,在车里真的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终身幼儿园》、《未来的学校》属于教育前沿的理论家、实践家出的系列教育书籍,呈列当前刻板的落后的教育痛点,用大量的研究案例提出新的对学习的理解,大胆地表达新的创造性教育思维,让孩子们从小通过项目式去学习、探究规律、总结经验和反思过程,目的:保持学习者终身学习热情、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得曾经一位科学家接受采访时表示:让他终身受益的教育就是幼儿园,也非常符合我们国家的教育专家叶圣陶说的: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看来,这也算是教育的共识。</p><p class="ql-block">《未来的学校》泰德用一年时间走访美国200所学校,通过70多个真实案例介绍美国教育的万花筒世界,让我对美国教育也多了一层认识。他主张未来教育(现在)应该以PEAK的原则来培养孩子,勇于挑战的目标、创新所需的技能和心态、自我学习的内驱力、最后才是那些深刻的、留存的知识。这是一本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教育书籍,我们可以前瞻性养育孩子,做育儿规划,并有儿童发展的心理学、脑科学科普,来了解大脑的构造、运行机制,由于之前我有过的工作经历,我最近感觉我的大脑就是一个产品的PCB板,自带程序和后来设计的程序一直在帮助我认识、理解、表达和思考眼前呈现的画面,特别有趣,一层一层的功能区,让我们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地,快乐的记录和创造,让大脑自由,让生活自由。还有一本姐妹篇《让孩子的天赋自由》,两年前读过,其中一开篇就是我们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时,缴纳的智商税,都是商业推手制造出来的智商税,有兴趣的可以看看。</p><p class="ql-block">当读到黄静洁女士,我已经不愿意把她看成是著名音乐人的太太这个标签,她是我现在找到的新偶像,一己之力改变中国妈妈的教育观念,路还依然崎岖。当初拿到她的书《学习的格局》,我并没有太多期待,因为去年,前檐书店有邀请她来分享育儿经验,是一个周末,我因为工作室有事和自己的无知,没有前往。当时我记得用了她先生谭盾夫人这个标签,我又格式化了一下,为自己的无知留下遗憾。我们很多时候看一些实践者写的教育方面的书,很多都落地于:教育的术,而非教育之道!但是,在阅读中发现这是一本结合教育之道与自己实践的教育之术,以实干者和家长经历写出来的好书,还有一本她的《父母的格局》,我很佩服她对儿童教育、对学习的理解,书中太多与她共吗的地方,如数家珍般地涌现的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著作、演讲、纪录片,她自己的体会,她孩子和她身边孩子对应的实践发现,她的心得体会,养育两个孩子的十多年前后,从悉心照顾到最后放手让孩子追梦,妈妈追梦,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宝典,也非常欣慰,她与孩子们在一起互相影响完成了母子的课业。</p><p class="ql-block">最后是吴军的《大学之路》我才看完前面9章,主要谈到美国优秀的私立大学教育理念和发展历史:大行之道!这是优秀的有灵魂的教育之道,对比举例两位伟大的哈佛教育家艾略特斯坦福的纽曼,他们在教育的道与术方面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实干,才有了今天世界闻名的一流大学,我发现艾略特在1869年发表了两篇《新式教育》的主张,在今天时隔152年,我们依然还在争论这个话题。</p><p class="ql-block">《大学之路》书中主要从追溯欧美教育历史、变化,以及美国依靠教育实现的强国之路:教育永远拥有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和管理自由。学生拥有选课自由和转换专业的自由,以及从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改变为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一系列的话题。</p><p class="ql-block">他带着女儿走访每一所学校的过程,他将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学校学科特点、专业优势,师资比例、宿舍文化、校园活动等等,这不是帮助我们选择学校的白皮书,但是这是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帮助我们认识这二者之间的不同。</p><p class="ql-block">另外:看他的书,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理工科的男生将来也可以写畅销书的,通篇都是:首先、其次、最后综上所述,我还看得津津有味呢!想当年,我看我的娃这样写文章的时候,咋就忍不住想翻白眼呢?这也许就是偏见。</p><p class="ql-block">希望理解现在的“双减”政策的前因后果,希望了解未来时代的发展,希望清楚孩子的成长轨迹和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路径,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知识,才不会受到内卷的威胁。今天,果断把这些书单分享出来,希望与更多朋友求其友声。这也是我一直不变的愿望:家长们团结起来,互相借力,共同养育孩子,省时省心又省力,给孩子一个共同成长的安全圈,朋友圈,这一条还非常符合老祖宗从树上下来选择的智慧:以圈群居,共同养育后代,用语言符号、文字符号来表达,传递情感和爱。</p><p class="ql-block">文明时代的我们,互联网连接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呢?</p><p class="ql-block">回顾哈佛的教育强盛之路,仅仅也就是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仅仅奋斗40年的时间,就是一代人的时间,让哈佛改天换地,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期待我们的未来教育,要有希望。</p><p class="ql-block">低头读书,抬头看天,书中自有答案。育儿就是育己,在养育孩子跌跌撞撞地成长路上,丰富自己的视野和眼界,这也是母子共修的一份礼物和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将继续阅读,并将读书笔记算是温故知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