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生命见证爱》读书感悟

poppy

粗略读完了《见证生命,见证爱》这本书,借用了读书会会长老师的思维导图和书本,以记录这个读书过程,只能说读完了,没有会长深度的反思和应用,但也浅显的长了见识。<div>  虽然也会和家人、朋友聊到生老病死、生命等话题,也仅限于字眼方面的聊天,生病后至死亡这个阶段,病人和家属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更应该关注那些方面,做为两者及医生之间是否沟通到位、圆满结尾,读了这本书,尽然皆知。</div><div> 在中国这个传统文化的大家庭中,生病、死亡,都是一个非常忌讳或者隐晦表达的,而本书中所解析的这一系列内容,如死亡过程、临终关怀、最后生命的长度和质量、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值得我们提前了解,当这些问题临近时,能做到医生、病人、家属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让病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有质量、而不带遗憾的走完,爱还在我们的心间。</div> <p class="ql-block">  何为死亡?大家聊到死亡,为何会恐惧、焦虑?人生的最后阶段,是要费劲心力、忍受疼痛的延长生命长度,还是更应该重视生命质量?</p><p class="ql-block">  死亡的五个层面,生命体征的消失,字面上的永远离开,不仅仅如此,更有家属情绪上的反映,哲学上的生死轮回,以及社会上各种身份关系的结束。</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下,各种节日、老年人,甚至有的家庭,平常也是忌讳说死这个字眼的,因为避讳,所以更不会有对死亡认知的教育,大家都是闭口不能谈论的,而平常恐吓性的语言,也常常带着死字,也担心离去后,再也尽不到照顾家人和家庭的责任,导致我们一听死亡就充满了恐惧和焦虑感。所以,一直就没有真正的去了解。</p><p class="ql-block"> 人从生病到死亡这个过程,身体各项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先是味觉功能的丧失,再就是消化系统出问题,然后是气血循环出问题,导致缺血缺氧,最终昏迷只至死亡。知道了这一过程,在照料病人的过程中,就会理解病人身体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比如因饮食口感不合适而引起的情绪上的变化等,后期消化有问题,饮食上要注意的问题。家属和病人之间也能有效沟通,做到临终关怀有效有爱,无遗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人生最后的阶段,医生、患者和家属之间,怎样进行沟通,将医生的判断,患者的需求,家属的诉求,三者沟通畅通,并切实做到临终关怀,不仅仅减轻疼痛,也要做到心理上的安抚,临终爱的表达,让患者无遗憾、安详的离开。换位思考,有效沟通非常关键。</p> <p class="ql-block">  借着书中最后章节的内容,之所以进行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其本质还是发现爱,表达爱,从而珍惜身边人,让患者从心底“不怕死,不等死,不想死”。</p><p class="ql-block"> 感兴趣的,看起来吧,相信会有所获!为自己,也为家人而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