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芜湖长弓

<p class="ql-block">  今年,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二十一年了。写这篇纪念我母亲的文章时,出现在我眼前的母亲慈祥地眯起眼睛在看着我们,像有很多话要说......。</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在安徽旌德一个徽商的家庭,我的记忆中外公和外婆都信佛,家里墙上挂着如来佛像,案桌上供着观音菩萨。外公程级三,继承外曾祖父程海鹏在芜湖创办了晚安救火会和太平洋照相馆。母亲姐妹三人和一个兄弟,母亲排行第二。她们姐妹三人相貌出众有“程氏三姐妹”之美称。母亲的大姐嫁给了书店经理应氏,妹妹嫁给上海的实业家杜祥麟。兄弟程英明在芜湖开了一家照相馆,取名《太平洋照相馆》非常有名气。</p><p class="ql-block">  母亲嫁给的是当时创办芜湖颇有名气的《工商报》社长张九皋的儿子——我的父亲张步青。父亲曾在自传里描写他们认识的情景:“我腼腆,她害羞”,当时母亲在自己哥哥的照相馆里学徒,经亲戚介绍和父亲在照相馆里见面的。简洁的文字里可以感受到当时年青时期母亲和父亲之间见面时候的情感。母亲嫁到张家,在当时应该是很风光的,生活也很宽裕。但是不多久在生下我的大哥孝源之后,抗战爆发了,怀有我大姐身孕的母亲随父亲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一路上受尽各种苦难,沿途多亏受到了学生和士兵的各种帮助,得以安全抵达敌后直到湖南沅陵,才算安定下来。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我大姐出世不久,大哥孝源在路边拾到日本人空投下的传播的霍乱细菌玩具,孝源很快就感染上发烧腹泻,送到医院隔离不久便离开人世,仅仅6岁的可爱的幼童的生命,就断送在残酷的日本人细菌战的魔爪下!此后全家笼罩在悲哀之中,母亲朝夕思念爱子彻夜不眠,父亲更是悲痛欲绝,精神上遭受极大的创伤。晚年父亲在自传中回忆这一幕时心情仍然难以平静,他愤恨地写道:我痛恨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这场战争夺走了我儿的生命! 抗战胜利,父亲和母亲惊喜如狂,立即带着我的大姐和刚出世的二姐辗转千里,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b>(年轻时期的母亲)</b> <b>父亲和母亲结婚时期</b> <b>父亲母亲和孝源哥</b> (父亲母亲和两个姐姐) <b>母亲带着我和两个姐姐、龙珍表姐(左一)</b> <b>(解放初期50年爸爸妈妈奶奶和我们姐弟三人和六姑妈合影)</b>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直希望有自己的事业,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她喜欢看电影,在看完电影之后,和别人常说:如果我有文化也可以做电影明星。这在她内心中可能萌发过这个念头的。小时候听母亲说过故事,经常被母亲绘声绘色的故事所吸引,我们随母亲的故事情节时而悲痛大哭,时而高兴手舞足蹈,哈哈大笑。至今我还有如此深刻印象。应该说母亲有这样表演的天赋,但是这种天赋没有得到展示,遗传给我当演员的二姐了。母亲在二姐考入安庆黄梅剧学校的时候,就经常去二姐处,直到二姐结婚生子,也经常去帮助二姐,每次回来就把二姐和二姐夫的事情说给我们听,学校里二姐如何吃苦练功,剧团出外演出的情景,她描绘得非常生动,语言中透过了她对女儿的情感和她对女儿在艺术上的期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夕,母亲受到过报社里一些进步人士和地下活动的共产党的影响。芜湖刚解放,母亲就积极地参加了妇女解放运动,并带领家庭妇女为解放全中国做好妇女工作,还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军做布鞋,组织家庭妇女办起了家庭织袜厂。 不久被吸收到长街区政府做外勤干事,专门做街道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二年级时候,天下着大雨,我在上学路上不幸被自行车撞倒,昏倒在路边,骑自行车撞倒我的大人竟然掉头溜走。 幸好离家不远,父亲赶来抱起我,立马将我送到医院。母亲把这件事情告诉区政府领导,并希望能找到这个肇事人,很快区政府通过全市的早上的新闻广播要求这个肇事人出来承担责任,那时候的芜湖人口不多市区也不大,单位早上都有收听早上新闻的习惯。这个人听到广播不久,很快就来到二院我的住病床前,表示道歉并送了一点饼干类的东西。这个人是康复医院的厨师,家在农村里很穷父母都在外要饭,他来买了点东西道歉了,父亲、母亲也没有追究他,我可是住了近半个月的医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0年代搞建设需要经济工作人员,母亲又被送往蚌埠财政干校学习财务工作。我们之后很少见到母亲了。但是从当时的照片上可以感到母亲充满热情和干劲。母亲经历了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大跃进时期母亲调到政法炼铁厂负责所有材料工具保管发放。母亲一个人工作、生活,吃住在一个堆满工具材料充满怪味的旧房子里,母亲始终很乐观,那时候国家的大跃进盲目的经济发展,已经陷入困境,粮食蔬菜供应非常困难了,星期天我和大姐或者父亲到她那里,母亲总是想方设法搞了一些我们喜欢吃的东西。一次好不容易弄了一点好菜油准备烧青菜,由于屋里光线暗,灶台上没有灯看不清锅里还有洗碗水,就把菜油倒进去烧菜,但舍不得倒掉,就这样连同洗碗水一起烧菜吃下去。母亲说完起这件事就哈哈大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喜欢热闹、喜欢玩。60年代外地的大姐二姐都回家来了,母亲和姐姐就利用这个时间到了杭州、苏州等地游玩,母亲带着两个女儿非常得意。一路上,火车上旅途中却招惹不少男青年,在两个姐姐面前向母亲大献殷勤,母亲为此非常自豪。母亲非常喜欢看二姐剧团的演出,二姐剧团到芜湖来演出时候,热情好客的母亲把剧团里和二姐要好的演员全部请到家里来玩、来吃饭。剧团里许多演员都非常喜欢母亲。母亲真诚善良,性格爽朗,我们子女有什么事,她总是尽力能帮忙,在外地工作的大姐和二姐因工作忙小孩照应不过来,母亲立即将她们的女儿接到芜湖来,照应她们起居饮食还让大姐女儿小蕾参加芜湖少年体操学校,培养她的特长。二姐女儿小燕子一次拉痢疾,她心急如焚,叫小弟立即将小燕子连晚赶送到二院看护照料,直至痊愈。对外人她一样真诚,记得我们高中几个要好同学要在我们家聚会,母亲立即答应下来,她忙前忙后,又买又烧,做了一桌丰盛美味的午餐,看着同学们抢着争着吃她亲手做的菜,她非常开心,她站在一旁高兴地笑着看着我们,流淌着母亲的慈爱。我调离芜湖在动力厂工作期间,动力厂的好朋友到芜湖经过我们家,虽然我还在巢湖,好客的母亲,硬是留下他们吃饭,做拿手的手擀小刀面,至今张援还记得那时的小刀面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每到过春节前,母亲就买了很多我们喜欢吃的菜,招呼子女能够到家里团聚,大年三十晚上,等我们我们全部到齐坐上桌子,她和父亲就一样一样把菜端上来,她最拿手的肉圆子和八宝饭也是我们喜欢吃的。吃完饭她和父亲把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给孙子、外孙子。静静地坐在一边看着我们子女嬉笑玩耍。</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晚年没有力气做家务了,但是为了春节能够让我们吃好年夜饭,她乘着人力三轮车去买菜,而回家的时候已经很疲惫,烧的菜也不能和以往媲美了。看着母亲烧的菜,内心涌起的是一阵心酸和难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b>(全家福的老照片)</b> <p class="ql-block"><b>(已经退休的母亲和我的弟弟孝康(右一)</b><b style="font-size: 18px;">侄儿张翼、</b><b>外甥王宇,儿子张鹏)</b></p> <p class="ql-block">  记得母亲晚年时,远在美国母亲最喜爱的外孙女燕子和从孙女从孙彭丽云、程程来到芜湖,我们全家在东亚大酒店聚会。父亲和母亲异常高兴,看到子女和孙子、外孙、从孙济济一堂,内心升起的愉悦是无法形容的。母亲回家后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享受到了人生的天伦之乐!母亲仅仅比父亲小一岁,在父亲80岁那年我们子女合计好给父亲母亲同时做80大寿生日。那天来的人很多我的二姑妈和她的两个儿子、我们兄弟姐妹以及子女。非常热闹。那天父亲和母亲合影了一张照片,一对老夫妻相濡以沫,一起走过了近60年的春秋。阳光下,花篮前,慈祥的父母靠在一起的瞬间画面那么和谐、那么富有诗意,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保存在我们子女的相册里。父亲和母亲他们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子女受了多少的辛劳啊!能给年迈的父母做寿我们亦感到极大安慰。</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曾住在医院里,我们弟兄三人和媳妇轮流值班,我的前妻可以说是照料最精心了,整夜守护不睡觉,只要母亲已有什么动静就问这问那,床上的垫单弄脏了就立即换洗。旁边的病人对母亲说:你真是好福气啊!有这样好的媳妇现在真难找啊,母亲为此非常自豪告诉他们,我的前妻如何优秀。母亲最喜欢的是小儿子,总舍不得他。在住院期间她惟恐自己一病不起,悄悄地把藏在袜子里带在身边的近数千元积蓄,全给了弟弟,平时母亲也舍不得买东西。小弟拿在手中,跑出门外,趴在栏杆上,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p><p class="ql-block"> 母亲终于出院。医生交代:年事已高没有更好的办法,体内的器官功能可以说都已经老化,只能在家养病了,也就是说这是生命的最后时间了,母亲那时已经形同枯槁,她非常渴望能留住生命,我们找了两个保姆照料老人,然而保姆却不能如意,母亲看到我们就诉苦。我又连续换了几个保姆。母亲不断地说睡不着觉,很难过,我知道母亲的内心充满对生的欲望,便安慰母亲,说生命终有结束的一天,安详地面对这个自然规律。可以找一些简单的事情做做,写写东西。母亲听了便开始打毛线,情绪慢慢地稳定下来,母亲结的毛线疙疙瘩瘩长长的,也不知道结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2000年9月14日上午母亲的手停下来了,临终前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永远告别了我们。弟弟在凉台母亲生前种的兰花盆里,突然发现开放出一朵白色的花来。也许她喜爱的花也为此悼念母亲的去世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愿天堂里母亲和父亲永远快乐!</p> (<b>父亲母亲八十大寿纪念)</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