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阅读”,既是指读书,也包含看电视、视频等。阅读中常常会生发出一些感慨、联想,有时会随手记录下来。最近忽然想起要整理一下这些读后感,作为阅读随想发在美篇,便于自己查看,也可与有兴趣的朋友分享。</p><p class="ql-block"> 收集起来看看内容不少,现在一般没有阅读长文的耐心,所以整理好的先发,余下的待以后有兴致时再说。</p> <p class="ql-block">熊培云《自由在高处》</p><p class="ql-block">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像流浪汉一样自由?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碎步徜徉于梭罗笔下郁郁葱葱的森林?...在那里你可以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p><p class="ql-block"> 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只是大约没有几个人做得到。放不下的心事,争不完的利益,看不透的人生,使得我们的心灵不堪重负。</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源于我们站立的高度。熊培云:“如果你愿意站在生命的高处,终将收获本该属于你的自由”。站立的高度就是人生的境界,站得越高越能将琐事看小,越能把握人生的真谛,也就越能获得心灵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有一幅漫画,人站在山顶上即是“仙”,站在谷底就是“俗”,太妙了!</p> <p>南怀瑾《论语别裁》</p><p> 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其中最欣赏的倒是增点说的这一段: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天来了,换上春装,和成年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一起来到沂水沐浴游泳,浴毕,到得岸上,衣袂飘飘,风兮舞兮,踏歌而归。</p><p> 儒家本是入世的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曾点此语却有着出世的超脱。王国维先生说“以出世的心做人,以入世的心做事”正是如此。难怪孔老夫子在听完其他三位弟子的治国理政之道后,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我希望和曾点一样!</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p><p class="ql-block"> 近来有朋友推荐“蒋勋细说红楼”,有五百集之多,老先生引经据典,细声慢语,娓娓道来,我常在午休时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有些看书时没注意的细节经他一说便品出不一样滋味来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听到大观园庆元宵,请了外面的戏班子唱戏,贾母嫌闹得头疼,想要清淡些的,遂叫了自家的小戏班子,点了一出昆曲“寻梦”,吩咐“只用箫和笙笛,余者一概不用”,好一位贾母!昆曲清丽委婉,一拍三拖,余音袅袅,适合细品,极简的配乐更能衬托出纯正的嗓音。中国的戏曲,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精雕细琢,成就了一批经典,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大凡只有传承,并无创新,这也罢了,只要演得好还是会受到欢迎,怕就怕染上了现时流行的大制作、大排场、大乐队的毛病,气势大了,但味道没了。</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看了京剧《大唐贵妃》、还有新排的越剧《红楼梦》,沿用的还是老的段子,但是经过大排场大乐队的处理,使得戏剧情节断裂,粗旷代替了细腻,乐队喧宾夺主,一味追求画面的美而忽略了细节的处理。这也许符合时下的欣赏口味,毕竟像贾母那样的有格调的观众现在也少之又少了。</p> <p class="ql-block">岳南《南渡北归》</p><p class="ql-block"> 读完电子版的《南渡北归》,又果断买了纸质书。这是一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看《南渡北归》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扼腕叹息,时而感佩之至。</p><p class="ql-block"> 抗战烽火起,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南渡至昆明,途中的艰难险阻自不必说,从长沙到昆明兵分三路,其中一路完全徒步,翻山越岭3600里抵达昆明,史称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p><p class="ql-block"> 我想要是今天的我碰上这样的事不知道要怎样的叫苦不迭。然而你看,“68天的长途跋涉,使旅行团师生们真正地走出了象牙塔,进入到书本之外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一路上,师生们拜访苗寨,调查社会与民众生活”,“教师们借此机会进行实际教学,……地质学家袁复礼教授结合湘西、黔东一带的地形地貌,讲解河流、岩石的构造形成,以及黔西岩溶地貌和地质发育理论。闻一多指导学生收集当地民歌民谣,研究不同民族语言,并对当地风土人情进行写生”。把一次逃难变成了别开生面的大课堂,这是怎样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由三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大,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8年时间,西南联大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一段,闻一多和华罗庚两家合住一间十六平方米的黑屋子,生活艰难,但两人埋头著述,闻一多完成了轰动一时的著名神话专论《伏羲考》,华罗庚则完成了饮誉世界数学界的不朽之作《堆叠素数论》,真是服了!</p><p class="ql-block"> 条件艰苦的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今天大学的物质条件和那时相比何止好千百倍,但不知可以评为什么峰?</p><p class="ql-block"> 让人不忍卒读的是第三部“离别”,尤其是文革这一段,大师们的命运遭遇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剧烈变迁。是什么让北大清华这些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变成虐人魔王的?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是什么让这么多优秀人才最终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的?那种一人便可将一个国家变成炼狱的状况难道不应该彻底改变吗?</p> <p class="ql-block">《傅雷家书》</p><p class="ql-block"> 今天把傅雷家书看完了。这些书信越往后看心情越沉重,不是因为内容,是翻过这些岁月,大难就在后头,而写信的人当时却浑然不知。</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旧知识分子,在家书中还体现出对国家对党对领袖的耿耿忠心。兢兢业业做事,小心谨慎做人,是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特点,到底有什么刻骨仇恨非要把他们逼上绝路?</p><p class="ql-block"> 文革开始时我还是个小学生,那时只知道看热闹,弄堂里几乎天天都有抄家的、批斗的。不能忘记的有两件事:一位胖胖的老太太头颈里挂着牌子,硬叫她站在桌子叠着凳子上面,看她颤颤巍巍的,真怕她掉下来;还有弄堂里堆着小山样的两大堆从人家家里炒出来的蓝色封面的线装书,一把火烧了很久才烧完。</p><p class="ql-block"> 据说,身在国外的傅聪在他的音乐会即将开场时接到父母的死讯,举办者问他是否要取消音乐会,他摇了摇头,走上台对着满场观众说,今天的钢琴曲献给我最亲爱的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世上还有没有比这更让人心碎的。</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掏心掏肺恨不得把所有能给的都给儿子,是尽其所能地从做人到做音乐到生活琐事喋喋不休的关照,是在指出儿子某些不足时小心翼翼的措辞,是想多说又怕孩子腻烦的欲言又止,是盼不到儿子来信的惆怅,是接到儿子来信时的欣喜和夫妻俩一遍又一遍读这些信总也读不够的依恋,是听到儿子获奖时的狂喜和对孩子辛苦练琴四处奔波的不舍……。读傅雷家书,这种父爱和母爱的确只有在为人父母后才能体会得到。</p><p class="ql-block"> 去年,著名钢琴家傅聪因新冠肺炎在英国辞世,终于可以在天国与久别的父母团聚了。</p><p class="ql-block"> 泪。</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清平乐》</p><p class="ql-block"> 平时很少看电视剧,这几天陪老妈看“清平乐”,生出一些感触。</p><p class="ql-block"> 宋朝共治时代让人刮目相看,大臣可以大胆言政,甚至可以在皇帝的“办公室”外大声叫嚷要求“赐对”(对话),而皇帝行使权力包括家务事却处处受到监督,不敢任意妄为,臣子们也是相互监督,君臣共治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专制制度所产生的顽疾,但是有监督的权力总要好很多。</p><p class="ql-block"> 政治清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想想,如果没有后来的外族入侵,照这样发展下去会怎样?</p><p class="ql-block"> 专制制度下有一位像宋仁宗那样的明君便是百姓的福分,假若不幸是个蠢笨的、一意孤行的、撞了南墙不知道回头的,便只能跟着一起玩完。</p><p class="ql-block"> 宋代士人的风骨令人景仰,但“崖山之后无中华”,亦无士人,到了清代则言必称奴才了。民国虽逢乱世,但正是集权政治的空隙,倒是又出了一批有士人气象的大师级人物。</p><p class="ql-block"> 皇后堪称雍容大度的典范,受到常人难以忍受的冷遇和羞辱而依然能保持其尊贵和顾全大局,能学她十之一二就相当不错了。“四方城外,千里江山如画,半生疏离,一世知己,与你相守朱门里”,皇帝和皇后,半生疏离,到最后才明白对方才是最爱自己的那个人。遇见了对的人,却错过了一世情。错过,也许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清平乐原名“孤城闭”,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是一座孤城。</p> <p class="ql-block">沈复《浮生六记》</p><p class="ql-block"> 看浮生六记,叹世上竟有这样情意绵绵、恩爱如初的好夫妻,只是天不假年,遂又想起那句话:“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还是那平淡夫妻,甚或终日龃龉不屑相看的倒能白头到老。所以,老天爷是懂得平衡的,人生千万不要求得圆满,有大圆满必有大亏缺,平平淡淡才是真。</p><p class="ql-block"> 书中提到苏州的醋库巷,“离余家半里许,醋库巷有洞庭君祠,俗呼水仙庙,回廊曲折,小有园庭”,适逢洞庭盛会,沈复让妻子芸娘女扮男装一起去逛庙会。</p><p class="ql-block"> 前几日大学同学去苏州到醋库巷参观了柴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十分雅致。沈复是乾隆时期的人,到现在不知道几代过去了,巷子依旧在,人儿何处寻?</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似水年华》</p><p class="ql-block"> 乌镇回来后就想着看“似水年华”,昨天看完,黄磊自编自导自演,刘若英也是我比较喜欢的那一类,看了有回味,前半部分有些拖沓,但不失为一部我喜欢的电视剧,文艺、走心。</p><p class="ql-block"> 生活和爱情,现实和理想,矛盾丛生,欲罢不能。也许剧中的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爱,因遗憾而永恒,就像赫本和派克。</p>