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1965年9月7日上午,我们在杭州城站火车站乘上直达银川的知青专列,离开杭州,赴宁夏永宁县农村插队落户,这是我们当时佩戴的队员胸标</h1> <h1> </h1> <h1> 30年后在浙江省的省府大院里我们的合影。这是我们在银川分散下乡到各自青年点后规模最大的聚合,以后再也不可能了<br></h1> <h1> 我们下乡宁夏一事,当年的《杭州日报》做了大量报道。为了帮我编撰《杭州侉子》一书,社会贤达与传记文化研究中心的朱子一教授,调取了登载有关报道的《杭州日报》电子版,我要来做个美篇,以纪念第56个“9.7”。 </h1><h1> 电子版不够完整,像素也太小,而且缺了城站火车站送我们上火车的那份报道,有点遗憾。</h1><h1> 详细内容可见美篇《<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4k0armv?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19470793&uuid=47a506354b08c23c125f06fb51097a63&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9470793&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7ccab4cda1f2a0663087c282184a5b89&um_rtc=fd3555f059021e390af8867adf9376e9"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55年前的报道</a>》和浙江知青网情系宁夏川的《<a href="http://zj.zhiqingwl.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6314&extra=page%3D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杭报旧闻</a>》</h1><p class="ql-block"><br></p> <h1><b>市人民委员会举行第十七次会议<br>号召本市知识青年到宁夏农村插队落户</b><br> 会议讨论了关于动员和组织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和去宁夏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br><br>【本报讯】 最近,杭州市人民委员会举行第十七次会议,讨论了关于动员和组织知识青年下乡上山,以及去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br> 会上,杭州市劳动局副局长凌达生汇报了今年上半年本市动员知识青年下乡上山的情况,以及下半年动员和组织一批知识青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打算。委员们经过热烈讨论,一致同意这个汇报。<br> 会议认为,今年上半年本市动员和组织知识青年下乡上山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到六月底为止,全市已有四千一百余名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山区去,到农村去,坚决走上和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越来越多的家长也积极鼓励和支持子女下乡上山,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成长。“以农为荣”的社会新风尚开始在全市形成。农村各人民公社积极做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安置工作,使他们安心地参加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br> 会议指出,今年下半年,本市除继续动员知识青年到本省农村落户外,并将动员和组织一批知识青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人民公社去插队落户。城市知识青年到内地去,到农村去,和工农结合,是实现革命化、劳动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关系到如何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同时,对于开发祖国的内地,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现代化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实行城乡结合、工农结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逐步缩小以至消灭这三个差别,也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城市也需要招收一些青年职工,但数量是有限的,而祖国广阔的农村、山区、内地、边疆,却需要更多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建设。一切有革命理想的知识青年,应当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从革命的全局利益出发,自觉地服从国家的分配和安排,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br> 会议指出,动员城市知识青年到宁夏去落户,是一项非常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突出政治,用毛泽东思想挂帅,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知识青年懂得到宁夏去,到农村去的革命意义,树立起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革命精神,立志在农村扎根成长。会议要求广大知识青年的家长鼓励和支持自己的子女下乡上山;要求各中学认真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各区、街道和工厂企业、机关团体在居民和职工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会、共青团和妇联也应紧密配合学校、街道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br> 各区区长、政协杭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列席了会议。1965.8.13</h1> <h1><p><b>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粮仓——永宁县</b></p><br><br><p>编者按: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是本市知识青年将要去安家落户的地方。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永宁县的情况,本报特约宁夏日报写了一篇介绍文章,刊登如下。</p><p>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引黄灌区中游,有一个回、汉民族共同居住的永宁县。全县的自然地势是一个窄长地带,南北长约三十八公里,东西宽约十四点三公里,总面积约为一千一百八十平方公里。县境西部的贺兰山东麓有沙漠地六百三十多平方公里,山下有大片天然草场,放牧着人民公社的羊群。东部是引黄灌区,有耕地三十五万五千亩,土质肥沃,盛产水稻、小麦,并种有大麻、胡麻等经济作物。在灌区内,有数十处大小湖泊,湖内鱼藏较富,放养面积达到九百亩,一九**年,捕鱼十七万多斤;黑泉湖的大鲫鱼和黄河鲤鱼更是著称自治区内外。因而有人把永宁县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乡”。自然,这里所讲的是塞上江南,它与浙江杭嘉湖地区的鱼米之乡相比较,还是有一定距离的。</p> 永宁县的交通相当便利:包(头)兰(州)铁路从县境西部通过,并在县内的李俊公社设置了黄羊滩车站。公路有五条干线通过县境,著名的包(头)一兰(州)公路,纵贯南北。此外,社、队间的主要道路有十一条,长达一百三十四公里。<br> 在永宁县东部的大片平原上,除有唐徕、汉延、惠农三大干渠,由南向北流经县境外,还有民生、良田、大新、大清四条主要支干渠和数以千计的农、毛渠,密如蛛网。这三条大干渠直接从黄河引水,不需要任何提水工具,就可以把水引入农田。当地群众把这种灌溉方法称做“自流灌溉”。这些渠道,灌溉着全县三十五万多亩农田。从这里可以看出,永宁县在水利上是一个有灌有排、不怕旱不怕涝的好地方。这里的自然灾害比较少,也比较轻微,对农业生产没有严重的影响。正因为这样,当地群众素有“年种年收”的说法。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冰雹、霜冻、河水泛滥和其它病虫害,每年平均受灾的面积不是很大。由于灌溉便利,土质肥沃,这里的群众很早就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br> 可是,永宁县的自然条件也有不利的一面。无霜期较短,因而农作物成熟的季节也较晚,蔬菜的种类也比较少。加之,春秋两季风沙较多,冬日气候又较为寒冷。这些,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br> 在永宁县的肥沃平原上,还大量出产味美可口的各种水果。现在,全县各种果园的面积共有一千二百多亩。果木林中以葡萄、杏为最多,沙果、桃子也不少,还有苹果、李子、梨、枣等。这些水果,有最早在五月端阳上市的大黄杏,还有迟至八月中秋才采摘的大红果和奶色葡萄。<br> 永宁县是一个好地方,可是在解放前,这里的劳动人民受尽了马鸿逵匪帮的压迫、剥削,他们受的牛马苦,吃的猪狗食,终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正如当地一首民谣所形容的那样:“炕上没铺的,身上没穿的,圈里没养的,锅里没下的。”农村中,凡是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大都被马匪抓去当兵。农村有一首民谣说:“养下儿子当兵,打下粮食交公,谁不从者枪崩。”就这样,当地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出外逃荒,使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这里虽有“得天独厚”年种年收的水浇田,但农村劳动力被抓走当兵,致使土地大量荒芜,粮食产量日趋下降,一亩地只有几十斤或百斤左右的收成。解放后,当地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重建自己的家园,兴水利,灭盐碱,恢复和扩大耕地面积,使农业生产稳步上升。全县在一九五八年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在,永宁县已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此外,林、牧、副、渔各业也都有了很大恢复和发展。最近几年,全县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和新式农具有了显著的发展,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使用机引农具、马拉播种机、新式步犁、大胶轮车、小胶轮车的数量,逐年增长。这些农业机械设备和新式农具的增加,对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br> 从去年冬季以来,全县城乡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贫农下中农,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掀起了农业生产新高潮。广大社员以大寨人为榜样,树立起自力更生的革命思想,从入春以来,大搞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植树造林和科学实验四大基本建设,并已取得显著成绩。特别在农田水利方面,春季新建扩建排水沟四百九十多条,扩建渠道六十多条。现在,全县的灌、排系统更加健全、更加完善了,为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全县人民已夺取了夏季丰收,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比去年大幅度增产。全县的水稻,亦已扬花、抽穗,长势很好,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收割了。高粱、黄豆等秋作物也已丰收在望。<br> 全县人民以不断革命的精神和远大的革命理想,对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做出长远发展规划,决心把永宁县建设得更富足,更美好。<br>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永宁县是一个地广人少的地方,农村普遍缺少劳动力。另一方面,全县人民由于过去深受马匪的迫害,生活异常困苦,劳动人民的子弟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广大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因而农村中迫切需要有文化、有科学技术,能文能武的知识青年去从事农业生产。这就是说,永宁县的人民迫切希望增加人,特别是增加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劳动者,到他们那里去,同他们一起改天换地,创革命的大业。<br>1965-8-18二版</h1> <h1>1965-08-17 二版<br><b>杭四中针对活思想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b><br><br>【本报讯】 杭州第四中学针对毕业生的活思想,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应届高、初中毕业生正确对待革命前途和革命理想,进一步树立“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服从国家需要,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的思想。<br><br><p>升学考试结束后,毕业生接受祖国挑选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特别当毕业生们得知本市将有一批知识青年到宁夏去插队落户时,有的人热烈响应,但也有人产生了怕路远、怕生活艰苦、怕家庭不同意等思想。针对这些活思想,学校组织学生学习上海知识青年陆美英、鱼姗玲等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新疆参加建设的先进事迹。还邀请在桐庐、塘栖农村落户的上届毕业生汪筱兰、林洁玉、***来校,向毕业生现身说法。许多毕业生对照了陆美英、鱼姗玲的事迹后说:好儿女志在四方,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炼人的革命意志,到宁夏农村去是干革命去的,哪能光考虑个人得失。有的说,路远并不可怕,艰苦也不可怕,最要不得的是缺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些女同学看到过去在校时被认为是“弱不禁风”的女侨生林洁玉,经过在农村一年的艰苦锻炼,闯过思想关、劳动关和生活关,成为五好社员的事实,感动地说:只要思想过得硬,什么“七关八关”都能闯过去。</p><br>学校在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自始至终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学生,教育学生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革命思想。他们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小组,定期学习,专题讨论“怎样对待困难和艰苦?”、“怎样过好家庭关?”等问题。学校还邀请白求恩同志生前的翻译郎林同志来校讲述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这位无产阶级伟大战士的共产主义崇高品质。革命干部子弟、高中毕业生陈海英激动地说:宁夏再远,不比国外远;农村再艰苦,不比革命战争年代艰苦。我一定要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更多的毕业生对照毛主席的话,自觉检查了自己的思想。他们说:毛主席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明灯;能不能做好“一颗红心,多种准备”,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听毛主席的话,立志“彻底”、“完全”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标志。各班还分别举行了“党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干革命不分远近,好儿女志在四方”等主题班会,毕业生们纷纷向党表示决心:到宁夏去,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杭四中应届毕业生的思想认识已有进一步提高,许多毕业生已向学校党支部提出到宁夏农村落户的申请。<br><br>(杭四中通讯组)</h1> <h1>1965年8月18日一版:<br><b>本市召开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动员大会许多青年表示要到宁夏农村插队落户</b><br><br><br>【本报讯】 杭州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动员大会,昨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br><p> 中共杭州市委委员、杭州市副市长周凤鸣和市教育局、市劳动局、团市委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家长出席了大会。</p> 浙江省青年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代表吕仁福、李君、罗期琪也应邀参加了大会。<br> 周凤鸣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在阐述了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宁夏去干革命的重大意义后,对没有升学的应届中学毕业生和社会知识青年提出两点希望:第一,希望青年们发扬“好儿女志在四方”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我国青年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到农村去,到宁夏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第二,希望青年们不避艰难困苦,不计较路途远近;下定决心,争挑重担,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br> 周凤鸣同志还希望家长们以革命观点去爱护子女,积极鼓励和支持子女走革命的道路,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br> 会场上始终洋溢着革命的***。青年人和他们的家长热烈发言,表达了响应祖国号召的决心。刚从宁夏参观回杭的十四名应届中学毕业生,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上台,他们豪迈地说:我们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做到人在宁夏,心在宁夏,红在农村,专在农村,把青春献给祖国。杭五中高中毕业生、共青团员宫建基是革命干部子弟,他在会上表示:党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我要牢记党和毛主席的教导,永远和工农群众结合,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可靠的接班人。<br><p> 在昨天的大会上,还出现了许多父带女、母携子同向大会表决心的动人场面。浙江绍剧二团副团长陈鹤皋带着女儿上台,他说:我坚决支持孩子到农村,到宁夏去干革命。柳营巷居民区妇代会副主任沈志英,早在一九五九年已经把她的女儿送到宁夏去干革命了,这次她又准备再送儿子去宁夏。昨天,她在会上说,把孩子交给党最放心,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材。</p></h1> <h1>1965年8月18日一版:<br><b>知识青年代表访问宁夏受到深刻教育<br>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政负责同志同代表们进行了亲切交谈,热烈欢迎杭州知识青年到宁夏去干革命<br></b><br><br><br>【本报讯】 本市知识青年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访问代表团,结束了在宁夏的参观访问,已于十六日回杭。<br> 在代表团离开宁夏前夕,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自治区副主席马玉槐同志,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马信同志,先后来到代表们的住处,他们代表自治区党委、人委热烈欢迎杭州青年到宁夏来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同大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马玉槐同志对青年们说:“你们立志到宁夏来干革命,这很好。你们从美丽的杭州到大西北的宁夏来一定会碰到许多困难,这里很艰苦,各方面都比杭州差得多,你们怕不怕?”青年们齐声回答:“不怕!革命就要同困难作斗争,我们决心在斗争中改造自己,建设社会主义新宁夏。”马信同志赞扬青年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宁夏所立下的雄心壮志。他说:“我们既要看到宁夏在解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又要看到宁夏各方面都比先进地区有不如的一面和困难的一面。立志干革命就要不怕苦、不怕难,吃不起苦是当不了革命接班人的。”<br> 代表团共由三十人组成,大部分是应届中学毕业生和毕业生的家长。他们于八月三日出发,八月六日清晨抵达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当天下午,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接见了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并向大家介绍了宁夏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及当地的情况,表示热烈欢迎杭州市的知识青年到宁夏去。他们说:解放以来,宁夏同全国各地一样,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很好,只是地多人少,耕作粗放,产量还不是很高。因而生产潜力很大,非常需要有志的知识青年到这里来干革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br> 接着,代表团到本市知识青年今年将去插队落户的离银川市二十公里的永宁县参观访问。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委员、永宁县委书记史玉林,副县长李华庆等领导同志,向大家详尽地介绍了当地生产建设的情况,畅谈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的新气象,又对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人情风俗,一一作了说明,并亲自陪代表团到农场、生产队参观访问。代表团在永宁县先后参观访问了胜利、养和、李俊、增岗四个人民公社的一些生产队。广大社员群众闻讯后都奔走相告,热烈欢迎。他们还特地从瓜田果园中采来最好的瓜果招待大家。贫下中农们更是拉着青年们的手,邀他们到自己的家里作客,留大家吃饭。他们说:“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是一家,你们响应党的号召到这里来参加建设,就是我们的亲人了。”青年们在参观访问中看到许多社员正在平地基、运泥砖、锯木头,为即将来到的杭州知识青年修盖房子;有的生产队里已经种上了几亩地的大白菜,准备给青年们过冬时吃。看了这一切使代表团的成员深受感动。高中毕业生陶金宝激动地说:“宁夏地多,人更好,我决不辜负党和贫下中农的期望,考不取大学就坚决到宁夏去。”<br> 在参观访问中,代表们还会见了许多六、七年前响应党的号召,到宁夏来安家落户的浙江青年。他们以亲身的经历向代表们介绍了自己如何在宁夏落脚生根,如何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长的经过和体会。女青年钟惠芳,是平湖人。她对代表们说:“到宁夏后要闯过生活关、劳动关,但归根到底还是要过好思想关。我初来时在困难面前也有过动摇,经过党的教育,特别是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不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现在,我已下定决心要在宁夏干一辈子革命。”她十分恳切地说:“从杭州到宁夏来一定要带许多东西,但千万不要忘记带一套毛主席的著作来,有了毛泽东思想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就能在宁夏扎下根来。”<br><p> 青年们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到宁夏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心和决心。在告别之前,十四名知识青年代表联名给中共永宁县委和县人委写了一封信,信上说道:“宁夏人民的革命志气,宁夏解放前后的变化,宁夏广大人民的深情厚意,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杭州后要实事求是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讲给同学们听。如果党需要我们到宁夏来干革命,我们就毫不犹豫地跨上革命的大道,并立志在宁夏干一辈子革命。”</p> 应届毕业生的家长,通过参观访问后也一致认为,这次出远门到宁夏,打开了眼界,得到了鼓舞,受到了教育。他们说:“百闻不如一见,宁夏确实是个好地方。比起来,现在宁夏的条件是要比杭州差一些,但是,干革命就应当不怕苦、不怕难。回杭后一定要积极支持、鼓励自己的儿女和左邻右舍的知识青年到宁夏去干革命、搞建设。”</h1> <h1><br>1965年8月18日一版<br><b>三位在宁夏落户的浙江知识青年<br>应邀来杭作汇报报告</b><br><br><br>【本报讯】 杭州知识青年赴宁夏参观访问代表团在征得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同意后,邀请了三名在宁夏安家落户的浙江知识青年来杭作汇报报告,他们已于十六日随本市知识青年赴宁夏参观访问代表团抵达杭州。<br> 这三名知识青年是:吕仁福、李君、罗期琪。他们都是一九五九年响应党的号召,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宁夏的雄心壮志,告别亲人,远离家乡,到宁夏安家落户的。六年多来,他们人在宁夏,心在宁夏,热爱宁夏,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劳动和工作,各方面都有较快的进步,并分别获得了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先进生产者、“五好”青年、模范团员等光荣称号。 </h1> <h1>1965-08-27 一版<br><b>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干革命<br>他们将分别去宁夏或本省一些地区农村插队落户</b><br>【本报讯】 这几天,本市广大知识青年热烈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到各街道办事处报名,要求到农村去,到宁夏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批报名的知识青年,将根据国家的需要,一部分去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插队落户,大部分到本省一些地区农村分别插队落户。<br>这批知识青年积极热情报名下乡上山,是提高革命觉悟的具体表现。青年们在报名之前,大都学习了《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毛主席著作,学习了以农业为基础等有关方针政策,听取了前几年下乡上山知识青年的报告,有的还深入农村参观访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活动,青年们较普遍地认识到:农村,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第一线;是知识青年干革命、搞建设的最广阔的天地;是知识青年实现同工农相结合,实现劳动化、革命化最大的场所。同时,他们还体会到:党把自己从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为有一定科学文化的知识青年,就是为了要我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人民中的绝大多数是农民,为人民服务主要就是为五亿农民服务。因此,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向党表示决心: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他们豪迈地说:“革命青年志在四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炼青年人的意志,越是要去!”<br><p>广大知识青年要求到农村去,到宁夏去的革命行动,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热情支持和关怀。连日来,在各校和街道可以看到许多父送子,母带女,姐妹双双一起来,兄弟结伴齐报名的动人场面。不少知识青年的父母联名写信给学校或街道党委,坚决表示支持子女的革命行动,要求党批准自己的子女到农村去,到宁夏去。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听党的话不会错,爱护子女首先要关心子女在政治上的成长。不少老工人和革命干部,积极鼓励子女报名去宁夏或本省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还特地召开家庭会议,通过摆家史和今昔对比,告诫子女:永远听党的话,读毛主席的书,人在农村,心在农村,红在农村,专在农村。</p></h1> <h1>1965年9月6日头版<br><b>本市昨举行联欢晚会 <br>热烈欢送千余知识青年下乡上山 </b><br>王平夷、王子达等党政负责人出席了联欢会 <br><br>【本报讯】 本市欢送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联欢晚会,昨晚分别在人民大会堂、清波门礼堂和西湖电影院举行。<br> 中共杭州市委书记王平夷,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市长王子达,杭州市副市长张世祥、余森文,杭州军分区司令员蒋国钧,以及市委、市人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杭州市地方组织的负责人等参加了联欢晚会。<br> 参加联欢晚会的共有五千人,有各区、各街道干部、各中学老师和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家长。专程来杭迎接知识青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副县长李华庆等也应邀参加了联欢晚会。<br> 这次被批准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共有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六百余人即将奔赴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部分人民公社插队落户;另一部分人将分别到本省一些地区的人民公社插队落户。<br> 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在联欢会上讲了话。他们热情赞扬了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下乡上山的革命行动,勉励青年们到农村后,要永远听党的话,认真读毛主席的书,虚心向贫农、下中农学习,积极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br> 在联欢会上,分别演出了话剧《赤道战鼓》,放映了电影《山村新曲》、《节振国》、《青春之歌》。<br></h1> <h1>1965年9月7日二版<br><br><br><b>凌云壮志和脚踏实地</b> <br>——记青年中学学生去宁夏之前 <br><br>一天,两个小伙子走进了新溶理发室。理发员还以为他俩是来理发的,便招手说:“请里面坐!”小伙子楞了一下:“不!我们是刚刚被批准去宁夏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临走前想学一点理发的手艺……”当下,那理发员也楞住了,他被青年人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他一面满口应承,一面称赞说:“你们能够响应党的号召到宁夏去,又学解放军的样子自己学理发,真是好样的。”从这天起,这两个小伙子就成了新溶理发室的临时“学徒”了。<br> 这两个小伙子一个叫唐大正、一个叫单明涛,都是杭州民办青年中学的学生。这个学校里共有三十多个学生被批准到宁夏去。大家都想到就要到宁夏去了,应当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学习一些劳动生产和料理生活的技能,以便到宁夏后,同当地群众一起艰苦创业。为此,许多人抓紧时间进行劳动锻炼、学点农业生产知识。你看,高中毕业生于继航、蒋铭心、史松筠等十几名男女同学,到市郊留下公社去了,有的上国营良渚农场去了。同学们在那里参加夏收夏种。他们起早落夜,向社员和场员们学习割稻、插秧等农业技术,有的人累得腰酸背痛,仍然顽强地坚持着。于继航说得好:“我们到宁夏去当农民,当农民就要过好劳动关,现在应当抓紧时间多学一点、多练几手。”<br> 多学一点,多练几手的想法何止于继航一个。紧张的夏收夏种结束之后,余小源、王跃忠等同学又主动到浙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求教,他们一边参加田间劳动,一边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临走时还特地要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水稻种植技术等书籍,打算把它带到宁夏去。他们说:“我们虽读了十几年书,但农业的知识都很缺乏,到宁夏去,一面要继续学习农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当地老农学习,向实际学习。”<br><br><b>三送子女务农</b><br><br>杭州女子中学,传颂着金玉麟老师三送子女务农的佳话。<br> 金玉麟老师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九五九年,她的第二个女儿循一,响应党的号召,到宁夏去建设新农村。四年后,即一九六三年,她的大女儿介一又到浙南玉环农场去务农了。今年暑假,她的小儿子崇一,在杭十一中高中毕业了。当崇一响应党的号召,坚决要求去宁夏建设新农村,并向党支部写了长长的决心书时,金老师的心绪真有些乱。作为一个老师,她想自己应当支持儿子去宁夏,但她又是一个妈妈,总还有一点舍不得,她想,两个孩子已离得很远了,这个孩子最好能留在身边,眼看自己的年纪也一年年大起来了,万一有个什么病痛,也好一叫就应呀!孩子们都走得远远的,怎么叫呢?<br> 八月初,金玉麟老师随杭州市知识青年代表团到宁夏去参观访问。在银川市,她会见了自己的女儿循一。<br> 母女一会面,真有说不出的高兴。金老师想到女儿才离杭州的时候,原是个身材矮小、脸庞瘦削的姑娘,可现在站在她眼前的,是个身体结实,双颊透红的大孩子了,几乎要认不出来了。母亲从女儿的谈吐中,发觉女儿无论是在思想上、知识上都有了长进。她深深的感到女儿的路是走对了!<br> 以后金老师又到贺兰山一带的公社去参观,看到那边有大片的肥沃土地有待于精耕细作,这里多么需要青年去开发啊!有一次她到一个公社去参观,当地许多姑娘得知她是老师,便紧紧的围住她,有的还亲热地拉住她的手,叙说渴望学习毛主席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心愿。她感到自己的儿子,应当归祖国所有,应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种不顾国家需要,只想膝下承欢的想法是多么渺小啊!<br> 金老师回到杭州以后,心里的疙瘩消除了,她积极鼓励儿子去宁夏好好干革命。这几天,她给儿子买了《毛泽东选集》,准备了行装,作好了一切送儿子上路的准备。<br><br><b>侨生黄秀梅</b><br><br>那天到杭州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学习班去,见到了一个身系裙子、脚穿塑料拖鞋的姑娘。她喜在眉梢,跳跳蹦蹦,显得异常活跃。问了杭四中的张老师,才知她叫黄秀梅,是杭四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从越南南方归国的华侨。<br> “别看她个子小,到宁夏去干革命的决心可大着呢!”张老师以非常称赞的语气说。<br> 黄秀梅是一九五八年回国的,原住在离西贡很近的堤岸市。近年来,当她每一次从报纸上看到美帝国主义在南越建立战略村,用炸弹、化学毒物等武器血腥屠杀南越人民的时候,都禁不住怒从心起,恨不得马上拿起枪杆子,到南越去亲自杀死那些美国强盗。<br><p> 今年暑假,党和政府号召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去,到宁夏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黄秀梅想到,自己如果能为祖国多生产一点粮食和棉花,也可以为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爱国斗争出一分力;到农村捏锄头柄,也是干革命。这样,她便拿定了主意,坚决要求到宁夏去。她说:“我是个共青团员,首先应当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由于黄秀梅的坚决要求,学校领导和杭州侨联,批准了她的申请。 </p></h1> <h1><b>听党的话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br>六百余青年今日启程赴宁夏</b><br>【本报讯】 本市知识青年六百四十余人定于今日上午乘专车去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有关人民公社插队落户。<br> 这批知识青年绝大多数是今年本市各中学的毕业生。他们在“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思想指导下,普遍学习了《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毛主席著作,听取了在宁夏落户的浙江青年的汇报报告,对去宁夏干革命有较好的思想准备。他们的申请被批准后,更是纷纷表示:到宁夏后要永远听党的话,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做到人在宁夏,心在宁夏,红在宁夏,专在宁夏,在宁夏干一辈子革命。临行之前,有的青年主动到郊区人民公社参加夏收复种,学习割稻、插秧等农业生产技术;有的青年还特地到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学习农业科学知识,搜集农业技术资料、水稻、绿肥等优良品种,打算到宁夏后同当地群众一起开展科学实验;有的青年买了卫生常识书籍和各种文娱活动器材。<br> 青年们响应党的号召,到宁夏去的革命行动受到了家长、亲友和社会各方面的热情支持与关怀。连日来,各人民团体、学校、街道和知识青年的家长、亲友,都通过开会、联欢、走访、叙谈、话别等多种形式,向青年们赠言赠物。杭州市总工会、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市妇女联合会、各街道党委、各中学等分别向青年们赠送了毛主席著作、革命文艺书籍、针线包、常用药物和有关卫生知识书籍等。他们殷切地期望青年们到宁夏后,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斗争中锻炼成长。</h1> <h1>1965年9月7日头版:<br><br><b>祝青年们鹏程万里</b><br><br><br>本报评论员<br> 今天,本市六百四十余名知识青年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地踏上了奔赴宁夏的革命征途,我们表示热烈的欢送,并祝他们一路平安!祝他们鹏程万里!<br> 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从来都是没有地域界限的。在过去的年代里,有多少革命的先辈,为着革命事业的需要,远离家乡,不辞劳累,跋涉千山万水,去闹革命。因为他们懂得,天下劳动人民是一家,谋求全人类的解放,是每个革命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也懂得,只有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才有自身的解放。<br> 今天,青年们说:“为了革命,志在四方。”这和先辈们“为了革命,南征北战”,有着同样的意义。自然,先辈们干革命的条件、环境,不知要比现在艰苦多少倍。但是,这对于有着“千里冰霜脚下踩”的英雄气概的人来说,是无足畏惧的。不用说,青年们到宁夏去干革命,也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毛主席说:“我们宁肯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他又说:“……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当青年们踏上征途的时候,重温毛主席的这些教导,并把它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就可以排除万难,所向披靡,战无不胜。<br><p> 青年们!你们在党和毛主席的教导下,立下了干革命的雄心壮志,选定了革命的道路,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用你们的双手,同那里的人民一起,在雄伟的贺兰山麓、在富饶的黄河河套地区,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到那时候,你们定会感到革命的豪情壮志,一旦和革命的现实斗争结合在一起,该是多么的愉快、多么的幸福,前途又是多么的广阔!</p> 青年们,浙江和宁夏相隔数千里。但是,千山万水挡不住革命***的交流。你们的亲人,你们的同志,和全杭州市的人民,都等待着你们从塞上江南传来安家落户和艰苦创业的喜讯。<br> 青年们,祝你们一路平安!祝你们鹏程万里!</h1> <h1>1965年9月17日一版<br><b>决心在宁夏农村干一辈子革命<br>本市六百余知识青年在永宁插队落户</b><br>当地干部和社员热烈欢迎杭州青年并在生活、生产上都作了妥善安排<br><br><br>【本报记者永宁16日专电】 十五日下午,杭州市六百余名知识青年,带着行装,精神饱满地从银川出发,分别到永宁县的胜利、养和、增岗、李俊等公社集体插队落户,受到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社员的热烈欢迎。<br> 青年们到队之前,当地社员早把为青年们盖的房子粉刷一新,有的还在墙上贴了毛主席的像和各式各样的宣传画。同时,各生产队都为青年们准备好了米、面、蔬菜,并指定一部分贫下中农社员,准备带领青年们劳动,传授生产技术。<br> 十五日,从银川市到永宁县长达数十里的公路两旁和大路边,贴满了欢迎杭州知识青年的标语。当一辆辆公共汽车到达生产队时,早在村口等候的社员们热烈欢呼、鼓掌。养和公社北全大队的贫农下中农协会主席王生玉拉着青年们的手激动地说:“你们都是党教养出来的好青年,我们一定要同对待自己儿女一样来爱护你们。”青年们说:“我们到了新的家哪,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来答谢党和贫下中农的关怀。”不少生产大队就在当天下午或晚上,举行了联欢会,由当地群众和杭州青年演出了节目。<br><p> 十六日,青年们有的洗衣服、整理新居,有的在生产队干部带领下参观秋田、菜地、果园、鱼塘。永宁县邮电局、供销社、医院等单位都派人来到青年们的住处,为青年们服务。</p> 永宁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杭州市劳动局副局长凌达生同志等,今天一个队一个队地探望青年。青年们一见面就说:请转告杭州的首长和亲人,这里地多、水好、人更好,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亲人们的期望,一定好好在这里干一辈子革命。 </h1> <h1>1965年10月4日二版:<br><b>宁夏人的心<br>——记本市知识青年在宁夏农村受到的关怀<br></b><br><br>亲爱的读者,你一定很想知道本市六百余名知识青年在宁夏农村集体插队的情况吧!记者怀着和读者同样的心情,随青年们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的胜利、养和、李俊、增岗公社作了短期的采访。记者所到之处,当地的干部和群众,特别是贫下中农都这么说:“请放心,我们一定要同对待自己儿女一样来关怀杭州青年的成长!”<br> “同对待自己儿女一样来关怀杭州青年的成长”,这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关于迎接杭州知识青年决定中的一句话,如今它已成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心愿和行动。这里,只讲讲记者随青年们到生产队后,耳闻目睹的一些事实。<br>到队后的第一课<br><p> 青年们来到生产队后,各生产队第一件事就是向他们介绍本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情况,教育青年要接好阶级斗争的班。有的生产队召开贫下中农大会,一来表示对杭州青年的欢迎,二来让青年们认识一下谁是贫下中农。有些队则由贫下中农组长或生产队长带着青年,到贫下中农家里去逐户串门,贫下中农都热情相待,并向青年们谈起了解放后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的种种情况。有的则用座谈会的形式,请贫下中农回忆对比和谈远景规划,使青年们了解宁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切,青年把它叫做到队后的“第一课”。</p> 为了帮助青年们在政治上的成长,各生产队都指定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或贫下中农协会主席来负责杭州青年的政治思想工作。现在,不少生产队里的青年,在大队党、团支部和贫下中农协会的具体帮助下,已经建立起了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民主生活会议制度。他们决心在实际斗争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朝着劳动化、革命化的方向迈进。<br>住的和吃的<br> 请看看当地群众为青年们新盖的房子吧。这批知识青年分别居住在永宁县的四个公社和一个农场的四十六个生活点里。每一个生活点一般是四、五间宿舍连在一起,还有一间厨房和一间保管室。每一间十五到二十平方米的宿舍住三、四个青年,一般说来是比较宽敞、舒适的。这些房子从建房地点的选择,房屋结构的设计,到室内的摆设和布置,那里的干部和群众都费尽了心计,想得真是周到。你看,青年们的新居绝大多数是朝南向阳,屋前栽有柳树,墙脚的石块都是特地从五、六十里外的贺兰山上运来的。新居附近有井有塘,而且都紧靠着耕读小学和文化室。这是为什么?亲自参加房屋设计和建造的五十八岁老贫农雷明大伯告诉记者说:“我们队里有水稻、有果园、有鱼塘、有牛有羊有马,还有织地毯的副业生产,就是人少,特别是缺少有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如今,党派杭州的知识青年来了,我们怎能不欢迎,把房子造在这里就是为了让青年们住得好一点、方便一点,特别是为了以后青年们传播文化知识的方便……”你听,他们想得多周到。<br> 再请大家到青年们的宿舍里面看看。每间宿舍都装有两块大玻璃窗,外加一层铁纱窗。冬天除烧坑取暖外,还加了一只烤火的小壁炉。青年们搬进新居后,把里里外外整理得干干净净,并且在宿舍的粉墙上贴上了毛主席的像和各种各样的宣传画,有的还在宿舍里贴对联、题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落户在增岗公社新华大队第三生产队的青年,在宿舍里贴了这样一副对联:<br> “塞北江南祖国大地无限好,<br> 永不变色一颗红心向着党!”<br> 再说说青年们吃的饭菜。青年们到队后,吃的是大米和面粉。当地历来种的蔬菜较少,但那里的干部和群众知道杭州青年爱吃蔬菜后,事先都从生产队里拨出一部分土地,种上了青萝卜、大白菜、马铃薯、包心菜、番茄、茄子等蔬菜,有的已经收起,有的还长在地里,供青年们吃用。青年们来到以后,各生产队还临时请了一位贫下中农的老大娘帮助青年们烧饭做菜。为了尽快地学会烧饭做菜,自己管理自己,在每一个生活点里,每天都有一个青年跟着大娘学习。同时,他们还推选了生活管理员,经济保管员,实行计划用钱、计划用粮。<br>各方面的关怀<br> 关怀杭州知识青年成长的何止生产队里的干部和群众,自治区、永宁县的负责同志和各有关部门,都在为杭州青年在宁夏农村落脚生根,开花结果而操心。青年们到队的第三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委员、宁夏县委书记史玉林同志和共青团永宁县委书记张明同志等,来到青年们的住处,问寒问暖,了解青年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告诉青年们如何有计划地安排政治学习、劳动生产、文体活动和生活,使青年们受到了教育和鼓舞。<br><p> 永宁县各有关部门的同志也都下乡热情地为青年们服务。县图书馆的同志,背着流动书箱,为青年们办理借书手续;县医院和公社卫生所的医务人员,带着药品巡回医疗;县广播站的同志正在测量线路,准备在每一个青年生活点里都装上有线广播,让青年们每天都能听到北京的声音……。在胜利公社杨显大队第一生产队的青年生活点里,记者看到这样一个场面:青年们吃过中午饭正躺在坑上休息。突然,传来一阵喊声:“邮递员同志来了!”出门一看,只见来了两辆自行车,骑在前面的是永宁县邮电局副局长刘永正,紧跟在后面的是邮递员南新凉。他们下车之后,就告诉大家,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给每一个生活点订了一份《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中国妇女》杂志,问大家还要订别的什么报刊。青年们商量了一阵之后,决定再集体订一份《人民日报》和《杭州日报》。末了,一个青年问:</p> “从杭州发信,这里几天后才能收到?”<br> “五、六天。”<br> “那么,你们几天来送一次信?”<br> “原来,我们不是天天来的,现在局里决定:为了尽快地把党报、书刊和杭州的来信带给青年,又把青年们在宁夏锻炼成长的好消息带到杭州,决定天天来。”你看,宁夏人的心,就是这样的赤诚!<br>青年们的***<br> 宁夏人的心,感染、激励着青年人的心。青年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在宁夏好好地干。各生产队,原计划叫大家休息一个星期再下田劳动,可是青年们都等不住了。他们说:“领导和群众把我们的生活都给安排好啦,眼下正是新谷登场前夕,应当好好地干了。”因此,有些青年到队后的第二天就出工了。他们有的去割稻,有的去搬运肥料,有的在剥麻、晒稻草,而且都干得很欢。为了使青年们干一项农活,学一门技术,各生产队都指定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民带青年们一起劳动。在劳动中传出了许多佳话,这里只讲一件事:<br> 带领李俊公社西邵大队第一生产队十四个青年劳动的是李俊公社不脱产的副社长、***员张玉兰同志。张大娘今年四十四岁,立场稳,劳动好。九月十六日,她接到国庆节上北京观礼的通知后,心里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能到北京见到日夜盼望的毛主席;担心的是,生产队里规定每个青年在秋收前割两百斤青草,作为冬天牲口的饲料。这任务能完成吗?后来,张大娘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了青年,又向青年们提出:在她走前完成割两百斤青草任务的要求。青年们都说:“好!”就这样,张大娘从怎样磨刀、怎样使用大犁刀、怎样防止割开手,一点一滴地教青年,并同青年们一起干。结果只花三天时间就超额完成了割两百斤青草的任务。<br> 青年们不仅积极劳动,还普遍开展了为贫下中农做好事的活动。有的青年用杭州带去的理发工具,为群众免费理发。许多女青年收工之后,帮社员们打毛线、补衣服、搞卫生……。社员们看青年们这么勤快,都赞扬说:“这批年轻人呵,真不愧是毛主席教养出来的好青年。”<br> 眼前,宁夏正是稻熟千里飘香,一派丰收景象。当记者离开永宁返杭之前,青年们都热情地说:“请转告杭州的首长和亲人,我们在宁夏一切都很好,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干!”</h1> <h1>1966年1月14日一版:<br><b>慰问本市参加宁夏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青年<br>市各界人民慰问团昨离杭赴宁</b><br><br><br>【本报讯】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委组织的本市各界人民慰问团一行五十一人,于昨晚启程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慰问本市参加宁夏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六百余名知识青年。<br> 慰问团由中共杭州市委委员、杭州市副市长周凤鸣任团长,市政协副主席郑志新、市教育局副局长禇衍佩、团市委副书记任茂堂、市体委副主任蒋新任副团长。团员由市、区各有关部门代表,市、区人民代表,部分学校教师代表,参加建设宁夏的知识青年家长代表等组成。随慰问团同行的还有杭州文工团歌舞团,进行慰问演出。<br> 慰问团带着全市人民的深情厚意和慰问品,将在宁夏农村同知识青年一起欢度春节。<br> (市安置办公室通讯组) </h1> <h1>1966年1月28日三版:<br><b>接毛泽东思想的班 做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br>五十三个杭州青年在宁夏光荣入团</b><br><br><br>【本报记者银川二十七日专电】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六百余杭州市知识青年,在当地党和贫下中农的亲切关怀下,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投入三大革命运动,政治上进步很快。四个多月来,已有五十三人光荣参加共青团。<br> “人到宁夏,心到宁夏,红在宁夏,专在宁夏,立志做一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是他们的共同愿望。青年们提出,接革命的班,首先要接好毛泽东思想的班。落户在胜利公社先锋五队的新团员曾永欣,开始不愿背起粪斗去拾粪。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她认识到,这是资产阶级思想作怪。下定决心,要克服自己头脑中的轻视劳动的思想。从这以后,她不管是外出开会、学习,还是上工地劳动,都背着个粪斗,见粪就拾。她感到,只要能为队里增产粮食出点力,便是最大的愉快。<br> 塞外的气候比较寒冷,从杭州初到宁夏,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青年们一想到为革命种田,为革命闯劳动关,就不怕这些困难了。他们在劳动中抢着干重活、挑重担。“吃得苦中苦,方为革命人。”增岗公社北渠一队的新团员徐勋风,听说队里需要饲养员,就主动要求当饲养员,并把铺盖搬进了饲养场。有人问他:饲养员白天铡草料,深夜喂牲口,又苦又脏,你受得了吗?徐勋风坚决地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去,我不怕苦。<br> 这些青年不但积极劳动,还努力为贫下中农服务。他们根据群众的要求,在队里积极办起耕读小学和文化室。胜利公社先锋五队新团员唐文治,自己买了铅笔、簿子,送给来读书的贫下中农子女。夜里不管刮风、下雨,散课后,把孩子一个个送回家去。增岗公社新华十一队新团员张廷兰,是公社业余文艺演唱队的队员。她唱的是越剧,当地老乡听不懂。为了更好地为当地贫下中农服务,她在永宁县文艺训练班刻苦地学会了当地老乡爱听的秦腔。<br> 一些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也在革命斗争的熔炉里锻炼成长。他们当中,已有六人批准入团。杨曼儿虽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她能听党的话,冲破家庭阻挠,来宁夏干革命。她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她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我已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以后还要永远地走下去。<br> 在杭州市各界人民慰问团来永宁县慰问期间,当地团委分别在慰问大会上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青年革命热情更加高涨,表示要在新的一年里作出更大成绩,来答谢杭州市人民的关怀。 </h1> <h1>1966年1月20日一版:<br><b>慰问参加宁夏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杭州知识青年<br>本市各界人民慰问团到达永宁县</b><br><br><br>【本报记者永宁专电】杭州市各界人民慰问团,在团长、中共杭州市委委员、杭州市副市长周凤鸣的率领下,已于十八日下午到达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br> 十八日晚,在永宁县举行了慰问大会。中共永宁县委书记史玉林、副书记陈光武,永宁县县长金树珉、副县长李华庆等出席了大会。<br> 周凤鸣同志在慰问大会上,代表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委和全市人民,向自治区党委、永宁县的各级党政领导和贫下中农,表示最真挚的感谢。他说:宁夏是个好地方,建设新宁夏,不仅是宁夏各族人民的光荣任务,也是我们杭州市人民应尽的义务。杭州青年到达宁夏后,你们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从政治上、劳动上、学习上、生活上热情关怀他们,使得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受了初步考验,开始在宁夏扎根成长。你们这种热情培养革命接班人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br> 中共永宁县委副书记陈光武对慰问团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来永宁参加建设的杭州青年,四个月来,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做出了成绩,贫下中农称赞他们是毛主席教导出来的好青年。他们当中有五十六人被评为五好社员,有五十三人光荣地参加了共青团。知识青年毛立筑,最近还被选为出席西北区农业经验交流会议的代表。通过这次慰问,对促进他们红在宁夏,专在宁夏,在宁夏干一辈子革命,将起很大的鼓舞和鞭策作用。<br> 会后,由杭州文工团歌舞团作了慰问演出。<br> 慰问团十九日分五个小组,分别深入到有杭州青年落户的县农场和增岗、养和、李俊、胜利等四个公社进行慰问活动。</h1> <h1>1966年1月22日二版:<br><b>市慰问团在永宁和杭州青年欢度春节</b><br> 慰问团向青年们进行了亲切慰问,勉励他们在新的一年做出更大成绩<br> 青年们向亲人汇报成绩,表示要永远听毛主席的话在宁夏干一辈子革命<br><br><br><br>【本报记者永宁21日专电】杭州市各界人民春节慰问团到达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后,分五个小组深入到杭州青年集体插队的县农场和增岗、李俊、养和、胜利等四个公社,和杭州青年一起欢度春节。<br> 慰问团在农场和公社分别召开了春节慰问大会。深切感谢当地领导和贫下中农对杭州青年的关怀;对参加建设宁夏的杭州青年,进行亲切慰问,并发了慰问信和慰问品。李俊、增岗等公社的团委在慰问大会上还为新近批准入团的五十三个杭州青年举行了入团宣誓仪式。中共永宁县委书记史玉林同志,亲自为新团员挂上团徽。<br> 杭州青年感到今年过节特别有意义。这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个春节,是永宁县经过社会主义教育的第一个春节,也是杭州青年到宁夏后的第一个春节,纷纷以搞好生产和学习的实际行动来迎接慰问团的到来,并且把住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墙上贴了新春联:革命不为名利立志学王杰,建设那分南北宁夏变江南。还宰了自己饲养的猪和鸡,按照宁夏风俗做了饺子、油饼、馍馍,和来自杭州的亲人一同欢度春节。慰问团团长、杭州市副市长周凤鸣同志,和落户增岗公社北渠大队第一、二队的青年在热炕上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生产、学习、生活情况和来宁夏后的进步,并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屋子里笑声朗朗。周凤鸣同志问他们:在这里生活好不好?青年们回答:我们听毛主席的话到宁夏来干革命,四个月的实践告诉我们,这条路是走对了,以后要永远听毛主席的话,朝这条路走下去。周凤鸣同志问他们想家吗?青年们说:我们已经爱上了宁夏,愿意在宁夏干一辈子革命。青年们兴奋地向亲人汇报了到宁夏后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和贫下中农结合,在思想上和劳动上的进步。周凤鸣同志鼓励他们要戒骄戒躁,不断革命,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的成绩。青年徐勋风激动地说:慰问团不远千里地来探望我们,对我们鼓舞很大,请慰问团转告全市人民,我们一定在宁夏干一辈子革命,报答党和全市人民的关怀。慰问团中的家长,都和在宁夏的子女欢度春节。他们看到孩子在党的关怀下,不仅政治上进步很快,而且脸颊红喷喷的,身体健康结实,感到很高兴。春节里,他们还特地到当地干部和贫下中农家里贺节,感谢他们对孩子的关怀。贫下中农热情地说:在杭州,是你的孩子,到这里,就是我们的孩子啦!杭州文工团歌舞团分组深入到青年住的宿舍,献歌教舞,和青年及当地贫下中农一起欢度春节。杭州青年也演唱了自己创作的、反映青年立志建设宁夏的《贺兰山下五姑娘》、《数花》等文娱节目。</h1> <h1>1966年1月22日二版:<br><b>参加宁夏农村建设的京津杭知识青年<br>在“塞上江南”满怀欢乐迎新春</b><br><br><br>【据新华社银川20日电】北京、天津和杭州来宁夏引黄灌区参加建设的知识青年,怀着欢乐的心情迎接他们在“塞上江南”的第一个春节。<br> 这些知识青年为了迎接节日,有的总结了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参加劳动锻炼的收获,在他们宿舍的“学习园地”里,贴满了学习体会、年终小结和今年的决心书。许多人还写信给家里报告了自己受到锻炼和教育的情况。许多青年在赶排了文娱节目,准备春节期间和当地党政领导干部和社员群众联欢。<br> 这些知识青年都是在去年志愿来到宁夏参加建设的。他们在这里先后参加了夏收、秋收、平田整地、挖沟修渠、冬灌等劳动。在劳动中坚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始终干劲十足,克服了许多困难。他们不但劳动积极,热爱集体,还在宁夏农村积极传播文化。在永宁县插队的杭州青年,在农村文化活动中非常活跃,百分之七十的队办起了文化室,许多杭州青年最近还给贫下中农送了春联。不少青年已在春节前被评为五好社员、五好青年或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最近组织了以党委候补书记杨一木同志为首的春节慰问团,分赴各地向他们进行慰问;北京、天津和杭州的慰问团也已先后到达银川,他们将到各地和青年们一起欢度春节。 </h1> <h1>1966年2月4日一版:<br><b>带去全市人民的亲切关怀 带回知识青年成长的喜讯<br>市各界人民慰问团从宁夏归来</b><br><br><br> 【本报讯】杭州市各界人民慰问团前往宁夏慰问本市参加宁夏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青年,已胜利完成任务,于前日回到杭州。<br> 慰问团在一月十八日到达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共进行了七天慰问活动,和杭州去的知识青年一同欢度了春节。通过这次慰问,有力地促进了知识青年在宁夏干一辈子革命的决心。青年们满怀***地向来自杭州的亲人汇报了到宁夏后各方面的进步,并表达了要永远在宁夏干革命的决心。县农场的青年场员毛立筑说:“慰问团不远千里而来,给我们增加了无限勇气和力量,我们一定要在宁夏作出革命的榜样,以实际行动感谢党和人民的关怀。”增岗公社北渠二队知识青年楼明杰特地写了一首诗:“亲人千里赴贺兰,送来人民情意重,千言万语多慰勉,一点一滴铭心间。塞上四月受锻炼,革命迈出第一步,主席著作勤奋学,红花永开宁夏川。”把它赠送给慰问团。养和公社北全十二队的青年以“愿栽贺兰万年松”的豪言壮语,表达了自己和宁夏人民一起建设新宁夏的决心。<br> 慰问团人员在永宁看到了塞上江南的大好形势,看到了当地党政领导和贫下中农对杭州知识青年的热情关怀,看到了青年们正在革命斗争中迅速成长,感到非常兴奋。家长代表徐惠珠说:“过去我女儿来信说宁夏山好水好人更好,我体会不深。这次到实地看了以后,比我女儿信里说的还要好!”尹俊萼、褚家璞和俞素蕊等三个青年代表,目睹知识青年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大有可为的情景,进一步激起了自身的革命热情。他们表示也要响应党的号召,下乡上山,与工农结合。<br> 慰问团路经银川市时,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政领导的热烈欢迎,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主席杨静仁同志,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自治区副主席马玉槐同志亲自接见了慰问团,并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